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gdp排名 > 中國2018年gdp各市預算

中國2018年gdp各市預算

發布時間:2021-01-14 05:16:45

❶ 地方全部財政收入與一般預算收入與地方gdp的之間關系有比例關系嗎

這個問題抄我提出研究思路如下
1、理論上應該有關系,是不是線性關系待研究;
2、一般預算收入取自GDP,但產業結構的變遷影響這個關系的線性程度;
3、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通過本期投資對GDP有影響,通過提高潛在增長水平影響未來期GDP。
相關數據,可從財政年鑒上獲得,網上或圖書館可以獲得。

❷ 如何解讀經濟數據(GDP與財政預算)

1、Budget balance 意為復預算余額,制如果余額是正的,我們可稱之為財政盈餘;如果余額是負的,我們可稱之為財政赤字。
2、顯然此表格中的財政余額為負的,即財政赤字,因為Budget balance % of GDP 是負的,它的意思是財政余額佔GDP的比重,所以圈出的數據表示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

❸ 政府預算盈餘為什麼不計入gdp

稅收-轉移支付-政府購買=政府預算盈餘(政府收入超過支出的部分)
預算回不是實際產生的價答值,而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一個國家(國界范圍內)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格。

GDP計算:
支出法核算的GDP包括:消費(C)、投資(I)、政府購買支出(G)和凈出口四個部分。
收入法核算的GDP包括:工資、利息、租金、利潤、非公司企業主收入、折舊、間接稅及企業的轉移支付幾個部分。

❹ 中國財政收入佔GDP比例多少才合適

這個與經濟周期、宏觀政策、國家經濟發展階段等外部環境密切相關。一般8%--11%左右比較合理。

經濟決定財政,財政影響經濟。在眾多衡量地區經濟發展速度的指標體系中,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和GDP的增速是兩個最受關注、最為核心的指標,兩者相互依存、相互影響。

GDP是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國民經濟活動最終成果的總量,而公共財政收入,則指一定時期內地方政府依據財政體制和稅收、非稅徵收法律法規徵收繳入地方國庫的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不含基金)。


(4)中國2018年gdp各市預算擴展閱讀:

財政收入規模是指財政收入的總水平,通常用某一時期(一個財政年度)財政收入總額(絕對數額)或用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及財政收入占國民生產總值(GNP)的比重(相對數額)來反應。

財政收入規模是衡量一個國家財力和政府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職能范圍的重要指標。保持財政收入持續穩定地增長,足財政支出的需求是各國政府追求的主要財政目標。但是財政支出的需求往往是無限的,而財政收入的供給卻總是有限的。

一國一定時期財政收入規模有多大,財政收入增長有多快,不是或不僅僅是以政府的意志為轉移的。財政收入的規模和速度是受一國政治、經濟等條件的影響和制約的。

❺ GDP預算哪個單位來算

國家統計局

❻ 某國GDP為4800,總投資為800,凈投資為300,消費為3000,政府購買為960,政府預算盈餘為30。求NDP,凈出口

NDP=GDP-資本折舊=GDP-(總投資-凈投資)=4800-(800-300)=4300
凈出口=GDP-消費-總投資-政府購買=4800-3000-800-960=40

❼ 我國政府財政公共預算的投入不能低於當地GDP的( ).

我國政府財政公共預算的投入不能低於當地GDP的0.04。

財政預算體現了政府及其財政活動的范圍、政府在特定時期所要實現的政策目標和政策手段。預算是對未來一定時期內收支安排的預測、計劃。作為一種管理工具,在日常生活乃至國家行政管理中被廣泛採用。

就財政而言,財政預算就是由政府編制、經立法機關審批、反映政府一個財政年度內的收支狀況的計劃。財政預算也稱為公共財政預算,是指政府的基本財政收支計劃,是按照一定的標准將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分門別類地列入特定的收支分類表格之中,以清楚反映政府的財政收支狀況。

財政預算收入主要是部門所屬事業單位取得的財政撥款、行政單位預算外資金、事業收入、事業單位經營收入、其他收入等;財政預算支出是部門及所屬事業單位的行政經費、各項事業經費、社會保障支出、基本建設支出、挖潛改造支出、科技三項費用及其他支出。

(7)中國2018年gdp各市預算擴展閱讀:

預算方法:

1、績效預算

績效預算,就是政府首先制定有關的事業計劃和工程計劃,再依據政府職能和施政計劃制定計劃實施方案,並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礎上確定實施方案所需費用來編制預算的一種方法。

2、計劃項目預算制

計劃項目預算制是在績效預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是依據國家確定的目標,著重按項目和運用定量分析方法編制的預算。

