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重慶榮昌的經濟怎麼樣
將就 要看你是干哪一行的
B. 重慶各個區縣的綜合實力排名
2007年各區縣GDP排名 區縣 GDP 增長速度
1,九龍坡區 374.56 14.6
2,渝中區 279.50 13.7
3,渝北區 245.46 23.1
4,沙坪壩區 229.64 16.3
5,涪陵區 192.27 17.6
6,萬州區 190.48 17.6
7,江北區 179.79 17.0
8,江津區 175.91 16.5
9,合川區 167.76 15.8
10,南岸區 156.80 17.1
11,永川區 153.03 16.8
12,巴南區 142.57 18.0
13,長壽區 125.26 16.1
14,北碚區 110.22 16.5
15,綦江縣 103.13 15.6
16,大渡口區 93.89 18.1
17,開 縣 91.47 15.7
18,璧山縣 90.51 17.3
19,銅梁縣 87.61 17.0
20,大足縣 85.56 16.0
21,榮昌縣 85.09 20.2
22,南川區 80.48 16.0
23,潼南縣 73.33 16.2
24,墊江縣 66.83 16.1
25,奉節縣 61.98 15.4
26,忠縣 61.58 17.6
27,梁平縣 61.52 16.1
28,雲陽縣 55.71 15.3
29,黔江區 49.13 16.8
30,豐都縣 47.97 16.2
31,武隆縣 40.03 16.0
32,秀山縣 39.66 19.0
33,彭水縣 37.61 16.3
34,石柱縣 35.52 16.0
35,酉陽縣 27.64 14.1
36,巫山縣 27.30 15.3
37,萬盛區 25.89 17.3
38,巫溪縣 19.62 14.9
39,城口縣 13.78 16.2
40,雙橋區 13.01 25.0
C. 榮昌縣在重慶算是富裕的縣城嗎
榮昌區!2015年榮昌是區了,榮昌在整個重慶水平來看,2019年在中等稍偏上水平,如果在整個中國的水平來看,在全國所有區縣里可以排三百多名。
D. 介紹一下榮昌經濟現狀
對加快榮昌縣經濟的發展,縣委、縣府高度重視。那麼,目前榮昌縣發展水平如何,存在哪些問題,如何加快發展?是各級領導關注的問題。榮昌縣是重慶市的西大門,發展榮昌經濟對促進全市經濟新跨越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用明顯。本文旨在通過對榮昌經濟發展的調查與分析,探索榮昌經濟發展的新路子。
一、 榮昌經濟發展現狀
榮昌人口多,地域寬廣。境內自然資源較豐富,基礎條件較好。榮昌縣20個鎮、209個村,總人口81.33萬人,農業人口65.9萬人,鄉村勞動力36.80萬個,幅員面積107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2.02萬畝,農民人均耕地0.79畝。
1、經濟總量偏低
(1)國內生產總值(GDP):2003年GDP為41.59億元,人均GDP為5123元,人均GDP低於全市平均水平2952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2%,為1998年以來增速最快的一年。全年第一產業增加值110441萬元,比上年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156907萬元,比上年增長14.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48526萬元,比上年增長12.6%。
(2)財政收支: 全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4028萬元,比上年增長15.8%(同口徑增長17.5%),低於全市15.3個百分點。其中,一般預算收入13173萬元, 比上年增長16.3%(同口徑增長18.2%);一般預算收入中工商稅收完成6528萬元,增長18.4%(同口徑增長22.2%)。全年地方財政支出31690萬元,比上年增長3.5%。
(3)城鄉居民儲蓄存款水平:2003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居民儲蓄存款28.89億元,增加3.8億元,增長15.2%,低於全市3.7個百分點 ,2003年城鄉居民年末人均儲蓄存款余額為3552元。
(4)人民生活:2003年,全縣全部職工年平均工資9046元,較上年增加1308元,增長16.9%。城鎮居民在崗職工人均工資年收入9310元,未扣除物價因素比上年增長15.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688元,增加138元,未扣除物價因素比上年增長5.2%。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總支出1527元,增長4.7%;農村居民平均每百戶家庭擁有彩色電視機45台,電話機38台,行動電話機15台;人均住房面積29.05平方米,增加1.88平方米。
2、農業經濟在經濟發展的作用
(1)產業份額特點
榮昌縣產業特點是以二產業為主,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全縣GDP的26.6%;第二產業增加值佔全縣GDP的37.7%;第三產業增加值也只佔
