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歐最窮的國家是哪個,東歐最富的國家是哪個,人均GDP又是多少
葡萄牙是西歐最窮的國家很明顯說的是人均國民收入,葡萄牙在西歐國家中人均GDP是排版名倒數第一,但中權國內地目前的人均GDP與葡萄牙相比還有相當大的一段差距。阿爾巴尼亞 是東部歐洲最窮的國家 按年平均匯率計算,2010年葡萄牙GDP摺合2287.475億美元,較上年的2351.748億美元下降2.7%。2010年葡萄牙人口估計為1064.8萬人;人均GDP為16205歐元,摺合21483美元。2009年阿GDP最終數據為11510.2億列克,合121.19億美元,人均GDP為3794美元。
Ⅱ 建黨90周年意義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1920年初,李大釗和陳獨秀等人開始醞釀建黨的問題。在法國留學的蔡和森則明確提出應該建立「中國共產黨」。在共產國際代表的幫助下,上海、北京、武漢、廣州、長沙、濟南等地的先進知識分子,建立了黨的早期組織。在法國和日本留學的青年學生,也成立了黨的早期組織。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
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中國共產黨與以往任何政黨不同,它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是新型的、工人階級的革命政黨;它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還代表中國廣大人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它的誕生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大革命時期)(1924-1927)。
1924年在共產國際的幫助和撮合下國共兩黨以「黨內合作」的形式實現了第一次合作。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民主革命的進程。但是,革命統一戰線僅維持了三年半時間,在革命形式一片大好,即將取得國民革命勝利之時,國民黨右派卻突然叛變革命,瘋狂屠殺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國共合作宣告破裂,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國民大革命失敗了。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土地革命時期)(1927-1937年)。
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總結出「工農武裝割據」理論,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成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範。廣泛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武裝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受「左」傾錯誤路線影響,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長征。1935年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妥善地處理黨內長期分歧和矛盾,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由幼稚走向成熟;在民族矛盾不斷上升情況下,能從戰略的眼光出發來正確處理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關系,積極主張與國民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1936年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表明中共在政治已非常成熟。
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年)。
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持持久戰方針,以人民戰爭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廣泛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配合國民黨正面戰場作戰,堅持以斗爭求團結,鞏固和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並不斷把敵後戰場變為抗日戰爭的主戰場。中共「七大」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和新民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作了重要准備,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1945-1949年)。
中國共產黨積極爭取和平民主建國,廣泛建立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最終以人民解放戰爭推翻了美蔣的反動統治。1949年中共七屆二中全會解決了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重大問題。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確立(1949-1956年)。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城樓上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方向,也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發展的進程,實現了國家的空前統一,奠定了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確立了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新紀元,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開始。
建國初期(1949-1952年),圍繞建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政治前提和經濟基礎,中共在政治上繼續完成民主革命的遺留任務,抗美援朝,鞏固新政權;經濟上奪取經濟領域的領導權,以恢復、發展經濟。在國民經濟恢復基礎,進行有計劃地向社會主義過渡和進行經濟建設,1953年中共公布了過渡時期總路線,把變革生產關系和發展生產力並舉;人民政府制訂了「一五」計劃,開展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對農工商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4年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中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發展方向。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確立,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
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始和急於求成的「左」傾錯誤(1957-1976年)。
50年代中期,中共在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方面提出了一些正確的方針、政策。《論十大關系》的發表,標志著中共這一探索的開始。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了國內形勢和主要矛盾變化,提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經濟建設。在「八大」路線的正確指引下,中共在經濟上確立了既反冒進又反保守的穩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提出了要正確處理好經濟建設中的多種關系;在政治上提出必須正確區分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提出與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在科學文化上,提出「向科學進軍」的號召,編制了12年科技發展規劃。這些都是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探索,也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歷史依據。
