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清朝的gdp是世界第一嗎
「鴉片戰爭前的清朝GDP世界第一」,這一說法在中國流傳很廣。追根溯源,最早提出這一觀點的似乎是英國學者麥迪森,他的一項推測稱,1820年中國GDP佔全球總量的33%(英國為5.2%),他的論述被專業人士普遍認為不嚴謹。但在中國,很多非專業人士看重這種說法對思想的啟發性,加入傳播行列,最終導致輿論場對它深信不疑。
GDP是現代經濟概念,能夠相對准確地對現代國家經濟狀況進行描述,反映它們之間的競爭力。用這套體系來做歷史研究需要很小心。比如文獻顯示,1820年清朝的財政收入只有白銀4000萬兩,而英國則摺合白銀1.5億兩。兩國的產業差距更大,1820年的英國已進入蒸汽化時代,支柱產業為機械紡織業、鋼鐵等,而中國仍以絲綢、瓷器、茶葉為大宗。
然而這種說法能在中國流傳開來,雖然可以視為國人對於民族復興的一種情結,但是在網路上被隨意引證,甚至作為一些錯誤觀點的證據。大的原因或許有兩個,一是部分知識分子的專業精神出了大窟窿,二是輿論場需要這樣的顛覆性信息,用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
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種表述就是:清朝的GDP佔世界20%—30%,居全球第一,但還是落後挨打...我們知道美國的GDP是世界第一,只聽說美國打哪個國家,沒聽過哪個國家打美國。於是,我們不禁要問:清朝的GDP真的是全球第一嗎?
相對於世界的發展,清朝的落後從康熙時代就開始了,「康乾盛世」只是一種意淫罷了。清朝的挨打卻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的,此後直到1911年清朝滅亡,一直都是被列強騎在頭上,任人宰割。這樣的國家其GDP顯然不可能是世界第一。
1840年代-1890年代清朝的年財政收入從白銀4500萬兩增加到9000萬兩,但是還是少於同期的日本。跟當時世界經濟頭號大國美國、英國比起來更是差了十萬八千里。同期美國的財政收入約100億美金(等同1億兩黃金,相當約15億兩白銀),可以看到,美國當年的財政收入是清朝的約15倍。其經濟總產值(GDP)必然也是大大於清朝(因為只有非常大的經濟產值才會有非常多的財政收入)。事實上,由於當時清朝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佔主導,跟英美等工業國家相比完全不是一個時代,其GDP絕對不可能比英、美多。1890年代中期,清朝財政收入在世界上連不入流的日本都比不了,是當時世界第一的美國的5%(1894年美國工業總產值超越英國居世界第一), 是當時世界第二的英國的6.7%, 是當時世界第三的法國的財政收入的10%。
1870年法國輸了普法戰爭,賠償德國50億法郎(約合7億多兩白銀),法國人用了3年就賠完了,對比30年後辛丑條約中國賠8國聯軍4億多兩白銀,要39年才能還清。可見中國國力之弱、財力之弱。
由於清朝科技水平及其落後、國家又極其龐大,統計GDP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清朝末年連自己的國家有多少人口都不清楚,更不可能統計國內總產值了)。一定要估計清末的GDP,只能參考當時的國家財政收入了。而比較清朝及英美等德日等國當時的財政收入,我們可以知道:清末的GDP絕對不可能是全球第一,清朝的GDP還不到英美等國的十分之一。
如果非要說清朝GDP世界第一,那也是康熙至乾隆初期的事情。在英國相繼擊敗西班牙和葡萄牙成為世界霸主後,也就是公元1760年前後,英國的GDP已經遠遠超過清朝,以後就一發不可收拾,1840年以後,至少有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國等國的GDP遠遠大於中國。
現在,我們可以更好的理解清朝末年為什麼挨打了,除了科技落後之外,一個總產值(GDP)不到人家十分之一,財政收入不到人家十五分之一的國家必然是阻擋不住列強的巨艦大炮。
『貳』 1900年清朝的Gdp(具體數據)
1900年的GDP:
中國GDP佔世界總量的6.2%,
