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gdp排名 > 香港gdp人均收入

香港gdp人均收入

發布時間:2021-01-10 00:57:53

❶ 台北的人均GDP和香港的人均GDP各多少

台北的總GDP大概只有香港的一半,但人口數量少(周圍縣市在台北工作的人很多),回採用答不同演算法會有不同的結果。下面是台灣方面自己算出來的。

台北市是台灣的重要樞紐,但台北市的城市人均GDP究竟為多少,過去限於人力與資料限制,極少有人研究,台灣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報告昨日出爐,估算出台北市的人均GDP為48,400美元,是全台灣16,111美元的3倍。與亞洲各城市相比,僅次於東京65,453美元,比香港、新加坡、首爾還要高。

此研究是由台經院研二所副所長張建一主持。張建一解釋,主要是因台北市戶籍人口數較少,因此才會有這麼高的數字,但台北市產值,乃匯集台北縣市、基隆市、桃園縣等就業人口,因此若將大台北地區列入,人均GDP達25,000美元。

中國社科院也曾研究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06年的版本,台北排名110個評比城市中,排名第48名,為亞太第5名;2008年的版本,則在500個城市中,排名第112名,為亞太第9名,其中,台北市的人均GDP為14,000美元左右、高雄市則為10,000美元、新竹市則為 11,000美元。

❷ 中國的GDp包括香港、台灣、澳門嗎

不包括香港、台灣、澳門。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經濟數據一般指除港澳台以外的中國大陸。GDP按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表現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

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超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住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創造並分配給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從產品形態看,它是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出產的最終使用的貨物和服務價值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價值。

(2)香港gdp人均收入擴展閱讀

在季度GDP核算時,將所有可以在核算時獲得的、適用的經濟統計調查數據都用於GDP核算。資料來源主要包括兩部分:

一是國家統計調查資料,指由國家統計系統實施的統計調查獲得的各種統計資料,如農林牧漁業、工業、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業等統計調查資料、服務業抽樣調查資料、人口與勞動工資統計資料、價格統計資料等。

二是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政記錄資料,主要包括: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稅務總局、保監會、證監會等行政管理部門的相關數據,例如中國人民銀行的金融機構本外幣信貸收支情況、國家稅務總局分行業的稅收資料等。

❸ 香港人均GDP在中國排名是多少

2010年,香港人均來GDP為31758美元,在中源國排名第2。

另附中國其它地區人均GDP,供樓主參考:
澳門49745美元,第一
香港31758美元,第二
台灣18603美元,第三
上海10828美元,第四
天津10400美元,第五
北京10378美元,第六

❹ 中國大陸,韓國,日本,新加坡,香港,各國和地區的的歷史 人均收入,GDP,經濟發展速度的數據

中國大陸:
GDP總計: 7.298萬億美元(2011年)國際匯率
人均GDP: 5,413美元(2011年)國際匯率

韓國:
GDP總計: 1.163萬億美元(2011年)國際匯率
人均GDP: 23,749美元(2011年)國際匯率

日本:
GDP總計: 5.869萬億美元(2011年)GDP(nominal)
人均GDP: 45,920美元(2011年)GDP(nominal)

新加坡:
GDP總計: 2600億美元(2011年)
人均GDP: 50,123美元(2011年)

香港:
地區GDP總計: 18909億元港元(2011年)
人均GDP: 3.42萬美元(2011年)

❺ 香港的人均GDP,人均純收入分別是多少

【主要經濟數據】
本地生產總值:14,723億港元(2006年)
人均本地生回產總值:214,710港元(2006年)
本地生產總值實質增答長:6.8%(2006年)
【城市國民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
2897億美元(2007年,世界國家和地區第39名)。
人均GDP 41,614美元(305,018人民幣。中國行政區第1名;世界國家和地區第6名)。
【城市國民生產總值】(名義上)
2030億美元(2007年,世界國家和地區第37名)。
人均GDP 29,149美元(中國行政區第1名;世界國家和地區第28名)。 人均收入25430美元

