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單位GDP能耗是多少,與發達國家相比如何
2015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為0.635噸標准煤。2016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為43億噸標准煤,GDP總量為74.4萬億元,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為0.58噸標准煤.
有研究指出,中國單位GDP的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國的6倍,甚至是印度的2.8倍。
㈡ 中國2010年經濟總量位居第2(人均gdp排在世界第99位)你怎麼看
中國2010年位居第2(人均排在世界第99位):
對我來說,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我們版認真思考的問題權。
一方面,經濟總量達到世界第二位,這說明我們的國家實力增強了,綜合國力上升了,大的生存環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就自身而言,我的安全感上升了,同時也感到自豪了。
另一個方面,人均GDP排名靠後,這說明我們的發展是有的,可是還是不夠,還需要繼續努力,早日達到人均GDP排名在前面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最終目標。
所以,上升是好的,上升不夠也是現實,這就是本人的觀點。
㈢ 1990-1999年揚州市GDP和人均GDP各市多少
綜合
1-7主要年份地區生產總值
後面有鏈接,你找下人口的主要年份的,除下就ok了!!O(∩_∩)O哈哈~
㈣ 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什麼時候
在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經過三十年的壯觀增長,中國終於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之後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日本內閣府發布的數據顯示,日本2010年名義GDP(國內生產總值)為54742億美元,比中國少4044億美元,中國GDP超過日本正式成為第二大經濟體。
2000年,中國還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2007年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三。中國經濟規模何時能超越日本一直是近些年來國內外經濟學家關注的話題。
美國《華爾街日報》用「一個時代的結束」來形容這一歷史性時刻。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日本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客座教授袁鋼明昨天再次強調,國際上衡量國富國窮的指標是人均GDP,「目前中國人均GDP只是日本的十分之一,中國還是一個『窮國』的事實並沒有改變,國內媒體應該淡化這一變化,避免國際輿論借機再度炒作『中國經濟威脅論』」。
(4)1999年各國人均gdp擴展閱讀:
有這樣幾個事實反映了中國地位的凸顯:
第一,在金融危機條件下,中國經濟一枝獨秀,保持了高速增長。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第二,2010年10月,G20財長會議決定IMF將向中國等新興大國轉讓6%的投票權,其中,中國的份額將由3.72%躍升至6.39%,投票權也將從目前的3.65%升至6.07%,一舉超過英、法、德成為IMF第三大股東。
中國投票權的上升並沒有動搖美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擁有的否決權,也沒有動搖發達經濟體的主導權。
第三,中國研製成功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其速度比原本位居世界首位的美國「美洲虎號」快47%,被認為是走向科技大國的重要表現。
第四,中國海軍艦隊多次遠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執行護航任務。
第五,在全球治理層面,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發揮重要作用,作為G20和「金磚四國」成員參與制定和協調國際經濟規則,作為基礎四國的成員參與氣候變化談判,中國的國際話語權顯著提升。
㈤ 個人所得稅具體是什麼意思
個人所得稅(personal income tax)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回得稅的征納答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5)1999年各國人均gdp擴展閱讀
個人所得稅的主要功能
1 、組織財政收入。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較高的國家,個人所得稅不僅是重要稅源之一,而且稅源廣泛,徵收個人所得稅能夠保證穩定的財政收入。
2 、調節收入分配,有助於實現社會公平。隨著經濟發展,社會貧富差距加大等問題將會逐步顯現,有可能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負面因素。對個人所得徵收累進稅,可減少社會分配不公的程度,緩和社會矛盾。
㈥ 中國香港有哪些稅 稅率如何
一、中國香港相關稅:
1、利得稅:
相當於國內的企業所得稅,稅率16.5%。當公司經營下來一年的收入減去成本,利潤部分需要交納的稅收,稱之為利得稅。
2、物業稅:
相當於國內的房產稅,稅率16%-17%。在香港如果有房產等物業出租的情況下,所得的租金收入需要向政府交納的稅收稱之為物業稅。
3、個人薪俸稅:
相當於國內的個人所得稅,稅率16%左右。薪俸稅根據薪金收入以累進稅率計算。
二、香港稅收可簡分為直接稅及間接稅。香港一直實行簡單稅制,徵收稅種較少及主要為直接稅。直接稅主要有薪俸稅、利得稅、物業稅和個人入息課稅。
而間接稅主要有差餉、地租及地稅、印花稅、博彩及彩票稅、商品稅、酒店房租稅、商業登證費、飛機乘客離境稅、車輛首之登記稅、專利稅和特權稅等。
個人薪俸稅是任何人在香港的收入如果來自職位、受聘或退休,都須繳交薪俸稅。薪俸稅率在減免各項扣除和免稅額後以累進方式計算,但繳稅總額不會超過應評稅收入的17%。
(6)1999年各國人均gdp擴展閱讀:
增開稅項
陸路離境稅
1999年,香港曾經有某政黨提出,因為北上消費的香港人眾多,因此建議加設陸路離境稅, 是為香港庫房開源之戰略,惟最後不了了之。
商品及服務稅
主條目:商品及服務稅
2006年,香港政府推出稅制改革文件,其中一項重要改動為開征商品及服務稅。根據咨詢文件,稅率將會為5%,庫房收入因而增加300億港元,但政府亦會推出各項減稅措施。香港政府謂此稅項可擴闊稅基,避免少數人繳交大部分稅項;