3、零基預算

零基預算是美國企業界在60年代初採用的一種管理財務的形式,要求對每個項目每年初都要進行重新評估,以達到節省開支,有效使用資源的目的。

4、部門預算制

所謂「部門」是指與財政直接發生經費領撥關系的一級預算單位。部門預算是由政府各部門編制,經財政部門審核後報立法機關審議通過的、反映部門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預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財政預算

❽ 地區生產總值和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區別

地區復生產總值(地區GDP)是制指本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地區生產總值等於各產業增加值之和。
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是指政府憑借國家政治權力,以社會管理者身份籌集以稅收為主體的財政收入,主要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維持國家行政職能正常運轉、保障國家安全等方面。
一個是反映地區內各類產業的發展能力;一個反應的是各類產業繳納稅收後形成的財政收入

❾ 2009/2010地方、中央財政收支報表,GDP平減指數,CPI報表

好兒子 :
我受國務院委託,向您報告2009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情況,請予審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規定,審計署對2009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進行了審計。今年的審計工作緊緊圍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這個中心,加強對重大政策執行情況、重大投資項目和重點民生資金的跟蹤審計,積極推進績效審計,在嚴肅查處重大違法違規問題的同時,注重分析、揭示和反映體制制度方面的問題,著力保障中央宏觀經濟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維護民生和國家經濟安全,推進反腐倡廉建設和深化改革,在更高層面發揮了審計的「免疫系統」功能。
2009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全面實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和政策措施,全力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克服了異常艱巨的困難,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總體較好,圓滿完成了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批準的中央預算。中央財政收入35 915.71億元,完成預算的100.2%,從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505億元,中央財政使用的收入36 420.71億元;支出43 819.58億元,完成預算的99.9%;赤字7500億元,與預算持平;國債余額60 237.68億元,控制在全國人大批準的年度預算限額內。
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迅速扭轉經濟增速下滑趨勢,綜合運用預算、國債、稅收和信貸等政策工具,加強和改善了宏觀調控;中央政府公共投資比上年增長119.8%,中央財政安排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等補貼支出320億元,通過結構性減稅等減輕了企業和居民的負擔,有力推動了經濟回升向好。
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重點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財政用於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共計7422.56億元,比上年增長31.7%;用於「三農」的支出比上年增長21.8%,促進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民增收;從一般預算、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中安排1318.25億元,加快推進了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
加大科技、環保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投入,著力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央財政用於科技、環保和交通運輸等方面的支出分別比上年增長30%、10.7%和38.7%,實施十大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大力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推進重點節能減排工程、高速公路網、鐵路和機場建設,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繼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逐步健全公共財政體系。深入推進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購制度改革,優化和完善稅制,取消和停徵了10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探索建立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加快實施省直管縣財政改革,強化基層財政建設;堅持厲行節約,壓縮出國費等三項費用,「小金庫」專項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
