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gdp排名 > 未來中國人均gdp

未來中國人均gdp

發布時間:2021-01-28 16:27:47

A. 中國未來人均 GDP能達到什麼水平

我想只要中國的社會發展不亂,GDP總量超越美國完全可能,但是人均gdp別說和美國相比,甚至達到世界人均GDP平均水平都很難,畢竟現在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也不過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左右。
但GDP反映經濟還是比較片面的,CPI人均購買力之類亂七八糟的指標更能衡量你我的生活。假設我們生活水平能達到發達國家標准,從人口上來說,我國是美國的好幾倍,如果發展起來無疑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

B. 中國人均gdp未來起碼會是俄羅斯的幾倍,為啥

2014年,中國人均gdp預計為 7800美元

俄羅斯按照平均匯率的話為11000美元, 如果按照目前 51:1匯率的話為8900美元..

但區別是俄羅斯是已工業化國家,

俄羅斯的農業產值占總gdp為 4%, 農業從業人員占總勞動力人口的4.4%

而中國還沒完成完全工業化, 農業產值占總gdp為 10.7%, 關鍵是農業從業人員占總勞動力人口的37%

也就是說一平均就把人均拉下來了,因為中國還有龐大的農業人口

中國未來人均gdp的提升的潛力是很大的, 而俄羅斯因為城市化率75%, 農業從業人員占總勞動力人口的4.4%已經基本很難有提升的潛力..現在俄羅斯這個工業化程度人均gdp都不能完秒中國, 何況未來中國把農業勞動力壓縮到5%以下後,那麼人均gdp提升那將是大大的.因為農業人口對gdp貢獻是很小的,農業人口越多人均gdp越低, 因為農業人口的貨幣應用遠不如工業人口和服務業人口大.就是說,目前中國的人均gdp 7800美元是在 農業勞動力占總勞動力37%, 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47%的情況下產生的.而和中國同一人均gdp層次的保加利亞, 白俄羅斯等東歐國家, 它們的城市化率高達75%以上, 農業從業人員只佔總從業人員的4%左右.所以雖然名義上看, 中國人均gdp和它們差不多, 但實際上卻是比它們高,因為中國還有將近一半農民, 而它們這些國家基本都是居民,未來沒太大的提升潛力.所以中國人均GDP未來起碼會是俄羅斯的幾倍、
也可以舉例子來說。比如江蘇,若你還想了解更多,希望你採納瞭然後繼續追問。謝謝

C. GDP人均達到6.46萬元後,未來還有哪些產業將是GDP貢獻的主力軍

GDP人均達到6.46萬元後,未來還有哪些產業將是GDP貢獻的主力軍,其實是非常多的,現在有非常多的新型產業在崛起,畢竟我們的科技在不斷進步,互聯網+的行業在未來很可能成為主力軍,但是支撐的依然是金融和房地產。而且隨著我們中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養老產業也是會蓬勃發展。

金融和地產行業,雖然有回落的趨勢,但是在未來依然是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兩大主力。只是因為當前的體量已經足夠大了,已經透支了未來,雖然它們未來對GDP的貢獻佔比還會回落,但是份額依然非常大,

D. 未來中國200年以後有可能趕得上美國嗎人均GDP 軍事 科技等

不用200年就可以趕上並超過美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至今只有幾十年的時間,期版間我們還經歷權了幾次戰爭及十年浩劫,但是改革開放之後我們的經濟和科技日新月異,GDP僅次於美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導彈,衛星,激光等方面也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政治經濟學》里有一句很經典的話:「經濟左右一切」,我們現在有錢了(至少在國家層面是這樣)經濟也繁榮了,加上我們國家獨特的政治體制,所以很多事情比較容易推進,相應的我們的步伐也比很多西方國家要快的多,如果不出現重大的問題(比如前蘇聯的和平演變)趕上美國還是很容易的。美國一位叫薩拉·邦焦爾尼的人寫了一本書《離開中國製造的一年》,文中敘述了不買帶有make in china的商品帶來的無窮無盡的困難,管中窺豹,從這一件事上就可以看出中國對世界的影響。

