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7各省市gdp 人口 面積統計
2017剛來 數據哪有那麼快公開 而且GDP是按季度計算的
Ⅱ 2017四川省全國排名
不知道你指的是什麼排名。如果是GDP總量2017年四川省以3.70萬億元排在全國第6名。排在前五名的是:
1 廣東省8.99萬億元;
2 江蘇省8.59萬億元;
3 山東省7.27萬億元;
4 浙江省5.18萬億元
5 河南省4.50萬億元。
Ⅲ 中國各省GDP何時出爐
2018年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7年中國經濟年報:GDP首破80萬億元,增速6.9%,實現2010年來首次回升。十幾天里,全國31個省份也陸續公布了其一年來的經濟數據。觀察各省份的數據,「狀元」廣東、「榜眼」江蘇兩省攜手邁上8萬億GDP台階,而從增速角度看,我國西部地區延續了2016年的勢頭持續領跑。客觀上,這些「細分」的經濟數據讓中國的經濟年報更為「立體」。另外,隨著天津、內蒙古主動「擠水分」,各省份的GDP數據變得更加「有看頭」。
速
中西部省份GDP增速名列前茅
眾所周知,如果根據GDP總量畫一張中國地圖,一定是一張「南高北低」的情景。而2017年的增速,同樣顯示出這樣的趨勢。
根據統計,全國31個省份中,只有8個省份去年GDP增速低於全國GDP增速,其中就包括了京津冀以及東北三省。其中,天津的GDP下跌趨勢最為明顯,僅為3.6%,和甘肅省一並排名最末位。
提起天津的GDP,其在1月還未過半的時候就曾占據輿論熱點。不過,其來由並不讓人欣喜:天津濱海新區將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調整為6654億元,調整後,天津濱海新區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減少約三分之一,同比則出現負增長。
雖然天津當地統計局稱更改統計口徑對經濟數據沒有影響,但是客觀上主動「擠水分」後,其經濟增速從2016年的9%折損過半跌至2017年的3.6%。
同樣是北方省份的內蒙古自治區和天津類似,1月3日,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上,自治區黨委「自曝家醜」:自治區政府財政收入虛增空轉,應核減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00億元,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基數也相應核減。雖然當地統計部門同樣在官網貼出聲明稱該舉動不會對經濟增長產生太大影響,但數據顯示,其2017年增速比上一年下跌3.2個百分點,僅為4%。
反觀前兩年就曝出經濟數據造假主動「擠水分」的遼寧,去年迎來了「翻身之戰」。數據顯示,2017年遼寧省GDP增速4.2%,實現了由負轉正,並且這個逆轉的幅度十分可觀達到6.7個百分點,是自2015年「擠水分」以來的最好成績。遼寧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1年以來經濟增速單向回落的狀況發生了趨勢性改變。」
將增速視角放在全國范圍,名列前茅的絕大多數省份仍然地處中西部。按照增速排名,貴州、西藏、雲南奪得前三名,其中貴州和西藏保持在兩位數的增長率,分別為10.2%、10%。
西部地區速度搶眼和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脫不開關系。有專家曾指出,相較於東部,中西部地區經濟數據基數相對小,近些年承接了多項產業轉移,並且得到國家政策傾斜,這些因素都會促進西部經濟的發展。
量
江蘇、上海實現「整數突破」
2017年全國GDP總量首次站上80萬億台階,具體到省份,江蘇同樣在這一年實現了突破:首次超過8萬億大關,排名GDP總量第二。它的前方,是穩坐頭把交椅的廣東,逼近9萬億大關。
提到絕對值,西部地區由於存量較少便占不上太多「便宜」。GDP總量前十位的排名實際上和2016年並沒有發生改變,除了廣東、江蘇,隨後依次為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河北、湖南和福建。
值得一提的是位於長江經濟帶上東西兩端的三個節點省市:四川、重慶和上海。
首先,雖然重慶去年的經濟增速沒能保持兩位數,但其還是以9.3%的成績位居增速第四,勢頭依然強勁。另外其經濟總量也不容小覷,今年的數據已經超越天津,攀升至近兩萬億。
再來看四川,天府之國2017年的成績喜人,實現了總量、速度雙高。經濟總量位列第六的情況下,其增速較上一年回升0.4個百分點,以8.1%的成績進入增速前十名。
而長江入海口的上海,經濟中心的地位不是白叫的。其經濟總量緊隨福建省,進入3萬億元大關,同江蘇一樣在去年實現了整數突破,成為中國第一個跨過3萬億門檻的城市。
