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山西省三季度GDP由負轉正增速達8.2%。怎樣理解
2009年一季度,山抄西省生襲產總值完成1309.2億元,下降8.1%,(即負8.1%):意思是說2009年1季度的GDP同比增長率是負8.1%,(同比是指和2008年1季度相比,增長率是負意思是本期GDP比上期減少);
同理,二季度GDP也是負增長;
山西省三季度GDP由負轉正增速達8.2%,這個增長率8.2%也是同比2008年三季度,由負轉正是對比於山西省一、二季度的負增長率。
⑵ 求今年第三季度的一些經濟數據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再創新高。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漲2.9%。其中,9月份CPI同比上漲3.6%,環比上漲0.6%,漲幅創23個月新高。前三季度,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 5.5%。其中,9月份PPI同比上漲4.3%,環比上漲0.6%。初步測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26866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6%,比上年同期加快2.5個百分點。其中,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6%。
指標8月、7月、9月
GDP/10.3%(Q2)、11.9%(Q1)、8%
CPI/3.5%、3.3%、3.5%
PPI:4.3%、4.8%
房價:9.3%、10.3%
固定投資(累計):24.8%、24.9%
消費品零售額 :18.4% 、17.9%、18.8%
工業增加值:13.9%、13.4%、13.3%
PMI:51.7% 、51.2%、54.3%
出口:34.4%、38.1%、25.5%
進口:35.2%、22.7%、22%
順差(億美元);200.3/287.3
FDI(累計)/18.1%/20.7%/18.9%
M2/19.2%/17.6%/19%
信貸(億元)/ 5452 / 5328 /5167
人民幣存款余額/68.65萬億/67.57萬億
⑶ 2018上半年GDP增速多少
7月16日, 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多項宏觀經濟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418961億元,同比增長6.8%。總的來看,上半年國民經濟延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支撐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條件積累增多,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主要發展目標打下良好基礎。
各項數據表明,上半年國民經濟延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結構調整深入推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質量效益穩步提升,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起步良好。
⑷ 2018太原市各區縣市gdp和人均gdp是多少
⑸ 2018年前3季度,我國GDP過10萬億關口,該指標為
不知道你的數據哪裡來的,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GDP是65萬億,一個季度都不止10萬億了。
中國政府網截圖
⑹ 2018前三季度各省會城市GDP增速排名
目前沒有明確數據
希望能幫到你,如果你的問題解決了,麻煩點一下採納,謝
⑺ 山西今年被國務院發改委定為國家資源型轉型特區,真正山西能得到多少實惠,太原市五年內能有多大的變化
山西加入新特區行列
被稱為「新特區」的綜改區花開第九朵,這次是繼重慶後,首次批復一個省的全部地區為綜改區
《財經國家周刊》從山西方面獨家獲悉,國務院已正式批復山西省為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下稱「綜改區」),文件將隨即下發山西省,山西方面也將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已審批政策。
至此,國家從浦東新區開始,陸續批復的國家綜改區已經達到九個,其他七個分別是天津濱海新區、成都、重慶、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深圳和沈陽經濟區。
從2010年4月山西申請方案上報中央後,歷時半年審批即獲得國務院批復,山西成為獲得批准最快的綜改區之一。
這是國務院在批復直轄市重慶之後,首次批復一個省的全部地區為綜改區,同時也是地域面積最大的綜改區。與其他八地相比,山西綜改區更多體現了中央的指令改革意圖。
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他八個地方先主動提出申請後獲中央認可批復路徑不同,本次對山西的批復,首先源於中央的試點意圖。而此前,與最早的南方五特區時代相對照,被稱為「新特區」的綜改區更多被認為是國家審批政策空間下的自主改革。
據知情人士透露,國家發改委從2009年底開始了山西省「申綜」工作的調研。《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曾巧遇國家發改委2009年12月底的一次調研,其在太原迎澤賓館召開了匯報討論會,當時整個工作尚屬啟動階段,在標識牌上還將「試驗區」誤寫為「實驗區」。
山西成為國家批復的面積最大的綜改區,全省總面積156579平方公里,現轄太原、大同、朔州、陽泉、長治、忻州、呂梁、晉中、臨汾、運城、晉城等11個地級市,而此前批復的省級城市重慶的總面積為82402.95平方公里。
在一次調研中,國家發改委體改司司長孔涇源曾這樣闡述山西申請綜改區的意義:「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在全國具有典型意義,山西具備其他省份難以復制的資源優勢,要盡快把資源要素資本化,乃至市場化。」
9月1日下午,履新三個月的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與省長王君一起,專程拜會了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副主任彭森,就在山西省開展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工作進行了會談。在會上袁純清直言,「山西不轉型將難以為繼」。
據悉,山西將獲得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財政返還、煤層氣開采、舊有煤礦用地審批權等方面政策優惠。與其他綜改區綜合配套改革方案類似,山西將獲得土地方面的審批優勢政策。
國家將支持山西省在現有耕地總量不變情況下,擁有「土地置換」的用地指標;此外,山西還將特別擁有對採煤沉陷區、廢棄工礦地、劣質土地的使用和審批權。
山西煤層氣開發的氣權問題,很可能在此次取得突破。山西煤炭企業將在首先獲得煤炭資源開采權的前提下,擁有優先開採煤層氣的權利。
根據慣例,在國務院批復地方為綜改區後,地方政府將再行制訂詳細綜改方案,對於金融、土地方面的細化政策,還將以專項方案的方式報批申請。
作為國內最為典型的資源型經濟省份之一,山西省境內約有11座資源型城市,119個縣(市、區)中94個有煤炭資源分布,經過長期開采,這些縣市已經接近或幾乎接近「資源枯竭城市」。
在此之前,2001年國務院曾批復遼寧省阜新市為全國第一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而全省范圍內的試點一直未有突破,這次山西的批復得以實現。
而其中煤、焦炭等相關產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佔到了山西的近九成。
王君在向國家發改委的匯報會上指出,「資源型轉型是山西實現科學發展的根本出路」。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指出,「山西調整產業結構,推進資源型經濟轉型,既有外部客觀要求,又有省委、省政府主動調整的主觀願望」。
在「十二五」規劃以轉變增長方式為主線,以及國家下發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意見的大背景下,此次對山西的批復還具有更顯著的一層意義。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就曾提出,希望山西省接下來在清潔能源、新能源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繼續發揮好國家能源基地的作用。
山西在此次的申請方案中提出,山西省將繼續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建設現代化煤炭能源產業,建設煤電氣一體化的綜合能源基地和產業體系,打造文化旅遊強省,實現全省經濟由單一資源化主導型產業向新型、多元、現代產業體系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