美利堅合眾國 佔世界23.6%,GDP187.5億美元;
計算下,中國大約是:49.3億美元;
『叄』 清朝的鼎盛時期, GDP是多少是世界第一嗎
清朝的鼎盛時期最高的年份達到8000萬兩白銀,高居世界第一。
清朝曾占據世界GDP總量的1/3。最早提出這一觀點的似乎是英國學者麥迪森,他的一項推測稱,1820年中國GDP佔全球總量的33%(當時強盛的英國為5.2%)。
千百年來中國對外貿易的主要貨源是陶瓷,茶葉,絲綢。你看看這些東西,用現在的話說全是高附加值的產品,土燒一燒就流光溢彩,樹葉摘下來炒一炒味道神秘,最神奇的絲綢,外國人簡直無法想像是如何製造出來的。
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同時是中國封建社會的迴光返照。
該時期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續時間長達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
康乾時期國庫財政儲備充足,最高的年份達到8000萬兩,常年保持在6000到7000餘萬兩。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恢復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大規模蠲免錢糧,康熙、乾隆兩朝曾五次全免全國農業錢糧近3億兩白銀。 當時中國的工業產量,佔世界的百分之三十二; 即使是工業革命之後中國和印度的製造技藝雖落後,但似乎並不比歐洲任何國家落後多少。
『肆』 清朝的GDP是世界第一嗎
清朝曾占抄據世界GDP總量的襲1/3。這個統計自然來自西方。關於此,一個較完整的表述是:在中國清朝康乾盛世的鼎盛時期,1750年,即清朝乾隆十五年,中國GDP佔世界總量的32%,幾乎是1/3;
直到1830年,即清道光十年,也是鴉片戰爭發生的前十年,中國已從康熙盛世的頂峰衰落,但GDP仍佔世界總量的29%。在可以預見的21世紀里,清朝的GDP仍然是不可逾越的巔峰。
『伍』 1840、1895年清朝的gdp分別佔世界多少日本、英國、法國呢請提供真實的結果
1.1840年時,按蘇聯式工農業總生產值MPS演算法計算,中國約為英國的六倍,法國的十倍,日本的五十倍。但按照歐美式GDP演算法計算,中國的GDP僅為英國的40%。約與法國相當。約為日本的18倍。
2.1894年時,按蘇聯式工農業總生產值MPS演算法計算,中國約與英國相當(不含英屬印度帝國),如包括印度,約為英國的70%。約為法國的2倍,日本的9倍。
但按照歐美式GDP演算法計算,中國的GDP僅為英國的6%。法國的10%。約為日本的120%。
3.77事變時GDP核演算法:日本工業總產值約合58億美元,中國為3.6億美元。其中重工業占工業的比重,日本為61%,中國為11%。以工農業總生產值MPS演算法計算,中國農業產值約為日本三倍,而工業產值為日本一半。但以國民生產總值GDP演算法計算,中國農業產值約為日本的41%,而工業產值為日本的16%。原因在於,GDP演算法更科學的計算了實際的國力,將各種重復計算,和自我消耗剔除了
『陸』 清朝GDP世界第一,卻為什麼被西方無情瓜分和瞧不起
說起大清朝的悲劇,首先讓人想起印加帝國的悲劇。印加帝國立國的時候,中國大約處於北宋前後,而印加帝國滅亡的時候,大致相當於中國的明朝。
印加帝國是美洲大陸上數一數二的強國,甚至有「新大陸的羅馬」的稱號,滅亡印加帝國的是西班牙人。當時論起GDP或者說社會財富,印加帝國可以碾壓西班牙,但是,印加帝國還是被西班牙滅亡了,印加帝國的故土上雖然出現了現在的秘魯,但是,秘魯和印加帝國之間,毫無繼承關系。
此外,即便都是農業社會,但是,如果軍事腐敗,也會導致清朝現象的發生,比如兩宋就是典型:兩宋雖然經濟發達,比起遼金要富有,但是,兩宋在軍事上,幾乎沒有真正戰勝過遼金,反倒要向遼金繳納大量財富來換取平安。
『柒』 清朝GDP世界第一,卻為啥被西方無情瓜分和瞧不起
清朝的國家生產總值雖然是世界第一,但是,它的國家生產總值之所以會這么高,並不是僅僅因為它的生產力多麼發達,它的生產方式多麼的先進,而是因為人口遠遠超過其他國家並且國家生產總值中的大部分是因為手工產生,並不是因為機械,所以會被西方無情的瓜分和瞧不起。
