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澳門是什麼地方
符合你要求
復制到瀏覽器打開:ⅷ2。Ⅽₒⅿ
食材明細
主料
鮮蝦4隻
海鮮什錦半袋
嫩豆腐一盒
金針菇1把
青辣椒1個
紅辣椒1個
輔料蘿卜一小塊
梨一小塊
雞蛋2個
配料蒜2~3瓣
生抽少許
辣椒油適量
香油適量
韓式辣醬1大勺
鹽適量
其他口味
煮工藝
一小時耗時
普通難度
韓式海鮮豆腐湯的做法步驟
1
主要食材的准備工作:蝦洗凈開背去蝦線,海鮮什錦化開洗凈,金針菇洗凈擇好,青紅椒洗凈去蒂切絲,蒜、梨、蘿卜切末。
2
豆腐用勺挖成小塊,放入蒜、梨、蘿卜末,並加入一小勺生抽,略腌一下,大約30分鍾(韓國嫩豆腐湯的豆腐多是弄碎做湯的),待用。
3
倒入香油,鍋熱,放蝦,炒到變色,再加入辣椒油翻炒一下(也可以放辣椒面再炒出紅油,這樣就多放點油,我的就是油有點少了,辣椒面稍微有點糊了)。
4
鍋中倒入腌好的豆腐,略微翻炒一下,加清水(或銀魚高湯),沒過豆腐即可,我們比較愛喝湯、食材又多,所以水加的多,照片里都看不見豆腐了。
5
鍋中加入海鮮什錦,並加了一大勺韓式辣醬,調勻,大火燒開。
6
燒開後,加入金針菇,稍後,將雞蛋打進去,(我們喜歡卧雞蛋所以沒提前打散,喜歡蛋花的提前把雞蛋打碎拌勻),再次燒開後,放鹽、辣椒面調味,再放入辣椒絲,關火,出鍋。
7
最終成果。
小竅門
1.這個湯做出來其實有3~4人量了,人少的,食材量減2.步驟3時最好還是用辣椒油,省得容易糊鍋、辣油還少,最後湯的紅油色淡3.我用的海鮮什錦里的蟹棒不太好,澱粉多,最後都成小面片了,如果也是這種的,就少放點,要是韓國那種蟹肉多的蟹棒就無所謂了~4.腌豆腐的生抽不要多,有點就成了補充:土大力的味道是因為用了牛肉湯煮的緣故,喝著有股牛肉湯的香味~不嫌麻煩的童鞋可以試試喲!
B. 澳門簡介
地理和人口 地理位置
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中國領土的一部份,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處珠江三角洲的西岸,毗鄰廣東省,與香港相距60公里,距離廣州145公里。本地時間比格林威治子午線時間早8小時。
面積 澳門的總面積因為沿岸填海造地而一直擴大,已由19世紀的10.28平方公里逐步擴展至今日的27.3平方公里,面積約是香港的四十分之一、新加坡的二十三分之一。澳門包括澳門半島、仔和路環兩個離島。半島北面與中國大陸相連,南面分別由嘉樂庇大橋、友誼大橋和西灣大橋與仔連接;至於仔與路環,則由全長2.2公里、6線行車的路連貫公路相接。
人口 在2005年3月底,澳門居民約有46.98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過17,000人。澳門半島北區更為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區之一。
澳門人口近20年快速增長,每年以接近4%的幅度增加。人口的流動性相當大。全年人口流動量高達2,500萬人次。
根據2004年底的統計,澳門人口當中,52% 為女性。在年齡組別方面,17.1% 為15歲或以下,74.8% 介於15到64歲,8.1%為65歲或以上。兩性的平均預期壽命均超過78歲。
2001人口普查顯示,43.5萬居住人口中,中國籍居民佔95%,葡國籍佔2%及菲律賓籍佔1%。
澳門的官方語文分別是中文及葡文。澳門以中文為日常用語的居住人口超過97%,而使用葡萄牙語的人口則為0.7%,其餘人口使用英語、菲律賓語及其它語言。
居澳時間方面,超過80%人口在澳門居住超過十年。至於出生地點,在澳門或是在中國大陸出生的居民各占約45%,在其它地方出生者不足10%。
氣候 澳門的氣候炎熱而潮濕,全年溫差較大, 6月至9月的氣溫可高達攝氏30度以上, 11月至2月則可低至攝氏10度以下,但平均氣溫很少低於攝氏14度。每年的台風季節,澳門都有可能受到來自南太平洋的熱帶風暴影響。
C. 中國澳門
rehecame.theyputthebieronthebrink
his future prospects and proceedings. One day
D. 澳門以前的名字叫什麼
澳門以前又叫做:媽港、濠江、梳打埠、馬交等。
澳門(葡語Macau、英語Macao),簡稱「澳」,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車牌粵Z。葡萄牙於1887年12月1日非法佔領澳門,於1999年12月20日正式回歸祖國。
位於中國廣東省中南部,地處珠江三角洲西岸。北與廣東省珠海市相接,西與珠海市的灣仔和橫琴相望,東與香港、深圳隔海相望。相距60公里,南臨中國南海。由澳門半島和氹仔、路環二島組成,陸地面積32.8平方公里,總人口65.6萬(截至2018年3月)。
(4)菲律賓語人均gdp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澳門地區的考古發掘,特別是1995年在路環島黑沙的沙丘中發掘出土的彩陶以及玉器,經鑒定,證實是四、五千年前的珍貴古文物,與其同時出土的石斧等石器,同近幾年來在距離澳門不遠的珠海地區出土的同類文物,屬於同一文化系統。
澳門先秦屬百越地。從秦帝國起就成為中國領土,屬南海郡。澳門古稱濠鏡澳,與廣州香山縣的歷史關系極其密切。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香山已屬百越海嶼之地。
