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dp負增長意味著什麼
GDP全稱國內生產總值,是指經濟社會(即一國或一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明確了GDP是什麼,那再回來看問題,「GDP為什麼會負增長?」把問題轉化一下就成了「經濟社會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為什麼會減少?」
首先要明確一點,GDP所統計的是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而不是出售的最終產品。也就是說,生產出來沒有賣掉放到了倉庫里的最終產品也算在GDP里。
明確了GDP統計的是生產而不是出售下面的解答就簡單了,GDP負增長就是因為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減少了。
那為什麼「生產的最終產品市場價值會減少」呢?這可以從生產端和消費端來解釋。
生產端解釋就是無法替代且必須的原材料出現了供給減少,這導致最終產品生產能力下降,生產的最終產品數量下降,就算因為稀缺性而導致產品價格上漲也可能無法讓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增加,這就出現GDP負增長或經濟增長停滯。比如石油危機引發的經濟滯脹。
消費端解釋就是生產企業預測到了一定時期內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減少了,認為生產出來的最終產品肯定賣不出去,所以主動減少了生產,最終導致了最終產品市場價值下降。比如這次疫情引起的悲觀預測。
因為疫情沖擊,大量家庭收入受到影響,生產企業判斷居民消費能力會驟降為了避免庫存調整了最終產品的生產。此外服務業提供的最終產品是服務,無法像工業產品一樣在疫情之後補償性生產、消費,人不能因為在疫情期間沒去飯店吃飯,在疫情後每天吃六頓補償回來,所以服務業的最終產品很可能會完全消失。所以IMF等機構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會出現負增長。
2. GDP連續多少個月出現負增長,即被視為經濟衰退
經濟衰退(Recession),指經濟出現停滯或負增長的時期。不同的國家對衰退有不同的定義,但美國以經濟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為衰退的定義被人們廣泛使用。而在宏觀經濟學上通常定義為「在一年中,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連續兩個或兩個以上季度出現下跌」。但是這個定義並未被全世界各國廣泛接受。比如,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就將經濟衰退定義成更為模糊的「大多數經濟領域內的經濟活動連續幾個月出現下滑」。凱恩斯認為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 [編輯本段]經濟衰退的表現形式 經濟衰退可能會導致多項經濟指標同時出現下滑,比如就業、投資和公司盈利,其它伴隨現象還包括下跌的物價(通貨緊縮)。當然,如果經濟處於滯脹(Stagflation)的狀態下,物價也可能快速上漲。 經濟衰退表現為普遍性的經濟活力下降,和隨之產生的大量工人失業。嚴重的經濟衰退會被定義為經濟蕭條。毀滅性的經濟衰退則被稱為經濟崩潰。經濟衰退與過量商品存貨、消費量的下降(可能由於對未來失去信心)、技術創新和新資本積累的缺乏,以及股市的隨機性有關。 市場經濟的特點之一是經濟周期的存在,然而經濟衰退並非總是存在。經濟學領域在「政府幹涉是可以抹平經濟周期(凱恩斯主義)、或是放大經濟周期後果的影響(真實經濟周期理論)、還是製造了經濟周期(貨幣主義)」的問題上存在著很多的爭論。 歷史上最糟糕的經濟衰退出現在20世紀30年代,當時的失業率大約是25%,也就是說4個人中就有1個人失業。這段經濟大蕭條給人們帶來的困難不僅僅限於收入的減少,對於某些人來說,它還破壞了正常生活和健康的家庭關系。
3. 中國經濟有沒有出現過負增長
社會主義三大改造
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是指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范圍內組織的對於農業、資本主義工商業和手工業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其意義是,標志著我國基本上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會主義革命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我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大躍進時期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正式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盡管這條總路線的出發點是要盡快地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後的狀況,但由於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後的狀況。總路線提出後,黨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在大躍進過程中,出現了很多虛報產量的事。其中最著名的是河北徐水縣,號稱一年收獲糧食12億斤。《人民日報》對這種行為進行了宣傳。 依照這種報告制定的國家徵收糧食額度嚴重超出實際產量。也是導致後來災荒的主要原因。
文化大革命時期
在長時間的社會動亂中,國民經濟發展緩慢,主要比例關系長期失調,經濟管理體制更加僵化。這十年間,按照正常年份百元投資的應增效益推算,國民收入損失達五千億元。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沒有提高,有些方面甚至有所下降。自七十年代起,正是國際局勢趨向緩和,許多國家經濟起飛或開始持續發展的時期。但是,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中國不僅沒能縮小與發達國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相互之間的差距,從而失去了一次發展機遇。
在大躍進後出現過負經濟增長。
4. 92年以前哪年GDP為負增長
按人民幣計算1976年出現過負增長
5. 今年中國gdp現在是負增長還是正增長
增長是正增長,速度下降
6. 1982年世界gdp為什麼負增長
70年代之後石油危機,冷戰,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美歐經濟進入滯脹時期。直接原因是1979年經濟危機。
7. 近30年中國經濟實際是負增長
表達不準確,准確地說,應該是增長效率的增長是負的,絕對值確實是增長的。
簡單地比喻有助於理解:一個人用一個漏了很多洞的水桶提水,總能提到水,但漏出去的更多。這就是中國經濟。
8. ③我國今年上半年gdp為負增長,為什麼在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下降的情況下,第一
③我國今年上半年gdp為負增長,為
9. 為什麼國內生產總值會出現負增長呢
統計出名義的國內生產總值後,通過平減指數的調整,就得到了不變價格的國內生產總值。當本期國內生產總值低於上一期國內生產總值時,就出現了負增長。公式為
GDP增長率=(本期不變價格GDP - 上期不變價格GDP)÷上期不變價格GDP
國內生產總值負增長,說明經濟萎縮甚至進入衰退,本質上是當期創造的新財富價值低於上期創造的新財富價值。
10. 若國家gdp陷入負增長意味著
不會全部負增長。發達地區反而越發達靠投資 基建的地方會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