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8年我國的名義GDP是多少實際GDP是多少名義增長率與實際增長率是多少
1.名義增長率是用當年價格GDP計算出來的增長速度。比如2018年我國GDP為915887.3(當年價),2017年為831381.2(當年價),據此計算的名義增速為10.1%。
2.世界級增長率是扣除價格因素計算出來的增長速度,2018年我國GDP實際增速為6.7%。
3.名義增長率和實際增長率的差別是價格因素。
② 2018年各項經濟指標都在增長向好,那為什麼GDP增速下降
根據中國宏觀經濟季度模型預測,2018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我國GDP增長率分別為6.8%、6.7%、6.7%、6.6%,呈現穩中微降的發展趨勢,2017年全年GDP增長6.7%,比上年略微下降0.2個百分點,仍然保持在平穩較快的合理增長區間。從定性因素上分析,這種微幅波動下降背後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1)當前我國經濟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時也進入了微幅波動階段,隨著我國經濟規模和GDP基數大幅提高,數據對外部沖擊的敏感性有所減弱;我國政府對經濟調控手段逐漸成熟,宏觀把控能力日臻完善,因此2018年GDP仍將保持微幅波動狀態。
(2)經測算,2018年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繼續小幅下滑,因此,若國家不出台強有力的刺激政策,那麼我國經濟實際增速將在其潛在增長軌跡上運行。
(3)美國作為全球經濟第一大國和我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其經濟政策的變動直接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戰略下的單邊貿易保護舉措,不僅不利於中國的出口企業,也可能引發全球的貿易戰,從而給我國乃至世界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4)在2017年基礎設施投資大幅增長的基礎上,2018年基礎設施計劃投資額繼續大幅增長,依然成為帶動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然而隨著中央對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制度的逐漸完善,以及環保是否達標成為考核地方政府政績的重要指標,地方政府的基建投資沖動得到有效約束;融資平台的政府融資功能剝離後,債券發行不足以滿足地方政府的融資需求,無法支撐投資規模的大幅擴張;而且美國政府的連續加息政策,可能使中國央行被動提升基準利率,從而提高固定資產投資成本;
2018年,在中央堅持房地產調控目標毫不動搖、加強防範金融風險的政策下,房地產價格得到有效遏制,這一方面將限制和降低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另一方面也會削弱房地產對家電、傢具、建材等行業的拉動作用;另外,導致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持續低迷的主要因素(利潤不斷下滑、盈利前景惡化、信用風險上升、融資成本過高、投資領域受限、市場壁壘難以真正破除等)沒有得到顯著改善,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仍將持續低迷。
(5)從經濟先行指數角度來看,通過經濟先行指數來判斷經濟運行趨勢,是國際學術界進行經濟預測的方法之一,根據中國社科院數技經所的中國經濟先行指數(該指數由12個子指標構成),2018年第一季度GDP增速是全年最高點,然後呈現平穩微幅下調的發展趨勢。
以上來自網路,供參考。
③ 2019年銷售收入795萬,比2018年增加了59萬,同比增長了百分之多少
2018銷售來收入:源795-59=736
同比增長:59÷736=0.08
就是說同比增長了8%
除法的目的是求商,但從被除數中突然看不出含有多少商時,可用試商,估商的辦法,看被乘數最高幾位數含有幾個除數(即含商幾倍) , 就由本位加補數幾次,其得數就是商。
小數組:凡是被除數含有除數1、2、 3倍時、期法為:
被除數含商1倍:由本位加補數一次。
被除數含商2倍:由本位加補數二次。
被除數含商3倍:由本位加補數三次。
④ 中國2018年GDP增長6.6%,經濟總量首次突破90萬億,是怎麼計算的
國家統計局發布,初步核算,去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90.0309萬億元,中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90萬億。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6%,完成年度計劃。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8%,二季度增長6.7%,三季度增長6.5%,四季度增長6.4%。
一般統計數據是每月、每季都進行核算的!
⑤ 肇慶各縣市區2018年GDP排名有誰知道
肇慶市內各區、縣 2018 年地區生產總值最高的是高要區,總量達到 430.84 億元,佔全省總回額的 19.56%;GDP 增速為 7.4%,全答市排名第三位。GDP 總量第二、三位分別是端州城區和四會市。
⑥ 現在惠州哪裡發展比較好
投資惠州的三條最重要的標准 1、離深圳近。2、離深圳近且交通方便。3、離深圳近交通生專活皆方便。深圳面積小人屬口多產業強房價貴,導致它的購房需求及其容易外溢到周邊。說白了,對於房產投資來說,惠州最大的價值就是它本身的地理位置好靠近深圳。所以,哪些地方越靠深圳,哪裡就越有投資價值。c
⑦ 哪些省份下調了2018年的GDP增長預期
據報道,在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大背景下,「版推動高質量發展權」成為近期各省兩會上的高頻詞和關鍵詞。
對於2018年的GDP增長預期,全國絕大多數省份或調低或維持了上一年的預設增速目標,即便是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速的貴州和西藏也均把2018年的目標鎖定在「10%左右」。而在下調增速的多省份中,天津下調幅度最大,從去年的8.0%降至今年的5.0%。
分析人士表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要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在此背景下,不約而同的,在部署2018年的工作時,多地淡化GDP增長目標,紛紛布局推動高質量發展。
希望中國經濟可以實現平穩發展!