約前3世紀(即秦始皇一統中國之時),澳門被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屬南海郡番禺縣地。420年(晉朝元熙二年),澳門屬新會郡封樂縣地。
1553年,開始有葡萄牙人在澳門居住。雖然從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在明朝求得澳門的居住權,但明朝政府仍在此設有官府,由廣東省直接管轄。
E. 澳門回歸資料
澳門概況
澳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16世紀起,澳門被葡萄牙租借,這也成為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領地。1999年12月20日,葡萄牙結束對澳門的統治,政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一國兩制」的政策下,澳門享有「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權利。而在這400餘年間,東西文化的融和共存使澳門成為一個獨特的城市:既有古色古香的傳統廟宇,又有庄嚴肅穆的天主聖堂,還有眾多的歷史文化遺產,以及沿岸優美的海濱勝景。
澳門是「世界四大賭城」之一。其著名的紡織品、玩具、旅遊業、酒店和娛樂場使得澳門長盛不衰。因此,澳門也是全球最富裕的城市之一。
區旗
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為五星蓮花綠旗。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區旗是繪有五星、蓮花、大橋、海水圖案的綠色旗幟。其長和寬之比為3:2。五顆呈弧形排列的五角星,象徵著國家的統一,象徵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澳門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含苞待放的蓮花是澳門居民喜愛的花種,既與澳門古稱「蓮島」,舊稱的「蓮花地」、「蓮花莖」、「蓮峰山」相關,又寓意澳門將來的興旺發展;三片花瓣表示澳門由澳門半島和氹仔、路環兩附屬島嶼組成;大橋、海水反映著澳門自然環境的特點。底色象徵著和平與安寧,寓意澳門四周是中國的領海。
澳門特別行政區區徽區徽
澳門特別行政區區徽上有五星、蓮花、大橋、海水圖案,以綠為底色。區徽中間是五星、蓮花、大橋、海水,周圍以中文書寫「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下為澳門的葡文名「MACAU」。區徽圖案的含義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相同。
行政區劃
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堂區」作為行政區劃單位,澳門半島共有五個堂區(包括花地瑪堂區、花王堂區、望德堂區、風順堂區、大堂區)。氹仔島屬於嘉模堂區,路環島屬於聖方濟各堂區,此外還有一個路氹填海區。
語言
澳門官方語言為中文、葡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九條,「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行政機關、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除使用中文外,還可使用葡文,葡文也是正式語文」。澳門以中文(粵語、福建話、普通話)為日常用語的居住人口超過95%,而使用葡萄牙語的人口則為0.6%,其餘人口使用英語、菲律賓語及其它語言。
政府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是澳門的行政機關。政府的首長是行政長官。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設司、局、廳、處。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首長,向中央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負責。首任行政長官是何厚鏵(Edmund Ho Hau Wah,1999年12月20日起連任兩屆)。2009年12月20日起崔世安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建立
葡萄牙人取得居住權:1557年
葡萄牙佔領:1881年12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行使主權:1999年12月20日
曾用「葡屬澳門」區旗(1887—1999)
面積
全區土地面積32.8平方公里(已包含2009年11月29日國務院批復澳門填海造地360公頃建造新城的澳門新城區在內),澳門的總面積因為沿岸填海造地而一直擴大。由於未明確劃定「海域管理界線」,水域面積佔全區面積的0%,海岸線總長44公里(美國中央情報局)。
海拔
全區最低點為南海,海拔0米。最高點為塔石塘山(Coloane Alto),海拔172.4米。
人口
全
