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物流成本占據GDP為什麼一直居高不下 世界水平8%-10% 中國 18%
中國的物流成本一直就很高。。當然中國大也是一個願意。。油貴。。買路錢實在是太貴了
Ⅱ 是否物流成本佔GDP比例越低越好
物流成來本低,對於工廠來說,降自低了成本固然越低越好,對於物流公司來說,物流成本越低,公司的競爭力確實增大了,但是物流利潤下降,嚴重的話就會導致破產,物流人員失業,所以,對物流公司來說,成本低及利潤低,服務水平也低,效益背反原理理論上是存在的,但是現實是不成立的。對於消費者來說,也當然是希望物流成本低,但是貨物發生了位置的轉移,必然是要產生成本的。有成本就會佔GDP成分。歐美國家的物流成本佔GDP的幾個點,我國達到10多個點,目前看來,歐美日的物流水平是要高,但是考慮到我國的人口就業問題,在物流運輸中,大多數的成本發生在運輸和倉儲中,而大部分的費用是要人員開資的,如果成本下降,就會導致機械設備的增加,人員的減少,物流行業的失業率就會上升。所以,物流成本太低對中國目前的現狀來看是不利的。
Ⅲ 物流成本與GDP的關系
宏觀物流成本與的關系研究 目前,國內外衡量一國物流成本的先進程度時,經常使用的指標是宏觀物流成本與GDP的比例。該比例越高,反映出所在國的物流越不發達。針對這種論斷,一些有獨立創見的學者審慎地注意到其中存在的問題。即在對比不同國家物流成本佔GDP的比重時,不能忽視各國在產業結構上的差別這一重要影響因素。兩國物流成本佔GDP比重之差不能完全由物流成本水平之差來解釋,而至少應部分地由兩國物質生產及流通部門佔GDP的比重之差來說明。因為物流活動基本上是從屬於物質生產活動的一種派生性活動,物流業務總量的擴大在總體上取決於物質產品的生產及需求規模。在製造業比重較高的場合,物流成本佔GDP的比重通常較高,這同在任何情況下都要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並不矛盾。
從時間縱向來看,即使是同一個國家在不同的時期,使用同一種方法核算出的宏觀物流成本佔GDP 的比重,也會在經濟低靡、物流需求不足的時候出現下降趨勢,此時並非因為物流管理效率提高的緣故 。 對於物流成本對GDP的貢獻率的問題,這個提法本身就存在問題。首先,GDP的統計是一段時間(如一年)內全社會所消耗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來統計的,它不包括中間產品和服務,而僅把最終產品和服務作為研究對象,而物流作為生產與消費的中間環節,對GDP的沒有直接的影響。其次,一個產業的貢獻率通常是用該產業的增加值來表示的。 因此,評價物流和GDP的關系,有兩種方法:其一,確定GDP的多大比例被物流活動所消耗,或按用途(消費者、政府、企業、凈出口)分類,用於物流的最終需求;其二,確定物流產業對GDP做了多大貢獻時,必須先要測算出物流產業創造的增加值,而這個測算是比較難的。
盡管上述分析具有合理性的成分,但是我們也不能完全否定宏觀物流成本佔GDP比重這一指標的意義,並因此而忽視對宏觀物流成本的統計。特別是在較長時間跨度內考察一國的物流成就時,該相對性指標還是有相當的解釋力。當然,考慮到該指標確實存在著的內在局限性,我們強調要關注宏觀物流成本統計框架內各單項數據的變化情況,用對絕對量和成本結構的分析來彌補原有單一指標的缺陷。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建立以物流成本為核心指標的社會物流統計體系,加強對物流總額、物流增加值、物流投資、物流基礎設施等輔助性指標的統計工作。 因而,表述物流與GDP的關系時,我們不可以說「宏觀物流成本解釋了多少GDP」或「宏觀物流成本對物流的貢獻率是多少」,而可以說,「宏觀物流成本佔GDP的比例是多少」。
Ⅳ 2015年中國物流成本佔gdp多少
抄2015年我國物流成本下降受阻,物流總費用佔GDP比重持續徘徊在18%的高位。
展望2015年,世界經濟處於深度調整期,全球經濟低速增長成為新常態。從國內看,2015年國民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在此背景下,國民經濟繼續面臨下行壓力,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方向不一,出口將有所回暖,投資繼續下行,居民消費平穩增長,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2015年物流業整體上將保持平穩運行態勢,物流轉型升級繼續推進,預計物流運行仍將呈現「增速減緩、結構調整」的發展態勢。其中,快遞速運、冷鏈物流、物流平台等物流業態有望保持快速增長。預計全社會物流總額,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7.5%左右。
2014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213.5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9%,增幅比上年回落1.6個百分點。
Ⅳ 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連續幾年下降
