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記者匯總統計了2016年31個省份的gdp總量,gdp增速和人均gdp三大指標,到底誰的
GDP總量反映著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人均 GDP則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而GDP增長率反映的是一個時期到下一個時期GDP百分比的變動。
(一)GDP總量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GDP是指一個國家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是反映常住單位生產活動成果的指標。GDP是用最終產品和服務來計量的,即最終產品和服務在該時期的最終出售價值。所以,GDP總量大小,反映著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產品和服務產出能力的大小,反映著一國或一個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
(二)人均 GDP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核算期內實現的生產總值與所屬范圍內的常住人口的比值。人均GDP狀況,決定著國內每個居民的平均購買力,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會建設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與投入水平,所以常常作為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
(三)GDP增長率反映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不同年度總體經濟狀況變動的情況。當GDP的增長數字處於正數時,即顯示該地區經濟處於擴張階段;反之,如果處於負數,即表示該地區的經濟進入衰退時期了。可以說,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變化的一個晴雨表。
⑵ 31省份2017年GDP是什麼情況
31省份2017年GDP:22地增速超全國 東北經濟回暖。
1月29日消息, 隨著全國2017年經濟數據公布,各省份也陸續揭曉了本地的2017經濟「成績單」。從經濟總量來看,2017年多地邁上新台階,廣東、江蘇位列「8萬億俱樂部」;從經濟增速來看,22省份GDP增速超過全國增速;從區域格局來看,西部地區搶眼,東北經濟出現回暖跡象;從未來發展來看,各地紛紛布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部分地區下調了GDP目標。
資料圖:北京的藍天。
未來發展
——多地下調GDP目標 布局高質量發展
記者注意到,在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大背景下,「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各省份在當地兩會上頻繁提到的關鍵詞,而對於GDP增速,不少地方主動下調了預期目標。
天津2018年的GDP預期目標則由2017年的8%下調至5%。天津代市長張國清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今年是天津實現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生死攸關的一年,將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靠創新形成新動能、激發新動力,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在加快發展中補齊短板,在提升質量中擴大總量。」甘肅則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實際執行時只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也可以低一些。
山東省省長龔正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8年,山東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並強調高質量發展,不為增長速度高低困擾。他指出,要深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進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設立6000億元新舊動能轉換基金。
遼寧則從十個方面部署了2018年政府重點工作,狠抓深化改革、狠抓全面開放、狠抓優化營商環境等位列其中。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對中新網記者表示,新時代的根本特徵之一就是追求高質量發展。下調GDP增長目標,體現出淡化GDP,更關注增長質量和效益的導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在此背景下,單一的經濟增長指標的重要性正在下降,地方政府不必過於在意GDP,忙於搞「GDP競賽」,從而有助於減少造假和摻水的沖動。
⑶ 31省份GDP一季度成績單有哪些新變化
自4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數據後,全國各省份陸續公布了一季度成績單。
截至5月1日,全國31個省份一季度經濟總體運行情況已全部公布(內蒙古未公布GDP相關數據)。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為19878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國民經濟實現良好開局。
北京青年報記者梳理發現,在經濟總量方面,一季度有五省份突破萬億大關,廣東以21705.29億元居全國之首。而在GDP增速方面, 18個省份增速跑贏全國,貴州以10.1%的增速領跑。
投資 海南貴州等省投資增速搶眼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3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00763億元,同比增長7.5%,增速比1-2月份回落0.4個百分點。從環比速度看,3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0.57%。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62386億元,同比增長8.9%。