澳葡時期後期在國際場合使用的澳門旗幟區人口549,200人(2008年7月,澳門統計暨普查局,世界國家和地區第163名),人口密度18,901人/平方公里(2007年,世界國家和地區第1名)。全區人口增長率2.0%,出生率8.69‰,死亡率3.43‰,男女人口比例0.92:1,全區居民平均壽命84.33歲(2008年,世界國家和地區第2名,美國中央情報局)。
民族
中國籍居民佔全區總人口的94.3%,葡萄牙籍及菲律賓籍居民佔5.7%。
宗教
全區人口中佛教信徒佔50%,天主教信徒佔15%,無宗教信仰者及其他教信徒佔35%(1997年,美國中央情報局)。
當地生產總值
1536.1億元澳門幣(2007年,比上一年增長27.3%,約15,997美元,世界國家和地區第108位,世界銀行統計)。人均GDP 292,165澳門幣(約36357美元,中國省級行政區第2名,次於香港)。
人類發展指數
0.909(高,中國省級行政區第4位,次於香港、台灣、上海;世界國家和地區第25位)
貨幣
澳門幣(Macau Pataca,MOP)。在澳門售賣的商品和所提供的服務收費一律以澳門幣計算,但也可使用港幣或其他流通貨幣。兌換率按市場浮動率釐定。
時區
澳門標准時間(Macau Standard Time,MST)(UTC+8)
國際域名縮寫
.mo
F. 菲律賓簡介。
菲律賓共和國(他加祿語:Republika ng Pilipinas),簡稱菲律賓,位於西太平洋,是東南亞一個多民族群島國家,面積29.97萬平方公里,人口1.049億(2017年)。
菲律賓人的祖先是亞洲大陸的移民,14世紀前後建立了蘇祿國。1565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98年6月12日宣布獨立。同年美西戰爭後,成為美國屬地。1942年到1945年被日本侵佔。二戰後重新淪為美國殖民地。1946年7月4日,菲律賓獲得獨立。
菲律賓主要分呂宋、米沙鄢和棉蘭老島三大島群,共有大小島嶼7000多個,種族與文化為數眾多,融合了許多東西方的風俗習慣,史前的尼格利陀人可能是菲律賓最早的居民,隨後民族的遷徙陸續帶來了馬來文化、隨著宗教與貿易發展也帶來了印度文化、華夏文化和伊斯蘭文化。
菲律賓是東盟(ASEAN)主要成員國,也是亞太經合組織(APEC)的24成員國之一。菲為發展中國家、新興工業國家及世界的新興市場之一,但貧富差距很大。獨立至今,菲經歷數次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時常動盪,政府貪污腐敗,社會的不安定已成為阻礙其發展的一大因素。
2018年3月16日,菲律賓已正式通知聯合國退出國際刑事法院的決定。2019年3月17日,菲律賓正式退出國際刑事法院。
(6)菲律賓語人均gdp擴展閱讀:
國家象徵
菲律賓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靠旗桿一側為白色等邊三角形,中間是放射著八束光芒的黃色太陽,三顆黃色的五角星分別在三角形的三個角上。旗面右邊是紅藍兩色的直角梯形,兩色的上下位置可以調換。平時藍色在上,戰時紅色在上。
太陽和光芒圖案象徵自由;八道較長的光束代表最初起義爭取民族解放和獨立的八個省,其餘光芒表示其他省。三顆五角星代表菲律賓的三大地區:呂宋、薩馬和棉蘭老島。藍色象徵忠誠、正直、紅色象徵勇氣,白色象徵和平和純潔。
國徽
菲律賓國徽為盾形。中央是太陽放射光芒圖案,三顆五角星在盾面上部,其寓意同國旗。左下方為藍地黃色的鷹,右下方為紅地黃色獅子。獅子和鷹圖案分別為在西班牙和美國殖民統治時期菲律賓的標志,象徵菲律賓擺脫殖民統治、獲得獨立的歷史進程。盾徽下面的白色綬帶上用英文寫著「菲律賓共和國」。
G. 菲律賓的國土面積和人口有多少 相當於中國的哪個地方
和我國廣西省面積差不多。
菲律賓共和國面積29.97萬平方公里,廣西陸地面回積23.76,海域面積約4萬平方千米答,菲律賓共和國位於西太平洋,主要分呂宋、米沙鄢和棉蘭老島三大島群,共有大小島嶼7000多個,是東南亞一個多民族群島國家,人口1.049億。
(7)菲律賓語人均gdp擴展閱讀
菲律賓
1、菲律賓位於亞洲東南部,北隔巴士海峽與中國台灣省遙遙相對,南和西南隔蘇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峽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相望,西瀕南中國海,東臨太平洋,共有大小島嶼7000多個,其中呂宋島、棉蘭老島、薩馬島等11個主要島嶼佔全國總面積的96%。海岸線長約18533公里。
2、菲律賓群島地形多以山地為主,占總面積3/4以上,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21座,除少數島嶼有較寬廣的內陸平原外,大多數島嶼僅沿海有零星分布的狹窄平原,呂宋島東南的馬榮火山是最大的活火山,棉蘭老島東南部的阿波火山海拔2954米,為境內最高峰。
3、各島之間為淺海,多珊瑚礁。菲律賓群島兩側為深海,薩馬島和棉蘭老島以東的菲律賓海溝,最深達10479米,是世界海洋最深的地區之一。
H. 菲律賓為什麼叫菲律賓
