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均gdp是什麼意思
人均復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們了解制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
② 為什麼在Eviews軟體中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居民人均GDP不是一階單整
這三個變數能做到一階單整才是有bug。。。為了簡化回答您的問題,我們假設人內均消費支出和人均可支配容收入是與人均GDP完全線性相關的,即,每增加1元的居民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固定增長a元,人均消費支出固定增長b元,由於人均GDP的增長會比較緩慢,這一假設應該是基本符合相關理論的。那麼這個問題就簡化為人均GDP是不是一個一階單整的序列。
我個人認為答案明顯是「不是的」。首先,這是一個比較常規的學術話題,您可以看看前人對於人均GDP平穩性的檢驗。大部分的實證結果應該都指向非一階單整的。其次,理論上來說,這個實證結果不難理解:第一,由於價格因素的影響,每期人均GDP的增長應該不會呈現出一個固定的均值,第二:就國內的數據來說,由於中國前期人均GDP有極大的增長(主要是由於資本投入的增加以及技術的快速借鑒),1990-2008的人均GDP增長相比起08年以後的人均GDP增長有其特殊性,均值、方差出現時間上的變化很正常,甚至可能會有structural break,出現非一階單整很正常。
③ 人均GDP是什麼意思,代表什麼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GDPpercapita),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它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
代表的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
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或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
中國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和2012年分別為5577美元和6264美元,2013年為6995美元,2014年為7595美元,2015年為8016美元。《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全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8665美元,比上年增長6.3%。
(3)用人均gdp來說是不科學家擴展閱讀
人均GDP計算方法: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總產出(即GDP總額,社會產品和服務的產出總額)/總人口
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核算期內(通常為一年)實現的生產總值與所屬范圍內的常住人口的比值(當前流動人口成為全國或地區經濟貢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決不能忽視,故用戶籍人口作為比較指標是不科學的)。
④ 一個國家要提升經濟總量一是提高人均gdp是不是還可以提高人口數量來提高經濟總量(我要權威回答,自
gdp是國民生產總值,是這個國家一年內生產的商品和勞務的價值永專和,人多不代表屬就會提高gdp,非要往這個方向理解的話只能說多一個人多一個勞動力,但人多不一定就能創造什麼價值,人再多也只是失業更多而已,生產資料總量差不多就這樣,又不是古代,多一個人可以多開發,種地,各種的,當然一些人口缺乏的國家人口增加可能會最終使gdp增加,但現在的中國,影響不大,農村的話,兩個人種這么多地現在三個人種而已,城市多點失業人口而已,除了增加資源的消耗和更嚴重的社會矛盾,對gdp的增加影響不大
⑤ 人均GDP是什麼意思代表什麼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也稱作「人均GDP",常作為 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它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
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
(5)用人均gdp來說是不科學家擴展閱讀: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總產出(即GDP總額,社會產品和服務的產出總額)/總人口
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核算期內(通常為一年)實現的生產總值與所屬范圍內的常住人口的比值(當前流動人口成為全國或地區經濟貢獻的重要組成部分,決不能忽視,故用戶籍人口作為比較指標是不科學的)。
人均GDP雖然不能直接等同於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構成了一國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質基礎,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參照指標。事實上,強調人均GDP的國家,一般也比較注重提高本國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社會公平程度。
人均GDP觀念及其人均GDP狀況直接決定和影響著一個國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會建設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與投入水平。
⑥ 據說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的時候是社會最不穩定的時期,為什麼啊
今年我國人均GDP將超過1000美元 消費轉向發展型
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意味著什麼?