受「左」傾錯誤影響,中共在前進中也出現了許多重大失誤,並造成了嚴重的危害。1957年反右派斗爭擴大化,使「左」傾錯誤開始發展,造成了政治上的階級斗爭擴大化,改變了「八大」關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論斷,成為後來黨在階級斗爭問題上連續犯錯誤的根源。使被錯劃為「右派」的人,長期受委屈和壓抑,不能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應有作用,給國家建設事業蒙受重大損失了;1958年「左」傾錯誤發展到經濟領域,「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忽視了客觀的經濟發展規律。「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使「左」傾錯誤嚴重泛濫開來,造成國民經濟比重嚴重失調,並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挫傷其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1959年,「反右傾」斗爭,又使「左」傾錯誤進一步發展,使階級斗爭擴大化的錯誤在理論和實踐上進一步升級,並引申到黨內,黨內民主生活受嚴重破壞,經濟領域的糾「左」工作中斷,是造成三年(1959-1961年)嚴重經濟困難的主要原因;「左」傾錯誤的繼續發展,導致了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共黨史上「左」錯誤占統治地位時間最長,危害最大的時期,它造成了嚴重的內亂,給黨和國家及各族人民帶來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與損失。
對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所犯的錯誤,需要做具體的、歷史的分析。中國共產黨在犯嚴重錯誤的時候,其性質和宗旨都沒有改變,人民群眾依然把它看做是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對它表示信任並寄予希望。就是在「大躍進」造成國民經濟嚴重困難的時期,黨和政府依然具有團結人民共度難關的巨大凝聚力,依然具有認真總結教訓、妥善解決問題、把事業推向前進的能力。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同心同德,艱苦奮斗,共度難關。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年代裡,中國共產黨並沒有被摧毀而且還能維持統一,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根基仍然保存著,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還在進行,國家仍然保持統一並且在國際上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中國共產黨能夠緊緊依靠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並在廣大群眾的支持和幫助下,發現錯誤,抵制錯誤,糾正錯誤。中國共產黨和廣大人民群眾在「文化大革命」中同「左」傾錯誤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斗爭是艱難曲折的,並且一直沒有停止過。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政府和廣大工人、農民、解放軍指戰員、知識分子、知識青年和幹部的共同斗爭,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壞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即使在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犯了嚴重錯誤的歷史時期,社會主義建設的各項事業仍然取得了舉世公認的重要成就。正如1981年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所指出: 中國共產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歷史,總的說來,是我們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下,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並取得巨大成就的歷史。忽視錯誤、掩蓋錯誤是不允許的,這本身就是錯誤,而且將招致更多更大的錯誤。但是,三十二年來我們取得的成就還是主要的,忽視或否認我們的成就,忽視或否認取得這些成就的成功經驗,同樣是嚴重的錯誤。我們的成就和成功經驗是黨和人民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結果,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表現,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繼續前進的基礎。
、改革開放,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
「文革」結束後,受「兩個凡是」的影響,各項工作經歷兩年的徘徊前進。1977年鄧小平復出,推動思想界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否定了「兩個凡是」觀點,重新確定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踐線,初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1978年,中共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的轉移,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之後,又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制訂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三步走」戰略目標。1992年中共「十四大」,進一步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1)建立全面物質生產體系。中國改革開放30年,保證了和平穩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質生產體系,經濟建設取得顯著成就。中國已經由初級工業經濟轉變為高級工業經濟,包括鋼鐵、家用電器在內的許多工業產品生產居世界第一位。與此同時,中國經濟規模和經濟總量也不斷擴大。
(2)國際地位持續不斷提高。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快速經濟增長使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不斷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以加入WTO為標志,中國經濟已經完成市場化和國際化進程,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和經濟全球化浪潮之中。
(4)經濟增長變得更加穩健。中國的改革開放釋放出巨大的生產力,政府主導、大力投資和不斷強化的工業經濟使中國經濟增長一直高於世界經濟增長水平。社會經濟取得全面進步
(5)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中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同時,經濟發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國人均GDP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兌換1.53元人民幣匯率計算,約合149美元。2007年中國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開放前增長了17倍。
(6)教育發展取得長足進步。教育發展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改革開放30年,中國教育發展取得長足進步。1978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數只有16.5萬,占當時中國人口總量96259萬的0.0171%。2006年中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數達到377.5萬,占當年中國人口總量131448萬的0.2871%,30年間增長了16.7倍。
二、90年的歷史啟示