菲律賓共和國(他加祿語:Republika ng Pilipinas),簡稱菲律賓(當地華僑或稱作菲律濱),位於亞洲東部,是由西太平洋的菲律賓群島(7107個島嶼)所組成的國家。19世紀末菲律賓經歷了對西班牙革命、美西戰爭、美菲戰爭之後,成為美國殖民地。二戰期間菲律賓為日本所佔領,戰後獲得獨立。美國在菲律賓留下了英語的主導地位以及對西方文化的認同。菲律賓為發展中國家,新興工業國家及世界的新興市場之一,但貧富差距很大。獨立至今,菲律賓曾經歷數次經濟快速成長。然而政局時常動盪,社會的不安定已成為阻礙其繼續發展的一大因素。國家名稱:菲律賓共和國外文名稱: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簡稱:菲律賓所屬洲:亞洲首都:馬尼拉主要城市:奎松城,宿務國慶日:1946年7月4日國歌:《菲律賓民族進行曲》國家代碼:PHI官方語言:菲律賓語、英語貨幣:菲律賓比索時區:UTC+8政治體制:總統制共和制國家領袖:總統貝尼尼奧·阿基諾三世人口數量:9580萬(2011年)人口密度:308人/平方千米(2010年)主要民族:他加祿人,宿務人,伊洛戈人等主要宗教:天主教,基督新教,伊斯蘭教等國土面積:299,764平方公里水域率:0.61%GDP總計:2160.96億美元(2011年)國際匯率人均GDP:2,255美元(2011年)國際匯率國際電話區號:+63國際域名縮寫:.ph道路通行:靠右駕駛國花:茉莉花國鳥:菲律賓鷹人類發展指數:0.644(中)
目錄概況地理歷史政治軍事外交經濟展開概況地理歷史政治軍事外交經濟展開
編輯本段概況 菲律賓菲律賓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是東南亞島國。位於亞洲東南部,東臨太平洋,西瀕南中國海,北隔巴士海峽與中國台灣省遙遙相對。南和西南隔蘇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峽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相望。是一個群島國家,共有大小島嶼7,107個,其中2,400個島有名稱,1,000多個島有居民。呂宋島、棉蘭老島、薩馬島等11個主要島嶼佔全國總面積的96%。這些島嶼像一顆顆閃爍的明珠,星羅棋布地鑲嵌在西太平洋的萬頃碧波之中,菲律賓也因此擁有「西太平洋明珠」的美譽。該共和國分呂宋、米沙鄢和棉蘭老三大部分,是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主要成員國,也是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PEC)的24成員國之一。菲律賓在二戰後的1950年代至1970年代之間,與日本、緬甸同屬亞洲最富國之一;是新興工業國家及世界的新興市場之一。島上山巒重疊,三分之二以上島嶼是丘陵、山地及高原。多火山,菲律賓風光欣賞(17張)全國有52座火山,其中活火山11座;地震頻繁。除呂宋島中西部和東南部外,平原均狹小。海岸線曲折,長約18,533公里,多優良港灣。屬季風型熱帶雨林氣候。常年受熱帶雲團影響,高溫多雨,濕度大,夏秋季多台風。月平均氣溫24-28℃,年均氣溫27℃。年降水量2,000-4,500毫米。森林佔全國土地面積的40%以上。主要礦藏有鐵、鉻、錳、金和銅等。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主要作物有椰子、甘蔗、蕉麻、煙草、香蕉、菠蘿、芒果、稻、玉米等。稻田三分之一以上集中在呂宋中央平原。工業有食品、采礦、紡織、冶煉、汽車裝配和化學等。刺綉工藝著名。椰乾和椰油輸出佔世界首位,香蕉、芒果、木材、鐵、鉻等在世界市場上也較重要。進口糧食、石油製品、機器、紡織、金屬製品等工業均不發達。 菲律賓公元三世紀左右,同中國友好往來。14世紀前後,菲律賓出現了由土著部落和馬來族移民構成的一些割據王國,其中最著名的是14世紀70年代興起的海上強國蘇祿王國。1521年,麥哲倫率領西班牙遠征隊到達菲律賓群島。此後,西班牙逐步侵佔菲律賓,並統治長達300多年。1898年6月12日,菲律賓宣告獨立,成立菲律賓共和國。同年,美國依據對西班牙戰爭後簽訂的《巴黎條約》佔領菲律賓。1942年,菲律賓被日本佔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菲律賓再次淪為美國殖民地。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建立之時,菲律賓也是其中參與國家。1946年7月4日,美國被迫同意菲律賓獨立。此後,自由黨和國民黨輪流執政。1965年馬科斯就任二戰後第六任總統,並三次連任。1983年8月,反對黨領導人貝尼格諾·阿基諾被謀殺,導致政局動盪。1986年2月7日,提前舉行總統選舉,貝尼格諾·阿基諾的夫人科拉松·阿基諾在民眾、天主教會和軍隊的支持下出任總統。此後,拉莫斯和埃斯特拉達先後按憲制當選總統。1996年9月2日,菲政府與最大的反政府組織摩洛民族解放陣線簽署和平協議,結束了南部長達24年的戰亂局面[1]。2001年1月,埃斯特拉達因受賄丑聞被迫下台,副總統阿羅約繼任總統。國名菲律賓在很早以前,是以呂宋、麻逸、蘇祿、胡洛等地的名稱聞名的。1521年葡萄牙航海者麥哲倫奉西班牙殖民主義者之命踏上這個群島時,正好是天主教宗教節日,於是就為群島起了一個有宗教意義的名稱----聖拉哈魯群島。後來因為麥哲倫干涉島上內爭被當地人民殺死,所以這個名稱也就被人們遺忘了。1542年,西班牙著名航海家洛佩茲繼麥哲倫之後第二個來到這個群島。為了在亞洲炫耀西班牙帝國的「功績」,便按照西班牙皇太子菲律普的名字,把群島命名為菲律賓群島。1898年6月份,菲律賓人民推翻西班牙殖民者的統治,宣布要獨立,將國名改為菲律賓共和國。1946年7月中旬,菲律賓又擺脫了美國的殖民統治,宣布獨立,國名仍稱為「菲律賓共和國」。國旗菲律賓國旗是在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爭取自由和獨立的斗爭中制定的。