⑧ 惠陽區的經濟
建國前,惠陽是一個較落後的農業縣。惠陽縣地處東江沿岸和西枝江下游,而水利設施又很差,全縣沒有一個水庫,只有幾條防禦能力很低的堤圍,水旱災害頻繁,很多地方十種九不收,是有名的歷史性災區。
惠陽縣的農作物以水稻、花生、甘蔗、黃豆、番薯為主,還有木薯、黃麻、蠶桑和著名的橫瀝土橋梅菜。
水稻是惠陽縣的主要農作物。惠陽縣的水稻產量較低,在廣東省屬中低產類型地區。1949年水稻播種面積749075畝,總產54861噸,畝產只有73公斤。
惠陽縣歷史上較有名的傳統工業有紡織、陶瓷、冶鑄、藤竹製品、采鹽業、造船業等。
惠陽縣的紡織業興於唐,盛於宋。到明末清初,其產量與質量除廣州、潮州外,已居其它府之上。
隋唐時期,惠陽縣已有陶瓷製品生產,到了宋代,陶瓷生產已初具規模。清朝光緒二年(1876),在新圩約場開辦了一家官營窯。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堅持實施「外向帶動」戰略,採取「築『巢』引商、以商引商」、「走出去、請進來」及舉辦各類招商活動等辦法,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推動了外向型工業蓬勃發展,達到了「讓外商發財,促惠陽發展」的目的,使全區工業保持快速增長的發展勢頭,園區經濟初具規模,一批如聯想、中建電訊、東亞電子等技術含量高的骨幹企業得到了充分發展。2009年完成生產總值152.98億元,比上年增長13.5%。財政總收入16.77億元,增長20.2%,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72億元,增長23.4%。農民人均純收入8323元,增長14.8%,其他經濟指標也穩定增長,三次產業結構為5.4:49.7:44.9。
生產總值(GDP)248.98億元,增長13.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8個百分點,但高於全市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0.96億元,增長23.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7.6個百分點,但比前三季度提高1.8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167.16億元,增長18.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1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投資78.07億元,增長22.7%;房地產開發投資61.92億元,增長16.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27億元,增長14.8%,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6個百分點。
商品房銷售面積113.23萬平方米,增長0.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0.3個百分點。
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3.30億美元,增長17.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9個百分點,完成進度107.1%,超全年目標任務7.1個百分點。
外貿出口總額28.94億美元,增長16.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7個百分點,但完成進度106.9%,超全年目標任務6.9個百分點,且連續6個月逐步加快回升。
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1.75億元,增長20.2%,增幅比前三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別回落6.9和10個百分點。
稅收總額37.15億元,增長11.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6.2個百分點。其中,國稅收入16.05億元,增長15.9%;地稅收入21.10億元,增長7.7%。
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43.26億元,比年初增加18.21億元,增長14.6%,增幅比上年同期和前三季度分別提高1.2和0.8個百分點。 惠陽縣農業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優越,是綜合性農業開發地區。1994年全縣土地面積2178.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海拔高度30米以下)885.4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40.6%;低丘(海拔31—200米)231.4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10.7%;中高丘(海拔201—500米)1037.2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47.6%;山地(海拔500米以上)24.2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1.1%。全縣實有耕地面積48.36萬畝,其中水田34.65萬畝畝,旱地13.70萬畝,人均耕地面積0.96畝。農業戶73082戶,農業人口378475人。
農村經濟穩定發展。積極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深入開展糧食創高產活動,大力推廣良種良法,確保了糧食穩產、高產;採用股份制、集約化等方式,建辦起優質谷、荔枝、蔬菜、西瓜、速生豐產林等「三高」農業生產基地113個,面積8.1萬畝;組建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55個,其中農業龍頭企業4家,促進了農、林、牧、副、漁各業向產業化的方向發展,農業商品率達75%。2002年農業總產值10.1億元,其中「三高」農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60%以上。 惠陽縣民國以前的1400多年裡稱歸歸善縣。歸善縣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傳統工業有:紡織、陶瓷、冶鑄、藤竹製品、鹽業、造船業等。