但市民普遍反對開征此稅項,謂此稅項劫貧濟富,加重升斗市民的負擔,對一向不用繳交薪俸稅(因入息完全被免稅額抵消)的低收入人士更為不利。因市民強烈反對,故政府擱置考慮此稅項。
2006年12月初,基於各界及各政黨反對聲音一面倒,政府正式擱置此稅項的考慮。評級機構稱「失望」但無實質行動。
㈦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特點是什麼
我國人口老齡化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老年人口基數大。60歲以上老年人口是世界老年人口總量的1/5,是亞洲老年人口的1/2。
二是老年人口增長速度快。從1980年到1999年,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就基本完成了從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轉變,而英國完成這一過程大約用了80年,瑞典用了40年。
三是高齡化趨勢明顯。近年來我國80歲以上高齡老人以年均約4.7%的速度增長,明顯快於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長速度。目前8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300萬,約占老年總人口的9.7%。
四是地區老齡化程度差異較大。上海的人口年齡結構早在1979年就進入了老年型,而青海、寧夏等西部省、自治區預計要到2010年左右才進入,相差約30年。
五是人口老齡化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在進入老年型社會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一般在5000至10000美元左右,而我國目前尚不足1000美元,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國家。
++++++++++++++++++++
人口老齡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壽命延長導致的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
兩個含義: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不斷上升的過程;二是指社會人口結構呈現老年狀態,進入老齡化社會。國際上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於老齡化社會。
基本信息
定義
根據1956年聯合國《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後果》確定的劃分標准,世界平均年齡地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占總人口比例超過7%時,則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1982年維也納老齡問題世界大會,確定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10%,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嚴重老齡化。
基本數據
國家統計局2011年4月28日發布了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准時點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主要數據(見後附文),依據其趨勢好壞(民族構成、地區分布和人口的流動的好壞較難確定),可概括為:
一、趨勢向好的數據有:
1、人口增長趨緩。十年增加7390萬人,增長5.84%,年平均增長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07%下降0.5個百分點。數據表明,中國人口增長處於低生育水平階段。
2、總人口性別比下降。
3、老齡化加速。(注:老齡化與少子化有本質的區別;老齡化,是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和壽命延長的必然結果,是民富國強的標志;少子化,是生活壓力加大和及時行樂盛行的必然結果,將給家庭和國家帶來滅頂之災!)。
4、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上升。這次人口普查,與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為8930人,文盲率(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4.08%,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6.72%下降2.64個百分點。
5、城鎮人口比重上升。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66557萬人,占總人口的49.6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7415萬人,佔50.32%。
二、趨勢向壞的數據有:
1、少子化(注:少子化與老齡化有本質的區別;老齡化,是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和壽命延長的必然結果,是民富國強的標志!少子化,是生活壓力加大和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0~1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下,為超少子化;15%~18%,為嚴重少子化;18%~20%,為少子化;20%~23%,為正常;23%~30%,為多子化;30%~40%,為嚴重多子化;40%以上,為超多子化。)
2、總和生育率極低。這次人口普查,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有家庭戶40152萬戶,家庭戶人口124461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減少0.34人。
㈧ 求問南通2000,1999年的GDP,人均GDP,及在江蘇排名
1999年南通GDP134.8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2.33億元,第二產業:73.09億元(其中工業為63.48億元)第三產業:59.39億元。人均GDP:20969元。
統計年鑒上多得很。
㈨ 中國從1979年至1999年使人均gdp翻了多少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2014年,中國人均GDP為7589美元,日本人均GDP為36332美元中國人均GDP是日本的20.9% 只相當於日本的五分之一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