第三點,清朝的國家生產總值雖然是世界第一,但是相較於西方來說,他們各個方面落後的不是一點點了。西方國家在軍事方面擁有先進的軍事武器和先進的軍隊體制,而清朝軍隊體制腐化和武器裝備落後,所以西方並沒有瞧得起這樣一個武器裝備落後,軍事能力低下的一個國家,因此最終的結果就是被西方無情的瓜分和瞧不起。
總的來說,清朝雖然國家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卻是只紙老虎。在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繫上面已經被西方無情的超越了,所以最終結果就是被西方無情的瓜分和瞧不起。
『捌』 清朝GDP世界第一,卻為什麼被西方無情瓜分和瞧不起
社會結構本底的差異。中國的長期以來的社會制度和歐洲發達國家完全是兩種進化路線,歐洲的制度和經濟形勢根本無法移植到中國(直接導致現代化過程中選擇了和中國本底非常相近的馬教紅黨,導致至今仍沒有和世界接軌)。日本的社會結構和工業革命之前的歐洲國家更近,移植歐洲制度更容易,但即使是更容易,在初步近代化之後還是掉進了邪教國家的坑,最後是靠戰後美國監督面前拉出來,然而之後走財團路線又掉坑裡了。
這個為什麼,是日式思維(簡單化,細節碎片化,低層次化,自吹自捧和詭辦化)所無法思考的。我覺得不完全是因為制度落後,而是因為大清老了,同時工業革命也沒趕上,所以這個帝國已經沒有生命力了。您覺得現在中國的制度好過大清很多嗎?非也,乃是因為梁啟超所說的少年中國誕生了。同時少年中國又在惡補工業革命的課,所以追上來了。一個地區的發達繁榮,主要跟地理氣候有關,是地理氣候影響了民族性,影響政治制度,影響經濟文化。全世界最應該強盛的三塊地是 歐洲 中國 美國。之所以中國近幾百年落後,主要不完全是因為制度,而是因為興衰周期和歐洲美國不同步的原因。
『玖』 中國清朝歷年GDP
世界歷史上37個大帝國的面積、人口、GDP分項及綜合排名
對世界歷史上主要大帝國的綜合實力進行比較和排名,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看過多個版本的這類文章,大多失之於主觀,不能讓人信服。本文探索採用可量化的客觀指標對世界歷史上主要大帝國的綜合實力進行比較和排名的方法,採用了面積、人口構成比、GDP構成比、延續時間四個可量化的指標,對各大帝國進行分項和綜合排名。
本文的數據來源:各大帝國疆域面積的數據部分來自於自己的計算,部分從秦三世、邊城玫女等網友貼子里的資料提取;人口的數據主要從瓊斯的《世界歷史人口圖集》、胡煥庸的《中國人口史》和麥迪森《世界經濟千年統計》提取;歷史GDP的數據主要從麥迪森《世界經濟千年統計》和帕爾格雷夫《世界歷史統計》提取。這些參考書籍裡面的人口和GDP資料盡管未必十分精確,但畢竟是目前為止在古代人口和GDP統計方面最權威的資料了。
一、世界歷史上37個大帝國的基本情況
根據世界歷史上所有國家的面積、人口、經濟總量、延續時間、經濟文化軍事各方面的影響和地區代表性等,選擇了35個帝國,再加上20世紀的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作為參照。其基本情況如下:
國家 帝國時代起止年份 極盛時統治范圍 統治核心地區
古埃及帝國 前1567-前1085年 北非、西亞 埃及
赫梯帝國 前1450-前1200年 西亞 土耳其
亞述帝國 前935-前605年 西亞、北非 伊拉克
波斯帝國 前550-前330年 西亞、中亞、北非、東南歐 伊朗
亞歷山大帝國 前336-前305年 東南歐、西亞、北非、中亞、南亞 希臘
孔雀帝國 前324-前185年 南亞 印度
秦帝國 前230-前206年 東亞 中國
安息帝國 前247-226年 西亞 伊朗、伊拉克
漢帝國 前202-220年 東亞 中國
羅馬帝國 前27-476年 歐洲、北非、西亞的地中海沿岸 義大利
貴霜帝國 16-233年 中亞、南亞 中亞、印度
晉帝國 265-420年 東亞 中國
笈多帝國 320-540年 南亞 印度
拜占庭帝國 395-1453年 南歐、西亞、北非 希臘、土耳其
隋帝國 581-618年 東亞 中國
薩珊波斯帝國 226-650年 西亞、中亞、北非 伊朗、伊拉克
唐帝國 618-907年 東亞、中亞 中國