「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在不斷地顯現」,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邢志宏此前對媒體表示,一季度民間投資活力增強,民間投資佔全部投資60%以上,一季度增長8.9%,增幅比去年全年加快2.9個百分點,同時民間投資的領域在進一步拓寬。
北青報記者梳理各省一季度成績單發現,海南、貴州、雲南、福建等省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搶眼。
海南一季度全省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同期增長25.3%。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6.4%;其他項目投資增長34.7%。
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下降,而二、三產業投資增長較快,其中第二產業投資增長77.2%。按地區分,「海澄文」(海口、澄邁、文昌)地區投資增長36.3%,「大三亞」(大三亞旅遊經濟圈)地區投資增長17.2%,東部地區投資增長29.7%,中部地區投資增長39.3%,西部地區投資增長4.0%。
貴州一季度全省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17.8%,增速高於全國水平10.3個百分點。
不過與海南不同,貴州第一產業投資增長幅度超過了第二、第三產業。該省份一季度民生領域投資力度加大,全省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投資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60.2%和60.6%。基礎設施投資也有較快增長。全省基礎設施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22.1%。其中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50.3%,交通運輸和郵政業投資增長17.2%。
在民間投資方面,不少省份增速也十分明顯,比如青海省一季度民間投資80.47億元,增長34.2%;浙江省一季度民間投資增長15.1%,占投資總額的63.4%,提高5.6個百分點。另外,甘肅省的固定資產投資一季度也由負轉正,同比增長2.7%,位居全國第23位。
以上內容來自:北青報
⑷ gdp含金量的各省情況
2009年
根據GDP含金量計算公式,《中國經濟周刊》計算得出了中國各省區市的單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即GDP「含金量」,並按照先後順序予以排列。
2009年GDP含金量排名依次為:上海、北京、海南、黑龍江、浙江、安徽、江西、西藏、廣東、重慶、貴州、廣西、雲南、湖南、吉林、福建、湖北、四川、山西、甘肅、遼寧、天津、寧夏、江蘇、陝西、青海、河北、河南、山東、新疆、內蒙古。
數據還顯示:排名靠前的東部省份居多,排名靠後大都是中西部省份,與中國區域經濟的發展狀況基本吻合。GDP高的省份,GDP含金量排名並不靠前,很多還很靠後。2009年,GDP總量前5名的省份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其對應GDP含金量排名則為:第8位、第23位、第28位、第5位、第27位。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海南省的GDP總量排28位,其GDP含金量則為第3位。
2010年
根據中國各省、區、市公布的2010年經濟數據,《中國經濟周刊》計算得出了中國各省區市的單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即GDP「含金量」,繪制出了「2010年中國各省、區、市GDP含金量排名」。
2010年31個省、區、市GDP含金量排名依次為:上海、北京、安徽、貴州、廣西、海南、江西、雲南、重慶、浙江、廣東、黑龍江、福建、四川、湖南、天津、吉林、湖北、山西、寧夏、遼寧、甘肅、江蘇、河南、河北、陝西、山東、青海、新疆、西藏、內蒙古。
數據還顯示:2010年,GDP總量前5名的省份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其對應GDP含金量排名則為:第11位、第23位、第27位、第10位、第24位。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貴州的GDP總量排第26位,其GDP含金量卻為第4位。
2011年
《中國經濟周刊》旗下智囊機構中國經濟研究院通過為期3個月的調研、統計、計算,從中國31個省份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012年2月22日)中計算得出了中國各省區市的單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即「GDP含金量」,編制出了「2011年中國31個省、區、市GDP含金量排名」。
2011年中國大陸31個省份居民幸福指數排名依次為:上海、北京、廣東、浙江、貴州、海南、雲南、安徽、江西、重慶、福建、黑龍江、廣西、四川、天津、湖南、湖北、山西、遼寧、吉林、江蘇、甘肅、寧夏、河南、山東、河北、陝西、青海、新疆、內蒙古、西藏。
數據顯示:2011年,GDP總量前5名的省份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其對應GDP含金量排名則為:第3位、第21位、第25位、第4位、第24位。gdp排名靠前的江蘇、山東、河南,GDP含金量排名靠後。
2012年
《中國經濟周刊》旗下智囊機構中國經濟研究院通過為期3個月的專家調研、統計、計算,從全國31個省份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月25日)中計算得出全國各省份的單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即「GDP含金量」。
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大陸31個省份GDP含金量排名依次為:上海、北京、廣東、浙江、海南、江西、雲南、安徽、重慶、貴州、黑龍江、福建、廣西、寧夏、山西、湖南、四川、湖北、江蘇、甘肅、遼寧、天津、河北、河南、吉林、山東、陝西、青海、新疆、內蒙古、西藏。三甲與2011年相同。
數據還顯示,GDP總量排名靠前的,GDP含金量卻並不一定靠前。2012年GDP總量排名前五的省份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其對應的GDP含金量排名則為:第3位、第19位、第26位、第4位、第24位。山東、河南的GDP總量雖然靠前,但GDP含金量卻靠後。
2013年