各部門各單位按照國務院的部署,在做好2009年各項工作的同時,依法認真整改去年審計發現的問題,被擠占挪用的資金已全部追回或歸還,並根據審計建議完善了1222項制度規定。審計發現的119起涉嫌違法犯罪案件線索移送紀檢監察部門和司法機關後,有31人被依法逮捕、起訴或判刑,60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有的案件正在進一步依法查處中。去年審計查出問題的具體整改情況,國務院已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報告,審計署已於2009年12月向社會公告。
一、中央財政管理審計情況
2009年,財政部和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始終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組織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深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和投資體制改革,中央財政的宏觀調控和保障作用不斷增強。財政部注重提高財政管理的精細化程度,積極推進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有機結合,實施新增資產配置預算專項審核。發展改革委注重加強中央投資的統一組織、統籌協調和督促檢查,改進投資計劃管理方式,促進發揮了政府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但中央財政管理中仍存在年初預算不夠細化、資金分配不夠規范等問題。
(一)2009年,財政部代編160個項目預算1702.83億元,代編預算規模仍較大。
(二)財政部批復的中央部門年初預算中,有財政撥款之外的基本支出1793.05億元未細化到人員經費和日常公用經費;有27個項目支出170.20億元、6項政府性基金支出59.40億元未落實到具體項目或單位,其中三峽工程建設基金等4項政府性基金只列了預算支出總額。
(三)基本支出定員定額改革從2001年開始試點,目前中央財政尚未建立完善的定員定額體系,不利於規范預算分配和執行。
(四)在衛生部所屬的15家醫院2007年和2008年修購基金年末結余分別為45.15億元、49.99億元的情況下,財政部2009年仍安排其新建固定資產等項目預算16.39億元,這不利於統籌安排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五)發展改革委等5部門2009年1月下達天津、河北等6省區市2008年鞏固退耕還林成果任務計劃35.58億元,財政部2009年6月才撥付資金,影響預算執行進度。
(六)2009年12月,中央本級庫款支出為2166.53億元,是前11個月平均數的1.87倍,佔全年支出的14.2%,預算執行進度不夠均衡。
(七)2009年,中央財政本級實際支付以前年度結轉資金1343.10億元,1至11月實際支付時均記列為當年預算支出,年末再一次性調減,使財政部向社會公布的1至11月中央本級財政支出數據不夠准確。
(八)2009年,發展改革委向尚未取得初步設計批復的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城市軌道交通試驗線等2個項目、未取得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意見或征地手續的無錫國家大型渦輪葉片研發和檢測中心等3個項目、未完成評估論證的蘭州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工程等下達投資計劃共計6.37億元。截至2010年3月,上述項目均未開工建設,資金全部閑置。
(九)發展改革委在下達重點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時,將4.72億元下達給了不屬於該專項范圍的22個建材項目和50個醫葯項目。
(十)2009年,發展改革委下達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30億元,涉及314個項目。抽查其中124個項目發現,實際投資補助標准存在較大差異,同流域同省份實際補助標准不一致的項目有60個,涉及11個省,如陝西省8個項目的實際補助標准最高為30%、最低僅4.3%。
(十一)因相關建設單位前期准備不充分等,截至2010年3月底,發展改革委下達的2009年農網完善工程等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79.79億元中,有32.03億元國家電網公司尚未向財政部申請使用,佔40.14%;有11.03億元滯留在省級電網公司未用。
(十二)截至2009年底,發展改革委向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地保護、搶救性文物保護設施建設等2個專項下達的中央投資分別占「十一五」規劃項目任務的37.5%和52.36%。若按此投資進度,在規劃期內很難完成建設。
(十三)審計18個省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和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兩個專項的437個項目發現,發展改革委把關不夠嚴格,向地方申報材料不真實的項目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5154萬元,其中2081.21萬元被挪用於償還欠款或其他項目建設。由於前期准備不足、選址變更和配套設施不全等,截至2009年底,有13個項目未開工、9個項目建成後閑置,涉及中央投資5382萬元。一些地方還存在轉嫁配套責任等問題,有12個項目的1301萬元配套資金被轉嫁給下級政府和學校,另有4所學校向職工個人有償集資1445.4萬元。
(十四)審計18個直屬海關關稅和進口環節稅征管情況發現,截至2009年底,有11個海關對進口貨物完稅價格、適用稅率以及減免稅等審核把關不嚴,造成稅款流失3664.55萬元;有6個海關對13戶企業擅自將尚在海關監管期內的免稅進口貨物移作他用的行為,未按規定要求企業補稅或提供稅收擔保,涉及減免稅款7.75億元,存在稅款流失隱患。此外,天津海關為調節收入進度,對22家企業2009年12月申報的進口貨物,在符合征稅條件的情況下,先以各種理由徵收稅款保證金8.01億元,在2010年1月才轉為稅款入庫。
對上述問題,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和有關部門正在逐項研究,加以整改。
二、中央部門預算執行審計情況