阿拉伯帝國 632-1258年 西亞、中亞、南亞、北非、南歐 阿拉伯
查理曼帝國 768-843年 西歐 法國、德國
宋帝國 960-1276年 東亞 中國
蒙古帝國 1206-1368年 東亞、中亞、西亞、東歐 蒙古、中國
滿者伯夷帝國 1293-1500年 東南亞 印度尼西亞
帖木兒帝國 1370-1507年 中亞、西亞 烏茲別克
明帝國 1368-1644年 東亞 中國
印加帝國 1438-1533年 南美 秘魯
桑海帝國 1464-1591年 西非 馬里
葡萄牙帝國 1510-1822年 西歐、南美、非洲和印度洋沿海 葡萄牙、巴西
西班牙帝國 1521-1826年 西歐、北美、南美、非洲、東南亞 西班牙
神聖羅馬帝國 962-1806年 西歐、中歐 德國
奧斯曼帝國 1299-1922年 西亞、北非、東南歐 土耳其
莫卧兒帝國 1526-1857年 南亞 印度
清帝國 1644-1911年 東亞 中國
俄羅斯帝國 1721-1917年 東歐、中亞、北亞 俄羅斯
英帝國 1607-1947年 遍布五大洲 英國、印度
法蘭西帝國 1605-1940年 西歐、非洲、東南亞 法國
蘇維埃聯邦 1917-1991年 東歐、中亞、北亞 俄羅斯
美利堅合眾國 1776年- 北美 美國
二、37個大帝國極盛時期的面積排名
各大帝國的面積指的是有效控制的面積,包括本土、殖民地和實際上已喪失獨立性的保護國,但不包括那些仍保持獨立性,只是象徵性地稱臣納貢的屬國和保護國。只計算陸地面積,不包括領海面積。可見,世界歷史上統治面積最大的國家,是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帝國,1920年前後,大英帝國本土加上遍布五大洲的的殖民地,總面積達到3367萬平方公里,佔世界陸地面積的22.5%。世界歷史上唯一在疆域面積方面可與大英帝國匹敵的是蒙古帝國,1300年前後,元帝國本部加上四大汗國,總面積達3287萬平方公里(對於蒙古帝國面積的計算分歧較大,主要在於西伯利亞北部無人區是否應計入其領土。這里採用了傳統的計法,把西西伯利亞和中西伯利亞全部計入蒙古帝國的領土)。排名第三的是西班牙帝國,1580年西葡合並之後,這個殖民帝國幾乎包括了整個美洲(加拿大和美國的一部分除外),面積達到2530萬平方公里。
排名 國家 面積(萬KM2) 年份 備注 面積指數
1 英帝國 3367 1920年 凡爾賽和約後 100
2 蒙古帝國 3287 1300年 元帝國加四大汗國 98
3 西班牙帝國 2530 1600年 西葡合並後 75
4 俄羅斯帝國 2280 1913年 尼古拉二世時代 68
5 蘇維埃聯邦 2240 1950年 二戰結束後 67
6 阿拉伯帝國 1340 750年 倭馬亞王朝末期 40
7 清帝國 1316 1760年 乾隆時代 39
8 法蘭西帝國 1290 1920年 凡爾賽和約後 38
9 唐帝國 1240 670年 唐高宗時代 37
10 葡萄牙帝國 1070 1580年 西葡合並前 32
11 明帝國 997 1424年 明成祖時代 30
12 美利堅合眾國 963 1960年 擴展到50個州後 29
13 波斯帝國 695 前485年 大流士一世時代 21
14 奧斯曼帝國 688 1683年 科普律魯時期 20
15 薩珊波斯帝國 660 620年 庫思老二世前期 20
16 羅馬帝國 625 115年 圖拉真時代 19
17 漢帝國 610 1年 西漢王朝末年 18
18 帖木兒帝國 580 1405年 帖木兒時代 17
19 晉帝國 543 300年 大分裂之前 16
20 亞歷山大帝國 520 前323年 亞歷山大大帝時代 15
21 隋帝國 470 610年 隋煬帝時代 14
22 桑海帝國 425 1500年 杜爾時代 13
23 古埃及帝國 420 前1400年 第18王朝中期 12
24 莫卧兒帝國 380 1700年 奧朗則布時代 11
25 孔雀帝國 378 前250年 阿育王時代 11
26 拜占庭帝國 356 565年 查士丁尼一世時代 11
27 秦帝國 350 前210年 秦始皇時代 10
28 宋帝國 280 1100年 北宋王朝末年 8
29 貴霜帝國 266 140年 迦膩色迦時代 8
30 安息帝國 230 前60年 滅塞琉古王國後 7