上半部為藍色,下半部為紅色,左邊為一個白色等邊三角形。三角形中央有一個金黃色的太陽,周圍有八道長的光線和一些較短的光線;三角形的每個角落各有一顆黃色的五角星。藍色代表和平、真理和正義;紅色代表愛國心和勇敢;白色等邊三角形代表平等。三角形里的太陽代表自由,表示陽光普照全國。八道光線代表1886年最先拿起武器反抗西班牙統治的八個省,其餘的光線代表其他各省。三顆星象徵菲律賓群島的三大區域----呂宋、米沙鄢和棉蘭老。國旗掛法:菲律賓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國旗掛法不同,寓意不同的國家。和平時期,菲律賓國旗是藍色條紋在上,代表和平、真理與正義;一旦進入戰爭之中,菲律賓國旗就會被倒掛,代表愛國與勇氣的紅色在上,這意味著人民需要拿起武器,捍衛和平。[2]國徽菲律賓國徽呈盾形,盾形的下面有一條飄帶,上面寫著「菲律賓共和國」。 菲律賓國徽盾形國徽的圖案代表菲律賓的三個歷史時期,即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美國殖民統治時期和菲律賓共和國時期。國徽的上方和中部代表菲律賓共和國時期,底色都是白色,上方有三個金黃色的五角星,代表菲律賓群島的三大區域----呂宋、米沙鄢和棉蘭老。中部是有八道金黃色輻射線的太陽,表示陽光普照全國。國徽的左下方代表美國殖民統治時期,藍色的底面上繪有一隻向左看的金黃色的美國禿頭鷹,左爪握著橄欖枝,表示和平;右爪握著三支矛,表示隨時准備戰斗,以保衛和平。國徽的右下方代表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紅色的底面上繪有一隻躍立的金黃色的獅子,這是採用當時西班牙王國國旗上的競獅圖形。國歌菲律賓共和國的國歌是《菲律賓民族進行曲》。歌詞作者為何塞帕爾馬。1898年美國侵略軍侵佔馬尼拉後,菲律賓人民在抗戰派領袖阿·馬比尼和安·盧納將軍的領導下繼續英勇抗戰。當時,何塞·帕爾馬在盧納將軍創辦的《獨立報》報社當記者,親身經歷了中呂宋激烈的抗美戰爭。他於1899年利用原菲律賓著名鋼琴師和作曲家胡連·菲利佩於1898年6月譜成的《馬達洛菲律賓進行曲》的曲調,以西班牙文菲律賓風光集萃(39張)填詞,成為菲律賓國歌。他創作的菲律賓國歌歌詞,充滿了反抗侵略,嚮往自由和熱愛祖國的激情。歌詞:早晨的大地,太陽的後裔,讓我們一同熱情地歌頌你。在你的天空和雲層里,在高山大海上,我們到處看到自由放射耀目的光。神聖的江山,英雄的搖籃,侵略者休想在這里爬上岸。在你的國旗上,太陽和星星發出光芒,再沒有暴君使它變色,它將永遠飄揚。美麗的國家,光輝燦爛,在你的懷里快樂無邊;一旦祖國遭受侵犯,我們將以受苦和犧牲為榮。[3]國服【男子國服】菲律賓男子的國服叫「巴隆他加祿」 襯衣。這是一種絲質緊身襯衣,長可及臀,領口如同一般可以扎領帶的襯衫,長袖,袖口如同西服上裝。前領口直到下襟兩側,都有抽絲鏤空圖案,花紋各異,頗為大方。據說,在西班牙人統治時期,為了便於從遠處區別西班牙人和菲律賓人,殖民者下令所有菲律賓人必須把襯衣穿在外面,不許把襯衣下擺扎在褲內。後來,菲律賓人開始在襯衣上刺綉各種圖案,以此表示菲律賓人的自豪。50年代初,這種服裝被正式推為菲律賓男子的國服,成為外交場合,慶祝活動和宴會的正式禮服。【女子國服】菲律賓女子的國服叫「特爾諾」。這是一種圓領短袖連衣裙。由於它兩袖挺直,兩邊高出肩稍許,宛如蝴蝶展翅,所以也叫「蝴蝶服」。這種服裝結合了許多西歐國家,特別是西班牙婦女服裝的特點,並經過三四百年的沿革,而成為菲律賓婦女的國服。國花菲律賓國花是被稱為「桑巴吉塔」的茉莉花。這是一種灌木類植物,一般高一米多 菲律賓國花,花色潔白、香味濃郁,有單瓣和雙瓣兩種。據說,古代菲律賓男子向她心愛的姑娘求婚時,一般都贈送茉莉花花環。如果姑娘將花環掛在脖子上,就意味著接受了他的愛。然後,他們在月光下用他加祿語誓約:「桑巴吉塔」(我答應永遠愛你)。因此,茉莉花在菲律賓又稱之為「誓愛花」。「桑巴吉塔」是忠於祖國、忠於愛情的象徵。菲律賓青年常常將它作為獻給愛人的禮物,向對方表達「堅貞於愛情的心聲」。每到鮮花盛開的5月,姑娘們都佩帶上茉莉花環,唱起贊歌,互相祝願。在國際交往中,菲律賓人也常把茉莉花環獻給外國貴賓,以表示純真的友誼。國樹 國樹菲律賓的國樹是納拉樹,它是紫檀木的一種。這種樹高大挺拔,終年常綠,迎著太陽開放出金光燦爛的花朵。木質堅硬細致,是製作高級傢具和樂器的良好材料。納拉樹的樹皮在受傷時會滲出一種猩紅色的液體。菲律賓人說,這象徵自己民族血管里流動著的,而又隨時准備為捍衛獨立灑在祖國大地上的鮮血。這種樹可作為染料和制葯原料。菲律賓人民選擇納拉樹作為國樹,以象徵本民族堅強不屈,樂於獻身的高尚品質。國果香飄遐邇、名聞世界的水果----芒果,是菲律賓的國果,它形呈橢圓,甜中帶有微酸,味道有點兒象桃子。成熟後呈黃色,異香撲鼻。芒果是菲律賓人民最喜歡的熱帶水果。人口 馬尼拉馬來族佔全國人口的85%以上,包括他加祿人、伊洛戈人、邦班牙人維薩亞人和比科爾人等;少數民族及外來後裔有華人、阿拉伯人、印度人、西班牙人和美國人;還有為數不多的原住民。有70多種語言。國語是以他加祿語為基礎的菲律賓語,英語為官方語言。國民約84%信奉天主教,4.9%信奉伊斯蘭教,少數人信奉獨立教和基督教新教,華人多信奉佛教,原住民多信奉原始宗教。人口9220萬。菲律賓目前全球人口最多的20個國家之一,也是東南亞地區人口增長率最高的國家。2010年底菲律賓人口數量達9,401萬。