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gdp排名 > 2018年新疆各市人均gdp

2018年新疆各市人均gdp

發布時間:2021-01-23 09:17:53

㈠ 新疆哪個城市最富裕

數據如下:

1.全國排名95烏魯木齊 人均gdp(1095億元)

2.全國排名237庫爾勒 人均GDP(480億元)

3.全國排名241克拉瑪依 人均GDP(465億元)

4.全國排名433吐魯番 人均GDP(158億元)

5.全國排名438昌吉 人均GDP(154.2億元)

6.全國排名507石河子 人均GDP(106.5億元)

7.全國排名544哈密 人均GDP(86億元)

8.全國排名552伊寧 人均GDP(82億元)

9.全國排名564五家渠 人均GDP(76億元)

10.全國排名571喀什 人均GDP(72.93億元)

11.全國排名579阜康 人均GDP(69.31億元)

12.全國排名587奎屯 人均GDP(64.8億元)

13.全國排名598阿克蘇 人均GDP(59億元)

14.全國排名599阿拉爾 人均GDP(59億元)

15.全國排名618烏蘇 人均GDP(46億元)

16.全國排名630博樂 人均GDP(32.22億元)

17.全國排名632圖木舒克 人均GDP(28.66億元)

18.全國排名634塔城 人均GDP(28億元)

19.全國排名636阿勒泰 人均GDP(27億元)

20.全國排名649和田 人均GDP(15億元)

21.全國排名650阿圖什 人均GDP(15億元)

首位該是烏魯木齊·大家應該沒意見· 其次應該是庫爾勒·

㈡ 新疆有那些城市

首府:烏魯木齊市;
克拉瑪依地區:克拉瑪依市;
吐魯番地區:內吐魯番市;
哈密地區:哈容密市;
昌吉州:昌吉市、米泉市(現劃歸烏魯木齊市)、阜康市、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
阿克蘇地區:阿克蘇市、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
喀什地區:喀什市、
和田地區:和田市、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奎屯市、伊寧市、
塔城市、烏蘇市、阿勒泰市。

