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gdp排名 > 2019年數字經濟對gdp的貢獻

2019年數字經濟對gdp的貢獻

發布時間:2020-11-29 17:28:27

㈠ 數字經濟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一、網路基礎設施建方面。

光纖寬頻用戶加速推進,截至去年底,我國光纜總長度達4358萬公里,4G網路覆蓋持續擴大,4G用戶總數達到11.7億戶,全年凈增1.69億戶,5G核心技術研發和標准制定取得突破,IPv6規模部署提速。

二、大數據發展和應用方面。

一批基礎性、戰略性的基礎資料庫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中央和國家機關62個部門、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面接入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台。

三、就業新空間方面。

數字經濟下,新模式新業態孕育而生,帶動配套服務業蓬勃發展,創造了大量靈活就業機會。

(1)2019年數字經濟對gdp的貢獻擴展閱讀:

數字經濟是新時代全球產業競爭的制高點,積極布局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主要國家的共同選擇,全球數字經濟正在以超出預測的速度呈指數比例地擴張。主要國家依靠數字經濟搶佔全球競爭制高點的態勢更加明顯:

一、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

2016 年美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11萬億美元,中國數字經濟規模為3.8萬億美元,日本為2.3萬億美元,英國為1.43萬億美元。

二、數字經濟比重不斷提升。

2016 年美國數字經濟佔GDP的比重為59.2%,英國為54.5%,日本為45.9%,中國為30.1%。

三、數字經濟發展速度高於GDP增速。

2016 年美國數字經濟增速高達6.8%,同期GDP增速為1.6%,日本數字經濟增速為5.5%,同期GDP增速為0.9%,英國數字經濟增速為5.4%,同期GDP增速為2%,中國數字經濟增速高達16.6%,顯著高於同期GDP6.7%的增速。

㈡ 發達國家數字經濟佔GDP比重超過50%了嗎

據報道,3月25日中國信息化百人會在北京發布了《2017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加快,但是發達國家數字經濟佔GDP比重超過50%,與之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希望中國數字經濟佔比也可以不斷提升!

㈢ 新聞聯播數字十年,報道十年經濟增長1.5倍,是真的嗎

歌功頌德而已,他們怎麼不報道十年物價房價漲了幾倍,貧富差距擴大了幾倍,三公消費增長了幾倍,所以對於新聞聯播所報道的不必當真,否則你就真的生活在新聞聯播里了
最大的真相是,我們知道他們在撒謊,他們也知道我們知道他們在撒謊,我們也知道他們其實知道我們知道他們在撒謊……