菲律賓人口委員會執行主任托馬斯·歐西亞斯說,菲律賓每年出生大約200萬人,今年底全國總人口將達到9,580萬人,人口增長率約2.04%,與1.04%的理想增長率相差甚遠。在菲律賓,一對夫妻生育三、五個孩子相當平常,在商場里常能看到一對夫婦拖著一大群孩子逛街的情景。而未婚生育、低齡生育的現象也不罕見。行政區劃全國劃分為呂宋、米沙鄢(維薩亞)和棉蘭老三大部分。截至2011年9月,全國設有15個大區(國家首都區、伊羅戈斯區、卡加延河谷區、中央呂宋區、甲拉巴松區、民馬羅巴區、比科爾區、西米沙鄢區、中米沙鄢區、東米沙鄢、西棉蘭老區、北棉蘭老區、南棉蘭老區、中棉蘭老區、卡拉加區)及科迪勒拉行政區和棉蘭老穆斯林自治區,下設79個省和117個市。編輯本段地理地貌菲律賓大部分是由山地、高原和丘陵構成。多活火山,地震頻繁。棉蘭老島的阿波火山是菲律賓最高的山峰,呂宋島的馬榮火山是菲律賓最大的活火山,同時也是世界最小的活火山。主要河流有棉蘭老河、卡加延河,貝湖是全國最大湖泊。菲律賓國土面積29.97萬平方公里,是東南亞島國。位於亞洲東南部。北隔巴士海峽與中國台灣省遙遙相對,南和西南隔蘇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峽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相望,西瀕南中國海,東臨太平洋。共有大小島嶼7,107個,其中2,400個島有名稱,1,000多個島有居民。呂宋島、棉蘭老島、薩馬島等11個主要島嶼佔全國總面積的96%。島上山巒重疊,三分之二以上島嶼是丘陵、山地及高原。多火山,全國有52座火山,其中活火山11座;地震頻繁。除呂宋島中西部和東南部外,平原均狹小。海岸線曲折,長約18,533公里,多優良港灣。[4]氣候屬季風型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濕度大,米沙鄙群島以北多台風。月平均氣溫24-28℃,年雨量2,000-3,500毫米。年均氣溫27℃,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森林茂密,佔全國土地面積的40%以上。菲律賓北部屬海洋性熱帶季風氣候,南部屬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27℃,年降水量2,500毫米左右。夏秋季多雨、多台風。每年三月到五月的天氣炎熱和乾燥。六月到十月是雨季,十二月到二月之間,天氣涼爽,平均溫度:百分之78華氏/攝氏25度至華氏90度攝氏28度。全年平均濕度約77%。由於受到季風及復雜地形的影響,即使是同一島上,依區域別也有氣候上的差異。例如呂宋島或民答那峨島東部等,靠近太平洋,就沒有所謂的乾季,每年11—1月雨量特別多,而呂宋島或巴拉望島等菲律賓西部地區則很明顯地劃分為乾季(11—4月)及雨季(5—10月)兩季。涼季為12—2月,氣溫稍低,較為舒爽,雨量也少,是旅行的最好季節。12月聖誕節、4月復活節期間國內人潮湧動,自助游交通不是很方便。但是如果你想感受文化氛圍,最好在1月、5月、12月前往,此時節慶較多。5月中旬至12月中旬是台風季節;7、8月是雨量最多的月份[5]。資源主要礦產有鐵、鉻、錳、金和銅等。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主要作物有椰子、甘蔗、蕉麻、煙草、香蕉、菠蘿、芒果、稻、玉米等。稻田三分之一以上集中在呂宋中央平原。工業有食品、采礦、紡織、冶煉、汽車裝配和化學等。刺綉工藝著名。椰乾和椰油輸出佔世界首位,香蕉、芒果、木材、鐵、鉻等在世界市場上也較重要。進口糧食、石油製品、機器、紡織、金屬製品等。森林面積1,585萬公頃,覆蓋率達53%。有烏木、檀木等名貴木材。水產資源豐富,魚類品種達2,400多種,金槍魚資源居世界前列。已開發的海水、淡水漁場面積2,080平方公里。菲律賓海岸線長18,533公里,多天然良港,森林占總面積40%以上,礦藏有金、銀、鉻、銅、錳、鐵等。編輯本段歷史菲律賓在很早以前,是以呂宋、麻逸、蘇祿、胡洛等地的名稱聞名的。公元三世紀左右,同中國友好往來。14世紀前後,菲律賓出現了由土著部落和馬來族移民構成的一些割據王國,其中最著名的是14世紀70年代興起的海上強國蘇祿王國。[6]早在唐朝時期中國人就與菲律賓各地有貿易往來,在菲律賓當地,考古發掘甚至發現有日期 菲律賓在3世紀的中國瓷器。1390年,米南加保人(Minangkabau)建立了蘇祿蘇丹國,他們是在13世紀以來從蘇門答臘島移民而來。 1450年,阿拉伯商人賽義德·艾布伯克爾在菲律賓南部建立了伊斯蘭政權。 [6]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於地理大發現首次環球航海時抵達菲律賓群島。此後,西班牙逐步侵佔菲律賓,並統治長達300多年。1565年,宿霧島為來自墨西哥的西班牙人所佔領,此即西班牙統治菲律賓的開始。菲律賓之名,乃自當代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而來。1898年,爆發美西戰爭;6月12日菲律賓宣告獨立,成立菲律賓共和國。爾後西班牙戰敗,簽署「巴黎和約」,美國接收菲律賓,改由美國統治。(為美屬菲律賓領地)。 [6]1935年3月24日,菲律賓建立菲律賓自治邦;二戰期間為日本所據(1942年-1945年),日本佔領菲律賓後建立傀儡政權(菲律賓第二共和國)。1942年,菲律賓被日本佔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菲律賓再次淪為美國殖民地。