1. 中等收入國家是指人均gdp多少
中等收入國際標准:人均國民收入1,046-12,735美元,沒有按照GDP標准進行統計的口徑。
按世界銀行(WHO)公布的數據,2015年的最新收入分組標准為:人均國民總收入低於1045美元為低收入國家,在1045至4125美元之間為中等偏下收入國家,在4126至12735美元之間為中等偏上收入國家,高於12736美元為高收入國家。2015年世界銀行所統計的215個經濟體中,高收入國家80個,中等偏上收入國家53個,中等偏下收入國家51個,低收入國家31個
2. 人均GDP最高的國家是哪個 美國第15名
3. 作為發達國家,人均GDP多少才算是
對於發達國家的定義,有多種說法,但公認的標準是:較高的人均GDP(不是GDP總量)和社會發展水平。按1995年前後的標准,人均GDP在8000美元以上(按名義匯率計算)加上一定程度的社會發展水平就可基本定義為 發達國家。近10年的發展,使8000美元這個標准已經落後了,2005年應提高到10000美元左右。按這個定義,在這10年,有8個國家已經加入了發達國家的行列,這8個國家是:塞普勒斯、巴哈馬、斯洛維尼亞 、 以色列、 韓國 、馬爾他、匈牙利 和捷克 。
另外,阿聯酋、科威特等產油國人均GDP很高,但社會發展程度低,文盲率在30%以上,不能列入發達國家之中;摩納哥、列支敦斯登等微型國家也不列入其中,香港、台灣、荷屬安的列斯等未獲國家地位的經濟體也不列入其中。
2005年世界發達國家新名單(括弧裡面的是按名義匯率計算的人均GDP):
原有的發達國家(共24國):
歐洲(18國): 盧森堡(69,056) 挪威(53,465) 瑞士 (49,246) 愛爾蘭 (46,335) 丹麥(45,015) 冰島 (44,133) 瑞典 (38,451) 英國 (36,977) 奧地利 (35,861) 荷蘭(35,393) 芬蘭 (35,242) 比利時 (34,081) 法國 (33,126) 德國 (33,099) 義大利 (29,648) 西班牙 (24,627) 希臘 (18,995) 葡萄牙 (16,658)
美洲(2國):美國(42,076) 加拿大 (32,073)
亞洲(2國): 日本 (36,486) 新加坡 (25,176)
大洋洲(2國):澳大利亞(29,761) 紐西蘭(23,276)
新增的發達國家(8國):
塞普勒斯 (19,008) 巴哈馬 (18,190) 斯洛維尼亞 (17,660) 以色列(16,987) 韓國 (14,649) 馬爾他(13,144) 匈牙利 (10,896) 捷克(10,708)
從新增的8個發達國家來看,大多是原有發達國家的近鄰,如斯洛維尼亞、馬爾他、匈牙利、捷克、塞普勒斯是歐盟成員國的近鄰,韓國是日本的近鄰,巴哈馬是美國的近鄰。只有以色列是例外。
在發達國家之中,盧森堡仍位居榜首,而且與第二名的差距繼續拉大 ;愛爾蘭的人均GDP在20年前只是發達國家中的中下水平,2005年已躍居世界第5名,是過去20年中經濟最成功的發達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東歐國家在經歷了90年代初轉型期的陣痛之後,在過去10年間紛紛走出低谷,成為經濟增長最強勁的國家。東歐國家中轉型最順利且最靠近歐盟的斯洛維尼亞、捷克、匈牙利已經進入發達國家行列,而愛沙尼亞、斯洛伐克、克羅埃西亞、立陶宛、波蘭、拉脫維亞等國也發展勢頭良好,已經加入了發達國家的預備梯隊中。
在人均GDP 的下一梯隊中(5500-9000美元),有下列國家:
塞席爾(8,892) 愛沙尼亞 (8,885) 斯洛伐克 (7,963) 克羅埃西亞(7,764) 立陶宛(6,796) 墨西哥(6,566) 波蘭 (6,373) 拉脫維亞 (6,150) 智利(5,742)
如能保持發展勁頭,它們有可能在未來10多年內成為新增的發達國家。
人的眼光都向前看的,人們都看到了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但有幾個人注意到最貧窮的國家呢?