㈣ 中國宏觀經濟發展曲線圖

宏觀經濟有很多變數,看要如何選取……可以參照發達國家同階段的趨勢圖

㈤ 中國gdp已經世界第一了,為什麼要修改數字

世界銀行預測,中國經濟規模將在2014年超越美國成世界第一。中國國內沒有興高采烈,反而引發反思狂潮。
中國近兩年喜訊不斷,獨佔世界第一或者世界第二。2009年,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全球第二;2012年,我國貿易總額為38667億美元,小幅超過美國的38628.59億美元,成為世界貿易規模最大的國家;2013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為4.16萬億美元,其中出口額2.21萬億美元,進口額1.95萬億美元。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秘書處初步統計數據,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
在經歷了三十年不計成本的GDP趕超之後,因為霧霾毒米、收入差距、文化喪失等原因,國人痛切地意識到只追求GDP的片面,只時提出人均GDP全球第一,只會讓人反思背後付出的代價。
中國統計數據質量一直令人擔憂,近十年,地方加總超過國家統計局總數據已成常態。《中國經濟周刊》統計,2003年,地方GDP數據突然超出全國3431億元,此後超出數字加速增長,到2012年,地方GDP總和已超全國5.76萬億元,相當於該年廣東省的數據,達全國GDP的11.1%,2013年超過約2萬億。很少有企業和地方政府會把GDP的數據當真,他們清楚這些數據是怎麼製造出來的。
更要命的,中國的環境污染等成本未計入以生產法計算的GDP之內,推倒的文物建築損失了財富增加了GDP。僅以環保部門公布的環境成本,就可以看出GDP的質量每況愈下。另據《中國環境經濟核算研究報告2008(公眾版)》,2008年的生態環境退化成本達到12745.7億元,占當年GDP的3.9%;環境治理成本達到5043.1億元,占當年GDP的1.54%。這是自2006年第一次公布2004年「綠色GDP」結果之後,第二次公布相關結果。和2004年相比,環境退化成本增長了74.8%,虛擬治理成本增長了75.4%。
此次以購買力平價進行統計,世界銀行在名為《2011國際比較項目發布匯總結果比較世界各經濟體真實規模》中承認,購買力平價是統計學上的估計,像所有的統計數據一樣,都會受到抽樣誤差、測量誤差和分級誤差的影響。由於用於收集數據和計算購買力平價的過程的復雜性,不可能直接估計出其誤差幅度。用購買力平價法計算,世界GDP總量達到90.647萬億美元,而用匯率法計算為70.294萬億美元。用購買力平價法計算,中等收入經濟體在全球GDP總量中的佔比為48%,而用匯率法計算為32%。購買力平價大幅提高了中等收入國家的GDP地位,全國6個最大的中等收入經濟體為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印尼和墨西哥,佔世界GDP的32.3%,而6個高收入經濟體為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和義大利,佔世界GDP的32.9%。
購買力平價反映物質食物更直觀,以巨無霸漢堡指數為例,2008年3月,用12.5元人民幣就可以在中國的麥當勞里買到一個巨無霸漢堡包,約合1.78美元。而在美國的麥當勞,要買一個相同的巨無霸漢堡包要4美元左右。所以,就這一食品而言,人民幣被低估2.25美元左右,也即56%左右。這一數據顯然是荒謬的,照此邏輯,越是經濟接近崩潰的時候紙幣越有購買力,一塊人民幣可以買10個饅頭,可以娶幾個媳婦回家。數字游戲不能改變經濟落後的事實。把這一連串數據與另一些數據作對比。
英國著名經濟史和經濟統計學家安格斯·麥迪森的研究顯示,1700年到1820年,中國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在世界的比例也從22.3%增長到32.9%。與此同時,中國人口從佔世界總量的22.9%增長到36.6%。《大國的興衰》引用經濟史學者貝羅克的統計,中國經濟總量世界第一的寶座直到1890年才被美國搶去。
那個GDP第一的時代是中國不堪回首的時代,沒有一個國人願意把當下時代與清代相提並論。中國基本占據了農業時代的經濟強國位置,19世紀的GDP世界第一顯示了農業經濟最後的一縷光芒。為了維持農業經濟體制的內在均衡,保護腐敗滯後群體的利益、權威,清王朝扼殺了沿海的出口業,試圖以朝貢體制統領各國,結果無需多說,中國喪失了約12%的國土,王朝被現代工商業國家以戰爭與鴉片的可悲形式攻佔。不可忽視的是,元朝,西方人均GDP一直超越中國,在蕃薯等作用引入後,西方與中國同樣進入了人口爆炸時期。
用GDP忽悠國人的時代基本已經過去,在獲得溫飽之後,他們需要的是長期均衡的發展,是青山綠水,是人的尊嚴。購買力平價指數計算出來的GDP不過是貼在狂熱分子心上的一劑萬用靈丹而已。

㈥ 急求愛爾蘭近5年的經濟數據!包括GDP、失業率、通貨膨脹(CPI)數據!最好有具體的數字~不要增長率!跪求

年份 失業率% GDP美元 CPI%
2004 4.5 185436542614 2.2
2005 4.4 201852365462 2.4
2006 4.4 222473595430 3.9
2007 4.6 259189260141 4.9
2008 6.3 263652850517 4.1
2009 11.8 221778533697 -4.5
2010 13.6 203892188350 -0.9
失業率數據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網站,GDP和CPI來自世界銀行網站

㈦ 令人絕望的數字卻很關鍵:1、在世界經濟總量中的比例遞減。200年前,大清帝國極盛時期(1800年),中國的產

1700年,中國的GDP佔世界GDP的份額為22.3%,1820年為32.9%;
1776(乾隆41年),大清帝國人口規模大約為2.4—3億,大清帝國GDP全球第一,美國的可以忽略不計。
1800年,中國佔世界GDP份額為32.9%,西歐上升到23.6%。
1830年,道光十年,中國GDP佔世界總量的29%;
1840年,鴉片戰爭之前中國GDP依舊佔世界總量的29%,在這之後的短短的60年裡,無論是中國的GDP本身,還是在世界經濟里所佔的比例都急劇下降,內因不用說了,但是起關鍵作用的是外因。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此時中國GDP下降為佔世界總量的6%。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的GDP下降到全球總量的4.0%
1997年,中國的GDP下降到全球總量的3.5%。
之後,中國經濟在人類歷史中觸底反彈,機遇難得啊!
到了2005年,中國的GDP回升到佔世界GDP總量的4.9% 。

㈧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北大第四版的問題

並不是排版錯誤。
那句話的意思是 季度GDP化為虛擬的年度GDP以便於與年度GDP進行比較。即政府公布季度GDP時,公布的數字是實際數字的4倍。就是這樣。

㈨ 為什麼說數字經濟改變全球

數字經濟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新引擎。世界經濟加速向以網路信息技術產業為主要內容的數字經濟活動轉變,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在加速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已經成為了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力量。

數字經濟已改變全球投資模式,並正在改變全球價值鏈取向。數字技術重塑了全球價值鏈,數字技術既可導致基於大數據的集中生產,也可帶來3D列印等靈活、分散的生產活動;既有助於海外生產迴流,也可推動更多產業外包服務;既能促進東道國供應鏈關系重組,也能增加新的合作機會。全球各行業價值鏈若採用數字技術,將對國際化生產活動產生深遠影響。
數字經濟也是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為商業及創業活動提供新機遇、新渠道,為解決各種發展難題提供新工具。

閱讀全文

與2019年數字經濟對gdp的貢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