1946年7月4日,美國被迫同意菲律賓獨立。此後,自由黨和國民黨輪流執政。1946年7月4日,獲得完全獨立。1965年馬科斯就任二戰後第六任總統,並三次連任。1971年,斐迪南·馬科斯成功連任,同年取消總統任期只有兩屆的限制;未久即宣布戒嚴,開始獨裁統治。1983年8月,反對黨領導人貝尼格諾·阿基諾被謀殺,導致政局動盪1986年2月7日,提前舉行總統選舉,貝尼格諾·阿基諾的夫人科拉松·阿基諾在民眾、天主教會和軍隊的支持下出任總統。此後,拉莫斯和埃斯特拉達先後按憲制當選總統。1992年,菲德爾·瓦爾德斯·拉莫斯勝選,科拉松·阿基諾和平轉移政權。1998年5月,約瑟夫·埃斯特拉達當選總統。2001年1月,埃斯特拉達因受賄丑聞被迫下台,副總統阿羅約夫人繼任。2010年6月9日,自由黨總統候選人貝尼尼奧·阿基諾三世當選菲律賓第15任總統。[7]2010年6月30日,菲律賓當選總統貝尼尼奧·阿基諾三世在首都馬尼拉宣誓就職,成為菲律賓第15任總統。[6]編輯本段政治政體阿羅約總統執政以來,致力於消除貧困,發展經濟。政府出台多項措施,推動國內和平進程,打擊恐怖主義、整頓社會治安,旨在重建社會穩定與秩序。2004年是大選年,國內局勢復雜因素較多。1月,「新人民軍」多次向政府軍發動武裝襲擊。軍方宣布全 國軍隊處於警戒狀態。5月,菲全國大選在總體平和有序的氣氛中進行。6月,國會兩院宣布執政聯盟候選人勝選。7月,國會選舉。8月,阿羅約總統宣布菲處於「財政危機」。11月,阿羅約總統發表聲明,菲已擺脫財政危機。阿羅約連任後,將工作重點轉向鞏固政權、發展經濟、促進民族和解等方面,加強了執政地位,順利完成了內閣改組。在推進國內和平進程方面,政府與各反政府武裝進行多輪和談,同時加大打擊恐怖主義力度。菲穆斯林領導人重申對阿呼籲國家團結、民族和解的支持。國內政局總體繼續保持穩定。憲法獨立後共頒布過三部憲法。現行憲法於1987年2月2日由全民投票通過,由阿基諾總統於同年2月11日宣布生效。該憲法規定:實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政體;總統擁有行政權,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6年,不得連選連任;總統無權實施戒嚴法,無權解散國會,不得任意拘捕反對派;禁止軍人干預政治;保障人權,取締個人獨裁統治;進行土地改革。議會稱國會。最高立法機構,由參、眾兩院組成。參議院由24名議員組成,由全國直接選舉產生,任期6年,每三年改選1/2,可連任兩屆。眾議院由250名議員組成,其中200名由各省、市按人口比例分配,從全國各選區選出;25名由參選獲勝政黨委派,另外25名由總統任命。眾議員任期3年,可連任三屆。本屆國會於2010年7月選舉產生。現任參議長恩里萊(Juan Ponce ENRILE),眾議長貝爾蒙特(Feliciano BELMONTE, Jr.)。政府實行總統制。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 阿基諾三世本屆政府內閣於2010年6月組成,此後略有調整。截至2011年底,內閣成員28名:副總統傑喬馬·比奈(Jejomar BINAY),文官長帕奎托·奧喬亞(Paquito OCHOA Jr.),外交部長阿爾韋特·德爾羅薩里奧(Albert Del ROSARIO),財政部長塞薩爾·普利斯馬(Cesar PURISIMA),司法部長萊拉·德利瑪(Leila de LIMA),農業部長普羅塞索·阿爾卡拉(Proceso ALCALA),國防部長伯爾泰勒·加斯明(Voltaire Gazmin),貿易與工業部長格里高利·多明戈(Gregory DOMINGO),公共工程與公路部長羅傑里奧·辛松(Rogelio SINGSON),教育部長阿明·路易斯特羅(Armin LUISTRO),勞工與就業部長羅薩琳達·巴爾多茲(Rosalinda BALDOZ),預算與管理部長佛羅倫西奧·阿巴德(Florencio ABAD),衛生部長恩里克·奧納(Enrique ONA),土地改革部長維吉里奧·德洛斯雷耶斯(Virgilio de los REYES),內務與地方政務部長傑斯·羅伯雷多(Jesse ROBREDO),環境與自然資源部長雷蒙·帕耶(Ramon PAJE),交通與通訊部長曼努埃爾·羅哈斯二世(Manuel ROXAS II),社會福利部長科拉松·索里曼(Corazon SOLIMAN),科技部長馬里奧·蒙特赫(Mario MONTEJO),旅遊部長拉蒙·吉米內斯(Ramon Jimenez),能源部長何塞·雷恩·阿爾門德拉斯(Jose Rene ALMENDRAS),新聞部長兼總統府發言人陳顯達(Edwin LACIERDA),經濟發展部長加耶達諾·帕德拉加(Cayetano PADERANGA Jr.),總統府幕僚長茱利婭·阿巴德(Julia ABAD),總統法律顧問埃德華多·德梅薩(Eardo de MESA),總統和平進程顧問特莉西塔·德雷斯(Teresita DELES),高等教育委員會主席帕特里西亞·里古安南(Patricia LIGUANAN),國稅局長金·哈辛托·赫納雷斯(Kim Jacinto HENARES)。司法司法權屬最高法院和各級法院。最高法院由1名首席法官和14名陪審法官組成,均由總統任命,擁有最高司法權;下設上訴法院、地方法院和市鎮法院。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希拉里奧·戴維德(Hilario G. DAVIDE Jr.)。