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烏魯木齊的GDP總量能夠達到15000億元人民幣嗎
根據我在互聯網上查詢的情況,2018年烏魯木齊的GDP是3099.26億元。
2. 5000萬億人民幣相當於全球多少年gdp
高手來也,幫你解惑:
1、這個物價水平表示GDP平減指數對吧?
答:是的,GDP平減指數=(名義內GDP/實際GDP)容*100,因此,你這個問題中,GDP平減指數=(10/5)*100=200.
2、那物價水平不是應該等於名義GDP*100/真實GDP嗎?
答:GDP價格調整指數=實際GDP/名義GDP*100%,因此,你這個問題中,GDP價格調整指數=5/10*100%=50%.
3、貨幣數量方程式M*V=P*Y中,名義GDP=P*Y,那「100」哪去了?這個方程里就不需要用100,在GDP平減指數=(名義GDP/實際GDP)*100里用100,是因為基期的GDP基準設為了100.
3. 假設個國家2011年的名義GDP規模為5000億,該年度的貨幣供給為1000億,則貨幣流通速度是多少 急,要公式
5000/1000=5,貨幣流通速度=一年內提供的商品及服務量*商品及服務的價格/貨幣供給量。前者便是名義GDP。這題並不難啊。
4. 美國gdp分別 在哪一年 達到 5000億,1萬億,5萬億和10萬億美元
是的,原因如下:1、經濟現在印度的GDP位居世界第八名,經濟總量為2.1萬億美元,(資料來源網路世界各國GDP排名),GDP總量比俄羅斯還高。世界前八國GDP是這樣的:美國中國為10萬億美元俱樂部成員,日本為4.7萬億不到5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三;德國為3.7萬億,法國、英國、巴西都為2.5萬億左右,在下面就是印度了。也就是說印度跟前三位相差不大,也就差了4000億左右,按照世界銀行對印度2014-2018年每年增長8%的預測,印度在2014年將達到2.6萬億、2018年將達到2.8萬億,位居世界第五位。印度其實有點像10年前的中國,中國在當年也是一年超過一位老牌資本主義國家,GDP迅速躍居世界第三位。有了足夠的經濟能力,外購武器就成了有源之水,就有了實現的可能。對比一下著名窮國越南購買蘇30,一次咬咬牙、狠狠心才買12架(第一批是蘇30是8架,第二批蘇30是12架,這是第三批);再參考印度大手筆——126架陣風戰斗機,就可以對比出經濟實力對於國家的影響。2、人口印度人口12億,是世界上兩個人口超10萬億的國家之一。其人口雖然很多,但是結構合理,印度的平均年齡為26歲。中國是老齡化嚴重,而印度是年輕化嚴重。參考一下中國的用工荒和勞動力工資的不斷上漲,已經各類工廠遷出中國,得出結論中國的人口紅利基本上消失殆盡。而印度人口資源,就是一個讓人羨慕並嫉妒的人口資源結構。有了足夠的人口就有了發展製造業的資本。製造業是什麼,就是人口——大量的高素質人口才能撐起製造業。(美國汽車城——底特律為什麼衰敗,底特律還是以前的底特律,但是裡面的高素質人口沒了,都變成黑人、墨西哥人了,所以就衰敗了。)印度人口素質有高有低,印度的高層次人口,跟英國人無異,所以才能在軟體業上取得驚人的成績。人口有什麼用處,人口就是資源,人口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足夠的人口則是萬萬不能的。有很多網友提出問題:二戰時德國怎樣才能獲勝,有很多人提出N多觀點,但是只要有一條,就可以使德國利於不敗之地——再給德國4000萬人口(日耳曼人)。二戰德國只有8000萬人口,德國就靠這8000萬人口,向南面橫掃北非,向東佔領蘇聯大片國土,向西欺凌英國。如果再給德國4000萬人口,佔領全歐洲不成問題。現在英國為什麼衰落,其一個根本原因就是人口不足,英國的人均GDP跟美國相差不大,但是英國只有不到5000萬人口,而美國是3億人口,如果英國有美國的人口,那麼英國的GDP總量應該為15萬億,而不是現在的2.5萬億。製造業通常都是勞動力密集型企業,造船、造汽車、造飛機、電子都是如此。俄羅斯能的航空工業是非常發達,中國的航空工業能迅速崛起,印度將來也能發展航空產業,都得益於大量的人口。而澳大利亞則不行,假如航空及附屬工業需要200萬人口,那麼這些人口僅相當於中國一個地級市人口的幾分之一,而卻相當於整個澳大利亞人口的十分之一。所以人口大國能拿出這部分人口搞工業,人口弱國則不行。3、印度的資源。印度的自然資源有豐富的一面,也有欠缺的一面。以糧食來說,印度只有30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僅相當於中國的三分之一),但是耕地就有1.6億公頃(而中國是1.2億畝,中國國土是印度的3倍,而土地卻是印度的四分之三)。