全縣GDP的35.7%。
(2)農業狀況
2003年,榮昌縣第一產業總產值達到16.74億元。畜牧業在我縣農業經濟中逐漸成為主導產業,種植業和畜牧業增加值占農業經濟的比重繼續改善,分別由上年的54.6%、36.2%調整為45.7%、44.2%。種植結構進一步調整,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市級龍頭企業已有2家。
3、工業的發展較快
工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產銷銜接基本正常。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1.6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即:國有工業企業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下同)實現增加值3.7億元,佔全部工業增加值的31.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達到95.0%,比上年下降1.8個百分點;工業銷售產值達到14.17億元,比上年增長13.1%。說明榮昌工業主要靠限額以上工業企業支撐。
4、榮昌縣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較好
(1)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再創歷史新高。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9474萬元,比上年增長37.8%,增幅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是近五年增速最高的一年。 投資結構進一步改善,民間投資加速啟動。在固定資產投資總額中,基本建設投資47568萬元,比上年增長56.9%,佔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比重為31.8%;更新改造投資8288萬元,佔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比重為5.5%;房地產開發投資19634萬元,比重為13.1%。從投資主體看,國家投資39186萬元,比上年下降9.1%,佔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26.2%;集體投資29307萬元,比上年增長9.9%。除國家投資以外的民間投資為110288萬元,增長68.6%,比重由上年的60.3%上升到73.8%。
(2)道路交通相對較好
交通運輸業運營能力不斷增強,交通條件大大改善。2002年全縣基本實現"1小時通工程,縣城到鎮主幹道為水泥路面,少數據為柏油路面。到年底,境內公路里程1773公里,鐵路31公里;全縣共擁有民用汽車1896輛,比上年增加261輛,每萬人民用汽車擁有量為23.3輛。
(3)郵電、通訊發達
郵電通信業加快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1498萬元,比上年增長14.7%;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310萬元,比上年增長9.9%。年末全縣固定電話用戶達到10.19萬戶,年內新增用戶2.33萬戶,比上年增長29.6%。其中:小靈通用戶達1.11萬戶,年內新增0.78萬戶。行動電話用戶達8萬戶,年內新增用戶2萬戶,比上年增長33.3%。數字移動基站已建成140個,移動信號覆蓋率達到99.0%。信息網路建設迅速發展,電子政務網路主體工程基本完成,"校校通"網路工程全面推進。
(4)農業生產基礎條件進一步改善
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年末全縣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達15.26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6%。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18423噸,農村用電量7476萬千瓦小時,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7800公頃。
5、教育科技快速發展。
(1)教育事業加快發展
至2003年末,全縣現有各級各類學校373所,在校學生12.1萬人。其中:教師進修學校1所,在校學生53人;普通初中43所(含6所高完中),在校學生4.5萬人;職業中學2所(有2個單位辦有職教班),在校學生3333人;小學240所(有2個教學點),在校學生6萬人;幼兒園86所,在園幼兒1.25萬人;特殊學校1所,在校學生65人。普通中學招生1.36萬人,畢業1.41萬人。小學招生8145人,畢業11891人。普通中學與普通小學的專任教師總數達5357名,比上年減少271名。