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發表新聞公報宣布,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已達49個。它們是阿富汗、孟加拉國、不丹、柬埔寨、寮國、馬爾地夫、緬甸、尼泊爾、葉門;安哥拉、貝南、布吉納法索、蒲隆地、維德角、中非、查德、葛摩、剛果(金)、吉布地、赤道幾內亞、厄利垂亞、衣索比亞、甘比亞、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賴索托、賴比瑞亞、馬達加斯加、馬拉維、馬里、茅利塔尼亞、莫三比克、尼日、盧安達、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內加爾、獅子山、索馬里、蘇丹、多哥、烏干達、坦尚尼亞、尚比亞;薩摩亞、萬那杜、吐瓦魯、吉里巴斯、索羅門群島;拉丁美洲1國:海地。
世界最窮國是莫三比克,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0美元,平均每人每天0.2美元,約為瑞士的1/500。瑞士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36410美元,人均每天近100美元。1996年5月17日,世界銀行發表的統計資料表明,盧安達成為世界上最窮的國家,年人均收入為80美元。
這些數字中惟獨沒有提到中國的情況,那是因為,中國既不是最發達的國家,也不是最貧窮的國家。中國仍然屬於經濟欠發達國家,到205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綜合經濟水平相當於2002年美國的水平,進入世界前40名;然後再用50年,進入世界前10名。中國從經濟欠發達國家邁向發達國家仍任重道遠。
4.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最高的國家
盧森堡 11萬W 其次才卡達 挪威 瑞士
5. 世界上人均GDP值最高的是哪個國家
盧森堡 122,272美元
附:2012年世界人均GDP排名
1 盧森堡 122,272
2 卡達 97,967
3 挪威 96,591
4 瑞士 84,983
5 澳大利亞 66,984
6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酋) 66,625
7 丹麥 63,003
8 瑞典 61,098
9 荷蘭 51,410
10 加拿大 51,147
11 新加坡 50,714
12 奧地利 50,504
13 芬蘭 50,090
14 愛爾蘭島 48,517
15 美國 48,147
16 比利時 48,110
17 科威特 46,461
18 日本 45,774
19 德國 44,558
20 法國 44,401
21 冰島 43,226
22 英國 39,604
23 紐西蘭 38,227
24 義大利 37,046
25 汶萊 36,521
— 歐盟[5] 35,887
— 香港 34,393
26 西班牙 33,298
27 以色列 32,298
28 塞普勒斯 31,435
29 希臘 27,875
30 斯洛維尼亞 25,939
31 韓國 23,749
32 巴林 23,410
33 巴哈馬 23,175
34 葡萄牙 22,699
35 馬爾他 22,058
36 阿曼 21,681
37 台灣 21,592
38 捷克 20,925
39 沙烏地阿拉伯 19,890
40 斯洛伐克 17,889
41 愛沙尼亞 16,880
42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16,693
43 安地卡及巴布達 16,284
44 巴貝多 15,799
45 匈牙利 14,808
46 烏拉圭 14,672
47 克羅埃西亞 14,529
48 赤道幾內亞[6] 14,374
49 智利 13,970
50 波蘭 13,967
51 俄羅斯 13,236
52 立陶宛 13,190
53 巴西 12,917
54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12,687
55 拉脫維亞 12,226
56 塞席爾 11,117
57 加彭 10,982
58 哈薩克 10,951
59 利比亞 10,873
60 墨西哥 10,803
61 阿根廷 10,640
62 土耳其 10,576
63 黎巴嫩 10,474
64 委內瑞拉 10,409
— World[7] 9,998
65 波札那 8,844
66 羅馬尼亞 8,666
67 馬來西亞 8,617
68 模里西斯 8,520
69 哥斯大黎加 8,489
70 巴拿馬 8,421
71 南非 8,342
72 格瑞那達 7,913
73 聖露西亞 7,522
74 亞塞拜然 7,510
75 蘇利南 7,281
76 保加利亞 7,243
77 哥倫比亞 6,980