歸善縣紡織業興於唐、盛於明。到明末清初,紡織業已非常發達,其產量與質量除廣州、潮州外,已居其它府之上。當時西湖一帶種桑養蠶繅絲紡織極盛一時。光緒二十七年(1901),邑人陳新善、葉聯等在惠州創辦實業紡織公司。隨後,各類民營紡織公司和家庭紡織業逐漸發展起來。民國26年(1937),惠州的小型家庭手工織布發展到30戶,較大的有裕民、華強兩戶。他們採用機動織布機或手工腳踏木織機,織的一般是土布。抗日戰爭爆發後,惠陽縣紡織業一度陷入困境。
隋唐時期,歸善縣已有陶瓷製品生產。到了宋代,陶瓷生產已初具規模,但由於設備簡陋,生產手段落後,一般是採用土窯之法生產一些碗、盤、匙等生活用品,且大部分是在本地自產自銷,形成不了一定的生產規模。歷史上,陶瓷生產相對集中在新圩、鎮隆一帶,因為該地貯藏有豐富的陶土資源。至清朝光緒二年(1876),歸善縣在新圩約場開辦了一家官營窯。該場以後不斷發展。
建國初期,惠陽縣工業門類較少,大部分為手工作坊式的工廠,生產規模不大,勞動效率不高。全縣工業行業主要有:采礦業、糧食加工業、船舶製造修理業、日用陶瓷製品業、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製品業、縫紉業、皮革及其製品業、日用玻璃製品業、建材工業的磚、瓦、石灰製造業、紡織業、小五金製品及修理業、雕刻工藝製品業、印刷業、煙草加工業、日用金屬製品及鐵器小農具製造業等13個傳統工業行業。 明萬曆三年(1575),歸善縣縣署設址惠州白鶴峰下(今東坡亭一帶),商業區從東坡亭一帶逐步發展到水東街一帶。到清代,惠州工商業有了較大發展,除鹽業外,有蘇杭布匹、日用百貨、穀米行等大小商店七八百家。
民國時期,民族資產階級逐步興起,交通運輸業有所發展,商品流通量擴大,特別是30年代金融物價相對穩定,惠陽的商業也有較大的發展。
抗日戰爭時期的惠州先後4次遭到日軍的侵佔,商民慘遭屠殺,商店90%以上被燒,財物被洗劫一空。單惠州府、縣2城被日軍槍殺和活埋的同胞就有7000多人。日軍撤走後,商人又三五人為一夥合資在廢圩上搭起簡易店埔進行商業活動。當時廣州、汕頭均已淪陷,惠州成為贛粵北地區與香港通商通道與轉運地,生意特別興旺。由於有利可圖,惠州的商業又逐步繁榮起來。
抗戰後期到解放戰爭年代,由於國民政府腐敗、財政空虛,市場物價波動大,大商家屯積、操縱市場,小商號則有朝不保夕之慮。
建國前,惠陽縣有惠州、平山、淡水、多祝、平海、稔山、橫瀝7個大圩鎮。其中又以淡水、橫瀝的規模較大。 第三產業繁榮活躍。全區有各類市場52個,總面積20.4萬平方米,形成了農村集貿市場、綜合市場和專業批發市場相結合市場網路。其中投資1.8億元、佔地1.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的中山商貿廣場是目前粵東南商貿設施之最;平潭蔬菜批發市場蔬菜日成交量1.25萬噸。
有酒店、賓館45家,其中三星級賓館5家。各種市場要素不斷完善和活躍,尤其是個體私營企業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獲得了迅速發展,全區目前有民營企業1226家,注冊資金14億元,其中注冊資金超千萬元的27家,進入惠州市「私營企業100強」的13家;個體工商戶9168家,注冊資金9102萬元,從業人員2.1萬人,上繳稅收8926萬元,佔全區稅收的27.1%。2002年,全區消費品零售總額23.1億元,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4元。 2002年,全區合同利用外資2.1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8億美元,使全區現有外資企業達697家,其中「三資」企業205家,「三來一補」492家;工業總產值141.17億元,其中外向型企業產值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80%以上。園區經濟初具規模,已建成工業園區12個,規劃面積23.2平方公里,已開發面積8.8平方公里,落戶企業87家,累計投資2.1億美元,2002年完成工業產值84.8億元,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59%。一批如聯想集團、中建電訊、東亞電子、中獅電子等技術含量高的骨幹企業得到充分的發展,2002年聯想、中建科技園分別實現工業產值42.4億元和10.3億元,比增36.2%和24.7%;新圩東亞集團總投資9000萬美元,佔地3萬平方米,主要生產電子音箱,音箱產量佔全球的23%,居世界第一位,2002年實現產值工業22億元,發揮了促進惠陽區工業尤其是高新科技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
⑨ 為什麼說2018年GDP增長率為6.6%
去年GDP82萬億,今年90萬億,比上年增長10%,注意這裡面是包含了通貨膨脹的,如果按可比價格扣除價格變動因素的價格計算則為6.6%
可比價格:可比價格(又稱可比價值)指計算各種總量指標所採用的扣除了價格變動因素的價格。不變價格主要是為進行歷年對比和地區之間對比而設,它可以消除價格變動因素的影響,所以又稱可比價格。不變價格主要用於統計工業總產值而由國家統一編制的。
可比價格可進行不同時期總量指標的對比。是為了計算不同時期的價值指標而採用的某一固定時間的價格。又稱「固定價格」或「不變價格」。這種不變價格計算的總產值指標,可以消除價格變動因素的影響,便於對不同時期進行歷史對比,以觀察國民經濟的發展情況。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8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1%;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上漲3.5%;
2018年GDP總量是90萬億人民幣,2018年單純看物價漲幅,就要比2017年高出好個幾個百分點,這不是增加值再計算增長率時應該扣除。
⑩ 2018GDP數據對嗎
當然是准確的。
如果加上農村宅基地建設,還會高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