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gdp排名 > 2017西部地區GDP最低

2017西部地區GDP最低

發布時間:2021-01-21 00:49:01

⑴ 中國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發展相同嗎

中國東部地區包括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台灣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中國社會經濟最發達的區域,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廣州、深圳等中國大陸的大都會都位於中國東部。
東部經濟:
1、廣東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89879.23億元,比上年增長7.50%
2、江蘇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85900.94億元,比上年增長7.20%
3、山東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72678.18億元,比上年增長7.40%
4、浙江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51768.26億元,比上年增長7.80%
5、台灣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17.44萬億新台幣,比上年增長2.80%,摺合人民幣38692億元
6、河北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35964.00億元,比上年增長6.70%
7、福建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32298.28億元,比上年增長8.10%
8、上海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30133.86億元,比上年增長6.90%
9、北京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28000.35億元,比上年增長6.70%
10、香港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26626.37億港元,比上年增長3.80%,摺合人民幣23049億元
11、天津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18595.38億元,比上年增長3.60%
12、海南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4462.54億元,比上年增長7.00%
13、澳門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4041.99億澳門元,比上年增長9.10%,摺合人民幣3400億元
中國西部地區包括 12 個省市及自治區,即西南五省區市(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西北五省區(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寧夏)和內蒙古、廣西。總面積約 686 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 72%。同時,西部地區與蒙古、俄羅斯、塔吉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尼泊爾、印度、緬甸、寮國、越南 12 個國家接壤,陸地邊境線長達 1.8 萬余公里,約佔全國陸地邊境線的 91%;與東南亞許多國家隔海相望,有大陸海岸線 1595 公里,約佔全國海岸線的 1/10
1、四川省:201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6980.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82.8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14294.0億元,增長7.5%;第三產業增加值18403.4億元,增長9.8%。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1.9:40.8:47.3調整為11.6:38.7:49.7。
2、陝西省:2017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21898.81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39.45億元,增長4.6%,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9%;第二產業10895.38億元,增長7.9%,佔比49.8%;第三產業9263.98億元,增長8.7%,佔比42.3%。
3、廣西壯族自治區:2017年全區生產總值(GDP)20396.2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3%。
4、重慶市:2017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500.27億元,比上年增長9.3%。第一產業增加值1339.62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8596.61億元,增長9.5%;第三產業增加值9564.04億元,增長9.9%。三次產業結構比為6.9:44.1:49.0。
5、雲南省:2017年雲南省地區生產總值1.34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9.5%,第一產業增加值2310.73億元人民幣,增長6.0%;第二產業增加值6387.53億元人民幣,增長10.7%;第三產業增加值7833.08億元人民幣,增長9.5%。
6、內蒙古自治區: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16103.17億元,比上年增長4.00%
7、貴州省: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13540.83億元,比上年增長10.20%
8、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10920.09億元,比上年增長7.60%
9、甘肅省: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7677.00億元,比上年增長3.60%
10、寧夏回族自治區: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3453.93億元,比上年增長7.80%
11、青海省:2017年全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2642.8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3%。第一產業增加值238.4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180.38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224.01億元。
12、西藏自治區:2017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10.63億元,同比增長10%,與上年持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51.0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3.3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71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30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1.6%。

⑵ 中國2017年人均GDP是多少

根據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827122億元,比上年增長6.9%。全年人均GDP為59660元,與上一年相比增長6.3%。如果以美元計價,2017年中國全年人均GDP為8836美元。

(2)2017西部地區GDP最低擴展閱讀: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

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或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

人均GDP計算方法: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總產出(即GDP總額,社會產品和服務的產出總額)/總人口

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核算期內(通常為一年)實現的生產總值與所屬范圍內的常住人口的比值(當前流動人口成為全國或地區經濟貢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決不能忽視,故用戶籍人口作為比較指標是不科學的)。

