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5年全國各省GDP的排名次序怎樣
2015年全國各省gdp排名如下:
2015年重慶、貴州、西藏增幅超10%
增速方面,31省區中有23地GDP同比增幅超過7%,超過10%的有3地,分別為重慶、貴州、西藏。2014年GDP增速GDP同比增幅超過7%有26個,高於10%的省份有五個,2015年地方整體增速呈小幅下滑趨勢。
2015年山西GDP同比增幅3.1% 官方: 實屬不易
特別要注意的是,山西及遼寧的經濟增速再次放緩,2014年山西以同漲幅4.9%的成績墊底。2015年GDP增速進一步下滑至3.1%,經濟形勢仍然嚴峻。山西省統計局副局長張曉東表示,2015年山西在煤炭等能源原材料價格持續下跌,經濟運行面臨嚴峻挑戰的情況下,仍處於最困難時期。山西省經濟發展中積極因素不斷積累,經濟結構積極變化,民生進一步改善,實屬不易。
2015年遼寧增速3%為全國倒數第一 創下23年以來最低值
比山西情況還糟糕的,便是遼寧省。根據統計數據(1993年到2015年),遼寧2015年3%的GDP增速也創下23年以來的最低值。遼寧2014年GDP增速為5.8%,根據遼寧省政府工作報告,遼寧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3%,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6.9%,增速排在全國倒數第一位,比山西省3.1%的GDP增速還低0.1個百分點。
遼寧省長陳求發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剛剛過去的2015年是新世紀以來遼寧省經濟形勢最為嚴峻復雜的一年。遼寧經濟下滑的原因,主要是投資和工業出現困難。
⑵ 廣東2015年各市的GDP總量
2015年廣東省各地市GDP排行榜
排名 地區 2015年GDP(億元) 名義增速 (%)
廣東 72812.55 7.38
1 廣州 18100.41 8.34
2 深圳 17502.99 9.38
3 佛山 8003.92 7.56
4 東莞 6275.06 6.69
5 惠州 3140.03 4.65
6 中山 3010.03 6.62
7 湛江 2450.00 8.46
8 茂名 2445.60 4.11
9 江門 2240.02 7.55
10 珠海 2024.98 8.45
11 肇慶 1970.01 6.77
12 揭陽 1890.01 6.15
13 汕頭 1850.01 7.78
14 清遠 1285.00 7.29
15 陽江 1256.00 7.48
16 韶關 1149.98 3.28
17 梅州 955.09 7.82
18 潮州 910.10 7.04
19 河源 810.08 5.35
20 汕尾 780.00 8.79
21 雲浮 710.07 6.94
⑶ 全遼寧省經濟排行榜2015年本溪排倒第幾
估計倒數三甲
⑷ 2015gdp排名省份
全國已經有10個省份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內蒙古、廣東、福建、遼寧和山東。換句話說,目前沿海主要發達省份都已經邁過了這個門檻。按照時間來看,2008年,上海成為首個邁進「人均GDP1萬美元俱樂部」的省份;2009年、2010年,北京和天津相繼加入;2012年,江蘇、浙江、內蒙古三個省份同時突破這一大關;2014年,福建、廣東和遼寧加入;2015年加入的是山東。這其中,三大直轄市天津、北京、上海已逐步在向人均2萬美元大關靠近。
⑸ 2015年中國前三季度gdp有多少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48777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分季度看,內一季度同比增長容7.0%,二季度增長7.0%,三季度增長6.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9195億元,同比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197799億元,增長6.0%;第三產業增加值250779億元,增長8.4%。從環比看,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8%。
早就公布了,查一下就有了
⑹ 2015年全國各省gdp排名表多少
據報道,截至27日,全國31省區已全部公布2015年經濟數據,那麼,全國最富裕的3個省份也出爐了。其中廣東位居首位,其次是江蘇,山東居於第三 多年來,盤踞「31省區GDP排行榜」前三名的是廣東、江蘇、山東。據此前廣東省、山東省統計局數據,2015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達7.28萬億元,連續27年穩居全國各省市第一;江蘇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僅次於廣東省,穩居全國第二江,江蘇和廣東的差距逐步縮小。2015年,山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002.3億元,躋身「6萬億俱樂部」,在江蘇之後。
⑺ 2015中國經濟建設取得成績
回首全年,中國經濟總體運行平穩,一系列新成績、新亮點、新趨勢,預示著中國經濟實現穩中有進、穩中有好,不僅使「十二五」規劃勝利收官,更為「十三五」時期順利開局奠定了堅實基礎。
新成績:順利完成主要目標任務
剛剛公布的11月經濟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工業生產加快,投資呈現企穩跡象,消費繼續穩健發力,居民消費價格回升,外貿盡管仍在下降但降幅明顯收窄。業內認為,這說明前期政策效果不斷積聚,我國經濟初現回暖跡象。
事非經過不知難。2015年,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還在繼續,世界經濟仍然處在深度調整期,國內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加大。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我國沒有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而是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政策、方式和思路,不斷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從供需兩端共同發力。
