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gdp排名 > 連平縣各鎮2017年GDP排名

連平縣各鎮2017年GDP排名

發布時間:2021-01-20 03:09:10

1. 連平縣的經濟

2014年連平縣地區生產總值106.1億元,增長11.3%,工業增加值79.4億元,增長16.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4.6億元,增長17.5% 建國後連平經濟的發展,從1953年土地改革結束至1988年,大體上可劃分為4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1953~1957年)
這一時期是國家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連平工農業及其它行業持續、正常發展。在農村完成了土地改革,並在此基礎上開展了對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廣大農民分到了田地,翻身做主人,種田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大搞治山、治水等農田基本建設,糧食產量直線上升,農業生產得到快速發展。1957年實現了「三個百分之九十」,即百分之九十的農戶人社,百分之九十的農田增產,百分之九十的農戶增加收入。是年,國務院授予連平「全國農業先進縣」的光榮稱號。與此同時,工業也從幾乎空白發展到初具規模。至1957年,已辦起地方國營工廠6間。開通了連(平)新(豐)公路,連平縣城汽車可直通廣州,比原來繞經忠信至廣州,縮短路程80公里。交通的發展推動了經濟的發展,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從1952年的105萬元一躍為1957年的511.3萬元,增長近4倍。
第二個時期(1958-1965年)
這一時期,由於「左」的路線影響,出現了「大躍進」、「公共食堂」、「反右傾」等方面的錯誤,經濟跌入低谷。1958年下半年,貫徹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搞「大躍進」運動,全縣辦了5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採用大兵團作戰的方式,全民大煉鋼鐵,搞水利大會戰。在農村,1958年冬至1959年春,大辦以生產隊為單位的「公共食堂」,「一日三餐干飯,吃飯不要錢」,浪費了大批糧食。同時,在水稻生產上大搞高度密植,放高產「衛星」,提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的口號,嚴重違背了自然規律,人為地破壞了農業生產。1959年,又盲目地搞土地深翻,打亂了耕作層,造成土地肥力下降。以致1958~1960年間,全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減少了1.7萬多畝,糧食畝產也下降了10.5公斤,人均口糧減少,農民生活水平嚴重下降。工業方面,由於急於求成,盲目冒進,1958~1960年辦了9間廠、1個拖拉機站。因缺乏技術,產品質量不過關,也因盲目上馬,缺乏原材料,成了無米之炊。除拖拉機站得以保留下來外,其餘9間廠一兩年內陸續下馬。1961年,貫徹中共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國民經濟調整方針,糾正「大躍進」、「人民公社」運動中的「共產風」、浮誇風、命令風、瞎指揮、「特殊化」等「左」的錯誤,退賠平調物資,實行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的農村體制改革,對農村及整體經濟發展有一定促進作用。但是,農業生產仍然發展不快,1961-1965年,糧食畝產總在122—151公斤之間徘徊,農村人均收入也只有40-50元,人均口糧186公斤左右。工業也很薄弱,1962年6月連平縣建制恢復後,需要迅速恢復和發展自己的工業,先後辦了9間工廠。
第三個時期(「文化大革命」時期)
這個時期,農村全面開展「農業學大寨」運動,實行「以糧為綱」,推行「政治評分」,大搞「平均主義」,「割資本主義尾巴」,嚴重損害了農民利益,打擊了他們的勞動熱情,壓抑了生產力的發展,使農村經濟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糧食畝產一直在150公斤左右徘徊,農民人均收入只有50-64元,人均口糧180.5-223公斤。「工業學大慶」,學大慶經驗,促工業發展。同時,貫徹「備戰、備荒」的指示,工業搞「山、散、洞」,把沿海地區的一些工廠疏散到山區。結果,連平5間疏散廠先後逃不脫停產的厄運。
第四個時期(1977-1988年)
這一時期是連平經濟發展時期。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上來,貫徹改革開放的方針,在廣大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有效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繼1982年糧食總產超歷史後,1988年糧食單產、總產又創歷史最高紀錄。同時,逐步建立了水果、茶葉、蠶桑、香菇、蒜頭、玉米、木薯等商品生產基地,使農業生產向商品化、基地化方面發展。工業也取得較大的成績。技術革新和技術改造掀起熱潮,鋅品、葯品、水泥、松香生產均有較大的發展。尤其是鐵礦生產,立足縣內資源優勢,大搞礦山建設,使泥竹塘鐵礦獲得顯著的經濟效益,成為縣的工業大戶。全縣工業總產值由1980年的2170萬元(1980年不變價,下同)上升到1988年的9795萬元。基本建設、交通、郵電、商業、外貿等也有較大的發展。 建國前,連平縣交通閉塞,經濟落後,工業基礎薄弱,只有一些為當地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服務的個體小手工業和農村小作坊。主要有石灰、陶瓷、磚瓦燒制,炮竹、鐵木器製造,以及采礦、造紙、榨油、釀酒、竹器編織等行業。其時,較有名氣的工業產品有:縣城出產的炮竹,暢銷省內外;上坪東南出產的東庄紙及三洞出產的毛邊紙,遠銷香港;隆街百叟出產的生曬豉油,馳名東江流域和廣州一帶。
建國後,工業特別是國營工業從無到有快速發展。縣委、縣政府對工業的發展非常重視。從1949~1957年,先後建立了2間火力發電廠、1間松香廠、1間煉鐵廠、1間印刷廠、1間農機修理廠。1949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僅有5萬元,1957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32萬元,比1949年增長了65.4倍。
1958「大躍進」期間,全民大煉鋼鐵,一哄而起,全縣辦起了幾十間鋼鐵廠。由於脫離實際和違背了客觀規律,結果這些廠在2年內相繼下馬,給全縣的經濟帶來了嚴重的損失。
1961~1965年,貫徹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縣工業得到了恢復和發展。這一時期,除原有的工業外,新建了連平食品廠、火力發電廠、連平礦站、新溪煤礦、大埠陶瓷廠等5間企業。1965年,全縣工業總產值達684萬元,比1957年增長了106%。
「文化大革命」期間,連平工業受到了沖擊。由於全面推行「左」的路線,企業管理制度受到了嚴重破壞,企業經濟效益下降。但經過全縣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
1969年起工業生產開始回升,並在當年籌建連平制葯廠,1970年7月正式投產。1972年4月,籌建內莞水泥廠,1975年正式投產。1976年,全縣工業總產值為2126萬元,比1965年增長了2.1倍。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連平工業得到了協調和快速的發展。縣逐步對工業企業進行了技術改造。至1988年,共完成技改項目20個,使工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如水泥廠由原來的年產量1萬噸,擴大到年產量4萬噸。制葯廠由原來只能生產大蜜丸、散劑及酊水劑等,擴大到生產肌苷注射液、柴胡注射液、鹽酸黃蓮素片、藿香正氣丸、十全大補丸、安胎丸、桔紅丸、鹿角膠和板藍根沖劑等。中西葯綜合生產能力由1978年的80噸,擴大到1988年的2000噸。另一方面,發揮資源優勢,大搞礦山建設,籌建開發了尖山鉛鋅礦和泥竹塘鐵礦。1988年全縣工業總產值達9795萬元,對比1979年增長284.3%;創稅利1454萬元,對比1979年增長293.2%,人均年創稅利達1935元。

