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2017年的GDP是多少
2017年中國GDP全年增速達6.9%,總量超過80萬億元人民幣。具體來看,2017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分別增長6.9%、6.9%、6.8%、6.8%,實現近7年來的首次提速,保持中高速增長。
B. 中國2017年的GDP是多少
201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82.7萬億,佔全球15%。
201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2.7萬億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佔世界經濟的比重達15%左右,穩居世界第二位;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在30%左右,繼續成為世界經濟穩定復甦的重要引擎。
2017年,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13.4%和11.3%;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1.6%,比第二產業高11.1個百分點。
(2)2001年到2017年中國gdp增長擴展閱讀:
2017年,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好於預期,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經濟實力實現躍升。公報顯示,201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2.7萬億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佔世界經濟的比重達15%左右,穩居世界第二位;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在30%左右,繼續成為世界經濟穩定復甦的重要引擎。
——經濟發展更加穩健。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51萬人,連續5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年末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和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都在5%以下,處於近年來的低位。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6%,漲幅比上年回落0.4個百分點,符合年度預期目標。
——全面開放實現新跨越。貨物貿易總額創歷史新高,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比上年增長14.2%,進出口規模有望重回世界首位。全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比上年增長17.8%。
C. 2017年GDP增速超預期是因為什麼
國家統計局公來布數據顯示,初源步核算,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對此,專家表示,2017年GDP增速完全超出年初各研究機構的預測,可以說穩中向好、好於預期,是2017年世界經濟發展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談到2017年中國經濟為什麼能夠有6.9%增速的好成績時,專家表示,「主動作為」是2017年中國經濟實現穩中向好、好於預期的主要因素。從政策規劃制定、落實到市場主體發揮活力,從中央到地方、到各經濟主體,全社會秉持「擼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主動作為,全方位系統性地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實現了2017年經濟好成績。
D. 中國2017年gdp增長為什麼下降0.2
