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的人民生活水平,究竟到了什麼程度
和美國比較:
在衣的方面,大體上差不多,至少從外表上很難分出高低。
在食的方面,中國(指城市)比美國方便,花樣多,吃得稍好。
在住的方面,中美差距大。由於中國土地供應非常有限,很難達到美國的水平。
在行的方面,各有千秋。美國航空交通發達,中國鐵路交通先進。美國公路寬闊,交通順暢。中國公共交通方便,市內公交車很多、國內短途、中長途公共交通也很方便,基本能隨到隨走。中國城市的計程車很多,招手即停,比美國方便很多。在通信方面,中國已經很先代化,與美國沒有差距。中國現在擁有手機用戶7.4億左右,通話質量很好。手機款式新穎,更新換代非常快,年輕人一年半載換一次手機很常見。
在娛樂方面,中低檔的娛樂是中國好,很普及,不花錢,或者花很少的錢,比如搓麻將、打朴克、跳交誼舞等,能玩得很開心。在高檔娛樂消費方面,如出國旅遊,大多數中國人消費不起,美國遠比中國強。
總之,美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是富國;中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窮國,不在一個層次上。本人沒有進行全面調查,上面所說的只是個人所了解的和知道的,不一定全對。總之,不是美國什麼都好,什麼都比中國強。反之中國也有自己的長處,並非什麼都不如美國。就本人而言,近幾年每年都在美國生活半年,盡管在美國吃的住的都很好,還是不習慣美國的生活,覺得在中國生活更方便、更自在,吃的、住的也更舒服。但美國的大龍蝦比中國便宜很多。
㈡ 如果中國人口減少一半,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中國人口減少一半,會發生這些事。
㈢ 黑龍江和內蒙古那個是打工者流出更多的省份
經濟抄越發達的省份,人口吸引力就越襲強,是人口流入省份;而經濟較為落後的省份,人口流失情況相對嚴重一些。因為經濟發達的省份,就業機會多,薪資水平高,大家都要養家糊口,外出務工的打工者,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更高的收入,因為本地滿足不了這個的要求,所以外出打工。那麼從全國范圍內看,哪些省份是人口流出大省?我們來看看數據。
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在上世紀90年代,四川是外出務工人口最多的省份,到21世紀初,也就是2000年前後,河南成為了人口流出第一大省。而2010年之後,也就是長三角高速崛起的近幾年,安徽人口開始大規模湧入長三角核心區。
目前安徽常住人口凈增值為負的920萬、河南804萬、四川778萬、湖南651萬、江西519萬、湖北488萬、廣西344萬、貴州329萬、重慶256萬、河北210萬、黑龍江204、甘肅116萬。以上都是人口流出百萬以上的城市。
其實統計外出打工數量的話,還不能使用人口凈流出這個數據。因為以上這些省份除了人口流出,還有人口流入。比如安徽合肥這幾年發展的比較好,也有外省人口到那裡務工。如果刨除這個因素,以上幾個省份的外出務工人口均超過1000萬
㈣ 一個月5000的工資,你能滿足嗎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年收入是49575元,平均下來每個月差不多是4231元,如果你是在私營單位就業,那麼每個月5000元的工資水平,算是中等以上水平,已經超過了全國的平均線;而2018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年收入是82461元,平均下來每個月差不多是6871元,如果你是在非私營單位上班,那麼每個月5000元的收入屬於是托後腿的那類人。
另外根據國家統計局2018發布的另一組數據顯示當前全國月入10000元以上的群體,佔比3%,全國月入5000-10000元的群體,佔比13%,全國月入2000-5000元的群體,佔比46%,全國月入2000以下的群體,佔比38%,如果按照這個數據計算,在結合當時的人口數量來看,那麼月薪超過5000元以上的人數就高達1.8億左右。根據2018年個稅調整時的數據顯示,個稅起征點調整到5000元,納稅人數從1.87億人降至6400萬人,如果按照納稅人群來看,那麼月薪超過5000元的人就只有6400萬左右。
但是我們知道不是每個人或者說每家公司都會真實的把員工的收入上報,按時納稅的,特別是還有廣大的個體戶和自由職業者,這些人很多月收入也是超過5000元的,所以從這些數據上來看,全國月收入超過5000元的人大概在6400萬-1.8億人之間。那麼這個數據算不算多呢?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另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16到59歲勞動年齡人口有8.9億人左右,占總人口的64.3%,如果在扣除掉一些沒有收入的學生、嬰幼兒、無業和失業人員,那麼實際的就業人員可能就只有7億左右,所以月薪5000元對比全國的就業人員來講屬於是中等偏上水平了。