E. 中國人均GDP即將到一萬美元 未來的賺錢機會在哪

問個問題,您覺得中國人均GDP什麼時候到一萬美元呢?
一萬美元感覺很多的樣子,小時候看電視,覺得一沓沓綠油油的100美元很值錢,那時候美元還被譽為「美金」,我國要人均GDP到一萬美元,看似要很久。
然鵝,2017年我國GDP(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達到827122億元,人均GDP為59660元,比上年增長6.3%,如果以美元計價,2017年中國全年人均GDP為8836美元。
離一萬美元,還差一點是不是?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里定的GDP增長目標是6.5%,那麼就是880885億人民幣,人均GDP就大約在63373元左右,按照今天的匯率計算,大概,相當於100826美元了。
也就是今年,2018年,如果增長目標達成,匯率保持不變的話,我國人均GDP就到一萬美元了。
是的,您沒看錯,就是今年。
01
看看你家鄉相當於世界什麼水平?
很多貓友可能要說了:「對不起,我拖後腿了。」
這也是每次討論到我國的經濟時,很多人常用的口頭禪,彌漫著一種悲觀、焦慮的情緒。即使經濟連年增長,悲觀、焦慮情緒不但沒有緩解,反而在網路上繼續蔓延。這種情緒,有時候激勵我們好好掙錢,有時候反而影響到我們看清局勢。
我們先放下情緒,用數據說話,看看人均GDP一萬美元意味著什麼?
首先,貓哥要說,人均GDP不等於人均收入,人均收入也不等於人均可支配收入,這三者呈依次遞減的趨勢。所以,人均GDP是高於全國平均可支配收入的,但它依舊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它代表的是一個地區人們創造財富的能力,而不是到手的收入。收入增長的基礎還是經濟發展,人均創造財富能力到了一萬美元,未來收入才有到一萬美元的機會。
再說,一萬美元也就63373元,平均月入5281.08元就達到。
可能有人要說了,月薪5000多也挺難達到啊。其實,這取決於你生在哪,如果是生活下以下省市,人均GDP早就超過一萬美元了:

並且,很多省會城市的人均GDP也早已經超過了一萬美元,比如:長沙、鄭州、武漢、成都等城市。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正如「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各省的人均GDP也是不平衡的,差距很大。香港、澳門已經是發達國家水平,北京、上海、天津也是高收入國家水平,但也還有甘肅、貴州、雲南等人均GDP低於5000美元的。

02
同等人均GDP,在中國生活得更好
人均GDP一萬美元相當於美國1978年的水平,相當於現在世界平均水平。現在中等發達國家的標准提高到了2.5萬美元,高收入國家更是提高到了4萬美元左右,可以說,即使人均GDP人均一萬美元,我國也僅僅是「及格」而已,離「良」還很遠,更不用說「優」。