(2)堅持科教興縣戰略,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全年,重點實施了19項農業科技項目,推廣新品種、新技術232項次,新發展科技示範戶3500戶,42個科普示範基地完善示範功能,實施"金橋工程"項目11項。企業強化新產品開發,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全縣企業今年開發新產品超過50個;科技三項費支出200萬元,同比增長11.1%。
二、榮昌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
1、人均資源相對短缺,資源聚集矛盾突出。一是人均資源貧乏,人均耕地0.79畝,旱災、蟲災時有發生。二是人口密度大,且素質不高。人口密度為754人/平方公里,據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文盲半文盲佔6.6%人,小學佔53.46%,初中佔31.25%,高中中專佔7.02%人,大專以上佔1.67%。三是現代生產要素缺乏,且聚集能力差。企業管理高級人才少,農村實用人才匱乏,知識分子流入少,流出多,無論是農村還是企業從事再生產活動的資金支撐能力差。
2、產業化程度不高、傳統產業比重大。一是產業之間聯動發展不夠,一、二、三產業在發展中關聯度不大,一產業缺乏與工業的有機聯接。二產業主要是農業的紡織、釀酒、植物油煉制、肉類加工等企業,與糧、油、豬等原料的第一車間生產缺乏利益聯系。三產業中的市場、信息、科技、金融等服務業與一二產業配套服務差,一二三產業部門分離嚴重,農業不管加工、加工不問農業,配套服務與農業、工業脫節。二是傳統產業與傳統技術佔主導地位。傳統農業中的糧、油、豬比重較大,且多是傳統的耕作和養殖方式,二產業中多數企業以傳統的技術和經營方式為主,骨幹企業偏少。三是優勢產品少,除江口醇、小角樓屬知名品牌,有一定的市場佔有率外,其他產品知之甚少。
3、城鎮化水平低。主要表現在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突出,縣城建設規模小,基礎設施配套性差,特色和品位差,城市化率僅為28.1%。小城鎮建設緩慢。全縣有建制鎮20個,但仍有少數鎮僅僅相當於過去的集市和場鎮。同時現有的場鎮缺乏產業支撐,個體私營企業在小城鎮發展較少,主要集中在縣城。多數小城鎮難以形成該地區的經濟中心,帶動相關產業及地方經濟發展能力差。加之城鄉分割和制度障礙,如農民進程就業和子女上學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延緩了農民向城鎮轉移的步伐。
三、發展榮昌經濟的對策建議
發展經濟就是增加經濟總量,提高人均水平,要實現這個目標,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是促進榮昌經濟快速增長的條件。主要加快交通、能源、水利、通訊、廣播電視等項目設施建設,在交通方面,村道公路要做到村村通,同時,要提高公路等級,同時在資金的投放上,要做到有計劃、有重點,切忌撒胡椒面;在能源上除繼續抓好農網改造工作落到實處,確保村村通、戶戶通;在水利上,要確保高升橋水庫的水凈化工程順利實施,同時,對原有的水利工程要加強維護,對塘庫堰要落實管護責任制;在通訊方面,要保證電話村村通,移動通訊的信息覆蓋率達98%以上。通過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有利於全縣人民能快速出鎮、出縣,為產品促銷打開通道,有利於為興辦各類企業,發展民營經濟創造條件,有利於提高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有利於人們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有利於及時掌握產品信息,開拓視野,更新觀念,打開思路,提高其應變能力。
2、明確思路,抓住產業發展重點,增加經濟總量。
在第一產業方面,一是繼續抓好糧經結構的調整,在確保糧食安全的情況下,抓好優良品種的種植,提高農產品質量,同時抓好經濟作物的種植,提高農產品種植效益,調動農民的種植積極性;二是在養殖業上,除繼續抓好生豬生產外,應大力鼓勵扶持家禽及其他動物的飼養,做到以市場為導向,什麼賺錢就養什麼。在土地經營上,鼓勵支持土地有償轉讓,使土地向種田能手集中,實現土地規模經營,走集約化道路,提高經濟效益。
在工業方面,突破性地發展工業,提高工業增加值在GDP中的份額。發展工業重點是立足縣情,充分利用豐富的農產品資源,變初級產品為精深產品,通過農產品的精深加工把農產品的剩餘產品經過加工轉換提高其產品價值,同時也有利於把產品推向市場,只有把產品推向市場,剩餘農產品的價值才能得以體現,實現其增值目的。繼續支持市級、縣級龍頭企業,抓好現有中小企業的發展,同時鼓勵支持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
在第三業方面主要抓好為第一二產業的配套服務,如交通、通訊金融、教育、商品流通等。一二產業要發展自己特色產品,要樹立品牌意識,名牌意識,想方設法把自己的產品推銷出去。使產品變成商品。
3、加大小城鎮建設力度,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小城鎮是連接城鄉的紐帶,搞好小城鎮建設能帶動一方經濟發展,發展小城鎮是城鄉共融,統籌城鄉經濟的重要途徑,目前在發展小城鎮建設方面,應有規劃、有重點,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集中人、財、物搞好重點城鎮建設。在發展小城鎮時,圍繞特色做文章,搞好規劃,要象廣東、溫州那樣,(建設電器城、工業城、紐扣城等)總之要建成有特色的小城鎮。
