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徐州市2018年GDP是多少
2018年徐州市的GDP官方預測為6882.74億元,名義增長4.19%,全省排名第六。
B. 2018年安徽省修定後的GDP是不是多少
2018年安徽省修訂後的,GDP,比原先上升了很多
C. 2018年前3季度,我國GDP過10萬億關口,該指標為
不知道你的數據哪裡來的,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GDP是65萬億,一個季度都不止10萬億了。
中國政府網截圖
D. 2018年四川省GDP
正式數據還沒出來,前幾天的四川省兩會四川省長尹力的政府報告中提到的是「預計全省地區生產總值超過4萬億元、增長8%」
E. 中國各省GDP何時出爐
2018年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7年中國經濟年報:GDP首破80萬億元,增速6.9%,實現2010年來首次回升。十幾天里,全國31個省份也陸續公布了其一年來的經濟數據。觀察各省份的數據,「狀元」廣東、「榜眼」江蘇兩省攜手邁上8萬億GDP台階,而從增速角度看,我國西部地區延續了2016年的勢頭持續領跑。客觀上,這些「細分」的經濟數據讓中國的經濟年報更為「立體」。另外,隨著天津、內蒙古主動「擠水分」,各省份的GDP數據變得更加「有看頭」。
速
中西部省份GDP增速名列前茅
眾所周知,如果根據GDP總量畫一張中國地圖,一定是一張「南高北低」的情景。而2017年的增速,同樣顯示出這樣的趨勢。
根據統計,全國31個省份中,只有8個省份去年GDP增速低於全國GDP增速,其中就包括了京津冀以及東北三省。其中,天津的GDP下跌趨勢最為明顯,僅為3.6%,和甘肅省一並排名最末位。
提起天津的GDP,其在1月還未過半的時候就曾占據輿論熱點。不過,其來由並不讓人欣喜:天津濱海新區將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調整為6654億元,調整後,天津濱海新區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減少約三分之一,同比則出現負增長。
雖然天津當地統計局稱更改統計口徑對經濟數據沒有影響,但是客觀上主動「擠水分」後,其經濟增速從2016年的9%折損過半跌至2017年的3.6%。
同樣是北方省份的內蒙古自治區和天津類似,1月3日,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上,自治區黨委「自曝家醜」:自治區政府財政收入虛增空轉,應核減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00億元,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基數也相應核減。雖然當地統計部門同樣在官網貼出聲明稱該舉動不會對經濟增長產生太大影響,但數據顯示,其2017年增速比上一年下跌3.2個百分點,僅為4%。
反觀前兩年就曝出經濟數據造假主動「擠水分」的遼寧,去年迎來了「翻身之戰」。數據顯示,2017年遼寧省GDP增速4.2%,實現了由負轉正,並且這個逆轉的幅度十分可觀達到6.7個百分點,是自2015年「擠水分」以來的最好成績。遼寧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1年以來經濟增速單向回落的狀況發生了趨勢性改變。」
將增速視角放在全國范圍,名列前茅的絕大多數省份仍然地處中西部。按照增速排名,貴州、西藏、雲南奪得前三名,其中貴州和西藏保持在兩位數的增長率,分別為10.2%、10%。
西部地區速度搶眼和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脫不開關系。有專家曾指出,相較於東部,中西部地區經濟數據基數相對小,近些年承接了多項產業轉移,並且得到國家政策傾斜,這些因素都會促進西部經濟的發展。
量
江蘇、上海實現「整數突破」
2017年全國GDP總量首次站上80萬億台階,具體到省份,江蘇同樣在這一年實現了突破:首次超過8萬億大關,排名GDP總量第二。它的前方,是穩坐頭把交椅的廣東,逼近9萬億大關。
提到絕對值,西部地區由於存量較少便占不上太多「便宜」。GDP總量前十位的排名實際上和2016年並沒有發生改變,除了廣東、江蘇,隨後依次為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河北、湖南和福建。
值得一提的是位於長江經濟帶上東西兩端的三個節點省市:四川、重慶和上海。
首先,雖然重慶去年的經濟增速沒能保持兩位數,但其還是以9.3%的成績位居增速第四,勢頭依然強勁。另外其經濟總量也不容小覷,今年的數據已經超越天津,攀升至近兩萬億。
再來看四川,天府之國2017年的成績喜人,實現了總量、速度雙高。經濟總量位列第六的情況下,其增速較上一年回升0.4個百分點,以8.1%的成績進入增速前十名。
而長江入海口的上海,經濟中心的地位不是白叫的。其經濟總量緊隨福建省,進入3萬億元大關,同江蘇一樣在去年實現了整數突破,成為中國第一個跨過3萬億門檻的城市。
提到經濟數據的絕對值,北青報記者注意到,雖然屢見省份主動「擠水分」,但卻未見中國經濟數據因之調整。那麼各地數據不實會不會影響到中國的經濟數據?開頭所提「進入80萬億」大關還是否可信?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的回答是,地方數據作假不影響中國數據真實。