❻ 內地與香港警察待遇問題,香港警察和公安的收入 按人均GDP來比較 其實不大

同意樓上的說法,香港的工資制度有點像新加坡,高薪養廉,倒也不是說版公務員工資高到什權么水平,只是說在香港公務員可以保證比較舒適的日常生活。其實在香港人均收入差別是很大的,別看他們人均GDP高,那是因為第三產業發達帶動了人均GDP,在香港還有很多人是失業的,很多人靠政府的低保在過日子,又有很大一部分退休老人。所以就是有錢的很有錢,窮的很窮,公務員的工資水平算是中等,至少能在香港過上比較寬松的日子,就是這樣子來保證公務員的廉潔奉公。
當然公務員工資是跟國家生產能力掛鉤的,但不能說GDP高了就漲公務員工資是吧,國內公務員工資水平其實已經很久沒變了,都維持在一個區間里。

❼ 香港歷史上gdp最好的時期

香港歷史上經濟最好的時期應該是回歸前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香港GDP曾經是中國的四分之一,但是到如今,不到中國的百分之三。自然,香港回歸祖國,祖國的發展,鄰居廣東的發展,對於香港來說,也是值得驕傲之事,但是,細想一下,香港如果能夠努力一點,能夠和內地融合得更好一點,也不至於落後的這么多。 雖然,香港還有人均GDP可以自傲。但是yao思考方向,應該是「查找不足」。香港人均GDP是3萬6000多美元,廣東2012年的人均GDP是接近9000美元,韓國同年的人均GDP接近2萬2600美元,遠高於廣東。廣東的「查找不足」對象是韓國。韓國常住人口只有廣東的一半,各區域有各自經濟特色,較為領先的增長點令經濟發展有後勁。況且近年韓國政局穩定,發展旅遊業廣受歡迎,赴韓旅遊亦是港人大熱之選。第三產業的不斷進步,令韓國國民人人受惠。廣東南發達北落後的狀況尚無明顯改善,南部靠外資投資及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出口;北部則主要靠第一產業帶來經濟收入,兩者都不足以穩定維持增長,穩坐萬億俱樂部。廣東必須學習韓國的經驗,繼續打造自己拳頭產業,尋找新經濟增長點。那麼,對於香港來說,恐怕現在追趕的對象應該是廣東。雖然,鄰省曾被某些香港人稱為「阿燦」,但是如今香港若有不恥向過去的「阿燦」學習的精神,這是重新起飛的一步。

❽ 香港人均GDP超過了巴黎, 香港人比巴黎人更有錢。

不對,GDP是人均生產總值,是國家/地區經濟強弱標准之一,實際上中國每年保持8%~11%的GDP增長,是世版界上增權長高且穩定的國家。但是這並不能代表中國人就是很有錢,樓主要明白有貧富差距、物價指數、人均收入、社會階層收入差距等等,並不能單以GDP就代表誰比誰有錢。
現在的情況,大陸的「土豪」到世界各地、香港等等地區掃貨,買幾十萬的表、幾百萬的禮品對著記者說,他只是勉強有養家能力而已!不得不驚嘆大陸人真有錢!可是理智點想想,中國的貧富差距超大的,一批土豪的背後有無數個屌絲的存在呢......工廠工作的、掃街的、服務業的有多少勞工啊,並不是個個都能買得起奢侈品的。

❾ 香港澳門回歸後經濟發展情況,請用詳細數據(經濟數據,國民生產總值,人均收入)說明

一. 澳門於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在回歸前幾年,澳門經濟持續下滑,連續多年負增長,1996年至1999年本地生產總值連續四年負增長;失業率高企,1999年失業率高達6.4%;居民收入下降,1999年就業人口月工作收入比1996年還低。整體經濟低迷,營商環境惡化,治安不靖,投資者卻步。

經濟連續七年保持正增長。澳門回歸後,大約經過兩年的發展,到2001年本地生產總值基本恢復到回歸前的最高年份,即1995年的水平。2000~2005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約為10%,其中2004年更高達28.3%。2005年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已達到約2.4萬美元。2006年本地生產總值繼續保持良好增長態勢,預計將實現雙位數增長。回歸以來公共財政年年保持盈餘,2000~2005年5年間財政盈餘合計約180 多億澳門元,而1999年前澳葡政府留給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歷年財政盈餘只有20多億澳門元;2005年政府財政收入達282億澳門元,比1999年約翻了一番。