但,中國各省的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應該是比同等人均GDP的國家要高的。
為什麼?
因為中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我們就以家電為例,2016年我國電冰箱出貨量9238.3萬台,同比增長4.6%,空調出貨量16049.3萬台,同比增長4.5%,洗衣機出貨量7620.9萬台,同比增長4.9%。2016年,我國空調、空調壓縮機、微波爐產量分別佔全球80%以上,冰箱、冷櫃、洗衣機產量分別佔全球50%以上,冰箱壓縮機產量比重超60%。我國還是手機生產大國,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總銷量為14億7060萬部,其中總銷量排名前五的手機廠商分別是三星、蘋果、華為、OPPO和vivo,三星、蘋果的手機也基本是在華生產。
在中國生產,在中國銷售就有了價格優勢。當然也有人會抬杠說蘋果手機在大陸比在美國賣得貴。這就是我國人民凡事要跟美國比的習慣,可事實上,我國銷售的家電、電子產品,比同等人均GDP的國家都要低。
比如人均GDP8840美元的巴西,在中國幾千元就能買到的4K電視,在里約熱內盧要賣到了合人民幣1.6萬元;在中國只要一塊錢的打火機,在這則要5.5雷亞爾,約合11元人民幣。人均GDP跟浙江差不多的阿根廷更是,本來巴西的物價已經夠貴了,阿根廷的洗衣機價格竟是巴西的1.23倍。
人均GDP早就被甩在身後的印度,同配置的手機在印度的價格幾乎是中國手機的1.5倍。更不用說表面上人均GDP跟我國一些省份差不多的非洲國家,向這些國家出口手機,曾經是一門利潤豐厚的大生意。
強大工業的好處是,我國城鄉基本普及了家電、手機,智能手機幾乎人手一部,是我國移動互聯網發展程度大大超前的一個重要原因。
從有到好的過程還很漫長,廣大中西部地區的生活水平還有待提高,但不應該妄自菲薄,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廣大人民還是享受到了經濟發展的成果的。2017年全國汽車銷量2887.9萬輛,已經是世界第一。
當然,還有一項最高,只是這個最高有點讓人不安,那就是房價,中誠信集團創始人毛振華說的:「現在我們成了全世界房地產價格最高的國家,最高的,不是之一。不僅是北、上、廣、深高,其它地方也很高。」
這恐怕是大家悲觀、焦慮的原因——一萬美元又怎樣,還不是買不起北京、上海的房子,一萬美元也就地段不怎麼樣的小區一平米的價格而已。

F. 中國的人均GDP有沒有可能在未來超越美國

短期內不會,未來長期內肯定會超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要恢復我們在歷史上的應有地位。就是世界第一,舍我其誰!

G. 台灣經濟10年來有多發達 將來上海人均GDP有可能超越台灣嗎

(1)
上海人均GDP有可能超越台灣嗎?==>
很難說,因為經濟發展到最後會變得很緩慢

提供給您

上海市2007年, 人均GDP(RMB) 65473元
上海市2008年, 人均GDP(RMB) 73124元

台灣省2007年, 人均GDP 約(RMB)148683元,(美元17842元)

上海市人口約1800萬人,
台灣省人口約2200萬人

(2)
四小龍經濟成長率(製表:李東升)

台灣 韓國 香港 新加坡
1995 6.5 9.2 3.9 8.0
1996 6.3 7.0 4.3 8.2
1997 6.6 4.7 5.0 8.6
1998 4.6 -6.9 -5.5 -0.8
1999 5.8 9.5 4.0 6.8
2000 5.8 8.5 10.0 9.6
2001 -2.2 3.8 0.6 -2.0
2002 4.3 7.0 1.8 3.2
2003 3.4 3.1 3.2 2.9
2004 6.1 4.7 8.6 8.7
2005 4.0 4.0 7.3 6.4
2006 4.2 5.2 6.2 7.6
2007 4.1 4.8 5.7 4.7

(3)
韓國會有破產說法 !
是因為景氣惡化消息極速散布
且韓幣一直貶值 外匯存底一直縮水
國家整體凈債可能比凈資產多
景氣惡化 全國GDP國民生產毛額極速下降
才導致韓國會破產說法!

冰島的幣值及資產負債 也是同樣情形

台灣不可能破產,
台灣外匯儲備還在全世界排名第5-6名,
若全世界倒了200個以上國家,才會輪到台灣的

H. 未來10年中國人均GDP

國家統計局預測我國未來15年經濟呈現巨大增長潛力

在17日召開的「中國生產力發展國際論壇」上,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也是國家GDP核算的權威人士許憲春作了《未來15年中國生產力發展的展望與預測》的演講,這也是對由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所主持的有關未來15年中國生產力發展的展望與宏觀研究的課題所作的報告。

未來15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如何?會面臨哪些新矛盾和新問題?