31 笈多帝國 230 415年 超日王時代 7
32 亞述帝國 195 前670年 滅埃及第25王朝後 6
33 滿者伯夷帝國 180 1389年 加查瑪達時代 5
34 印加帝國 170 1500年 卡帕克時代 5
35 查理曼帝國 125 814年 查理曼大帝時代 4
36 神聖羅馬帝國 76 1648年 三十年戰爭結束前 2
37 赫梯帝國 70 前1400年 新王國時期 2
三、37個大帝國極盛時期統治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構成比排名
世界歷史上統治人口佔世界人口構成比最高的國家是清帝國,1820年前後,其統治的人口達到世界的36.6%。由於中國和印度的人口之和在歷史上長期佔世界的一半左右,凡統一了中國或印度主要部分的帝國,在這個排行榜上都位居前列。
排名 國家 人口比例% 年份 人口(萬) 世界人口(萬) 人口指數
1 清帝國 36.6 1820年 38100 104170 100
2 漢帝國 33.1 1年 5960 18000 90
3 蒙古帝國 30.7 1300年 11065 36000 84
4 唐帝國 27.9 750年 6000 21500 76
5 宋帝國 27.3 1124年 9000 33000 75
6 羅馬帝國 25.0 200年 4750 19000 68
7 英帝國 24.8 1920年 46200 186200 68
8 明帝國 23.9 1600年 13000 54500 65
9 莫卧兒帝國 23.8 1700年 14500 61000 65
10 隋帝國 23.1 610年 4650 20100 63
11 孔雀帝國 19.3 前250年 2650 13750 53
12 波斯帝國 18.0 前485年 1800 10000 49
13 亞歷山大帝國 17.1 前323年 2020 12000 47
14 笈多帝國 16.9 450年 3250 19250 46
15 秦帝國 16.7 前213年 2500 15000 46
16 阿拉伯帝國 15.8 750年 3400 21500 43
17 晉帝國 12.8 297年 2300 18000 35
18 古埃及帝國 10.0 前1400年 400 4000 27
19 薩珊波斯帝國 9.9 620年 1970 20000 27
20 俄羅斯帝國 9.5 1913年 16990 179100 26
21 拜占庭帝國 8.5 565年 1700 20000 23
22 蘇維埃聯邦 8.5 1940年 19597 229514 23
23 亞述帝國 8.4 前670年 700 8300 23
24 帖木兒帝國 8.1 1405年 2850 35000 22
25 貴霜帝國 7.3 180年 1380 18800 20
26 赫梯帝國 6.8 前1400年 270 4000 19
27 西班牙帝國 6.1 1600年 3340 54500 17
28 美利堅合眾國 6.0 1950年 15227 252550 16
29 法蘭西帝國 5.7 1913年 10220 179120 16
30 查理曼帝國 5.7 814年 1250 22000 16
31 奧斯曼帝國 5.1 1600年 2800 54500 14
32 安息帝國 4.6 1年 830 18000 13
33 神聖羅馬帝國 4.2 1600年 2300 54500 11
34 滿者伯夷帝國 1.8 1389年 630 35000 5
35 桑海帝國 1.3 1500年 550 42500 4
36 葡萄牙帝國 1.2 1580年 640 52000 3
37 印加帝國 0.9 1500年 400 42500 2
四、37個大帝國極盛時期的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構成比排名
這里列出的各大帝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是以1990年的購買力美元來計價,這主要只用來估算歷史上各國GDP占當時世界的構成比,以方便做比較,而不一定代表歷史上各個國家的真實GDP。世界史上經濟總量佔世界構成比最高的國家是美利堅合眾國,二戰末年(1944年前後)其GDP佔世界的比例達到38.1%。
