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gdp排名 > 人均GDP和環境污染曲線關系

人均GDP和環境污染曲線關系

發布時間:2021-01-07 18:29:07

① 城市擁擠會帶來什麼問題

1、發展的階段性。人均機動車保有量與人均GDP之間有緊密的正相關關系。回

2、擁堵呈常態化。擁堵常年持續答和周期性復發並存,擁堵的時段在延長、擁堵的范圍在擴大。

3、通勤時間的潮汐性。擁堵主要出現於早、晚高峰時段通勤需求比較集中的交通走廊,且單方向擁堵的特徵明顯。

4、交通出行無序化。現代交通文明缺失,「中國式過馬路」、「路怒」等不文明交通行為導致交通秩序混亂、道路通行能力下降。

(1)人均GDP和環境污染曲線關系擴展閱讀:

城市交通擁堵是城市多重矛盾綜合作用的結果。導致交通擁堵日趨加劇的因素很多,歸根結底是由於城市交通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交通供求關系失衡。

步行和自行車出行方式日益萎縮。受到小汽車交通的沖擊,以及吸引步行和自行車出行的要素如空氣清新、鍛煉身體、安全便捷等社會氛圍的缺失,導致自行車出行比例一再下滑。

② 人均GDP能換算成GDP增長率么

人均GDP*人口,不就是GDP。如果人口無增長,那麼人均GDP的增長率也就是GDP的增長率了回。「答GDP增長率對環境影響或者污染排放的臨界點」這個我還真不知道,環境污染的量化指標是什麼。怎麼衡量污染值。如果你要尋找GDP增長率和環境污染的相關關系,那先得解決環境污染的量化指標問題。然後統計某一地區環境污染每年的平均水平和GDP年增長率。說實話,題目太大,如果你是學生,估計超出你的能力范圍了。

③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是通過人均GDP與環境污染指標之間的演變模擬,說明經濟發展


(1)①進入工業化後,伴隨著人均GDP的增加(1分),環境污染的程度呈現上升的趨勢;(1分)當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到達「拐點」)後,隨著人均GDP的進一步增長,(1分)環境污染的程度逐漸趨緩,環境質量逐漸改善。(1分)②認為「拐點」會自然出現,在實踐中會導致片面追求經濟快速增長,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甚至出現沒有發展的增長;(1分)導致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生態破壞。(1分)
(2)答案示例:①科技進步有助於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 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單位產出的污染排放,促進環境質量的改善。(3分)②在保護環境,綠色消費觀念下消費者對綠色企業產品的需求增加,促使企業生產更多的綠色產品,促進環境質量改善。(3分)

④ 造成城市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第一、空氣污染我國城市的空氣污染仍為煤煙型為主,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煙塵。

第二、水域污染造成水體污染的物質種類有:有機有毒物質;無機有毒物質;耗氧污染物;植物營養污染物;病源微生物;放射性污染物等。我國城市及其附近河流仍以有機污染為主,主要污染指標是石油類、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

第三、固體廢物污染包括工業廢棄物、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等。

第四、雜訊污染我國多數城市的雜訊處於中等污染程度。

第五、土壤污染土壤的污染源包括爛施化肥農葯,工業廢水和廢渣以及生活污水和垃圾等。

(4)人均GDP和環境污染曲線關系擴展閱讀:

為了防治環境污染,我國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1983年,我國政府宣布把環境保護列為一項基本國策,提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的戰略方針。

1994年,我國政府制定了今後中國環境保護工作的行動指南——《中國21世紀議程》,指出「通過高消耗追求經濟數量增長和『先污染後治理』的傳統發展模式已不再適應當今和未來發展的要求。

而必須努力尋求一條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相互協調的、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對滿足後代人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為了做好環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我們每一個公民必須努力增強環境意識.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城市環境污染

⑤ 如何看待現在中國的國際環境

資源和環境是不可分的,資源的實質就是環境,要保證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保護環境。我國長期以來實行資源高消耗、環境重污染、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實際上我國高速經濟增長是以巨大的生態環境污染為代價的。近20年來,我國在總體上承襲了「先污染後治理」的模式,事實證明,此種模式只能帶來更嚴重的污染。我國目前環境污染現狀表現在一下幾方面。

1、水體污染現狀
(1)、地表水體嚴重污染
根據國家環保局2011年的統計調查的139座主要水庫中,水污染極為嚴重的劣V類水質水庫有8座。四大海區沿岸近海海域水質惡化日趨明顯。重點河口、海灣、港口、大中城市附近海域污染較為嚴重。
(2)、地下水體嚴重污染
據環境保護部門對我國118個城市地下水監測資料的評價,污染較重的城市有76個,佔64%,污染較輕的城市39個,佔33%,基本未受污染的城市只有3個,不足3%。
(3) 、降水酸化正成為新的污染源
調查表明,以煤煙型為主的大氣污染導致酸雨的覆蓋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30%,呈明顯的區域性特徵。水污染已成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大約因素,嚴重威脅著我國經濟的發展。

2、大氣污染現狀。國家環保總局對全國大城市的空氣狀況進行監測,發現污染最嚴重、最密集的大城市有3個;污染程度較重的城市相當於世界發達國家20世紀50一60年代嚴重污染時期的水平,1998年大氣污染的狀況有所改善,但仍不容樂觀。污染類型可分為煤煙型、汽車尾氣型、煤煙+汽車尾氣型和復合型。

與人均GDP和環境污染曲線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