㈢ 2009新疆的人口有多少人民族分布是怎樣的,沙漠化地區有多少,又是怎麼分布的,他的GDP總值,人均值是多少,有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位於中國西北邊陲,面積166萬平方公里,佔中國國土總面積的六分之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陸地邊境線5600多公里,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八個國家接壤,在歷史上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現在又成為第二座「亞歐大陸橋」的必經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新疆,古稱西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西漢中央政權設立西域都護府,新疆正式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省。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現有14個地、州、市,88個縣(市),其中33個為邊境縣(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新疆的重要組成部分,有174個團場。截止2004年底,新疆人口為1963.11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約佔60.5%。新疆共有47個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13個。各民族中,維吾爾族897.67萬人,占總人口的45.73%;漢族780.25萬人,佔39.75%;哈薩克族138.16萬人,佔7.04%;回族87.63萬人,佔4.46%;柯爾克孜族17.12萬人,佔0.87%;蒙古族16.96萬人,佔0.86%;塔吉克族4.35萬人,錫伯族4.08萬人,滿族2.41萬人,烏孜別克族1.42萬人,俄羅斯族1.13萬人,達斡爾族0.67萬人,塔塔爾族0.47萬人,其他少數民族共10.79萬人。 新疆地形特點是:山脈與盆地相間排列,盆地被高山環抱,俗喻「三山夾兩盆」。北為阿爾泰山,南為昆侖山,天山橫亘中部,把新疆分為南北兩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爾盆地。習慣上稱天山以南為南疆,天山以北為北疆。塔里木盆地位於天山與昆侖山中間,面積約53萬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的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位於盆地中部,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是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里木河長約2100公里,是中國最長的內陸河。在新疆東部有吐魯番盆地,最低點-154米,是中國海拔最低的地方。新疆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年均天然降水量155毫米。區內山脈融雪形成眾多河流,綠洲分布於盆地邊緣和河流流域,綠洲總面積約佔全區面積的5%,具有典型的綠洲生態特點。 新疆具有得天獨厚的水土光熱資源。日照時間長,積溫多,晝夜溫差大,無霜期長,年太陽能輻射量僅次於西藏,對農作物生長十分有利。新疆現有耕地6038萬畝,人均佔有耕地3.12畝,為全國人均數的2.1倍。新疆是全國五大牧區之一,在三山和兩盆的周圍有大量的優良牧場,牧草地總面積7.7億畝,僅次於內蒙古、西藏,居全國第三。新疆水資源約佔全國的3%。2004年,新疆地表水年徑流量882億立方米,人均地表水佔有量5146立方米,是全國平均值的2.25倍。地下水可開采量251億立方米,冰川儲量佔全國的50%。但由於新疆地處歐亞大陸腹地,氣候乾旱,水資源受季節因素影響,時空分布極不平衡,地表水蒸發量大,致使一些地方水資源不足。 新疆礦產種類全、儲量大,開發前景廣闊。目前發現的礦產有138種,其中,9種儲量居全國首位,32種居西北地區首位。石油、天然氣、煤、金、鉻、銅、鎳、稀有金屬、鹽類礦產、建材非金屬等蘊藏豐富。新疆石油資源量208.6億噸,佔全國陸上石油資源量的30%;天然氣資源量為10.3萬億立方米,佔全國陸上天然氣資源量的34%。新疆油氣勘探開發潛力巨大,遠景十分可觀。全疆煤炭預測資源量2.19萬億噸,佔全國的40%。黃金、寶石、玉石等資源種類繁多,古今馳名。 新疆旅遊資源豐富而獨特。按照《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的資源分類,在中國旅遊資源68種基本類型中新疆至少擁有56種,居全國之冠。新疆自然景觀神奇獨特,冰峰與火洲共存,瀚海與綠洲為鄰,自然風貌粗礦,景觀組合獨特。著名的自然風景有天池、喀納斯湖、博斯騰湖、賽里木湖、巴音布魯克草原等。新疆人文旅遊資源豐富,在新疆5000多公里古絲綢之路的南、北、中三條干線上留下數以百計的古城池、古墓葬、千佛洞、古屯田遺址等人文景觀,其中,交河故城、高昌故城、樓蘭遺址、克孜爾千佛洞、香妃墓等蜚聲中外。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藝術和風情習俗絢麗多彩,構成了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旅遊人文景觀,深受中外遊客的喜愛。 新疆的生物資源種類繁多、品種獨特、特性優良,開發和發展的潛力較大。新疆野生動植物達4000餘種。農作物地方品種及引入品種達10000多個,不少物種品質優異。新疆地方畜禽品種具有適應性強、抗病、耐粗飼等優良特性。新疆還是多種果樹的原始起源中心和次生中心,果樹資源豐富,其中優良品種約300餘個。天然葯物如:麻黃、羅布麻、甘草、貝母、雪蓮等分布廣泛,質量上乘,具有獨特的品質和優良的特性。 今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50周年。5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經過新疆各族人民的艱苦奮斗,新疆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的輝煌成就。國民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建立了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的國民經濟體系,初步形成了以天山北坡經濟帶為依託、以鐵路和公路干線為骨架、以區域性和地區性經濟中心城市為支點、輻射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區域經濟格局。2004年新疆生產總值2200.15億元,比上年增長11.1%,比1978年增長11.5倍,年均遞增10.6%。新疆人均生產總值11199元,比全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高約570元。