檢察工作由司法部檢察長辦公室負責,總檢察長里卡多·加維斯(Ricardo GALVEZ)。政黨有大小政黨100餘個,大多數為地方性小黨。主要政黨和團體有:(1)自由黨(Liberal Party):執政黨,由菲第5任總統曼努埃爾·羅哈斯於1946年創立,早期成員主要是從菲國家主義黨內分裂出來的自由派人士。70年代後期,該黨在秘書長阿基諾的領導下,反對馬科斯獨裁統治,是推翻馬科斯政權的主要力量之一。2001年阿羅約政府上台後,該黨加入執政聯盟,後又脫離執政聯盟,並推選阿基諾三世參加2010年總統大選。阿最終以42%的得票率當選菲律賓第15任總統。現任黨主席是阿基諾總統,總裁是羅哈斯二世。(2)基督教穆斯林民主力量黨(LAKAS-CMD):系前總統拉莫斯於1991年底創立,由人民力量黨、全國基督教民主聯盟、菲律賓穆斯林民主聯盟、團結黨等整合而成。主張實行兩黨制,通過修憲擴大地方政府權力,改革選舉制度,將總統任期六年一屆修改為四年一屆,可連任兩屆;主張通過談判實現民族和解,促進社會穩定。經濟上重視農業發展,增加就業,扶助貧困,加快私有化進程;倡導經濟外交,奉行開放政策。1992年該黨在大選中獲勝,成為執政黨。1998年大選中敗於菲律賓民眾奮斗黨聯盟。2001年阿羅約就任總統後,該黨成為執政聯盟的核心。2002年10月,該黨針對2004年大選,對執政聯盟進行再次整合改組。該黨主席是前總統阿羅約,總裁是前眾議長諾格拉雷斯,前總統拉莫斯任名譽主席。(3)民族主義人民聯盟(NPC—Nationalist People's Coalition),是前總統埃斯特拉達的執政聯盟—民眾奮斗黨(LAMP)成員之一。2000年10月,埃被彈劾後,該黨成為獨立黨派。現為眾議院第二大黨。該黨支持修改憲法。為防止總統權力過大,主張實行議會制政體及實行兩黨制,支持加快國有企業私有化。該黨總裁是前眾議員聖胡安(Frisco F. SAN JUAN)。(4)摩洛民族解放陣線(Moro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簡稱摩解):南部穆斯林武裝組織。1968年創立,旨在棉蘭老地區建立獨立的伊斯蘭國家。1987年南部各省舉行公投,建立由棉蘭老島四省組成的「棉蘭老穆斯林自治區」(ARMM),密蘇阿里任主席。1996年,政府與摩解達成和平協議。2001年,密蘇阿里與阿羅約政府發生利益沖突,其支持者於11月在霍洛島發動武裝叛亂。政府迅速平叛,宣布密犯有叛亂罪。密潛逃至馬來西亞沙巴,被馬政府逮捕並於2002年1月引渡回菲。2007年2月,阿羅約總統下令執行與摩解的和平協議條款,希望通過和平、發展、多種信仰對話及國際合作實現與摩解的最終和解,解決菲南部沖突。阿基諾總統就任後基本延續這一政策。(5)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Moro Islamic Liberation Front,簡稱摩伊解):菲最大的穆斯林反政府組織。現有武裝力量12500人,主要活躍在棉蘭老島。1978年,以哈希姆·薩拉馬(Hashim SALAMAT)為首的強硬派從摩解脫離後建立。2003年薩拉馬去世後,穆拉特(Al Haj Ebrahim MURAD)任主席。主張建立獨立的伊斯蘭國家,堅持武裝斗爭。摩伊解與政府雖多次簽署停火協議,但均未能得到有效執行。2000年4月摩伊解與政府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摩伊解的營地被政府軍全部攻佔,其武裝力量潰散後,繼續以小股武裝襲擊政府軍和民用設施。自2001年開始,阿羅約政府與摩伊解重開和談,並曾簽署停火協議與和平協議,但雙方武裝沖突仍時有發生。2003年,南部地區發生多起恐怖爆炸案件,政府認為是摩伊解所為,宣布通緝其主要領導人,威脅要將摩伊解列為恐怖組織。此後,在馬來西亞協調下,雙方進行多輪談判,取得了一定進展。阿基諾總統主張同南部「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等分離組織進行全面和談,推動外國斡旋調停,促進國家團結和民族和解。
I. philippines是哪個國家
為菲律賓。
菲律賓共和國(他加祿語:Republika ng Pilipinas),位於西太平洋,東南亞一個多民族群島國家,面專積29.97萬平方公里,人口1.049億(屬2017年)。
菲律賓人的祖先是亞洲大陸的移民,14世紀前後建立了蘇祿國。1565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98年6月12日宣布獨立。同年美西戰爭後,成為美國屬地。1942年到1945年被日本侵佔。二戰後重新淪為美國殖民地。1946年7月4日,菲律賓獲得獨立。
(9)菲律賓語人均gdp擴展閱讀:
菲律賓的相關情況:
1、菲律賓位於亞洲東南部。北隔巴士海峽與中國台灣省遙遙相對,南和西南隔蘇拉威西海、巴拉巴克海峽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相望,西瀕南中國海,東臨太平洋。
2、共有大小島嶼7000多個,其中呂宋島、棉蘭老島、薩馬島等11個主要島嶼佔全國總面積的96%。海岸線長約18533公里。
3、菲律賓群島地形多以山地為主,占總面積3/4以上;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21座。除少數島嶼有較寬廣的內陸平原外,大多數島嶼僅沿海有零星分布的狹窄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