回顧中國共產黨執政90年的歷史,展望中國未來的美好前景。中國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的願望,歷史的選擇,都嚴正地要求中國共產黨要不斷提高自身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吸取蘇聯東歐一些執政黨執政失敗的教訓,深刻總結執政基本經驗,從中獲得啟示,始終保持為人民執好政、掌好權。
1、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理論,是一個開放的、隨著科學和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和意義不僅在於總結過去,說明世界,而且更重要的在於繼往開來,改造世界,因而其生命力就在於發展和創新。由此而來,我們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是,一要堅持,二要發展,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堅持與發展不能割裂和對立,兩者應統一於實踐之中。一方面,堅持是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沒有堅持就談不上發展;沒有堅持作為基礎,脫離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去談「發展」,只能導致從根本上背離馬克思主義。另一方面,發展是堅持的條件和靈魂,沒有發展就不會有真正的堅持;沒有發展的「堅持」,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當成僵死不變的教條,使之失去生命活力,只會損害馬克思主義的威信。因此,一方面,老祖宗不能丟,經典著作一定要讀,基本原理必須遵循;另一方面,又要講新話,適應新的實踐的需要,提出新的思想觀點,進行理論創新。
我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一定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和立場、觀點、方法創造性地運用於實踐,一切從實際出發,尊重實踐,尊重群眾,。
Ⅲ GDP是如何計算的
1、GDP = 總產出 - 中間投入
總產出就是大家生產的所有貨物和服務的市價,中間投入指在生產過程中消耗和使用的外購非固定資產物品和對外支付服務的市價之和。比如一個麵包店生產了 100 元的麵包,在做的過程中烤箱壞了,花了 40 元請人修好了烤箱(對外支付服務),同時又用掉了買來的 20 元的麵粉、牛奶、雞蛋等原料(外購非固定資產的物品),那麼計入 GDP 的就是 100 - 40 - 20 = 40 元。
2、GDP = 勞動者報酬 + 生產稅凈額 + 固定資產折舊 + 營業盈餘
這個計算其實就是對上面提到的生產法中的價值增值進行拆分,看看生產出來的價值都分配給了哪些要素,也可看作收入分配。
3、GDP = 最終消費支出 + 資本形成總額 + 貨物和服務凈出口 = ( 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消費支出) + (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 + 存貨增加 ) + ( 貨物和服務出口 - 貨物和服務進口 )
(3)前東歐國家人均GDP擴展閱讀:
由於GDP用市場價格來評價物品與勞務,它就沒有把幾乎所有在市場之外進行的活動的價值包括進來。特別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產的物品與勞務的價值。
GDP沒有包括環境質量。設想政府廢除了所有環境管制,那麼企業就可以不考慮他們所引起的污染而生產物品與勞務。在這種情況下,GDP會增加,但福利很可能會下降。空氣和水質量的惡化要大於更多生產所帶來的福利利益。
Ⅳ 歐洲所有國家的首都
歐洲共有48個國家和地區:
1、義大利首都:羅馬
2、法國首都:巴黎
3、英國首都:倫敦
4、德國首都:柏林
5、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
6、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
7、盧森堡首都:盧森堡市
8、瑞士首都:伯恩
9、奧地利首都:維也納
10、愛爾蘭首都:都柏林
11、摩納哥首都:摩納哥
12、列支敦斯登首都:瓦杜茲
13、丹麥首都:哥本哈根
14、挪威首都:奧斯陸
15、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
16、芬蘭首都:赫爾辛基
17、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
18、西班牙首都:馬德里
19、葡萄牙首都:里斯本
20、希臘首都:雅典
21、梵蒂岡首都:梵蒂岡城
22、聖馬利諾首都:聖馬利諾
23、馬爾他首都:瓦萊塔
24、安道爾首都:安道爾城
25、波蘭首都:華沙
26、愛沙尼亞首都:塔林
27、拉脫維亞首都:里加
28、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
29、烏克蘭首都:基輔
30、捷克首都:布拉格
31、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
32、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
33、土耳其首都安卡拉
34、摩爾多瓦首都:基希訥烏
35、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
36、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
37、黑山共和國首都:波德戈里察
38、科索沃首都:普里什蒂納
39、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
40、馬其頓首都:斯科普里
41、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
42、波黑共和國首都:薩拉熱窩
43、斯洛維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
44、克羅埃西亞首都:薩格勒布
45、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
46、亞美尼亞首都:埃里溫
47、喬治亞首都:第比利斯
48、俄羅斯首都:莫斯科
歐洲的地理之最:
1、多瑙河——流經9個國家,是世界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
2、亞速海——最深處14米,是世界上最淺的海。
3、裏海——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湖(海跡湖)。
4、埃特納火山——世界有記錄的噴發次數最多的火山。
5、俄羅斯——世界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面積達1707萬平方千米。
6、梵蒂岡——世界陸地面積最小的國家,面積僅0.44平方千米,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由教皇統治的國家。
7、摩納哥——人口密度約為16000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也是世界上人均GDP最高的國家,人均GDP為172676美元(2011年)國際匯率。
Ⅳ 韓國是發達國家嗎
韓國是發達國家。
根據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美國中央情報局等機構發布的最新資料,發達國家主要有以下這些:
亞洲:日本、韓國、新加坡、以色列。
歐洲:法國、德國、荷蘭、丹麥 、芬蘭、盧森堡、英國、瑞士、瑞典 奧地利、比利時 、挪威 、義大利、西班牙、愛爾蘭、冰島 。
美洲;美國 、加拿大。
大洋洲:紐西蘭、澳大利亞。
(5)前東歐國家人均GDP擴展閱讀 :
發達國家(Developed Country),又稱已開發國家,也稱已發展國家,是指那些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技術較為先進、生活水平較高的國家。
另外,也稱作工業化國家、高經濟開發國家。發達國家的普遍特徵是較高的人類發展指數、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工業化水準和生活品質 。藉由開發自然資源也可以達到較高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和人類發展指數,但未必屬於發達國家(比如汶萊、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等國)。
發達國家大都處於後工業化時期,服務業(也就是商業)為主要產業,而發展中國家則大都處於工業化(製造業,也就是工業)時期,未開發國家則還在農業時代。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5年的統計資料,發達國家的GDP佔世界60.8%,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則佔42.9%,人口佔世界比率約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