產業結構得到不斷優化和調整,一、二、三產業的比重由1978年的35.8:47.0:17.2調整為20.2:45.9:33.9。財政收入大幅度增長,2004年全區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48億元,比上年增長18.2%,比1978年增長19.7倍,年均增長12.9%。 新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逐年提高,目前已形成了棉花、糧食、甜菜、林果和畜牧等優勢主導產業。2004年農業增加值444.7億元,比上年增長5.1%,比1978年增長6.1倍。糧食總產量828.53萬噸,比上年增長3.4%,比1978年增長1.2倍。棉花產量175.25萬噸,佔全國棉花總產量的27.73%。現代畜牧業不斷發展,2004年末牲畜存欄頭數達5206.37萬頭(只),比上年增長3.6%,比1978年增長10.7倍。肉類總產量128.13萬噸,比上年增長11.4%,比1978年增長12.3倍。新疆特色農產品發展方興未艾,棉花、啤酒花、番茄、紅花、枸杞、哈密瓜、吐魯番葡萄、庫爾勒香梨、和田石榴等特色農產品飲譽國內外,其中啤酒花佔全國總產量的70%,枸杞佔50%以上,紅花佔60%以上。新疆已成為全國最大商品棉、啤酒花和番茄醬生產基地,全國重要的畜牧業和甜菜糖生產基地。 工業經濟快速增長,技術水平明顯提高,形成了以礦產資源開發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為主導力量,包括石油天然氣開采、石油化工、鋼鐵、煤炭、電力、紡織、建材、化工、醫葯、輕工、食品等門類基本齊全、具有一定規模的現代工業體系。2004年工業增加值745億元,比上年增長14.5%,比1978年增長10.3倍。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穩步提高。200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原油產量2227.71萬噸,位居全國第3位,比上年增長5.1%,比1978年增長5.3倍;原煤產量2219.64萬噸,比上年增長15%,比1978年增長1.1倍;發電量244.1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2.7%,比1978年增長10.5倍。企業整體經營水平不斷提高,現代企業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截止2004年底,新疆上市公司已有27家,總市值405.39億元,總股本83.62億股,累計募集資金110.92億元,這些上市公司對新疆的經濟建設與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基礎設施建設取得較大成就,投資環境明顯改善。200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60億元,比上年增長15.8%。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全社會投資累計達到7854.9億元,年均增長19.7%。先後建成了一大批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如塔里木農業灌溉和環保一期工程、烏魯瓦提水利樞紐工程,北疆鐵路、南疆鐵路及其西延工程、蘭新鐵路復線,沙漠公路,吐一烏一大高等級公路、烏一奎高速公路,南北疆光纜等。目前,新疆鐵路營業里程已達2998.5公里,鐵路運輸能力大幅度提高。公路通車里程8.65萬公里〈含兵團〉,已形成以烏魯木齊為中心,以7條國道為主骨架,東聯甘肅、青海,西出中亞、西亞各國,南通西藏,並與境內68條省道相連接,境內地市相通,縣鄉相連的公路交通運輸網。全疆現有民用機場12個,航線92條,形成了以烏魯木齊為中心、連接國內外65個大中城市和11個國外城市的空運網,通航里程已達11.18萬公里。到2004年底,固定電話普及率為26.6%,行動電話普及率為25.3%,互聯網用戶78.1萬人。 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逐步形成了沿邊、沿橋(亞歐大陸橋)和沿交通干線向國際、國內拓展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成為中國向西開放的前沿。目前已有國家批準的開放市、縣70個,開放一類口岸17個,兩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一個加工貿易區和三個邊境經濟合作區,已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系。2004年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56.3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8.2%,比1978年增長了244倍,年均增長24.6%,對外貿易主要國家和地區為哈薩克、美國、俄羅斯、歐盟等。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自1978年起,外商直接投資累計5.8億美元。自1992年起已成功舉辦13屆烏魯木齊對外經濟貿易洽談會。 旅遊業發展迅猛。2004年,新疆接待國際旅遊人數31.69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0.9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7.5%,較1978年增長1977倍,年均增長35.5%;國內旅遊人數1241.58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108.96億元,比上年增長22.9%。旅遊收入佔GDP比重達5.0%。旅遊業已成為新疆國民經濟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加快。2004年新疆私營企業發展到4.3萬戶,從業人員57.25萬人,注冊資金643.2億元;個體工商戶46.7萬戶,從業人員74.2萬人,注冊資金86.8億元。非公有制經濟創造的生產總值約佔全區的21.8%,對擴大就業、增加稅收、促進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全疆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廣播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科學技術整體實力不斷增強。到2004年底,全區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4.5萬人,每10萬人口中大專以上學歷有5000多人,居全國前列。全區擁有縣以上獨立研究與開發機構122家;1979年以來,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6545項,其中獲國家獎勵的137項,科學技術在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教育事業穩步發展。