國家發展改革委2018年7月24日發布消息說,2013年以來,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版連續5年保持下降,2018年上半年權進一步降至14.5%。
張勇表示,要推動物流降本增效工作再上新台階。針對部分領域、部分地區存在的政策細化實化不足、落實進度緩慢等問題開展自查,及時研究解決政策落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在「放管服」改革上下功夫,繼續推動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要爭取在加快多式聯運發展、解決用地難和融資貴、改善行業營商環境等方面取得突破。此外,各地區要建立或完善跨部門的物流降本增效工作協調機制,在行業運行監測、重大問題研究等方面加強合作和成果共享。
來源:新華網
Ⅵ 為什麼我國物流成本佔GDP的比重較發達國家高出許多
一是物流運輸中各種收費太多,亂收費、多收費、高收費、不合理收費現象十分普遍,包括道路的收費、管理的收費、辦理各種證件的收費等等。
近20年新建的大部分高等級公路,由公共產品部分地蛻變為准公共產品甚至是私人產品,高速公路以公共設施的名義,轉化成某些利益集團牟取暴利的工具,並十分巧妙地以高工資、轉移支出等途徑實行利益輸送。之所以如此瘋狂,其實從一開始就「被算計」了,從投資主體選擇、工程預算到工程招標等就埋下了高收費的伏筆。一些高速公路的預算按照所謂「國際標准」,水泥、沙子、鋼材等原材料按最高價格和最大量計算,設備使用費、民工工資按高標准計算,但實際采購和施工過程中,投資方、中標方、施工方都不約而同地「拚命節約」,導致不少「豆腐渣」工程。
如今我國公路貨運的主要成本,一是超高的過橋過路費,二是交警、路政人員的亂罰款,三是高昂的柴、汽油費。這就是所謂的「兩高一亂」。
二是雖然收費很多,但是很多地方的物流設施還很落後,如輪渡、倉儲和碼頭等,大量的落後設施直接導致運輸成本上升,因為它不便捷、效率低。而不便捷正是各種公路收費擾亂了合理高效的流通體系的建成,降低了流通效率。由於收費過高,各類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在考慮選擇公路、水運或鐵路運輸過程中,不得不舍近求遠,甚至繞道,以時間佔用換取物流費用的降低,從而使合理有效的流通渠道體系難以建成,包括各種物流設施的使用、倉儲運輸網點的布局以及運輸工具的使用。大量公路貨運車輛整天像犯人一樣躲躲藏藏,走小路、走夜路、繞遠路,歸根結底就是為了少交費,少交罰款。公路收費里程長,站點密、收費高、罰款亂。眾多的收費站卡如同「腸梗阻」,使不少高速路變成了低速路,大大降低了公路使用效益。據報道,美國的9萬多公里高速公路當中只有8.8%是收費路段,全世界14萬公里收費公路有10萬公里在中國。中國幾乎所有的高速公路都是收費公路,公路的公共性質盪然無存。
三是物流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不成熟。譬如,很多部門都在管物流,但是管理重復且不到位。以上幾個因素,導致我們的物流成本過高。
朱道立:一個是油價,一個是公路收費的問題。公路收費有部分是不合理的,且收費密度比較高,甚至還有部分非法的收費。因此哪怕是超載,利潤也是非常低,收入也就低,和國外的相同行業合法合理的收費相比較我們的成本就比較高了。
這些因素推高了成本,產生了幾個壞的影響,壓低了企業合理的收入,企業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必須要超載,反過來壓壞路面,超載以後又要罰款,害怕罰款又要行賄,更加推高了運輸成本,這就暴露出運輸環節的隱形成本問題。而且不單單是運輸環節,整個流通領域內問題叢生,而且違規的程度很嚴重。這樣一來運輸成本必然很高。公路是公共設施,包括碼頭有很多費用,各種各樣的都加上去,各個環節的費用都很高,而且很多問題出在公共服務環節,最主要的還是公共流通環節的成本太高。物流的成本高其實只是表象,實質還是流通環節有太多不合理之處,這使得交易成本太高。物流本身的成本並沒有這么高,而最終的成本高是人為的各種各樣的收費加上去的。
Ⅶ 中國,美國,日本三國物流成本各占各國GDP百分之多少
中國物流成本約為當年GDP的18%,日本流成本約為當年GDP的11%,美國物流成本約為當年GDP的8%。
Ⅷ 我國全社會物流總成本佔GDP的比重,自1998年降到21.4%以來,連續7年在此百分比徘。。。
1 吳清一.現代物流概論[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3
2 鄒憲民.企業物流成本的管理與控制[J].工業工專程,2005(4)
3 劉志學.現代物屬流手冊[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2
4 尹立新.合理化物流探析[J].鄭州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5(3)
都應該提及,這個數據是國家相關部門統計出來的,很多人引用。
Ⅸ 中國物流成本佔gdp比例居高不下的原因是什麼
因為,中國還是偏依靠工業為主吧
Ⅹ 物流成本佔GDP比重哪裡查
網路抄一襲下 你就知道了!
http://wenku..com/view/fffd3bc758f5f61fb73666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