78 多米尼克 6,833
79 黑山 6,668
80 馬爾地夫 6,499
81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6,447
82 塞爾維亞 6,268
83 伊朗 6,260
84 白俄羅斯 6,118
85 納米比亞 6,087
86 秘魯 5,614
87 中國 5 432
88 多明尼加 5,406
89 牙買加 5,376
90泰國 5,281
91 安哥拉 5,061
92 馬其頓共和國 5,012
93 阿爾及利亞 5,001
94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4,715
95 突尼西亞 4,593
96 約旦 4,542
97 土庫曼 4,362
98 厄瓜多 4,352
99 貝里斯 4,349
6. 為什麼說人均GDP是一個國家衡量經濟發展的最佳指標
第一,GDP指標是反映國民經濟發展變化情況的重要工具。首先,GDP增長率是描述經濟增長情況的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世界上幾乎沒有哪一個國家不關心經濟增長,國為沒有經濟的適當增長,就沒有國家的經濟繁榮和人民生產水平的提高。目前,各國政府的統計部門都把GDP增長率作為描述經濟增長情況最重要的綜合性宏觀經濟指標。 第二,GDP指標是描述經濟規模的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一個國家的經濟規模是其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的重要標志之一。當然,經濟規模與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並不是對等的。在同樣的經濟規模下,國為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以及經濟增長的潛力不同,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存在較大差距。但是,沒有一定的經濟規模,就談不上有經濟實力,也很難在國際上發揮應有的作用。 第三,GDP指標是描述經濟結構的重要標志。經濟結構始終是經濟發展中的關鍵環節。許多重要的經濟結構,如產業結構、消費需求、地區經濟結構等等,都是通過GDP來描述的。目前,我國產業結構、需求結構和地區經濟結構都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如產業結構中第三產業比重偏低,需求結構中消費需求比重偏低,地區經濟結構中中西部地區比重偏低,等等。這些問題都是通過GDP反映出來的,它們是制定經濟結構調整戰略和政策的重要依據。 第四,GDP指標是描述價格總水平變化的指標。國際上通行的描述價格總水平變化的指標有兩個,一個是CPI,即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它描述的是用於居民消費的最終產品的價格變化;另一個是GDP縮減指數,它描述的是所有最終產品的價格變化,即除了用於居民消費的最終產品外,還包括用於政府消費、固定資本形成、存貨變動和進出口的最終產品的價格變化。CPI很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到居民的實際生活水平,涉及到居民的切身利益;GDP縮減指數也很重要,因為它反映的價格變化更全面。 第五,GDP指標是對外交往的重要指標。一個國家承擔國際義務的輕重,享受優惠待遇的多少,以及在國際社會發揮作用的大小,往往和這個國家的GDP有密切的聯系。例如,GDP和人均GDP是聯合國確定其成員國承擔聯合國費用、維和費用的重要依據之一,也是世界銀行確定其成員國享受優惠待遇的重要指標。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確定其成員國發言權時也要重點考察這一指標。 客觀地說,被稱為「20世紀最偉大發明之一」的經濟總量指標GDP在歷史上曾發揮過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和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這三個主要的宏觀經濟運行指標都有著密切的關系,也是一國經濟及其景氣周期、經濟健康與否的最重要依據,因而它至今都是國際上用來衡量所有國家與地區經濟表現的通用標准。 但是,當人類邁入了21世紀後,以GDP作為衡量經濟運行狀況的標准卻日益顯現出其片面性和滯後性。GDP指標只考慮經濟總量的增長,而沒有將經濟發展對資源的使用狀況考慮在內,並且沒有剔除對環境和生態破壞這一因素。目前很受關注的由美、德兩國作者合著的《四倍躍進》一書,對GDP曾這樣描寫道:「鄉間小路上,兩輛汽車靜靜駛過,一切平安無事,它們對GDP的貢獻幾乎為零。但是,其中一個司機由於疏忽,突然將車開向路的另一側,連同到達的第三輛汽車,造成了一起惡性交通事故。