全區各級各類學校共有在校生439.9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佔57.8%,專任教師26.5萬人。截至2004年底,全區實現「普九」的人口佔到全區人口的71.9%,青壯年文盲率已降至2%以下。全區現有普通高校28所,本專科在校學生16.3萬人,比1978年增長14.8倍。文化事業欣欣向榮,廣播人口覆蓋率達到92.9%,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92.5%。醫療衛生條件大大改善,縣、鄉、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進一步鞏固,截止2004年末,全區共有衛生機構9434個,床位7.28萬張,衛生技術人員9.58萬人。基本實現了所有縣(市)有醫院、衛生防疫站和婦幼保健機構,鄉(鎮〉有衛生院,村村有醫療點。 伴隨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2004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03元,比上年增長4.9%,比1978年增長22.5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245元,比上年增長3.1%,比1978年增長17.8倍;城鎮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和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分別由1980年的5.42和7.8平方米提高到2004年的18.82和19.1平方米。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從新疆多民族的實際出發,制定並實施了一系列符合國情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族人民真正當家作主的權力。目前,全區有5個民族自治州,6個民族自治縣,42個民族鄉。國家非常重視新疆少數民族幹部的培養、選拔和使用,少數民族幹部由解放初期的3000餘人發展到現在的34.8萬人,佔全區幹部總數的51.8%,一大批優秀的少數民族幹部、管理人才和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活躍在政府機構以及經濟、教育、科技等各個領域。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和風俗習慣得到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的教育、文化事業有了很大發展。目前,在新疆各類教育中均有多種少數民族語言的教學。其中,基礎教育階段採用了維吾爾、漢、哈薩克、柯爾克孜、蒙古、錫伯、俄羅斯等7種語言進行教學。新疆的報紙用維吾爾、漢、哈薩克、柯爾克孜、蒙古、錫伯6種文字出版發行,少數民族的報紙達43種,刊物達80種;新疆人民廣播電台實現了維吾爾、漢、哈薩克、柯爾克孜、蒙古5種語言播出,新疆電視台實現了維吾爾、漢、哈薩克3種語言播出。少數民族古代文學巨著《福樂智慧》、《突厥語大詞典》和少數民族歷史史詩《江格爾》、《瑪納斯》以及維吾爾族大型古典音樂套曲「十二木卡姆」等一批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產得到了有效保護,並得以發揚光大。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人士、宗教場所和群眾正常的宗教活動受到尊重和保護。目前,全區有清真寺23000多個,充分滿足了信教群眾的需要。高舉民族團結的偉大旗幟,大力開展以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為主線的思想教育活動。自1983年以來,已連續22年在全區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月活動,「三個離不開」的思想已日益深入人心,平等、團結、互助的新型民族關系越來越鞏固,盼發展、求團結、思穩定已成為新疆各族人民共同願望、共同追求。認真貫徹中央關於維護新疆穩定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嚴厲打擊民族分裂主義骨幹分子、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和宗教極端勢力為首分子,深入開展嚴打整治斗爭,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保持了我區的社會政治大局穩定。 展望未來,新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難得的機遇和美好的前景。我們將抓住機遇,加快發展,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計劃2005年全區生產總值達到2400億元,增長9%;計劃到2007年,全區生產總值達到2570億元,年均增長10%;力爭到2020年生產總值達到7720億元,年均增長9.2%,實現比2000年翻兩番半的目標。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大力推進優勢資源轉化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科技興新和人才強區戰略,加大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力度,促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集中精力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加快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和城鎮化步伐,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對內對外開放,著力解決好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保持社會政治大局穩定,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新疆的長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榮進步。 新疆是祖國西部的一塊正在開發的寶地,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中,新疆各族人民將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在各兄弟省區市的支持下,同心同德,艱苦奮斗,勵精圖治,銳意進取,努力把新疆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㈣ 新疆各地州市經濟排行

