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994-2004年 每個省的季度 GDP數據,國家統計局只有 2005年之後的,求助誰有這個數據,或者從哪裡下載啊
我搜了一圈,發現2000年以前各省的數據都相當少,季度GDP就更少了,不知道樓主找得怎樣了。
B. 計算1994年中國人均GDP
先把46622.3億換成美圓,46622.3/8.6167=a
然後用a/人口數,
得到的就是以美圓表示的我國人均GDP
C. 1994年以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邁開更大步伐進入到什麼階段
我國最先嘗到經濟體制改革甜頭的地區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州地區,和專14個沿海開放城市屬。 最先獲益的是中國廣大農民。我國改革開放是先從農業、農村開始,家庭承包制,使我國農民先富起來,縮小了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工業改革開始,大量農民離土離鄉,進城經商,做生意,開工廠,辦飯店,成為城市的主人。新的貴族。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廉價的農業勞動力沖進城裡,排擠工人下崗,學生失業。受益最大,受益最長的是農民。 最倒霉的是集體企業的工人,幾乎全部下崗。其次是事業單位的無權的職工。
D. 89年到94年的中國經濟情況
《社科院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汪同三致辭》中說的內很詳細,你自容己看吧:
http://it.sohu.com/2004/03/23/86/article219558690.shtml
E. 1949年之後到1994年之前中國GDP第一大省的遼寧省現在為何排第八
因為遼復寧主要是重工業發達,以制前我們國家的政策就是重重工業,然後那裡資源多,煤炭鋼鐵什麼的多,所以經濟發達,但是現在第三產業崛起,而且國家的政策也隨之轉移,所以別的省份崛起了,把遼寧給蓋下去了,前幾年不是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嗎,為什麼振興?就是因為它落後了,呵呵,以前還是很厲害的。這可是我自己寫的哦,不是粘貼別人的。
F. 1994年中國生產總值是多少
2009年經濟數據
――8.7%:GDP(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7%;
――11.7%:財政收入6.85萬億元,增長11.7%;
――5.31億:糧食產量5.31億噸,再創歷史新高,實現連續6年增產;
――1102萬:城鎮新增就業1102萬人;
――17175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153元,實際增長9.8%和8.5%。
――46.2%:全年汽車銷售1364萬輛,增長46.2%;
――42.1%:商品房銷售9.37億平方米,增長42.1%;
――16.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16.9%,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
――9243億: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資9243億元,比上年預算增加5038億元,其中,保障性住房、農村民生工程、社會事業投資佔44%,自主創新、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佔16%,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佔23%,災後恢復重建佔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1%,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
――7253億: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7253億元,增長21.8%;
――6069萬: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使6069萬農民受益,新增510萬沼氣用戶,新建和改造農村公路38萬公里、農村電網線路26.6萬公里,又有80萬戶農村危房得到改造,9.2萬戶游牧民實現了定居;
――5557公里: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新建鐵路投入運營5557公里,高速公路新建通車4719公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加快,新建、改擴建民用機場35個;
――2.2萬億:全年進出口總額2.2萬億美元;
――2906億:中央財政安排社會保障資金2906億元,比上年增長16.6%。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連續5年增加,去年又人均提高10%。農村五保戶供養水平、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准、城鄉低保對象保障水平都有新的提高;
――4.01億:中央財政醫療衛生支出1277億元,比上年增長49.5%。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4.01億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8.3億人。
希望採納
G. 1994年什麼事使中國財政支出佔GDP的比例開始上升
受當前國內外諸多經濟不穩定因素的影響,為使中國經濟能夠在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中率先復甦,自2008年年底開始,中央政府便推出史無前例規模龐大的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可以說如此之大的經濟刺激計劃使得讓許多西方發達國家望塵莫及,無可攀比。中央政府這劑為經濟發展提振的猛葯的確效果明顯,截至5月份,依據中國官方權威統計數據顯示說,中國經濟的各項經濟指標都在逐步好轉,一些領域的行業已開始扭虧盈利。但中國經濟猶如硬幣的兩面,一面是中國經濟的平穩和緩慢復甦,另一面卻是為刺激經濟而毫無節制地擴大政府開支而不斷沉澱下來的財政赤字。坦率地說,當前中國政府的財政赤字已膨脹的不容忽視的地步啦!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財政赤字更是數字驚人。