1.政經結合及官員無風險操作國家投資是GDP增長的絕對力量中國經濟發展是由政經結合,經行政首長謀劃的,結合政治任務,以政治前程為激勵力的官場商場結合的投資型增長經濟。在執行層面,由政體轄區內的官員發令,形成了人財物層層響應的規模、復制、官商一體的項目開發型,以公共消費為切入點快速走向國際標準的裙帶關系經濟。其表現為粗放型的投入性的大消耗的低起點上的規模迅猛擴張,還沒有顧及社會效率和利潤,尚未完全認識到更沒有做到生產為消費服務。相反,生產勞動束縛人的自由,迫於生計或追求陞官發財夢而努力讀書拚命勞動,為生產而生產為學歷而讀書。國家力量是任何個人或組織不能相提並論的,政治業績與經濟收益兼得之激勵力是任何行業都無可比擬的。經濟由政府官員控制,具有政治色彩;陞官發財需要大搞項目,搞獲取回扣旱澇保收項目,搞那些規模大、價格可隨意拔高的公款公共消費項目。搞項目由政府出面銀行出資且官員無風險操作是市場經濟中絕無僅有的,加之成本、回扣和造價失控,政治業績和經濟回報必然雙雙豐收,從而大開發大投資之勢自然不可當。當陞官發財成了人生最大追求的時候,在政治前程離不開項目經濟的情況下,以社會基礎建設和公共、官商等的高消費為基本內容的GDP增長就是絕對的結果。因而說,政經結合及官員無風險操作國家投資是GDP增長的絕對力量。這是突破常規經濟律建設中國特色道路的創舉。2.復制先進的科學技術、學習市場經濟的管理方法和融入世界、引進外資是GDP增長的高平台新起點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下,通過購買世界先進的生產線,然後模仿製造、改進工藝並學習配套的市場經濟管理方法等,所造就的現代化生產水平和規模是GDP增長的高新基礎。生物科技引入農業使糧棉畜牧林產量翻番增長,不僅解決了衣食溫飽問題降低成了生活品產出成本,而且留給發展城市和交通道路、房地產的用地大幅增多。中國開放早期就強調引進外資,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積極融入世界市場,同國際接軌。這在經貿和資金及其運作上,在經濟管理體制上形成了GDP增長軟設施。如此十幾年下來,很快就縮短了與先進國家的距離,同時通過科教興國培植民族創新能力以趕超世界水平。這是走捷徑實現經濟騰飛的英明之舉。3.農民及廉價民工等絕對多數人的勤儉節約和國家資源存量變現、高物價是GDP增長的實質所在農民和廣大低薪勞動者節衣縮食支持了大出口大加工賺外匯,從而儲蓄了勞動成果積累了資本,支持了貨幣信貸過多、外貿順差過多和公共設施建設。這樣就填充了GDP總量猛增的空虛。同時,十多億人的勤儉節約支持一、二億人的共產主義生活,必然出現古今中外絕無僅有的城市亮麗門面效應。存量變現和高物價意味著物資總量未變,以貨幣標記的GDP和財稅帳面卻平地起大廈。物資采購、項目發包中的回扣交易使價格大幅度增長,貨幣貶值;行業壟斷收入和房地產等的高物價形成充貨膨脹。此二者造成貨幣標記的GDP高增長,貨幣需求和發行量不斷增加。4.汽車住房帶動的路橋建設和造城運動所形成的公共規模消費是GDP進入高速增長的新龍頭力量衣食經濟反映在恩格爾系數上,是溫飽先行經濟。由於其規模小,佔用資金量不多,基本上屬改革開放早期目標和私營經濟活動范圍,是中國改革開放前十年GDP增長的龍頭力量。改革開放的後十年階,住行經濟由於級差大規模大投入大,可以說是豪華型經濟。房地產由國家控制,汽車則屬大企業,養車費用高昂,路橋建設涉及到地產。在這種背景下,政府大幅度介入使得官場與商場結合,大手筆項目規劃經濟推動GDP空前高漲。加之低利率房貸車貸政策形成的高超消費,吸入高收入人士和年青一代湧入高消費群,成功地刺激了內需,使GDP高增長有了著落點。
E. 中國2016年GDP總量是74.4萬億人民幣,2017年是82.7萬億,比2017年多出10%,為什麼說GDP增長率為6.9%
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版上年增長6.9%。
可比價格:指計算各種權總量指標所採用的扣除了價格變動因素的價格,可進行不同時期總量指標的對比。按可比價格計算總量指標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用產品產量乘某一年的不變價格計算;另一種是用價格指數進行縮減。
2017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6%;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上漲6.3%;全年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比上年上漲8.1%。
2016年GDP總量是74.4萬億人民幣,2017年單純看物價漲幅,就要比2016年高出好個幾個百分點,這還不是增加值。
F. 2017年中國gdp增長率是多少
2017年中國GDP總量超82萬億 全年增速6.9%
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
G. 2017年中國GDP增長了多少
中國官方18日公布,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約為82.7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6.9%。
總的來看,2017年國民經濟延續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整體形勢好於預期,決勝全面小康邁出堅實步伐。同時也要看到,經濟運行中仍存在不少困難和挑戰,提質增效任重道遠。
H. 中國公報表示2017我國GDP增速為多少
比2019年增長6.9%.
