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均gdp代表什麼呢
人均國內櫻緩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豎判人余頌改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內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容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
㈡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的區別是什麼
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指標。
人均GDP是反映按人口計算的全社會新版創造的價權值,從分配的角度來說,它包括國家收入(也就是各項稅收)、企業收入(也就是企業利潤以及固定資產折舊)和勞動者收入,因此人均GDP的概念要大於人均收入,也就是說,個人收入(包括城市和農村居民的收入)只是GDP中的一個構成要素。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GDPpercapita)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
GDP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值。這也是目前各個國家和地區常採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觀經濟中最受關注的經濟統計數字,因為它被認為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
此回答由康波財經提供,康波財經專注於財經熱點事件解讀、財經知識科普,奉守專業、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財經內容,用生動多樣的方式傳遞財經價值。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㈢ 什麼叫做人均GDP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抄(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們了解襲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
㈣ 人均GDP是什麼意思
人均復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們了解制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
㈤ 人均GDP與人均收入的意思有什麼區別
比如你一年為你公司創造了10萬的產值,該公司給你的工資是3萬一年,前者就是你的GDP,後者就是你的收入。人均GDP沒有什麼實質意義,而且涉及常住人口統計問題,以及流動人口問題,一般都是不準確。
㈥ 什麼叫人均生產總值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通常為1年)內所生產的按人口平均計算的社會最終產品和勞務的總值。
決定和影響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因素有一國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量和一國的人口增長速度。它與國民生產總值成正比,與人口數量成反比。提高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必須發展經濟和控制人口增長同時進行。
(6)人均gdp什麼擴展閱讀:
計算方法
國民生產總值是西方國家使用的概念,它不僅包括物質生產部門生產的商品和勞務的價值,也包括非物質生產部門(金融、保險、社會服務和文化娛樂事業等等)和居民服務行業(理發、浴室等)提供的非生產性服務的「價值」。
連資產階級國家機關人員和家庭僕役領到的再分配收入也包括在內。計算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通用方法是「支出法」,即按社會最終使用的產品和勞務來計算,它包括四部分:
(1)售予消費者作為最後消費的商品和勞務;
馬克思對這種理論作了批判
(2)作為將來生產用的固定資本的投資儲備;
(3)售予政府的商品和勞務;
(4)售予外國人或輸出商品和勞務的純額。國民生產總值計算方法是以資產階級的庸俗經濟學中生產三要素的理論以及凡是經過市場的服務都是生產收入的理論為基礎的。
按照這種理論,勞動取得的工資、資本取得的利潤和土地得到的地租都是生產收入。這種理論和計算方法完全掩蓋了利潤、利息、地租的剝削性質,把剝削階級的收入看作是永恆的和合理的。
克思對這種理論早已作了透徹的批判。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是資本主義國家反映生產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最綜合指標,在國際經濟核算和國際經濟水平對比中廣泛應用。
因為它把生產和人口兩個因素都包括在內。例如聯合國確定可以接受國際援助的最不發達國家的標準是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水平確定的。
聯合國會員國繳納會費的高低也是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水平決定的。世界銀行給各國貸款往往也參考接受貸款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水平來決定。
資本主義國家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與社會主義國家人均國民收入的差別在於:後者不包括非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務或服務的收入和固定資本折舊、間接稅,而前者則包括。
㈦ 什麼是人均gdp 人均gdp的意義作用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它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或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
人均GDP的意義:
一、除資源國以外的絕大多數工業化國家,人均GDP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定國家社會的發展水平和發展程度。一方面,就中日比較而論,人均GDP雖不能正確反映中日兩國綜合國力,但確實表明日本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和人口壽命以及環境和生態建設等方面的發展水平要高於中國,尤其是日本城鄉發展的相對均衡以及農村農業基本上「水旱無憂」的抗災能力與抗災水平,更是讓中國望塵莫及。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加快,農村農業的滯後發展恰恰拖了我國人均GDP的後腿,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最終也深刻影響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以閻教授提出的2009年人均GDP排名前八位的盧森堡等經濟體為例,盡管它們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能與排在第137位的印度相比,但是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指標而言,盧森堡等國家的社會發展水平及其城鄉均衡發展程度卻是印度所不可企及的。
二、人均GDP本身具有社會公平和平等的含義。人均GDP雖然不能直接等同於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構成了一國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質基礎,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參照指標。事實上,強調人均GDP的國家,一般也比較注重提高本國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社會公平程度。人均GDP觀念及其人均GDP狀況直接決定和影響著一個國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會建設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與投入水平。
三、人均GDP與工業化進程和社會穩定,具有一定內在聯系。據亨廷頓分析,在一定階段,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與社會安定、社會和諧成正比。發展理論也把人均1000-3000美元認定為工業化起飛階段,4000-6000美元為工業化中期。工業化起飛後,相對於傳統社會,社會不安定因素增加,尤其在人均GDP達到4000-6000美元時,一些現代化進程中國家往往進入高危階段。但人均GDP一旦達到6000-8000美元,尤其在8000美元以後,除阿根廷以外,基本都進入一種新的社會穩定狀態。閻文提到人均GDP在3萬美元以上的法國和義大利似乎並不比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36個國家更穩定,顯然混淆了國家基本政治穩定與領導更換政府更迭之間的巨大差別。不論左派還是右派,只要不抱偏見,應該承認,包括西歐國家在內的這種民主政治條件下的某些不穩定表現,與轉型社會民主化進程中的社會不穩定,存在本質不同。
㈧ 什麼是人均GDP 怎麼算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內工具,即「人容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