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9%,領先於全球主要經濟體。這一發展速度盡管較幾年前有所放緩,但是在10萬億美元高基數之上得來的,含金量更高。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左右,是名副其實的「穩定之錨」。
與此同時,就業、物價及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標走勢正常:城鎮新增就業提前一個季度完成全年預期目標;物價漲勢溫和,11月份CPI同比上漲1.5%,比上月回升0.2個百分點;居民收入增長超過GDP增速。
「符合預期、符合規律、難能可貴。」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用三句話概括當前經濟形勢。他認為,隨著政策效應陸續顯現,後期經濟可望穩中有升。
更值得欣喜的是,盡管成長煩惱和轉型陣痛交織,我國出台的政策既兼顧需求又兼顧供給,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以改革貫穿穩增長與調結構全過程,經濟發展中亮點紛呈。
——服務業繼續「領跑」。前三季度,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達到51.4%,比去年同期高出2.3個百分點。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自年初起一直運行在53%以上,表明非製造業保持了景氣擴張態勢,對穩定經濟增長的作用不斷增強。
——消費穩健發力。其中,下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穩步回升,已連續4個月加快,繼續擔當拉動經濟增長的「頭駕馬車」。
——市場活力不斷迸發。今年以來,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2萬戶。新產業、新業態、新動力加快孕育成長。
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今年主要目標任務的完成,使「十二五」規劃勝利收官、劃上圓滿句號,也為「十三五」時期發展順利開局和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新亮點:發展新圖景徐徐展現
這幾日,江南水鄉烏鎮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正在此召開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微信「朋友圈」里刷了屏。
2015年,中國大地創新潮湧,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逐漸形成,「互聯網+」日漸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互聯網+」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國製造2025」……這一年,中國政府從頂層設計出發,為創新創業和新經濟形態培育土壤。
英國《金融時報》著文稱,目前與中國舊經濟相關的股票價格與2013年初比幾乎沒有變化,而新經濟相關的股票價格幾乎翻了一番。「對於中國內地A股市場的投資者而言,這些趨勢的任何延續都將變得越來越有價值。」
深化改革、簡政放權、依法行政……這些無疑是2015年中國經濟的關鍵詞。
臨近年終,國家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實現與全國所有省級政府在線審批監管平台縱向貫通。而早在今年6月,這一平台已實現橫向聯通,涉及投資項目審批的16個中央部門可以在平台上受理、在線辦理、限時辦結,並進行全程監察。
「行政機關的投資審批行為曬在了陽光下,將大大提高投資審批時效、簡化審批程序,釋放改革紅利。」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司副司長羅國三說。
從簡政放權到建立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從鼓勵創新創業到為企業減稅降費,推進國企、價格等各領域改革……這一年,多個關鍵領域不斷發力,經濟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為中國經濟創造新供給、釋放新需求、打造新動力。
這一年,霧霾、水污染等仍然是老百姓心中的痛點。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中國打響了保護和治理環境的攻堅戰。
年初,「史上最嚴環保法」正式施行;4月,有「水十條」之稱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出台;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正式發布,生態文明建設的頂層設計逐步完善,政策法規體系越來越嚴密。
「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了未來五年中國發展的新理念,並指出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
「『五位一體』的發展理念,是對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路徑認識上的新突破,具有革命性意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說。
新趨勢:發展脈絡更加清晰
這是經濟結構更加優化的一年——
在今年「雙十一」電商促銷中,阿里巴巴平台上的總成交額達到創紀錄的912億元,京東下單量超過3200萬單,蘇寧易購訂單量實現358%的高增長……