報告預計,「十一五」(2006—2010年)期間我國GDP年均增長率將達到8.5%左右,「十一五」期末GDP總量將超過26萬億元,人均GDP近1.9萬元,折算美元將超過2000美元;「十二五」(2010—2015年)期間GDP年均增長率將達到8%左右,「十二五」期末GDP總量將超過42萬億元,人均GDP將接近3萬元,折算美元將超過3000美元,按照世界銀行2004年標准我國由中下等收入發展中國家進入上中等收入發展中國家;「十三五」(2016—2020年)期間GDP年均增長率將達到7%左右,「十三五」期末GDP總量將超過60萬億元,人均GDP將超過4萬元,折算美元將超過5000美元。

報告認為,2000—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仍然是資本的快速積累。雖然這期間資本投入對於GDP增長的貢獻有所下降,但是它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仍然高達50%以上。相對於資本來說,勞動力數量增長的貢獻率非常小,這主要是由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所決定的。

而推動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另一個動力就是全要素生產率的快速增長,而且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會越來越大,預計到「十二五」期間,貢獻率將超過40%。

從預測結果來看,GDP的生產結構在未來15年呈現以下趨勢:第一產業比重將不斷下降,第二產業比重在波動中趨於下降,第三產業比重將穩步上升。

分時期看,「十一五」期間,第二產業的比重將會繼續上升,主要表現在對於能源需求的上升,導致能源部門擴張以及高投資率帶來的資本需求的上升,另外,W TO過渡期多種纖維協定(M FA)的取消將促進紡織和服裝部門的擴張。到「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隨著采礦業和低技術產業比重的下降,第二產業比重將逐步回落;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居民對服務業消費需求的不斷增加,以及工業快速發展帶來的對於生產性服務業需求的增加,第三產業比重將不斷上升。

針對GDP的使用結構,報告認為,預計在「十一五」期末,投資比重(即投資率)將達到42%左右,比2005年有所下降;最終消費率比重(即消費率)將達到57%左右,比2005年將有所上升;凈出口比重將達到1%左右,比2005年有所下降。進入2010年後,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快和儲蓄率的下降,預計「十二五」期末投資比重將進一步下降到40%左右,消費比重則上升到接近60%。凈出口比重或落到不足1%左右;到了「十三五」期末,投資比重將加速下滑的35%左右,消費比重上升到60%以上,凈出口比重不足0.5%。

報告指出,在未來15年,我國經濟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但由於處在社會轉型期,一些新矛盾、新問題顯現。報告從三個大方面作了分析,從約束經濟增長的供給因素來看,一是儲蓄-投資轉化機制低效運行,降低了資本供給效率;二是人力資本投資長期過少,高素質勞動力供給不足;三是國民經濟技術含量較低,國際競爭力較弱,特別是與發達國家差距懸殊。另外土地、能源、水資源、一些主要礦產資源供需缺口會有所擴大。

從約束經濟增長的需求因素來看,一是產品和產業供給結構不能滿足需求結構;二是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矛盾突出;三是區域經濟發展失衡,產業結構扭曲。

從約束經濟增長的體制和機制因素來看,主要存在五方面的不足:投融資和財政稅收體制仍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削弱了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環境和資源的使用成本過低,難以形成相應的替代、節約資源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企業尚未建立合理的法人治理結構,難以適應市場變化的需要,從而抑制了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充分實現;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居民消費存在後顧之憂,影響了居民即期消費需求;缺乏全國統一大市場,存在嚴重的地方保護和地區封鎖,使得有限的經濟資源不能在全國范圍內合理配置,不能有效地形成優勝劣汰機制。

I. 在未來的多少年內中國可以在人均GDP上趕上西方發達國家

都說中國要在建國一百年是完成現代化,說明中國與發達國家有距離,而且很大。我國以科技興內國,照現在的容發展速度,世界第一,加上本來就是強盛的民族,相信應該會很快,但需要時間,很可能在我們這杯就能看到,等吧,努力吧,這一天回來,不會早,不會遲的。

J. 巴西人均GDP比中國還高,拉美國家的經濟有未來嗎

這樣跟你說吧,巴西是拉美的老大,09年它的GDP在世界排行第8,中國是第三*跟第二的日本差距很小)。但是看人均GDP的話,巴西是中國的2倍。巴西和中國同屬「金磚四國」,都是新興經濟體,發展潛力是有的。但是按照經濟總量和世界地位來說,與中國差距甚遠

閱讀全文

與未來中國人均gdp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