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人均gdp 怎麼算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內工具,即「人容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
B. 人均GDP怎麼計算
GDP核算有三種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
C. 人均GDP的演算法
沒有錯,人均GDP=總的GDP除以人口總數
因為是衡量或者說是反映一個國家總體發展水平的指標之一,所以不用考慮人口基數中的老人和小孩或者沒有收入的人。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D. 人均gdp越高的國家人口越少,這能用只是巧合解釋嗎
人均gdp越高的國家人口越少,並不能用巧合去解釋。
人均gdp的計算,本身其高低受制於兩個因素,一是經濟總量,二是人口數量。人均GDP與經濟總量成正比,與人口數量成反比。也就是說,經濟總量越大,人均GDP越高;而同等經濟總量下,人口越多,人均GDP越低;人口越少,人均GDP越高。
但人均GDP計算公式背後,一個國家人口多少,反映的是人均佔有資源量的高低。手中平均資源越多,其可能擁有的財富量或創富潛力更大,創富能力更強。
E. 人均GDP是按照常住人口算的還是戶籍人口
各地的人均GDP都是按常住人口來算的。因為GDP本來就是按范圍來看,如果按戶籍人口,類似於GNP了。
F. 人口和人均gdp的關系
在社會整體財富增加有限的情況下,人口增長率的增加會攤薄人均GDP水平。隨著更多的勞動人口進入勞動力市場,會使GDP增長有顯著增加,從而帶動人均GDP水平提升。整個發展曲線呈V型或U型。
G. 為什麼GDP增長率=人均GDP增長率+人口增長率
GDP增長率=人均GDP增長率+人口增長率,是根據根據索洛增長模型得出的。
根據索洛增長回模型,當人口數量不答變時,人均GDP處於穩定狀態,而當人口以n的速率增長時,GDP總量的增長率就等於人均GDP增長率加上人口增長率n。
索洛增長模型是採取差分原始推導而成的。有關公式推導過程為:GDP變化率=GDP變化量/GDP=人均GDP X 人口數量的變化量/GDP=變化人均GDP變化量 X 人口數量+人口數量變化X人均GDP/GDP=人均GDP變化 X 人口數量/GDP+人口數變化量 X 人均GDP/GDP=人均GDP變化量 X 人口數量/人均GDP X 人口數量+人口數變化量 X 人均GDP/人均GDP X 人口數量=人均GDP變化量/人均GDP+人口數變化量/人口數量=人均GDP變化率+人口數量。
當GDP的變化率以增長率代表時,套用上述索洛增長模型公式,即GDP增長率=人均GDP變化量/人均GDP+人口數變化量/人口數量=人均GDP增長率+人口增長率。
H. 人均GDP是按常住人口算的還是按戶籍人口算的
按常住人口算的。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也稱作「人均GDP",常作為 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它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
I. 人均GDP人口密度(發達)
當然不是,有人認為人均GDP低是人口基數大的原因導致的,其實未必。
看看日本、香港、台灣,人口密度都非常大,但是經濟也非常發達,人均GDP也很高。中國的沿海地區人口密度也大,經濟發展水平也比較高。所以說,人口密度大,即單位面積里的人口數多,該地區的人均GDP反而大。因此,中國人均GDP低最主要的原因根本不是人口基數大的原因,而是發展太不均衡。中國最發達的地區的人均收入是最窮地區人均收入的10倍以上,而在美國,這樣的差距才是2:1.如果中國的國土面積只有沿海地區那麼大,也許早就成發達國家了。既然不能割捨國土,那就必須付出發展不均衡的代價。
至於什麼先富帶動後富,個人認為這樣的可能性幾乎為0,要知道,富人,無論是資本的積累,知識或技能的積累,教育的投資,保險的投資,都是普遍超過窮人,他們為自己創造財富的機會比窮人更多,社會的財富幾乎始終都是從窮人流向富人的。
怎麼帶動後富?掠奪?社會資本強行重新分配?即使重新分配了,每個人發了一萬塊錢,錢也會很快地流向「曾今」的富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