人均GDP_網路

⑶ 某地方2017生產總值(GDP)505.1億元,增長%6。那麼2016(GDP)有多少。請問怎麼算

505.1÷1+6%=476.50為2016的GDP

⑷ 2017中國的GDP是多少

77-78萬億元左右。

2017年GDP為82.7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9%。

1月18日國新辦就2017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2017年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好於預期。

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9%,二季度增長6.9%,三季度增長6.8%,四季度增長6.8%。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65468億元,比上年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334623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427032億元,增長8.0%。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常被認為是衡量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的指標。

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但不適合衡量一個地區或城市的經濟狀況,因為每個城市的生產總值上繳上級或國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個城市留下的財富就不一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16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為744127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3980元,比上年增長6.1%。

國家統計局2018年1月5日發布公告,經最終核實,2016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現價總量為743585億元,比初步核算數減少54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7%,與初步核算數一致。

2017年中國GDP總量為827122億元,首次登上80萬億元的門檻;GDP同比增長6.9%,增速較2016年提高0.2個百分點。這是自2010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首次加速。

⑸ 請問一下近年來東西部地區的財政收入和人均GDP分別是多少啊,謝謝了

2009年秦皇島市財政收入114.6億元
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秦皇島市大批企業陷入前所未有的生產經營困境,財政收入持續下滑。一季度,全市財政收入和一般預算收入降幅分別達21.7%和15.3%,降幅達到歷史最大。4月份到8月底,全市財政收入降幅逐漸縮小,到9月底,全部財政收入、一般預算收入、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等主要指標終於遏制住下滑態勢,實現由負轉正。從9月份開始,財政收入增幅不斷增大,到12月底,全部財政收入、一般預算收入增幅分別達到6.4%和15.7%。

為全力保證全市重點項目建設及各項民生事業發展資金投入,市財政部門創新融資渠道,主動整合打造各類融資平台,採取銀企對接、社會融資、爭取資金等措施,2009年籌融資超過百億元,連同爭取到的國家擴大內需資金4.52億元,全部科學安排落實到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上,重點支持機場建設、北戴河新區建設、津秦客專配套、城市道路、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基礎設施建設、土地儲備以及農村民生工程和社會事業項目建設,為全市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打牢了堅實的發展基礎。