4、培育特色經濟,增強競爭優勢。一是繼續壯大培育龍頭企業;二是引進發展一批優勢企業;三是積極發展縣域中小企業;四是發展特色農業。優化產品結構,大力發展以生豬為重點的畜牧業,積極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無論是誰,對自己的產品均應樹立商標意識,要有自己的品牌,同時要注冊商標,要有自我保護意識,要確保在競爭中利益不受到侵害,使之立於不敗之地。
5、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把人力資源變為人力資本。一是繼續鼓勵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直接將勞動力資源變為勞動力資本。二是善於發現"身邊"的人才。目前,無論是農村,還是城鎮,不乏存在有知識、懂技術、善管理的人才,這些人才要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充分挖掘其潛能,通過間接方式轉換為人力資本。三是培養一批新型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四是引進一批高素質人才。
6、創寬松環境,大力發展個體經濟。在起步階段,各種手續避繁就簡,快速辦理,從低收取辦證費用,減征或免徵稅費,搞好服務,協助解決起步資金困難問題;在發展階段,在資金、稅費等方面給予優惠;在壯大階段,按章收取稅費,嚴禁各部門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總之,要給予他們較大的發展空間,發展榮昌經濟的積極性才會提高,榮昌的經濟總量有所增加。
7、大力發展合作經濟組織,幫助解決一家一戶不能解決的問題。當前,經濟不發達的一個突出問題:產品不能迅速變成商品,也就是流通不暢,缺乏必要的中介組織,人們後顧之憂多。要發展經濟首先考慮的是市場需求,如何把產品與市場有機結合,既是難題也是檢驗流通是否通暢的標志。因此,大力發展合作經濟組織顯得至關重要。根據榮昌的實際情況,應大力發展重點戶、專業戶、龍頭企業、專業場站,以及其他形式的經紀人和中介組織,從生產到銷售形成鎖鏈。
E. 重慶榮昌現在的經濟發展如何
重點發展第三產業,兼顧一二產業,利用長江黃金水道輻射大西南,成為西部城市的中心。
F. 重慶榮昌縣 經濟怎麼樣
我是一名中學生,也親自見證和體會到變化。由於領導班子更換,這些領導人都比較有眼光。使榮昌的經濟,人文,宜居,都有本質提高。經濟在於發展了自己的優勢項目,經濟方面比如依託西南大學榮昌校區的畜牧科技,大力發展畜牧業和獸葯業(榮昌本土的特色和優勢產業),還有摩托車加工,招商引資了很多企業來投資。房地產開發呀,等等。城市規劃上和人們生活上現在都好很多咯。經常有一些特色節目,弘揚昌州文化等等。公共生活,娛樂,安全,衛生,醫療都挺齊全的。總的來說在整個重慶和川東地區,榮昌的經濟屬於中等吧。希望我的回答使你滿意。
G. 重慶十七個市轄區加起來GDP總量有沒有15000億元人民幣
重慶2019年各區縣GDP加起來23603億,其中早在2014年就有15000億了。
H. 重慶區縣經濟排名是怎樣的
重慶區縣經濟排名:萬州區、潼南區、南川區、巫山縣。
1、萬州區
萬州區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屬長江上游區域中心城市。交通便利,長江黃金水道穿境而過,是國際保稅物流的一個交通樞紐的城市。萬州軌道交通也即將興建。
4、巫山縣
巫山縣素有「渝東北門戶」之稱,也是全國綠化模範縣。風景秀麗、歷史悠久、礦產豐富是巫山突出的三大特色。其中巫山小三峽最為秀麗,巫山紅葉更是遠近聞名!
I. 重慶市榮昌縣有多大經濟發展如何
人口
2002年人口統計榮昌有總人口81.0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9萬人。這一次的人口普查,榮昌人口90餘萬,其中非農業人口30餘萬。
地理面積
榮昌縣位於重慶市西部。東鄰大足、永川,西接四川省隆昌縣,南鄰瀘州,北與內江、安岳接壤。總面積1079平方千米。
交通
成渝高速貫穿境內,距離重慶主城90公里。2011年動工在建的成渝高鐵設立榮昌站,每20分鍾一列車,主城到榮昌僅需20分鍾。在設計的另一條成渝直線高速,規劃當中也有榮昌站。
經濟
榮昌是全國的重點畜牧科技城市,全國三大生豬豬種,其中一個就是榮昌的「長白豬」。榮昌旅遊業屬於起步中期,境內古跡不少,如:
羅漢寺牌坊:明/古建築,清升鎮;
石安堂石窟寺:明、清/石窟寺及石刻,遠覺鎮;
昌州遺址:宋/古遺址,盤龍鎮;
銅鼓山石刻:宋、明/石窟寺及石刻,銅鼓鎮;
沙壩子墓(省級文物):宋/古墓葬;
張培爵烈士紀念碑及墓(省級文物):1934年/近現代重要史跡及建築;
工業上建有很大的工業園區,包含輕工、制葯、食品、機電、電子、生物科技等眾多內容。
榮昌包含在重慶打造的1小時經濟圈內,交通又便利,巨大的新城區緊鄰老城區,並不像很多縣城單獨找塊地修新城區,經濟優勢非常大,發展的空間也非常大。
具體的詳細的榮昌資料,建議你網路看「榮昌」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