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GDP人均達到6.46萬元後,未來還有哪些產業將是GDP貢獻的主力軍
GDP人均達到6.46萬元後,未來還有哪些產業將是GDP貢獻的主力軍,其實是非常多的,現在有非常多的新型產業在崛起,畢竟我們的科技在不斷進步,互聯網+的行業在未來很可能成為主力軍,但是支撐的依然是金融和房地產。而且隨著我們中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養老產業也是會蓬勃發展。
金融和地產行業,雖然有回落的趨勢,但是在未來依然是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兩大主力。只是因為當前的體量已經足夠大了,已經透支了未來,雖然它們未來對GDP的貢獻佔比還會回落,但是份額依然非常大,
⑵ 發達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時間及人均GDP
英、美等其它發達國家的人口總數一直保持在很穩定的總數水平,
不會象中國、印度這樣高速增加,而又急速趨緩。所以,這些國家根本不可能出現類似中、印等國家的人口老齡化危機。
⑶ 我們和發達國家差距多少年
一、從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來看
根據世界銀行統計的人均GDP數據,按當期匯率換算成美元對比,2016年中國人均GDP為8123美元,首次高於中高等收入國家人均GDP 7939美元,把這個數值放到國際上進行比較,相當於於70年代末的美國、德國、法國、日本,80年代初的英國,90年代初的韓國。
在我們中國,有4300多家醫葯企業在生產仿製葯,但遺憾的是,卻沒有像印度仿製葯那樣備受熱捧。目前國內有三家仿製葯製造商規模生產電影中那款「格列寧」,雖然國產仿製葯價格不到原研葯的1/3甚至1/10,但現實是,進口原研葯格列衛仍然在國內市場占據80%的份額。
⑷ 當某一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人口比重超過10%時,進入老齡化社會。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GDP:中國為387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