2. 河源市各縣的經濟狀況如何龍川縣和連平縣的經濟狀況相比較哪個富一點

龍川吧,報紙上報道,每年龍川財政都是第一啊。龍川是大縣,河源市人口最多的,至於人均收入就不知道了.....從交通等等綜合來分析,應該還是龍川經濟發達些。

3. 廣東有南海市嗎

之前設有南海市,但在2002年撤銷,現名為南海區。

內容介紹:

廣東在1992年-2003年前設有南海市,2002年12月8日,撤銷縣級南海市,設立佛山市南海區,以原縣級南海市的行政區域(不含南庄鎮)為南海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桂城街道。

舊南海市介紹:

南海市位於廣東省中部,地處北緯22°48′03″~23°19′00″、東經112°49′55″~113°15′47″之間。東連廣州市芳村區、番禺區,

南接順德市、鶴山市、新會市,西鄰三水市、高明市,北瀕花都市、三水市,環抱佛山市城區。南北最大縱距56.85公里,東西最大橫距41.85公里。總面積1150.51平方公里。

2002年,全市轄桂城、平洲、獅山、黃岐、鹽步、大瀝等6個街道,里水、和順、官窯、松崗、羅村、小塘、金沙、丹灶、南庄、沙頭、九江等11個鎮,以及西樵山旅遊度假區。

(3)連平縣各鎮2017年GDP排名擴展閱讀

南海區介紹:

2002年12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南海市,設立佛山市南海區,將南庄鎮劃入佛山市禪城區。12月18日,省政府批准西樵山旅遊度假區更名為西樵鎮。當年全市轄6個街道,12個鎮,74個社區居委會,242個行政村,1950個村民小組(新建置當年底前未掛牌,數據包括南庄鎮)。

2005年1月10日,經省民政廳和市政府同意,將南海原有的17個鎮、街道調整為2個街道辦事處和6個鎮。其中包括將桂城、平洲街道合並成桂城街道辦事處;

將羅村鎮改為羅村街道辦事處;將大瀝、鹽步、黃岐街道合並為大瀝鎮;將里水鎮、和順鎮合並為里水鎮;將獅山街道辦事處、官窯鎮、小塘鎮、松崗鎮合並為獅山鎮;將丹灶鎮、金沙鎮合並為丹灶鎮;將九江鎮、沙頭鎮合並為九江鎮;

將西樵鎮、西岸鎮合並為西樵鎮。(2002年南庄鎮劃歸佛山禪城區)。全區轄管桂城、羅村2個街道,大瀝、里水、獅山、丹灶、西樵、九江6個鎮。

2013年3月12日,大瀝鎮西部和整個羅村街道並入獅山鎮。自此全區轄6鎮+1街道(非常6+1)。

區劃詳情

2015年,南海區轄1個街道(桂城街道)、6個鎮(里水鎮、九江鎮、丹灶鎮、大瀝鎮、獅山鎮、西樵鎮)。共67個村、182個居委會。政府駐桂城街道。

閱讀全文

與連平縣各鎮2017年GDP排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