厲以寧表示,世界經驗表明,人均收入1000美元後,國家發展趨勢會分化為兩類:一類國家,如新加坡、韓國,人均1000美元後繼續2000、4000往上發展;另一類,如拉美等地的國家,人均達到1000美元後經濟就停滯不前
http://..com/question/3074019.html
2003年,中國的人均年收入達到1000美元。這則消息,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經濟學家厲以寧看來顯得有些喜憂參半。
1月6日,在首屆中國企業發展論壇上,厲以寧公開表示,世界發達和發展中國家的經驗表明,人均收入達到1000美元水平後,一個國家的經濟和社會將在四個方面出現顯著變化。中國當前正處於一個關鍵時刻,迫切需要全面協調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假如處理得當,中國經濟就能順利地發展上去,而如果處理不當,則「不是沒有可能長期在一、二千美元之間徘徊。」
厲以寧說,根據他國經驗,人均年收入達到1000美元後,國家發展趨勢會分化為兩類:一類國家,如新加坡、韓國,人均1000美元後繼續2000、4000往上發展;另一類,如拉美等地的國家,人均達到1000美元後經濟就停滯不前。原因在於,人均1000美元後,這些國家原來的比較優勢降低了。比如,原來的土地價格、勞動力價格都比較低,生產要素的低廉吸引外資流入,從而推動經濟發展,而人均1000美元後,這種優勢會逐漸消失。有沒有自主知識產權,能不能有核心競爭力,成為發展的關鍵。假如在人均1000美元以後仍然靠過去的生產要素價格低廉來發展經濟的話,優勢將逐漸減弱。現在,許多人為中國成為世界工廠而沾沾自喜,但不能被這種假象迷惑。如果沒有自主知識產權,製造業的價格優勢就喪失了。這時,製造業基地將會向其他政治環境比較穩定、勞動成本更加低廉的國家轉移。
第二個方面,人均年收入1000美元以後,人們的消費需求開始升級,生活的要求出現多樣化。1000美元以下是以溫飽為主,到1000美元以後,對住宅、汽車、文化教育、醫療衛生、養老保健、環境保護以及生活質量等方面的需求均有明顯提高。而要滿足這些需求,國家必須要有充足的財力,這也對財政稅收等公共事業的制度安排和政府職能轉變等提出新的課題。
第三,人均年收入達到1000美元以後是一個關卡,因為這個時候,人的差別明顯地表現出來,出現了不同的利益集團。由於社會利益集團之間的沖突加劇,世界上許多國家因此出現社會動盪。所以,必須注意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收入差別問題要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可以說,人均年收入1000美元以上時,差別問題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決,社會矛盾將更加突出。
第四,人均年收入達到1000美元時,人們對參政、議政的要求也相應地提高了,要求廉政建設,要求政策透明,要求政府的公務員能夠受到社會監督。假如參政議政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提出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的話,同樣會引起社會動盪。
厲以寧強調說,生產要素原來的廉價優勢喪失,消費需求升級和生活要求的多樣化,社會利益集團沖突的加劇,以及對參政議政的要求,以上四個方面,都表明了我們當前正處在一個關鍵的時刻,中國要抓住重要的戰略機遇期繼續保持發展的話,一定要關注社會和經濟的協調發展
⑦ 為什麼中國的人類發展指數排名比人均GDP的排名還要低
人類發展指數,這個東西本身來說比的就是歷史存量,用人均GDP而不是歷史累積人均財富來做經濟項目數據,就已經很給發展中國家面子了。
⑧ 人均GDP是什麼有沒有什麼通俗易懂的話來解釋人均GDP百度百科說的比較難理解,人均GDP是怎麼
人均GDP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以某地區一定時期國內生產總值(現價)除以同時期平均人口所得出的結果。例如,2001年,初步統計北京市國內生產總值為28175700萬元,年平均戶籍人口為1112萬人,那麼,人均GDP=28175700÷1112≈25338(元)/人,摺合成美元(年平均匯率8.276)。
⑨ 人均GDP是平均指標對嗎
是的。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總產出(GDP總額,即社會產品和服務的產出總額)/總人口專。一個國屬家或地區,在核算期內實現的生產總值與所屬范圍內的常住人口的比值。
一個國家常住機構單位從事生產活動所創造的增加值(國內生產總值)在初次分配過程中主要分配給這個國家的常住機構單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非常住機構單位。
(9)用人均gdp來說是不科學家擴展閱讀:
2017年中國人均GDP總量為827122億元,首次登上80萬億元的門檻;人均GDP同比增長6.9%,增速較2016年提高0.2個百分點。這是自2010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首次加速。
經最終核實,2017年,人均GDP現價總量為820754億元,比初步核算數減少了636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8%,比初步核算數下降0.1個百分點。
2018年中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90萬億元,初步核算,2018年全年國內人均生產總值900309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6%,實現了6.5%左右的預期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