換句話說印度有一半以上的國土都是耕地,所以印度才能以300萬的國土,養活了12億人口。當然了,有利必有弊,印度國土上平原多,山地就少。山地少,礦產資源就少,印度除了煤、鐵錳鋁儲量不錯外,其餘礦產儲量都不算多。印度的黃金儲量只有86噸,而中國2013年黃金產量有428噸。印度的石油總儲量才8.9億噸,中國大慶油田自己儲量就56億噸。好在印度靠中東隔海相望,去沙特買石油,方便快捷。再就是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缺少什麼去外國買即可,只要您有美元。4、教育印度的官方語言就是印地語和英語,多年的英國殖民統治,不但給了印度大一統的思想,而且導致印度英語教育發達,其實高層印度人跟英國人無異,無論是思想還是教育。亞洲高校前200位中,印度高校有13個,次於中、日、韓、中國台灣,名列亞洲第五。5、地理印度周圍無強國。北面印度近鄰中最強的一個國家——中國,但是兩國隔著世界上最高的山---喜馬拉雅山脈;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兩國發生大規模陸地戰爭,是很難以想像的事,最可能的是發生空軍大戰。印度戰斗機為300架三代機,中國為1000架,印度遠不是中國的對手,但是印度周邊強敵不多,而最強的巴基斯坦也只能自保;中國周圍強敵太多,而且中國最主要的敵人是海上的日本、美國,所以中國空軍不可能對印度有太大的壓力。畢竟,中國空軍主力要部署在東南沿海的。西面是巴基斯坦,人口與GDP都跟印度差距很遠,歷次印巴戰爭都是被印度按著打,領土都丟了一半(指孟加拉國獨立),就這么慘,還被尊稱為伊斯蘭世界第一強國。剩下的孟加拉國、泰國、緬甸連與印度對抗的資格都沒與;斯里蘭卡、尼泊爾、馬爾地夫乾脆就是印度的附屬國。隔海的沙特、伊朗、葉門、索馬里也根本沒有跟印度對抗的資格。印度的周邊環境可以總結一句話,喜馬拉雅山是中國的,印度洋是印度的。6、海軍軍力印度軍力總起來將世界前十,跟前任宗主國英國已經相差不大。印度有2艘航母;英國有2艘航母(其中威爾士親王號建造中,而且其艦載機F35型過量年才能到貨);印度有3艘加爾各答級神盾艦(另有4艘P-15B加爾各答改進型--計劃中);英國有6艘45型神盾艦。印度16艘潛艇,其中核潛艇2艘(包括租借俄羅斯1艘),常規潛艇14艘;英國核潛艇11艘。驅逐艦(除去神盾艦外的驅逐艦):印度8艘,英國0艘。護衛艦(千噸級以上)印度19艘,英國13艘23型在海軍方面,英國和印度兩者在伯仲之間;陸軍方面,印度遠超英國;空軍方面,兩者基本相若。所以我們說,印度在軍力上已經超過前任宗主國了。(一般的軍事實力排行榜都把印度排名第四、中國排名第三。)7、大國的成因有以下幾點:國土、資源、人口、GDP。這其中人口數量和素質(也包括高效的政府,合理的制度)是最主要的。具體例子參考韓國、日本台灣,韓國日本台灣沒有什麼自然資源,但靠高素質人口,很快崛起為世界經濟強國。而對比就是烏克蘭,其糧食(世界第三出口國)、重工業(中國都眼紅的「安東諾夫航空科技綜合體」就在烏克蘭)、鋼鐵工業(世界第十)、教育、科技都是世界數得著的,但是由於10年三巨頭(尤先科、季莫申科、亞努科維奇三人)政治亂斗,無心搞經濟,結果是獨聯體第二強國,變成了歐洲的阿富汗,這是鮮血淋漓的例子。綜上所述,印度不成為世界性大國,天理不容。(當然了,這個速度不會很快,另外筆者不喜歡印度,但是事實就是這樣)
5. 已知潛在GDP為6000億美元,實際GDP為5000億美元,若消費者打算把3900億美元用於消費
因為產品市場總需求(3900+1200)大於總供給(5000),企業將增加生產,因此實際GDP會上升。
6. 如果南充市gdp達到5000億會怎麼樣
如果南充的這給被人跟達到5000億的發拉肯定非常的完美啊,如果達到5100,那麼我們人們的南充市的人們生活水平一進一步高生活質量非常常好啊!
7. 假設今年的貨幣供給是5000億美元,名義GDP是10萬億美元,而實際GDP是5萬億美元。 那麼物價水平是多少
有沒有100其實無關緊要,有的書定義平減指數是要乘100的,有的書就乘100%,其實兩者都可以,有時p以1為基,有時以100為基,都可以,這個不必糾結
8. 今年廣西gdp能達15000億嗎
沒吧
9. 重慶十七個市轄區加起來GDP總量有沒有15000億元人民幣
重慶2019年各區縣GDP加起來23603億,其中早在2014年就有15000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