就業狀況逐步改善。臨近回歸,前澳葡政府展開了一系列公共工程,回歸時,這些政府公共投資工程陸續完成,建築業失業人員一時大量增加,加上當時澳門經濟尚處復甦初期,致使失業率一度大幅上升。2000年失業率曾高達6.8%,特別是建築工人失業問題較為嚴重,並引發了規模較大的工人遊行示威活動。但隨著經濟逐步復甦和好轉,加上政府推行促進就業的措施,失業率逐步下降。2005年失業率下降到4.1%,目前基本上在4%以下。與此同時,居民收入也有所提升,如2005年就業人口月均收入為 5765澳門元,比1999年增長約20

從回歸前的連續4年負增長,到回歸後的連年跨越式增長,澳門的本地生產總值令人矚目,與此同時,澳門的失業率5年間大幅下降,令澳門居民真正享受到了經濟增長帶來的實惠。

據權威部門的統計,2000年至2002年,澳門經濟總量年平均增長率為5.6%, 2003年為15.6%,2004年上半年高達36%,預計全年將達到創歷史記錄的20%,增長速度令海內外刮目相看。同時,澳門的失業率呈現不斷下降趨勢,從回歸之初的7.1%,降至2004年8至10月的4.7%。

2003年與1999年相比,GDP總額由490億澳門元(以下簡稱元)增長到633.7億元,增長30%,預計五年平均增幅超過10%。政府財力穩定增長,財政收支連續四年保持盈餘,累計達182億元(含土地基金110億元)。進出口總額由338億元增至428億元,增長26%;外匯儲備逐年增長,到今年8月,達到388億元。居民存款總額由842億元上升到1087億元,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博彩旅遊業穩步增長,入境遊客總數由744萬人次增加到1189萬人次,今年有望達到1500萬人次;房地產市場活躍,成交量激增且價格持續上升。

二.

回歸十年以來,香港經濟增長近50%。本地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實際增長4%左右。由於回歸之初的幾年經濟動盪,又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發展波動較大,因而十年來年平均增長率被拉低。近幾年香港經濟維持強勁擴張勢頭,增長層面廣闊。過去三年所見的增長,較1987年以來任何連續三年高於趨勢的增幅都要快。在貿易方面,回歸以來,香港貿易總額基本呈現持續上升趨勢。受惠於內地經濟蓬勃發展和美元轉弱令價格競爭力有所改善,香港的整體貨物出口(包括轉口和港產品出口)在2006年同比增長10.2%。除貿易激增的推動力外,內部需求亦保持堅挺,整年均提供穩定而重要的增長動力。

香港服務業發展蓬勃,在東亞地區可謂首屈一指。在1990年至2004年間,香港服務業平均每年增長7%,達11289.39億元,而同期間的名義本地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5.6%。因而,服務業占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有所增加,從1990年的75.4%增至2004年的90.0%。在各主要服務行業中,以批發、零售、進出口貿易、飲食及酒店業和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業增長最快,平均每年增值6.7%和8.8%,分別佔2004年本地生產總值的27%和21.1%。
2000年至2005年,受到區域和全球經濟環境不斷改變,以及與內地進一步融合所推動,香港經濟結構持續向服務業轉移。內地經濟發展蓬勃尤其為香港服務業提供了無限商機,同時,內地擁有大量低廉的土地和勞工資源,以及內地生產力不斷上升,也推動了香港經濟朝高增值發展。2000年至2005年期間,整體服務行業在本地生產總值中所佔比率由86.6%增至90.7%,而製造業及建造業則分別由5.4%和4.9%下跌至3.4%和2.9%。

❿ 為什麼新加坡人均GDP比香港高,但是收入沒香

參考資料 貌似在人復均GDP上,香港在大部制分時候都沒超過新加坡,所以也談不上「之前香港一直壓著李家坡」。 新加坡確實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這個從90年代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圖冊中對新加坡的介紹就知道了。 另外你說的新加坡是世界電子產品重要製造中心,這個我不太清楚,但新加坡是許多電子產品生產經銷商對全球和亞洲市場的一個重要晴雨表,從IPHONE在新加坡的佔有率就知道,新加坡是世界上IPHONE佔有率最高的國家(地區),許多電子產品生產經銷商都把新加坡和香港作為全球或亞洲市民的風向標

閱讀全文

與香港gdp人均收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