『好極了』,GDP說。因為,隨之而來的是:救護車、醫生、護士,意外事故服務中心、汽車修理或買新車、法律訴訟、親屬探視傷者、損失賠償、保險代理、新聞報道、整理行道樹等等,所有這些都被看作是正式的職業行為,都是有償服務。即使任何參與方都沒有因此而提高生活水平,甚至有些還蒙受了巨大損失,但我們的『財富』———所謂的GDP依然在增加。」 在GDP日益顯現其不足的情況下,西方發達國家紛紛推出新的經濟運行指標,力求將環境保護及資源利用率等因素考慮在經濟運行狀況中。然而在中國,GDP增長率目前依舊是考核官員的最重要標准。各地官員為了提高GDP以實現政績,很多時候不顧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上馬各類所謂的「開發區」、「工業區」等項目,不僅造成了濫佔耕地等環境問題,而且經濟效益也微乎其微。雖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GDP的「虛假繁榮」,但就其質量來說,很可能出現《四倍躍進》中所描述的情況。 在世界各國紛紛採用更加合理的經濟運行指標的情況下,依舊堅持「唯GDP論」,顯然是不合時宜的,而且其危害性是顯而易見的。「唯GDP論」的第一個危害在於,它沒有意識到,GDP的增長在一些情況下還會帶來社會財富的減少。比如說,當年的大水災引發了巨大災後重建需求,推動了GDP增長,但實際上社會財富卻是絕對的減少。再比如,在許多地方是一任領導,一任工程。班子一換屆,工程可能就沒人收尾,投入了資源,增加了GDP,卻沒有任何收益。而農村征地和城鎮拆遷中發生的許多問題,實際在很大程度上也與當地政府官員在這方面的觀點錯誤有關。「唯GDP論」的第二個規律在於它為短期目標往往犧牲長期利益,影響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比如,根據一份對蘇州引資情況的調研通報,這些年蘇州由於外資大量進入,經濟發展很快,而代價是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消耗4000畝土地,以目前14%的增長率發展速度來看,到2020年蘇州工業用地就沒有餘地了。這實際上就是將當前的GDP建立在透支未來的基礎上。「唯GDP論」的第三個危害在於:在追求總量增長的情況下,人們往往就容易忽視結構的平衡。 國內湖州市就率先取消GDP指標的意義是非常深遠的,它摒棄了幾十年來「唯GDP論」的片面做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多考慮到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7. 人均GDP2.6萬美元屬於什麼類型的國家
從人均GDP的角度來說,人均GDP2萬美元是發達國家的門檻,達到了屬於較發達國家或者是初級發達國家。人均GDP3萬美元以上屬於中等發達國家,人均GDP5萬美元以上屬於高度發達國家或者叫超級發達國家。
達到這個數字的國家不多,比如盧森堡,瑞士,挪威,冰島,愛爾蘭,卡達,美國,丹麥,澳大利亞,新加坡,瑞典什麼的。這些國家都是人均5萬以上,人少國富所以平均起開就高。
8. 金磚五國中哪個國家人均GDP最低
金磚五國特指新興市場投資代表,有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和南非五個國家。
根據最新的2014年GDP資料,五個國家人均GDP分別為:俄羅斯第58名,人均GDP12926美元;巴西第61名,人均GDP11604美元;中國第80名,人均GDP7589美元;俄羅斯第87名,人均GDP6483美元;印度第145名,人均GDP1627美元。最低的國家是印度。
9. 人均GDP第一名的國家是哪個
人均收入在世界前六名的國家依次是:盧森堡、瑞士、挪威、卡達、專美國、新加坡。
排名第屬一的盧森堡人均GDP為667055.55元,是一個國土比較小的國家,主要以金融業、鋼鐵業和廣播電視業為支柱產業。排名第二的瑞士人均GDP為518550.125元,瑞士擁有著非常完善的金融體系,旅遊資源豐富,每一年都吸引著大批的遊客前往。排名第三的挪威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工業化國家,已經連續很多年居於世界最發達國家第一名。排名第四的卡達人均GDP為460778.8875元,是一個位於亞洲的阿拉伯國家,其發展主要得益於本國豐富的資源。排名第五的美國人均GDP為361034.45元,美國是一個超級大國,農業和工業都處於高度發達的水平,一直保持增長趨勢,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長期居於世界第一位,美國還是當今世界第一軍事大國。排名第六的新加坡人均GDP為346933.7625元,新加坡屬於移民國家,全球最國際化的城市之一,是繼紐約、倫敦、香港之後的第四大金融中心,新加坡政局穩定,政府高效廉潔,經濟有創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