當然,這與美國、歐盟和日本相比,中國在全球經濟全面衰退之際的公共財政狀況還是比較穩定的。這可能與前幾年中央政府一直實施緊縮的財政政策有關,使得中國的財政存有盈餘。有利於政府通過政府規模投資於基礎建設和公共支出加以推動經濟擺脫低迷。據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預計中國2009年將出現人民幣9,500億元的財政赤字,相當於當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9%,接近其年初制訂的財政預算的比例上限。這一赤字規模將使中央政府的債務額達到人民幣6.3276萬億元,大約相當於中國GDP的19.5%。
但從今年迄今為止的政府稅收和支出數據看,雖然政府開支的增速高於預期,但政府的收入卻顯著低於預期。在今年3月公布的2009年中央財政預算報告預計,中央和地方政府今年的收入將達到人民幣6.623萬億元,比2008年增長8%。而截至今年5月,中國政府的總收入為人民幣2.710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7%。稅收中的幾個大類別都低於預期。2009年中央政府超過70%的稅收收入預計都將來自國內增值稅、進口稅、企業稅和個人所得稅收入,政府原本預計這幾類稅收都將比2008年有所增長。然而,到了今年5月中旬,中國經濟惡化的跡象開始顯露。無論政府的增值稅、進口稅和企業稅收入環比還是同比都在降低。個人所得稅收入只比上年同期增長0.9%,而政府在預算報告中原本預計這項收入會增長7%。財政部認為,經濟增長放緩、企業盈利能力薄弱以及政府運用稅收手段來刺激經濟,是造成稅收減少的主要原因。
但是,政府支出的增長速度卻快於預期。根據中央財政預算,今年政府的總支出為人民幣7.6235萬億元,比2008年增長22.1%。而今年截至5月份,政府的總支出已達到人民幣2.2496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7.8%。由於稅收收入低於預期而政府支出增速卻快於預期,中國今年的公共財政前景黯淡。財政部坦率表示,財政收不抵支的矛盾將逐步凸顯出來,全年財政收支形勢嚴峻。
如果政府的收入狀況繼續惡化而政府今年的支出增速繼續保持目前水平,那麼中國今年的財政赤字將大大超過政府預期的財政赤字水平。事實上,如果政府今年全年的財政收入下降幅度和支出增速維持在今年前四個月的水平,那麼政府今年的財政赤字將超過人民幣2萬億元(相當於GDP的6.2%)。但如果政府今年的支出足以推動經濟加快增長,而政府的稅收今年晚些時候又會隨著經濟的復甦而增加,那就不會存在財政赤字成為政府財政負擔的憂慮啦!雖然,中央政府5月份的收支狀況實際上已比此前幾個月略有改善。當月的稅收略有增加,而支出則出現了下降。但不管情況如何,目前看來政府今年想把將財政赤字控制在目標水平之下將遇到很大困難。
為給惡化的經濟增長狀況提振,擴張性的財政政策顯然是最明智的,而在經濟快速增長的時候,即使財政赤字高於預期也不足為慮。然而,筆者一直都認為中國經濟將進入W型增長時期。(很多經濟學家存在分歧),較高的財政赤字,加上對地方政府債務水平的擔憂以及銀行大肆放貸而可能導致的系統壞帳的潛在風險,這些都加劇了對政府財政實力實際水平的擔憂。
地方政府債務水平極高已是不爭事實。由於一些地方政府大肆干預財政領域,導致財政紀律凌亂,政府收入來源渠道較窄且不穩定,同時在醫療和教育方面又要加大開支,地方政府在當前的經濟低迷開始之際就已經背負著財政赤字,有的地方債務與GDP的比率處於令人擔憂的水平。據一家與政府有關的研究機構估計地方債務總額相當於GDP的16.5%。由於經濟低迷意味著稅收收入和土地出讓金的減少,同時在社會福利和經濟刺激項目方面的開支加大,地方政府的債務正在進一步加劇。雖然財政部發行了人民幣2,000億元的地方債務也無濟於事。
除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債務,政府還面臨規模不明的臨時負債,即銀行系統中的不良貸款。據估計,亞洲金融危機結束時,不良貸款相當於GDP的40%以上。在政府出台多種代價高昂的干預措施,清理了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之後,不良貸款才降到了當前的水平。但截至2009年5月末M2為人民幣54.82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5.74%,增速較4月份的25.95%略有回落,但高於3月份的25.51%。M2增速在今年3月和4月連續創出1999年以來公開數據中的新高。尤其是5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6,645億元,較上年同期多增3,460億元,新增貸款額較4月份的5,918億元有所反彈。在這些貸款中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貸款的發放是出於政治和商業的雙重理由,幾乎可以肯定,這些貸款將會在銀行資產負債表上造成大量壞帳,最終成為政府的包袱。
同時,筆者認為,財政赤字的真實規模遠遠超出了預算中顯示的相當於GDP 19.5%的比例。也高於預期的財政赤字。很可能與中央政府債務相當的地方債務,以及銀行系統不良貸款帶來的臨時負債都需要加進去的總和相持平。實際的債務將超過GDP的40%,是中央政府債務總額與GDP比率的兩倍以上。一旦中國經濟進入可怕的W型增長時期,無論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將無法通過擴大稅收收入來償付債務。
總之,政府財政赤字的膨脹將對未來的中國經濟產生不利影響,也會會成為下一代的債務包袱,債務越多,包袱就會越重。用來償付債務的資金無法用於醫療、教育和其他公共福利開支。財政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從緊、形勢不好的時候擴張是合理的經濟政策。但如果對中國目前的債務水平如何、還將背負多少債務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政策決策者和中國民眾就很難在權衡當前利益和未來借貸成本時做出正確的決策。為此,如果要解決問題,政府透明地公開真實的財政赤字規模將會是邁出的重要一步。
H. 某地區GDP在1994-1995年平均每年遞增15%,1996-1998年平均每年遞增12%,1999-2003年平均每年遞增9%
錯,1×復1.15×制1.15×1.12×1.12×1.12×1.09×1.09×1.09×1.09×1.09=3.116
這十年總共增長了211.6%,即總發展速度。
平均速度為3.16開十次方,為1.12036,相當於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