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舉例說明強度相對指標與平均指標的區別,例如人均生產量或人民GDP
搜一下:舉例說明強度相對指標與平均指標的區別,例如人均生產量或人民GDP
2.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強度相對數嗎
根據統計學統計指標劃分(教材裡面舉的例子),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應該屬於平均指標。
但是,如果僅僅從表像來進行區分的話,很難看出人均gdp的具體歸屬。
1.強度相對指標的定義為「在同一地區或單位內,兩個性質不同而有一定聯系的總量指標數值對比得出的相對數,是用來分析不同事物之間的數量對比關系,表明現象的強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綜合指標。 」
2.平均指標「又稱平均數或均值,它反映的是現象在某一空間或時間上的平均數量狀況。」
其實,仔細對比過後,可以發現強度指標是要說明強度、密度計程度的綜合性指標,而平均指標就比較直接,反映平均數量狀況,GDP與人口均為數量指標。
希望能幫到你
另外找了下二者聯系與區別的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平均指標與強度相對指標的聯系與區別
(1)概念不同。強度相對數是兩個有聯系而性質不同的總體對比而形成相對數指標。算術平均數是反映同質總體單位標志值一般水平的指標。
(2)反映的問題不同。強度相對數反映兩不同總體現象形成的密度、強度。算術平均數反映同一現象在同一總體中的一般水平。
(3)計算公式及內容同。算術平均數分子、分母分別是同一總體的標志總量和總體單位數,分子、分母的元素具有一一對應的關系,即分母每一個總體單位都在分子可找到與之對應的標志值,反之,分子每一個標志值都可以在分母中找到與之對應的總體單位。而強度相對數是兩個總體現象之比,分子分母沒有一一對應關系。
(4)有的強度相對指標的分子分母可倒置;平均數則不可。
(5)作用不同。平均指標的作用有:.反映總體各單位變數分布的集中趨勢和一般水平;比較同類現象在不同空間或不同階段的發展水平;分析現象之間的依存關系;作為評價事物和作為決策的數量標准或參考;可進行數量估算。強度相對指標的作用有: 以說明一個國家、地區或部門的經濟實力或社會服務能力;藉助強度相對指標可以進行國家、地區之間的比較,確定發展不平衡和發展的差距。
3. 國民生產總值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有何區別
國民生產總值是指一國居民所生產創造的財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當然是指這個國家平均每個居民所創造的財富值。它和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不同
4. 下列指標中屬於平均指標的是( ) A.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B.工人的平均工資 C.人口密度 D.人均
都是 都是平均算出來的
5. 人均GDP是平均指標么
是的。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總產出(GDP總額,即社會產品和服務的產出總額)/總人口。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核算期內實現的生產總值與所屬范圍內的常住人口的比值。
一個國家常住機構單位從事生產活動所創造的增加值(國內生產總值)在初次分配過程中主要分配給這個國家的常住機構單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非常住機構單位。
同時,國外生產單位所創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常住機構單位。從而產生了國民生產總值概念,它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勞動報酬和財產收入減去支付給國外的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
2017年中國人均GDP總量為827122億元,首次登上80萬億元的門檻;人均GDP同比增長6.9%,增速較2016年提高0.2個百分點。這是自2010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首次加速。
經最終核實,2017年,人均GDP現價總量為820754億元,比初步核算數減少了636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8%,比初步核算數下降0.1個百分點。
2018年中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90萬億元,初步核算,2018年全年國內人均生產總值900309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6%,實現了6.5%左右的預期發展目標。
6. 人均GDP是哪類相對指標
類似的來宏觀經濟指標大源致分為三類:總量指標、平均指標和相對指標。
總量指標主要有:GDP(國內生產總值)、GNP(國民生產總值)、財政收入、財政支出、儲蓄余額、貸款余額、三次產業總產值、進出口總額、外貿順差、外匯儲備余額、投資總額、消費總額等;
相對指標主要有:CPI(消費者價格指數)、PPI(生產者價格指數)、PMI(采購經理指數)、失業率、貨幣匯率、基尼系數、恩格爾系數、GDP等的增長率等;
平均指標主要有:上述一些總量時期指標或相對指標的平均值,如人均GDP、人均收入、GDP平均增速等。
7. 2003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平均指標
A,算術平均,按照總的國民生產總值除以全國人口數
8.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是(多選)a數量指標,b質量指標,c總量指標,d相對指標,e平均指標
這道題目選擇( A.總量指標 E.平均指標 )。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是是總量和平均指標
9. 下列指標中屬於平均指標的是( ) A.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B.工人的平均工資 C.人口密度 D.人均
屬於平均指標的是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口密度。
一般用平均數形式表示,因此也稱作平均數。平均指標是同質總體各單位某一數量標志值在具體時間、地點、條件下達到的一般水平。平均指標在認識社會經濟現象總體數量特徵方面有重要作用。
(1)平均指標可以反映現象總體的綜合特徵。
(2)平均指標可以反映分布數列中變數值分布的集中趨勢。
(3)平均指標經常用來進行同類現象在不同空間、不同時間條件下的對比分析,從而反映現象在不同地區之間的差異,揭示現象在一定時期內的發展趨勢。
同質總體內各單位某一數量標志的一般水平。平均數的特點是對總體各單位之間標志值的差異抽象化,用一個數字顯示其一般水平。
因此,它可用來比較不同時間、地點或部門之間同類現象水平的高低,分析現象間的相互關系,估計推算其他有關指標,如用樣本平均每畝產量乘收獲面積估算農作物總產量。現象的同質性是計算平均數的前提條件,只有在同質總體內才能計算平均數。
把平均數與分組法結合運用,用組平均數補充總平均數,對認識客觀現象有重要作用。在運用平均數時,還要注意利用分配數列和典型資料來加以補充。由於掌握資料和研究任務不同,平均數有算術平均數,調和平均數,幾何平均數、眾數和中位數等五種不同計算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