購物狂歡帶來的亮麗成績既是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寫照,也印證了中國巨大的消費潛力。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前三季度,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佔比近六成,其中網上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34.7%。
消費總量增加的同時,結構也在不斷優化。服務消費、信息消費、綠色消費、時尚消費等成為熱詞;個性化、差異化特徵更加突出;從物質型向服務型消費、由傳統型向新型消費升級成為消費發展新趨勢。
消費的不斷升級帶動了國內服務業的迅猛發展。當前服務業已佔GDP的「半壁江山」。「我國產業結構由工業主導轉向服務業主導趨勢更明確。」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服務業將成為引領「十三五」產業結構升級的關鍵。
這是經濟增長空間不斷拓展的一年——
「一帶一路」讓中國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速推進,周邊地區的廣闊市場呼之欲出;京津冀協同發展突破行政區劃,形成區域新的增長極;長江經濟帶橫亘東中西,構成中國經濟的脊樑。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劉樹成認為,三大國家戰略的實施,促進了我國東、中、西部區域之間的合縱連橫,以點帶線、由線到面,打造出新的經濟增長極、增長帶和城市群,實現了國際與國內經濟發展互聯互通,形成沿海、沿江、沿邊全方位對外開放新局面。
與此同時,統籌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成為新常態下破解發展新難題的必然選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即將正式開業;絲路基金簽下「首單」;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SDR);中國加入歐洲復興開發銀行……
「中國與世界的互動形成了一個雙向反饋的過程。」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說,中國將在世界經濟秩序的重塑中發揮更加積極的建設性作用。
這是創業創新活力迸發的一年——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新登記市場主體1065.5萬戶、注冊資本20.7萬億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5.8%、40.9%,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達1.16萬戶。
對此,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發出感嘆,中國新興的創業創新企業將成為中國繁榮的發動機。
專家表示,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實現「十三五」規劃建議設定的目標,未來改革的核心應是在供給側入手推動新一輪制度變革,這無疑將助力創業創新,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展望未來,動力和潛力十足的中國經濟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時代。
⑻ 2015世界城市gdp是什麼,2014世界城市gdp,2015年世界各國gdp排名
全球大城市GDP排行榜
1 日本 東京 29900億美元
2 美國 紐約 約26300億美元
3 美國 洛杉磯 17874億美元
4 英國 倫敦 6955億美元
5 法國 巴黎 6581億美元
6 美國 芝加哥 6571億美元
7 日本 大阪/神戶 5255億美元
8 墨西哥 墨西哥城 4521億美元
9 美國 華盛頓特區 3845億美元
10 美國 舊金山 3745億美元
11 韓國 首爾 2656億美元
12 日本 京都 2548億美元
13 日本 橫濱 2445億美元
14 中國 香港 2440億美元
15 加拿大 蒙特利爾 1875億美元
16 加拿大 溫哥華 1744億美元
16 加拿大 多倫多 1744億美元
18 荷蘭 阿姆斯特丹 1687億美元
19 瑞士 伯爾尼 1652億美元
20 日本 名古屋 1589億美元
21 西班牙 巴塞羅那 1541億美元
22 日本 北九州 1530億美元
23 中國 上海 1511億美元
24 西班牙 馬德里 1497億美元
25 中國 北京 1476億美元
26 新加坡 1444億美元
27 俄羅斯 莫斯科 1183億美元
28 馬來西亞 吉隆坡 1147億美元
29 中國 台北 1115億美元
30 土耳其 伊斯坦布爾 1022億美元
31 澳大利亞 悉尼 1000億美元
32 德國 柏林 998億美元
33 比利時 安特衛普 997億美元
34 義大利 羅馬 955億美元
35 美國 新奧爾良 876億美元
36 德國 漢堡 861億美元
37 加拿大 渥太華 795億美元
38 芬蘭 赫爾辛基 744億美元
39 中國 廣州 733億美元
40 中國 深圳 731億美元
41 瑞典 斯德哥爾摩 699億美元
42 印度 新德里 687億美元
43 美國 費城 664億美元
⑼ 2015年各城市gdp排名出來了嗎
2015年上半年全國各省市GDP數據已經陸續出來了,其中上海GDP以11887億排名榜首,北京、廣州、天津、深圳分列二到五位。
補充: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一個國家(國界范圍內)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格。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
資料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網站) http://data.stats.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