排名 國家 GDP比例% 年份 GDP(億) 世界GDP(億) GDP指數
1 美利堅合眾國 38.1 1944年 17136 45026 100
2 清帝國 32.9 1820年 2286 6948.1 86
3 漢帝國 31.9 1年 268.2 840.6 84
4 蒙古帝國 31.4 1300年 650.5 2073.6 82
5 唐帝國 28.7 750年 279.6 973.9 75
6 宋帝國 28.1 1124年 419.4 1494.9 74
7 羅馬帝國 26.4 200年 234.4 887.3 69
8 明帝國 24.0 1600年 780 3248.2 63
9 隋帝國 23.8 610年 216.7 910.5 62
10 英帝國 22.2 1900年 4389.4 19736.8 58
11 莫卧兒帝國 21.3 1700年 797.5 3751.5 56
12 波斯帝國 20.0 前485年 93.3 467 52
13 亞歷山大帝國 19.0 前323年 106.2 560.4 50
14 阿拉伯帝國 18.8 750年 183.3 974 49
15 孔雀帝國 18.6 前250年 119.3 642.1 49
16 笈多帝國 16.3 450年 146.3 899 43
17 秦帝國 16.1 前213年 112.5 700.5 42
18 薩珊波斯帝國 12.7 620年 115 906 33
19 晉帝國 12.3 297年 103.5 840.6 32
20 古埃及帝國 12.2 前1400年 22.8 186.8 32
21 蘇維埃聯邦 10.2 1961年 8918 87276 27
22 亞述帝國 10.0 前670年 38.9 387.6 26
23 拜占庭帝國 9.6 565年 86.9 906 25
24 俄羅斯帝國 9.4 1913年 2574 27331 25
25 帖木兒帝國 8.0 1405年 159.3 1981 21
26 赫梯帝國 8.0 前1400年 14.9 186.8 21
27 法蘭西帝國 7.5 1900年 1487.3 19736.8 20
28 西班牙帝國 7.3 1600年 235.8 3248.2 19
29 貴霜帝國 7.1 180年 62.1 878 19
30 查理曼帝國 5.3 814年 52.9 996.6 14
31 神聖羅馬帝國 5.3 1600年 171.3 3248.2 14
32 奧斯曼帝國 5.1 1600年 165.5 3248.2 13
33 安息帝國 5.0 1年 42.1 840.6 13
34 滿者伯夷帝國 1.8 1389年 35.6 1981 5
35 葡萄牙帝國 1.1 1580年 34.3 3099.2 3
36 桑海帝國 1.0 1500年 23.1 2405.5 3
37 印加帝國 0.7 1500年 16 2405.5 2
五、37個大帝國延續時間排名
帝國一般指領土遼闊,統治民族眾多,擁有持續傳統的強大君主制政體國家。這里的延續年數只統計形成帝國的階段,不包括帝國形成之前的發展階段,也不包括帝國衰敗之後殘餘力量的延續時間。可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的大帝國是在歐亞兩洲交界處頑強地存活了1058年之久的拜占庭帝國。當然,也有些大帝國延續時間很短,在歷史上一閃而過,卻留下了巨大的遺產,如秦帝國和亞歷山大帝國。
排名 國家 延續年數 起始年份 時間指數
1 拜占庭帝國 1058 395-1453年 100
2 神聖羅馬帝國 844 962-1806年 80
3 阿拉伯帝國 626 632-1258年 59
4 奧斯曼帝國 623 1299-1922年 59
5 羅馬帝國 502 前27-476年 47
6 古埃及帝國 482 前1567-前1085年 46
7 安息帝國 472 前247-226年 45
8 薩珊波斯帝國 424 226-650年 40
9 漢帝國 421 前202-220年 40
10 英帝國 340 1607-1947年 32
11 法蘭西帝國 335 1605-1940年 32
12 莫卧兒帝國 331 1526-1857年 31
13 亞述帝國 330 前935-前605年 31