數據如下:

1.全國排名95烏魯木齊 人均GDP(1095億元)

2.全國排名237庫爾勒 人均GDP(480億元)

3.全國排名241克拉瑪依 人均GDP(465億元)

4.全國排名433吐魯番 人均GDP(158億元)

5.全國排名438昌吉 人均GDP(154.2億元)

6.全國排名507石河子 人均GDP(106.5億元)

7.全國排名544哈密 人均GDP(86億元)

8.全國排名552伊寧 人均GDP(82億元)

9.全國排名564五家渠 人均GDP(76億元)

10.全國排名571喀什 人均GDP(72.93億元)

11.全國排名579阜康 人均GDP(69.31億元)

12.全國排名587奎屯 人均GDP(64.8億元)

13.全國排名598阿克蘇 人均GDP(59億元)

14.全國排名599阿拉爾 人均GDP(59億元)

15.全國排名618烏蘇 人均GDP(46億元)

16.全國排名630博樂 人均GDP(32.22億元)

17.全國排名632圖木舒克 人均GDP(28.66億元)

18.全國排名634塔城 人均GDP(28億元)

19.全國排名636阿勒泰 人均GDP(27億元)

20.全國排名649和田 人均GDP(15億元)

21.全國排名650阿圖什 人均GDP(15億元)

㈤ 求新疆以下地區2009年GDP 、人口和人均GDP

fdwff

㈥ 2015年的新疆人均gdp在全國排多少

肯定不在前列

㈦ 新疆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新疆遠離海洋,深居內陸,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氣流不易到達,形成明顯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溫差較大,日照時間充足(年日照時間達2500~3500小時),降水量少,氣候乾燥。

新疆年平均降水量為150毫米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南疆的氣溫高於北疆,北疆的降水量高於南疆。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在准噶爾盆地為零下20℃以下,該盆地北緣的富蘊縣絕對最低氣溫曾達到零下50.15℃,是全國最冷的地區之一。

(7)2018年新疆各市人均gdp擴展閱讀;

新疆歷史上就是多宗教並存的地區,主要有伊斯蘭教、佛教(藏傳、漢傳)、基督教、天主教、道教、東正教。新中國成立以來,新疆認真貫徹黨的宗教政策,充分保障了各民族群眾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

全區有各級愛國宗教團體112個,宗教活動場所2.48萬余座,其中,伊斯蘭教清真寺2.44萬座,宗教教職人員2.93萬名,充分滿足了信教群眾宗教活動的需要。1987年,自治區成立了學制5年的宗教高等學府---新疆伊斯蘭教經學院。

1999年,成立新疆伊斯蘭教經文學校。規范宗教典籍出版發行,先後出版了維吾爾、哈薩克、漢等多種文字版本的《古蘭經》《默罕默德傳》《新編卧爾茲演講輯》等伊斯蘭教典籍和一些佛教經典。

宗教問題與經濟、政治、文化、民族、社會生活緊密相連,宗教的群眾性、民族性、國際性、復雜性、長期性特點突出。

㈧ 新疆,南疆,北疆,等等…人均GDP排名哪裡人比較有錢

北疆經濟發達一些,gdp高。
人均gdp克拉瑪依市第一,其他有油田的地方也可排前列,如庫爾勒,鄯善等。

閱讀全文

與2018年新疆各市人均gdp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