⑹ 我國西部地區在歷史上佔全國的經濟比重最高曾達到多少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東部地區得到了優先發展,在即將來臨的新世紀,發展中西部
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現在,我國東、中、西部地區各自具有的優勢、劣勢、差距何在
與幾何?應該有一個系統的數量界定。為了給發展起步一個清楚的基點和科學的依據,我
們依據1999年《中國統計年鑒》等有關數據資料,按照東、中、西部地區分類統計分析
,包括幾個大類、若干方面、幾十個觀察點。在此提供給專家學者、決策者、經營者、
實際工作者參考。
比較分析之一:人口、面積、自然資源
一、人口與面積
1.人口密度:我國總人口為124810萬人,總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全國平均人口
密度為130人/平方公里。東部為389人/平方公里,中部為168人/平方公里,西部為5
3人/平方公里。可見東部人煙稠密,西部地廣人稀,中部接近於全國的人口密度。東部
的人口密度約為西部的7.34倍,中部的人口密度約為西部的3.17倍。
2.各地區面積占總面積的比重(%):東部為11.98,中部為31.77,西部為56.2
5。可見,東部地域相對狹小,只佔國土面積的12%;中部適中,約占國土面積的1/3;
西部地域寬廣,約占國土面積的一半還多。
3.少數民族人口占民族自治地方總人口的比重(%):全國1998年少數民族人口為
7577.45萬,占民族自治地方總人口16607.91萬的45.63%。其中:東部地區5個省
區為 0。29—49.97%;中部地區6個省區為20.56—70.56%;西部地區9個省區為3
4.63—96.99%。
4.全國大中小城市地區結構與規模:1998年我國大中小城市668個,人口向城市聚
集趨勢迅速,城市化步伐加快。我國20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多半在東部,中小城市多半
在中部,而西部的中小城市僅佔全國的1/4左右。詳見下表:
5.全國鄉村人口和鄉鎮地區結構:1998年我國鄉村人口為91960.1萬人,占總人口
的 73.7%,地區分布,東部佔有1/3,中部佔四成,而西部只佔有1/4左右。但是
,西部鄉村人口占其本地區總人口的78%,說明其工業化、現代化、城市化水平不及東
部與中部。農村基礎組織鄉鎮為45462個,其中:鎮為19060個,占鄉鎮總數的42%,而
且,鎮的40%分布在東部,東部的鎮數占本地區鄉鎮總數的近60%,中部占近40%,西
部只佔30%強。
二、自然資源
6.大陸架和島嶼海岸線:全國共有大陸架海岸線1.8萬公里,島嶼海岸線1.4萬公
里,還有島嶼5400個(計為3.87萬平方公里),還有大陸架漁場面積28萬千公頃,除屬於
中部的河北省有500公裏海岸線外,絕大部分為東部所有。可見海洋在東部地區發展牛的
地位,地少人多,科技發達的東部地區應繼續向海洋進軍,開展近海養殖、大陸架石油
開采、遠洋近海捕撈等,以改變地少人多的劣勢。
7.海域面積(平方公里):全國海域面積達473萬,唯東部獨有,多分布在東部各沿
海省市:渤海7.7萬,黃海38萬,東海77萬,南海350萬。以上兩項的面積大大補償了東
部地區地少人多的劣勢,大於本土四倍多的廣闊海域和豐富的海洋動植物、礦物資源增
加了東部的發展空間與潛力。
8.宜農宜林及可利用草地的資源:全國宜農荒地為3535萬公頃,宜林山地和荒地為
6303萬公頃,可利用草地為31333萬公頃,多分布在中西部。這些資源如果充分利用,可
為貧困的西部帶來生機和活力。
9.林木資源:全國活立木總蓄積量為117.85億立方米,森林總蓄積量為101.37億
立方米,也多分布在東北、西南的中西部地區。我們對於這些寶貴的資源如果加以養護
,防止濫砍濫伐,它們將會源源不斷地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優質的建築材料和生
活資料,並能改善生態環境,有利於可持續發展。
10.水利資源:我國大陸地表水資源總量為28124億立方米,可供開發水資源蘊藏量
為 3.79億千瓦,內陸水域可養殖面積為1747萬公頃。水利資源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區
,尤其可供開發的水利資源均在大江大河上游的中西部地區。
11.礦產資源(保有儲量):全國煤為10070.7億噸,鐵礦石458.9億噸,磷礦石為
132.7億噸,鉀鹽為4.6億噸,鹽為4048.2億噸,還有天然氣、石油等能源資源。除了
鹽以外,也是大部分布在中西部地區。中西部地區的優勢就在於是我國礦產資源的寶庫

12.邊境線:西部邊境線長達幾萬公里,與東北亞、中亞、西亞、東南亞十幾個國
家接壤,邊境貿易口岸多、聯系廣,歷史上有「絲綢之路」,有利於對外開放。尤其是
中西部擁有名山大川,名勝古跡眾多,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
比較分析之二:經濟結構與收入分配
三、經濟實力
13.GDP總量:1998年全國為79395.7億元,其中:東部佔53%,中部佔33%,西部
只佔14%。
14.GDP人均量:1998年全國平均6392元,東部為9364元,中部為5139元,西部為3
838元。東部是中部的1.82倍,是西部的2.44倍,西部僅為全國平均量的60%左右,中
部也僅為80%左右。
15.第一、二、三產業在GDP構成中的比重(%):1998年全國第一、二、三產業在GDP構
成中比重分別為18.4、48.7和32.9。
16.第一、二、三產業地區分布(%):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第三產業所佔比
重越來越大,我國東部第三產業比重超過中西部10—20個百分點,大有占據國民經濟半
邊江山之勢。詳見下表:

四、投資與消費
17.1998年GDP中資本形成投資率(%)和最終消費率(%):1998年全國投資率為38,
而消費率為58,凈出口為4。GDP中形成投資率的比重,中西部超過東部8—10個百分點,
最終消費率的比重,倒過來是東部超過中西部,西部則以凈出口負值為維持其最終消費
率62%的水平。詳見下表:

18.居民消費人均量(元):1998年我國人均居民消費為2972元,相當於GDP的46.5
%,其中農村為1859元,城鎮則為6182元。東部人均居民消費為4160元,佔GDP的44%,
上海人均消費高達萬元以上,中部人均居民消費為2472元,佔GDP的48%,最低的是山西
農村只有1120元,西部人均居民消費為1958元,佔GDP的51%,最低的甘肅農村人均消費
只有962元。
19.1998年各地區農村、城鎮居民人均全年家庭收入懸殊,少者不足千元,多者近
萬元,東、中、西部有相當差距,並且,農村與城鎮的差距更大。詳見下表:
五、從業人員結構
20.1998年在總人口中有從業人員69957萬人,我國從業人員比重最高的是東部達到
68%,而中西部僅為總人口的一半左右,而從業於第一產業的東部為最少,西部高
達65%,從事第三產業的以東部為最多,佔29%左右。但是,這個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
,還是較低的,從未來發展觀察,必將是第一、二產業縮小,第三產業擴大的趨勢。
21.從業人員在城鎮與鄉村的比重:1998年全國從業人員中城鎮與鄉村的比重是30
:70,其中,東部地區的比重為38:62;中部地區為26:74;西部地區為20:80。
22.從業人員對老年與少兒的負擔系數:1998年全國15—64歲人口對少兒負擔系數
為 35.61%,對老年負擔系數為10.89%,合計總負擔系數為46.5%。其中:東部
地區15—64歲人口對少兒負擔系數為35%,對老年負擔系數為12%;合計負擔系數為47
%。中部地區負擔系數分別為35%、9.8%和44.8%。西部地區負擔系數分別為37.5
%、10.5%和48%。
23.從業人員中大專以上教育程度的比重:1998年全國從業人員中大專以上教育程
度占 3.5%(男性佔4.1%,女性佔2.7%),我國從業人員接受過大專以上教育程
度的比重的多少,是關系企業改革與發展的大事,也是科教興國的基礎,從地區分析,
東部佔有明顯的優勢,但是,應該指出:經濟發展較快的福建等東南省區高級人才比重
是偏低的,而西部的新疆比重位居前列,並且,女性從業人員的文化教育程度不亞於男
性,這是新疆的特殊之處。
六、職工人數與工資
24.職工人數按經濟類型分布構成:全國職工總數為12336.6萬人,其中:東、中
、西部分別佔42%、39%和19%。按經濟類型分:國有單位佔72%,城鎮集體單位佔15
%,其它單位佔13%。各個地區職工人數佔全國職工人數的比重詳見下表:
25.職工人均年工資金額(元):全國1998年職工人均年工資金額為7479,其中:國有
、城鎮集體和其它單位分別為7668、5331和8792;職工人均工資東部高於西部,西部高
於中部;基本上是其它單位高於國有單位,國有單位高於城鎮集體單位。詳見下表:
比較分析之三:財政收支與固定資產和更新改造投資
七、財政收支
26.地方財政收入規模與結構:1998年財政收入為9875.95億元,占當年GDP的12.
4%,而地方財政收人為4983.95億元,佔全國財政收入的50.46%,從東、中、西部各
佔比重(%)分析,分別為58.29和12。關於地方財政收入九項來源的結構,詳見下表:

27.地方財政支出覿模與結構:1998年全國財政支出為10798.18億元,占當年GDP
的13.6%;其中地方財政支出為7672.58億元,佔全國財政支出的71.05%,從東、中
、西部分析,各佔比重(%)分別為49.31和20。關於地方財政支出的結構組合,詳見下
表:

28.實行財政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原則:按照我國實行的公共財政體制的要求,全國
各地區人均公共服務水平應該大體上是相同的原則,我國從1994年深化財政稅收體制改
革以後,實施分級預算分稅制度。中央財政加大了對地方財政尤其中西部地區的轉移支
付力度。但是,目前東、中、西部地區在財政人均公共服務水平上仍存在著較大差距,
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的轉移支付還有較大活動空間,需要今後加深改革與操作。詳見
下表:

八、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更新改造投資
29.固定資產投資的地區分布和經濟類型構成:199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為28406
.17億元,占當年GDP的36%。從地區來分析,東部在固定資產投資總體上佔一半以上的
比重,中西部合起來只佔四成多點。從經濟類型比較,國有經濟西部佔到2/3以上,中
部下降10個百分點,東部更低於西部20個百分點。相對來說,非國有經濟的比重西部明
顯處於劣勢地位。
30.基本建設投資資金來源及項目隸屬關系:1998年我國基本建設投資總額為1191
6.42億元,按地區分析;這項投資東部佔50%以上,中西部只佔四成左右;投資資金來
源,自籌佔40%,貸款佔25%,利用外資佔10%,國家預算內不足10%。因此,項目地
方佔大頭,中央佔小頭。不分地區項目則是90%以上隸屬中央。詳見下表:
31.更新改造投資資金來源與項目隸屬關系比重:1998年全國更新改造資金為4516
.75億元,從地區性分析,東部佔1/2以上,中部佔1/3左右,西部只佔17%;資金來
源於自籌佔2/3以上,貸款佔1/5左右,外資和其他投資共佔10%,國家預算內只有1%
強點。中央地方項目基本上是四、六開,西部則是對半開。詳見下表:
九、房地產開發經營
32.房屋竣工面積和價值:1998年全國房屋竣工面積17566.6萬平方米,竣工房屋
價值為21391927萬元,全國房屋竣工面積大部分集中在東部,中西部只佔1/3強,而且
,房屋峻工價值全國只有每平方米1218元,東部高200元,中西部少200元左右。這一數
據比目前樓房被炒得大幾千元一平方米,實在費解。詳見下表:

33.房地產經營:1998年全國房地產經營總收入為30583079萬元,我國房地產總收
入達3000多億元,構成我國經濟的新的增長點,是非常有發展前途的基礎產業。但是,
總收入的80%集中在東部,中西部只佔20%,在房地產總收人中商品房屋銷售收入佔80
%以上,國家稅金佔4.5%,比較起來是不高的,全國房地產經營利潤僅佔3.2%,但
是,中西部地區全是虧損,只有東部取得盈利。詳見下表:
比較分析之四:產業布局與產業結構和經濟效益
十、工業產業
34.全社會工業企業戶數與總產值地區結構(%);1998年我國全社會共有工業企業
7974565戶,其中:東、中、西部分別佔39、45和16,總產值(當年價格,下同)為11904
8.15億元,其中:東、中和西部各佔61、30和9。
35.國有與非國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類型結構:1998年我國國有與國有控股工
業企業加上集體企業的戶數佔68%,總產值佔67%,也就是說公有工業經濟佔了主體地
位,從地區分析,我國的非國有和非公有工業經濟在東部佔全國的70%、80%、90%以
上,在西部只佔20%或10%以下。因此,東部在吸引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資辦企業,發展
經濟,參與國際大市場等方面,佔有絕對的優勢;詳見下表:
36.我國各地區輕、重工業的比例:1998年東部的輕、重工業總產值在全國均佔60
--70%的高水平,中部只佔30%左右,而西部僅有10%左右。
36-A.各地區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主要經濟效益指標:
(1)我國1998年工業總資產貢獻率為7.12%,按地區分析,西部(雲南除外)低於中
部,中部低於東部,相差1—3個百分點左右。詳見下表:

(2)我國1998年工業資產負債率為63.74%,按地區分析,東部低於中西部(雲南除
外),相差10個百分點左右。詳見下表:

(3)我國1998年工業成本費用利潤率為2.35%,各地區成本費用利潤率普遍偏低,
比我國銀行當年一年期存款利率4.77—5.22%和貸款利率6.93—7.29%都低許多。
從地區分析,全國有10個省區為負利潤率運行,其中:中西部有6個省區。全國除雲南省
工業利潤率高於同期銀行存貸款一年期利率外,其它多不及。相對來說,工業企業利潤
率仍然是東部高於中西部。
(4)我國1998年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6.52%,全國以上海為最多,東部高於中西部,
但是,除了西藏外差距並不算太大。詳見下表:

(5)我國工業企業1998年全員勞動生產率(元/人·年)為31346.86元,全國以上海
為最高,江西為最低,總的說還是東部高於中西部。詳見下表:
36—B.各地區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的主要經濟效益指標:
(1)1998年國有工業總資產貢獻率為6.51%,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的總資產貢
獻率低於規模以上的全部國有和非國有工業企業。各地區情況,詳見下表:
(2)1998年國有工業資產負債率為64.26%,負債率以上海和西藏為最低,其他省區
均在60—70%左右。詳見下表:

(3)我國國有工業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為1.61%,利潤率偏低,比其他經濟類型也
低。詳見下表:
(4)國有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7.41%,按地區分析,東部最高,上海為全國第一
,中西部略差一些,詳見下表:
(5)國有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元/人·年)為29053.87元,全國以天津為最低
,只有2582.54元,以上海、雲南為最高,達到6萬多元,按地區分析,也是東部高於中
西部。詳見下表:

作者: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 王石生 余天心 來源:《城市經濟、區域經濟》

⑺ 2007年到2017年。我國西部地區人均GDP從多少元增加到多少元

國家統計局

在網頁上分地區查詢2007年和2017年gdp數據,

再分地區查詢2007年和2017年人口數據,

相除就是你想要的數據,

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⑻ 31省份2017年GDP是什麼情況

31省份2017年GDP:22地增速超全國 東北經濟回暖。

1月29日消息, 隨著全國2017年經濟數據公布,各省份也陸續揭曉了本地的2017經濟「成績單」。從經濟總量來看,2017年多地邁上新台階,廣東、江蘇位列「8萬億俱樂部」;從經濟增速來看,22省份GDP增速超過全國增速;從區域格局來看,西部地區搶眼,東北經濟出現回暖跡象;從未來發展來看,各地紛紛布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部分地區下調了GDP目標。

資料圖:北京的藍天。

未來發展

——多地下調GDP目標 布局高質量發展

記者注意到,在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大背景下,「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各省份在當地兩會上頻繁提到的關鍵詞,而對於GDP增速,不少地方主動下調了預期目標。

天津2018年的GDP預期目標則由2017年的8%下調至5%。天津代市長張國清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今年是天津實現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生死攸關的一年,將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靠創新形成新動能、激發新動力,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在加快發展中補齊短板,在提升質量中擴大總量。」甘肅則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實際執行時只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也可以低一些。

山東省省長龔正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8年,山東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並強調高質量發展,不為增長速度高低困擾。他指出,要深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進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設立6000億元新舊動能轉換基金。

遼寧則從十個方面部署了2018年政府重點工作,狠抓深化改革、狠抓全面開放、狠抓優化營商環境等位列其中。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對中新網記者表示,新時代的根本特徵之一就是追求高質量發展。下調GDP增長目標,體現出淡化GDP,更關注增長質量和效益的導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在此背景下,單一的經濟增長指標的重要性正在下降,地方政府不必過於在意GDP,忙於搞「GDP競賽」,從而有助於減少造假和摻水的沖動。

⑼ 要查西部地區近三年經濟收入或GDP統計圖等統計數據

國家統計年鑒?

閱讀全文

與2017西部地區GDP最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