此次共審計56個中央部門,延伸審計310個所屬單位;審計預算支出1224.83億元,占這些部門預算支出總額的33.23%。2009年,這些部門重視和加強預算管理,不斷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加大對財政資金使用的監督力度,在審計前對其本級和所屬912個單位進行了自查,還有24個部門制定和完善了117項規章制度。審計結果表明,部門預算的執行力與約束力有所增強,預算管理水平有所提高,違紀違規問題明顯減少。但預算執行和預算管理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預算執行還不完全到位。56個部門中,有16個部門當年超預算支出8.74億元,占這些部門預算支出的3.38%,主要是動用以前年度財政撥款結余等未編入本年預算,還有個別部門因人員經費定額偏低而使用其他經費彌補,造成實際支出超預算;有40個部門年末預算結餘161.26億元,占這些部門預算支出的16.69%,主要是一些部門的項目庫建設滯後,項目論證不夠充分,年初預算未按要求落實到具體項目,有的預算資金下達晚,造成預算執行進度慢,當年項目預算沒有完成而形成結轉資金。
二是預算管理還不夠嚴格和規范。56個部門中,有16個部門存在以撥代支等問題,涉及金額5.60億元;19個部門存在未嚴格執行政府采購規定的問題,涉及金額14.09億元;23家受託代征單位未按規定徵收或上繳港口建設費50.85億元。
三是一些部門及所屬單位仍存在違反財經制度規定的問題,涉及金額34.84億元,具體是:
1.擠占挪用財政資金和違規發放津貼補貼10.95億元。其中:35個部門本級和83個所屬單位因項目預算編制不夠細化、執行不嚴格等,造成擠占和挪用預算資金9.22億元;兩個部門本級和25個所屬單位未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新增項目或提高標准發放津貼補貼1.73億元。
2.多申領財政資金或瞞報收入和資產等6.21億元。其中:1個部門本級和6個所屬單位採取虛報或重復申報項目等方式,多申領財政資金2962.68萬元;14個部門本級和33個所屬單位瞞報各項收入和資產等5.91億元,未在法定賬簿內核算。
3.違規收費及未按規定征繳非稅收入等16.26億元。其中:1個部門本級和17個所屬單位違規收費或攤派等2.44億元;3個部門本級和10個所屬單位未按規定徵收和上繳非稅收入13.82億元。
4.接受和使用虛假發票列支問題比較普遍。抽查56個中央部門已報銷的29 363張可疑發票中,有5170張為虛假發票,列支金額為1.42億元。其中:8個部門本級和34個所屬單位在無真實經濟業務背景的情況下,利用虛假發票套取資金9784.14萬元,主要用於發放職工福利補貼等;12個部門本級和37個所屬單位對票據審核把關不嚴,接受虛假發票報賬4456.66萬元。
四是部門決算(草案)編報不夠准確。在決算(草案)審計中發現,有49個部門決算(草案)反映的收入、支出、結余不夠准確、資產不夠完整,涉及金額25.21億元,占報表反映資金總量的0.70%。對這些問題,審計長已簽署意見,要求被審計單位在財政部批復決算前調整相關賬目和報表。
目前,中央部門已糾正自查中發現的各類問題54.40億元,整改審計中發現的問題2.94億元,並制定了91條落實審計建議的具體措施。
各部門的審計結果將依法予以公告。
三、對地方財政和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審計情況
審計結果表明,隨著財政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逐步完善地方財政管理以及舉債、用債和償債等方面制度,積極採取措施化解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負債等歷史債務,審計調查地區的政府性債務有96%用於交通運輸、市政建設等公益性項目,促進了地方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但地方財政和政府性債務管理還不夠嚴格和規范,尤其是地方政府性債務形成時間長,總體規模大,歷史遺留債務負擔仍比較重。
一是對地方預決算編報和稅費管理不夠嚴格,有的地方財政資金管理分散。審計調查的17個省區市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應征未征非稅收入等794.16億元,有的地方還自定政策向企業或個人返還稅費130.36億元。這些地方省本級財政部門除國庫存款賬戶外,在商業銀行開設賬戶1197個,其中應清理歸並的賬戶有920個,平均每個省50多個,這種分散存儲狀況,不利於財政資金的統籌管理和使用。
二是地方政府性債務總體規模較大,融資平台公司的政府性債務平均佔一半以上。審計調查的18個省、16個市和36個縣本級截至2009年底,政府性債務余額合計2.79萬億元。其中:2009年以前形成的債務余額為1.75萬億元,佔62.72%;當年新增1.04萬億元,佔37.28%。在這些新增債務中,僅有8.92%用於中央擴內需新增投資項目的配套資金,還有相當部分用於建設2008年前已開工的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這些地區共有各級融資平台公司307家,其政府性債務余額分別占省、市、縣本級政府性債務總額的44.07%、71.36%和78.05%,余額共計1.45萬億元。
三是部分地方政府償債壓力較大,存在一定的債務風險。上述地方政府性債務中,政府負有直接償債責任、擔保責任及兜底責任的債務分別為1.8萬億元、0.33萬億元和0.66萬億元,分別占債務總額的64.52%、11.83%和23.65%。從債務余額與當年可用財力的比率看,省、市本級和西部地區債務風險較為集中,有7個省、10個市和14個縣本級超過100%,最高的達364.77%。從償債資金來源看,2009年這些地區通過舉借新債償還債務本息2745.46億元,占其全部還本付息額的47.97%,財政資金償債能力不足。
審計指出上述問題後,有關部門和地方制定了整改措施,核實調整了預決算報表,已追繳入庫非稅收入714.67億元,撤銷合並銀行賬戶100多個,正在研究完善政府性債務管理辦法。
你的爸爸

❿ 中國有哪些經濟大省

在我國大陸地區,能夠稱得上是經濟大省的只有4個——廣東、江蘇、山東和浙江,其他省市都稱不上是大省。在多項宏觀經濟數據上,包括經濟規模、財政收入、外貿總額,這4個省都是名列前茅。

經濟規模


江蘇、浙江、山東進出口總額分別排在全國第二、第四和第六位。毫無疑問,這三個省份也是進出口大省。

通過以上三個宏觀經濟數據——經濟規模、財政收入和進出口規模,可以清楚的看出,廣東、江蘇、浙江、山東完全可以稱得上是我國經濟大省。

歡迎評論,歡迎補充。

閱讀全文

與中國2018年gdp各市預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