全年國內生產總值[2]827122億元,比上年增長6.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5468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334623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427032億元,增長8.0%。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9%,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0.5%,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1.6%。
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8.8%,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為32.1%,貨物和服務凈出口貢獻率為9.1%。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9660元,比上年增長6.3%。全年國民總收入[3]825016億元,比上年增長7.0%。
(8)2001年到2017年中國gdp增長擴展閱讀
2017中國人均gdp超8800美元 2022年望進入高收入國家
世界銀行的高收入國家標准為人均國民收入1.2萬美元左右。2017年中國人均國民收入在8790美元左右,和人均GDP接近。如果此後幾年人均GDP和收入維持2017年增速,則大約在2022年,中國將進入到高收入國家行列。
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比上年加快0.2個百分點,是2011年以來經濟增速首次回升。國家統計局黨組成員、總經濟師盛來運認為,2017年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邁上新台階。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新動能成長實現新突破,生態環保力度加大。2018年,我國經濟有條件有能力延續穩中向好發展態勢。
I. 1987到2017我國經濟年增長速率是多少
中國歷年經濟增長率
先說文革之後的(1977—-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率。
1977 10.7% 1978 11.7% 1979 7.6% 1980 7.8% 1981 5.2% 1982 9.1% 1983 10.9% 1984 15.2%
1985 13.5% 1986 8.8% 1987 11.6% 198811.3% 1989 4.1% 1990 3.8% 1991 9.2% 1992 14.2%
1993 13.5% 199412.6% 1995 10.5% 1996 9.6% 1997 8.8% 1998 7.8% 1999 7.1% 2000 8.0%
2001 7.5% 2002 8.3% 2003 9.5% 2004 10.1% 2005 10.4% 2006 10.7% 2007 11.4%
再說建國以來至文革末期的(1950—-1976)年工農業總產值的增長率。(此時中國官方沒有計算國內生產總值,工農業總產值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
1949年 466億元(1948年沒數據,所以不知道增長率) 1950 23.4% 1951 19% 1952 73.8%(比49年)
1953 30.3% 1954 9.4% 1955 5.6%1956 16.5% 1957 67.84%(比52年)1958 32.2% 1959 19.5%
1960 5.4% 1961 -31.0% 1962 -10.1% 1963 9.5% 1964 17.6% 1965 20.4% 1966 17.3% 1967 -9.6%
1968 -4.2% 1969 23.8% 1970 25.7% 1971 12.2% 1972 4.5% 1973 9.2% 1974 1.4% 1975 11.9%
1976 1.7%
1953年-2006年中國大陸與台灣歷年gdp增長率比較
2007-06-24 16:54
2006年中國大陸gdp為 26847 億美元,人均gdp為 2042 美元,
2006年台灣gdp為 3660 億美元,人均gdp為 15886 美元,
2006年中國大陸gdp是台灣的 7.3 倍
2006年台灣人均gdp是中國大陸人均gdp的7.8倍
其二,他指出在1820-1952年期間世界經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而中國由於技術落後、內亂和外國列強入侵,人均gdp反而從600美元下降到538美元,中國佔世界gdp的份額從1/3下降到1/20
其三,他指出中國在1952-1978年期間實行了新的國家治理模式,經濟增長明顯加速,gdp增長了3倍;不過人均收入只增長了80%,年增長率只有 2.3%,慢於世界平均2.6%的水平。屢屢發生的政治運動和種種體制缺陷導致了生產率下降。而1978年以來的30年改革時期中國經歷了高速增長,在世 界gdp中的份額從5%增長到15%,全要素生產率每年增長接近3%,人均收入增長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
他指出中國在改革期間的經濟表現相當卓越。他所總結了8條原因:1)農業改革先行;2)保持了國家完整統一;3)海 外華人的投資;4)起點低的後發優勢;5)計劃生育控制了人口出生率;6)防止了俄羅斯那樣的惡性通脹;7)沒有像俄羅斯那樣通過大規模廉價出售國有資 產、創造超級富豪的方法來推進私有化,而是讓非國有企業發展來自然取代國有企業;8)實現了與世界經濟的接軌。
J. 2017中國的GDP是多少
77-78萬億元左右。
2017年GDP為82.7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
1月18日國新辦就2017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2017年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好於預期。
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9%,二季度增長6.9%,三季度增長6.8%,四季度增長6.8%。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65468億元,比上年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334623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427032億元,增長8.0%。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常被認為是衡量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的指標。
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但不適合衡量一個地區或城市的經濟狀況,因為每個城市的生產總值上繳上級或國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個城市留下的財富就不一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16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為744127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3980元,比上年增長6.1%。
國家統計局2018年1月5日發布公告,經最終核實,2016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現價總量為743585億元,比初步核算數減少54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7%,與初步核算數一致。
2017年中國GDP總量為827122億元,首次登上80萬億元的門檻;GDP同比增長6.9%,增速較2016年提高0.2個百分點。這是自2010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首次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