2014年年初,《中國經濟周刊》旗下智囊機構中國經濟研究院通過統計全國31個省份公布的2013年的最新經濟數據(截至2014年2月23日),以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楊開忠提供的「單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計算公式(「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人均GDP」)為基礎,計算得出《2013年31省份GDP含金量排名》,並采訪專家學者對排名進行了深入分析研究。
結果顯示,2013年,中國大陸31個省份GDP含金量排名依次為:上海、北京、廣東、浙江、雲南、江西、安徽、海南、重慶、山西、福建、黑龍江、廣西、貴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蘇、天津、遼寧、河南、甘肅、河北、寧夏、吉林、山東、陝西、青海、新疆、內蒙古、西藏。
2014年
2015年2月,《中國經濟周刊》旗下智囊機構中國經濟研究院通過統計全國31個省份公布的2014年的最新經濟數據,計算得出2014年31省份GDP含金量排名,並采訪專家學者對排名進行了深入分析研究。
結果顯示,2014年,中國大陸31個省份GDP含金量排名依次為:雲南、安徽、江西、山西、廣西、貴州、上海、四川、浙江、海南、甘肅、黑龍江、湖南、河南、河北、廣東、北京、湖北、重慶、寧夏、西藏、福建、青海、新疆、遼寧、吉林、山東、陝西、江蘇、內蒙古、天津。
其中雲南等12個省份位居GDP含金量的全國平均數之上。
跟GDP含金量直接相關的首要指標就是居民收入。從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榜單看,排在前三位的是:上海、北京、浙江。盡管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是含金量計算公式中的分子,其高低排名不等於GDP含金量排名,但鑒於自2011年以來,上海、北京、廣東已經連續三年位居GDP含金量排行榜前三,且位次無變化,故研究人員起初認為如果不出意外,上海、北京應該依然會是2014年GDP含金量榜單的領頭羊。
⑸ 31省份上半年GDP數據全部出爐,哪些省份持續增長
31個省份的上半年GDP數據已經出爐了。
通過這些數據就可以發現,現在的疫情防控形勢非常好。各個地方的經濟正在穩步的復甦和恢復。而且各地的經濟也在穩中向好,逐漸的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況。而且在疫情當中,還有很多省份經濟出現了正向增長。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個人之見,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⑹ 中國31個省份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的有多少個
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6364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4%。2014年末,中國大版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權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3678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10萬人。全國人均GDP為46531.20元。2014年人民幣對美元全年平均匯率6.1443。按平均匯率,2014年中國GDP摺合103585.93億美元,人均GDP達到7573美元。
⑺ 全國31個省區gdp排名怎樣
全國31個省份GDP增速已全部公布,排名第一的為重慶和西藏,增速為11%,經濟總量最大的為廣東和江蘇,首次突破七萬億元。此外,有24個省份增速超7%,「跑贏」全國6.9%。
粵蘇魯GDP總量保持前三
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2015年全國31省份中,總量在萬億元人民幣以上的有25地,較2014年增加一地。
多年來,盤踞「31省份GDP排行榜」前三名的是廣東、江蘇、山東。據此前廣東省、山東省統計局數據,2015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達7.28萬億元, 自1989年以來連續27年穩居全國第一;江蘇7.06萬億僅次於廣東省,差距逐步縮小。山東躋身「6萬億俱樂部」,在江蘇之後。
GDP總量萬億以下有5省份。排名後三位的分別為西藏、青海和寧夏,GDP分別為1026.39億元、2417億元和2900億元。
老工業基地增速放緩
2015年,中西部省份經濟表現搶眼。GDP增速排名前三位的省份均來自西部地區,分別是重慶、西藏和貴州,增速分別為11%、11%和10.7%,均保持兩位數增長。
此外,在24個GDP增速「跑贏」全國的省份中,其中17個是中西部省份。
31個省份中,排名後四位的分別是遼寧、山西、黑龍江和吉林,增速分別為3%、3.1%、5.7%和6.5%。
黑龍江、遼寧、吉林及內蒙古四地社科院近日共同發布了《東北藍皮書:中國東北地區發展報告(2015)》。報告認為,產業結構偏向於資源型企業以及重化工業;民營經濟嚴重滯後;經濟體制仍然落後於經濟轉軌的進程;自主創新能力偏弱;人口紅利不斷流失等五大因素,是東北經濟發展面臨困境的原因。
山西省統計局副局長張曉東25日對媒體表示,2015年山西在煤炭等能源原材料價格持續下跌,經濟運行面臨嚴峻挑戰的情況下,仍處於最困難時期。山西省經濟發展中積極因素不斷積累,經濟結構積極變化,民生進一步改善,實屬不易。
18省份完成增速目標
31個省份中,有15個省份去年實際經濟增速超過預期目標,吉林、寧夏和北京與目標基本持平。其中,北京的2015年經濟增速目標為7%左右,實際增速為6.9%,北京市統計局副局長夏沁芳表示,這一速度與年初確定的7%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是相符的。
還有12個省份未能完成預期增速目標,分別是西藏、福建、湖北、新疆、陝西、山東、海南、內蒙古、河北、黑龍江、山西和遼寧。此外上海2015年取消了GDP增長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西藏GDP增速居於榜首,但卻未同時達到12%的預期目標。
⑻ 31省份GDP排行榜,廣東、江蘇和山東列前三,如何看待這次排名
中國近幾年的發展確實有目共睹,尤其是在全國人民都在旅遊的高峰期,五一十一期間,更是能夠展現出各個省份的經濟實力。
不得不說這三個省份,用富可敵國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山東是孔子的故鄉,也是古代重要戰略要地。沿海地區相對發達,越是往西部,西南、西北經濟欠發達。但是隨著近幾年山東省經濟發展,即便是西南、西北地區,如今發展的經濟也是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