提到經濟數據的絕對值,北青報記者注意到,雖然屢見省份主動「擠水分」,但卻未見中國經濟數據因之調整。那麼各地數據不實會不會影響到中國的經濟數據?開頭所提「進入80萬億」大關還是否可信?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的回答是,地方數據作假不影響中國數據真實。
對此,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范子英告訴記者,簡單而言可以理解為這兩組數據目前是由兩班人馬統計而出的。目前國家對於GDP 的核算遵循「分級核算、下管一級」的原則,使用的是國家、省、市、縣的四級核算。「也就是說,國家統計國家的,地方統計地方的。因此地方數據核減,不會影響中國經濟數據。」
國家統計局18日召開的發布會上,寧吉喆曾坦言中國各省份的GDP總量加總後總會超過該局公布的中國GDP總量。之所以造成這樣的現狀,同樣與核算體制有關。「由於核算體系不一樣,省與省之間會經常出現沒有去除投入產出因素的重復核算問題。此外,一些由於生產主體的注冊地和生產活動發生地不一致等問題,同樣也會造成經濟數據的重復統計。」范子英坦言,除此之外也無法排除地方主官運用行政手段人為干預數據的可能。
Ⅳ 2017年哪些省份的GDP突破了8萬億元
隨著全國2017年經濟數據公布,各省份也陸續揭曉了本地的2017經濟「成績單」,從經濟總量來看,2017年多地邁上新台階,廣東、江蘇位列「8萬億俱樂部」。
分析人士表示,從經濟增速來看,22省份GDP增速超過全國增速;從區域格局來看,西部地區搶眼,東北經濟出現回暖跡象;從未來發展來看,各地紛紛布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部分地區下調了GDP目標。
希望2018年GDP可以實現快速發展!
Ⅳ 2017年哪些城市gdp能過萬億元
根據增長情況測算:2017年新加入的城市有 南京、青島、長沙、無錫、佛山。
2016年 末南京和青島即可突破萬億。
2015年官方數據如下:
南京9600 億元
青島9400 億元
長沙8600 億元
無錫8500 億元
佛山8200 億元
已經突破萬億的城市如下:
上海 25300 億元2. 北京 23000 億元3. 廣州18100 億元 1667 萬)4. 深圳17500
天津 、重慶、蘇州、武漢、成都、杭州
Ⅵ 2017全國各地GDP年報出爐各省份排名如何
2017各地經制濟年報出爐,山東省突破7萬億元排名全國第三,趕超浙江等省份。
2017年多個省份GDP邁上新台階,突破3萬億元大關的省份共有11個,分別為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河北、湖南、福建和上海。
Ⅶ 2018年各城市GDP前20名
2017各地經濟年報出爐,山東省突破7萬億元排名全國第三,趕超浙江等省份。 2017年多個省回份GDP邁上新台答階,突破3萬億元大關的省份共有11個,分別為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河北、湖南、福建和上海。 具體來看,廣東GDP總量將近9萬億元,連續29年位居全國首位。東北、山西等地的經濟增長已開始呈現回暖態勢。 2017年,多個省份的地區生產總值(GDP)邁上新台階,目前,GDP突破3萬億元大關的省份共有11個,分別為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北、河北、湖南、福建和上海。 具體來看,廣東GDP總量將近9萬億元,連續29年位居全國首位;江蘇、山東、浙江分別首次突破8萬億、7萬億、5萬億元的大關;四川和湖北均超過3.65萬億元;福建和上海首次跨過3萬億元,從城市經濟來看,上海是我國首個突破3萬億元大關的城市。而在山東省,經初步核算,2017年青島市實現生產總值(GDP)11037.2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7.5%。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57.1億元,增長7.1%。 2017年31個省份經濟增速一覽 2017年31個省份GDP總量一覽
Ⅷ 四川gdp全國排名
答:
四川省GDP2017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6980.2億元,比上年增長8.1%,增速比全國平內均水平高容1.2個百分點,實現自2011年以來的首次增長加速,在全國也位列第六。僅次於廣東江蘇山東這三個領頭羊和浙江河南兩省,高於全國其他二十多個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