14 宋帝國 316 960-1276年 30
15 葡萄牙帝國 312 1510-1822年 29
16 西班牙帝國 305 1521-1826年 29
17 唐帝國 289 618-907年 27
18 明帝國 276 1368-1644年 26
19 清帝國 267 1644-1911年 25
20 赫梯帝國 250 前1450-前1200年 24
21 美利堅合眾國 234 1776年- 22
22 笈多帝國 220 320-540年 21
23 波斯帝國 220 前550-前330年 21
24 貴霜帝國 217 16-233年 21
25 滿者伯夷帝國 207 1293-1500年 20
26 俄羅斯帝國 196 1721-1917年 19
27 蒙古帝國 162 1206-1368年 15
28 晉帝國 155 265-420年 15
29 孔雀帝國 139 前324-前185年 13
30 帖木兒帝國 137 1370-1507年 13
31 桑海帝國 127 1464-1591年 12
32 印加帝國 95 1438-1533年 9
33 查理曼帝國 75 768-843年 7
34 蘇維埃聯邦 74 1917-1991年 7
35 隋帝國 37 581-618年 3
36 亞歷山大帝國 31 前336-前305年 3
37 秦帝國 24 前230-前206年 2
六、37個大帝國的面積、人口構成比、GDP構成比、延續時間的綜合排名
以前面4項每一項排名最高的定為100分,其它的按比例分別給分,計算37個大帝國每一項的得分指數,再將4項得分指數相加進行綜合排名。可看出,綜合以上幾項,在13世紀橫掃了歐亞大陸60%以上地區的蒙古帝國,是人類歷史上頭號帝國;在19世紀勢力范圍遍布五大洲的大英帝國,在這個排行榜上僅次於蒙古帝國;而曾統治了世界36.6%人口的大清帝國,則排在第三位。而21世紀初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利堅合眾國,如果去跟古代大帝國PK的話,只能排名第10位,作為20世紀另一個強權的蘇聯則只能排在第18位。
排名 國家 面積指數 人口指數 GDP指數 時間指數 總分
1 蒙古帝國 98 84 82 15 279
2 英帝國 100 68 58 32 258
3 清帝國 39 100 86 25 251
4 漢帝國 18 90 84 40 232
5 唐帝國 37 76 75 27 216
6 羅馬帝國 19 68 69 47 204
7 阿拉伯帝國 40 43 49 59 191
8 宋帝國 8 75 74 30 187
9 明帝國 30 65 63 26 184
10 美利堅合眾國 29 16 100 22 167
11 莫卧兒帝國 11 65 56 31 164
12 拜占庭帝國 11 23 25 100 159
13 波斯帝國 21 49 52 21 143
14 隋帝國 14 63 62 3 143
15 西班牙帝國 75 17 19 29 140
16 俄羅斯帝國 68 26 25 19 137
17 孔雀帝國 11 53 49 13 126
18 蘇維埃聯邦 67 23 27 7 124
19 薩珊波斯帝國 20 27 33 40 120
20 古埃及帝國 12 27 32 46 117
21 笈多帝國 7 46 43 21 117
22 亞歷山大帝國 15 47 50 3 115
23 神聖羅馬帝國 2 11 14 80 107
24 奧斯曼帝國 20 14 13 59 107
25 法蘭西帝國 38 16 20 32 105
26 秦帝國 10 46 42 2 101
27 晉帝國 16 35 32 15 98
28 亞述帝國 6 23 26 31 86
29 安息帝國 7 13 13 45 77
30 帖木兒帝國 17 22 21 13 73
31 葡萄牙帝國 32 3 3 29 67
32 貴霜帝國 8 20 19 21 67
33 赫梯帝國 2 19 21 24 65
34 查理曼帝國 4 16 14 7 40
35 滿者伯夷帝國 5 5 5 20 35
36 桑海帝國 13 4 3 12 31
37 印加帝國 5 2 2 9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