對此,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范子英告訴記者,簡單而言可以理解為這兩組數據目前是由兩班人馬統計而出的。目前國家對於GDP 的核算遵循「分級核算、下管一級」的原則,使用的是國家、省、市、縣的四級核算。「也就是說,國家統計國家的,地方統計地方的。因此地方數據核減,不會影響中國經濟數據。」
國家統計局18日召開的發布會上,寧吉喆曾坦言中國各省份的GDP總量加總後總會超過該局公布的中國GDP總量。之所以造成這樣的現狀,同樣與核算體制有關。「由於核算體系不一樣,省與省之間會經常出現沒有去除投入產出因素的重復核算問題。此外,一些由於生產主體的注冊地和生產活動發生地不一致等問題,同樣也會造成經濟數據的重復統計。」范子英坦言,除此之外也無法排除地方主官運用行政手段人為干預數據的可能。
F. 安徽省預計2018年gdp多少億
真是胡扯淡!什麼1100億,合肥蕪湖一個市都不止這個數,安徽是2萬4千億。這是20年前的文字復制過來的吧?
G. 2018年中國GDP總量是多少
2018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900309億元。
初步核算,2018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9003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6%,實現了6.5%左右的預期發展目標。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8%,二季度增長6.7%,三季度增長6.5%,四季度增長6.4%。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64734億元,比上年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366001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469575億元,增長7.6%。
(7)2018年十月底江蘇全省gdp擴展閱讀
2018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5789萬噸,比上年下降0.6%,仍是歷史高產年,連續4年保持在65000萬噸以上。其中,夏糧產量13878萬噸,早稻產量2859萬噸,秋糧產量49052萬噸。棉花產量610萬噸,比上年增長7.8%。
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優質稻穀播種面積擴大,玉米播種面積繼續調減,大豆種植面積增加,棉花、糖料、中草葯材作物種植面積增加。
2018年豬牛羊禽肉產量8517萬噸,比上年略降0.3%。其中,豬肉產量5404萬噸,下降0.9%;牛肉產量644萬噸,增長1.5%;羊肉產量475萬噸,增長0.8%;禽肉產量1994萬噸,增長0.6%。生豬存欄42817萬頭,比上年下降3.0%;生豬出欄69382萬頭,下降1.2%。
H. 2018年我國的名義GDP是多少實際GDP是多少名義增長率與實際增長率是多少
1.名義增長率是用當年價格GDP計算出來的增長速度。比如2018年我國GDP為915887.3(當年價),2017年為831381.2(當年價),據此計算的名義增速為10.1%。
2.世界級增長率是扣除價格因素計算出來的增長速度,2018年我國GDP實際增速為6.7%。
3.名義增長率和實際增長率的差別是價格因素。
I. 2018上半年GDP哪些省份排名前十
2017各地經濟年報出爐,山東省突破7萬億元排名全國第三,趕超浙江等省份。 2017年多個省份GDP邁上新台階,突破3萬億元大關的省份共有11個,分別為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河北、湖南、福建和上海。 具體來看,廣東GDP總量將近9萬億元,連續29年位居全國首位。東北、山西等地的經濟增長已開始呈現回暖態勢。 2017年,多個省份的地區生產總值(GDP)邁上新台階,目前,GDP突破3萬億元大關的省份共有11個,分別為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河北、湖南、福建和上海。 具體來看,廣東GDP總量將近9萬億元,連續29年位居全國首位;江蘇、山東、浙江分別首次突破8萬億、7萬億、5萬億元的大關;四川和湖北均超過3.65萬億元;福建和上海首次跨過3萬億元,從城市經濟來看,上海是我國首個突破3萬億元大關的城市。而在山東省,經初步核算,2017年青島市實現生產總值(GDP)11037.2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7.5%。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57.1億元,增長7.1%。 2017年31個省份經濟增速一覽 2017年31個省份GDP總量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