㈤ 中國2011年-2020年的發展趨勢。拜託了各位 謝謝
經歷過2008~2009的全球經濟動盪,2010年無疑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從這一年開始,中國經濟的結構優化將進入新階段,在長周期擴張與第三輪景氣周期啟動重疊的背景下,中國經濟有望進入新的「黃金十年」。在這「黃金十年」中,中國的消費市場和媒體格局將會出現新的結構性變化,企業需要抓住這黃金十年的機遇,提升品牌競爭力。 2011-2020 :中國經濟的黃金十年 城市化是消費市場發展的重要指標,而未來十年是中國城市化加速的十年,2009年中國城鎮人口已達6.22億,城鎮化率46.6%,中國已進入城鎮化加速時期,按照中國國家人口計生委的統計,2015年我國上網城鎮人口將首次超過農村人口,到2020年,將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大量人口湧入城市,將會帶來消費的升級以及很多消費活躍。 在未來十年中,中國的產業結構也將發生轉移,東南沿海地區的加工製造產業向中西部梯度轉移的步伐將加快,加上中西部地區開始大量開發房地產,中西部地區的城市化進程會加快;而沿海加工出口企業開始著手開辟內需市場,並著手於研發的投入和品牌的建立,這都將對中國的消費市場的增長帶來了積極的因素。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也將由投資、出口驅動型轉向消費拉動型,當前中國的居民消費率還比較低,僅僅有45%,離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75%—80%的消費率差距還很大,因此未來十年,將是中國真正的內需市場發展的關鍵十年。 隨著社會經濟的變化,中國市場的品牌競爭格局也將出現新的變化:國際品牌正在市場下沉,從城市到農村拓展,國內品牌則在從國內邁向國際,從低端走向高端的路上,未來十年也是品牌決勝的十年。 70 後、80 後將成未來十年的黃金消費群體 未來十年,70後逐漸成為社會各領域的中流砥柱、財富的擁有者,對社會發展產生強大有力的影響;80後「嬰兒潮」一代在2005年-2015年進入結婚高峰期。70後和80後將成為主流消費人群,由此產生的消費觀念轉變和財富跨代轉移都將推動中國消費結構的轉變。 根據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的CMMS-中國市場與媒體研究數據,70後和80後具有愛冒險、追求時尚、愛購物、消費主義和接軌全球化的特徵,新一代主力消費人群的消費能量從服裝、數碼產品和耐用品上可見一斑,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的調查報告顯示,70後和80後在服裝、行動電話、電腦等產品的擁有量上遠遠高於50後和60後的擁有量,甚至在家用車的擁有量上,70後和80後也要多於50後和60後的擁有量,新一代主流消費人群將在未來十年散發出極大的消費力。企業要學會結合70後和80後的媒介習慣的變化以及他們的消費心理,來制定品牌和媒體傳播策略。 數字化、生活接觸點媒體與空間型媒體成長 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研究顯示,傳統媒體在高端人群中的影響力持續減弱,電視在多數群體中的到達率穩定且保持在較高水平,但在高學歷群體中的到達率開始出現下降傾向;而報紙在15到34歲群體、高學歷群體中的到達率在逐年下降。而互聯網、戶外媒體和影院媒體這些新媒體,已成為在城市化進程中不斷壯大的中高收入群體中影響力最大的媒體,傳統媒體的受眾在減少,數字化媒體的受眾在不斷攀升,對於新富人群和年輕一代主流消費人群而言,傳統媒體的有效到達能力弱,且這部分受眾在傳統媒體的流失速度更快。 隨著新的主流消費人群崛起和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新媒體也應運而生並得到迅速發展,使媒體市場結構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相對於傳統媒體,新媒體更多地圍繞城市消費人群的生活軌跡變遷,將影響范圍擴大至受眾在家外的工作與休閑娛樂生活,以生活軌跡為觸點讓受眾去接觸,成為受眾生活軌跡中的一部分,尤其是生活接觸點媒體、空間性媒體的成長有望真正精確抓住未來十年的黃金消費群體,因為對於這些70後和80後,他(她)們是完全數字化和消費享樂的一代,他們熱愛一切數字化的東西,喜歡上網,愛去電影院,同時對於戶外數字化的液晶電視媒體也有很高的關注度,未來企業如何加大對戶外數字媒體的應用,將是應對媒體變革值得關注的方面。 品牌傳播的未來模式:合理選擇媒體,組合是王道 面對新「黃金十年」的機遇和挑戰,品牌都希望通過更加有效和精準的傳播渠道,在未來的中國市場謀得突破或持久發展,在「新媒體時代」的大背景下,企業想要有效的實現傳播目的,在傳播方式上必須是多維度、立體化的傳播方式。 首先,數字化的趨勢銳不可當,數字化傳播也在蓄勢待發。從互聯網、戶外媒體到手機媒體,媒體數字化的趨勢在未來十年會更加突出,因此企業要及早做好准備,要學會利用不同數字化媒體的屬性為品牌服務,改變過去單純依靠傳統媒體打天下的模式,而是要結合70後80後的生活形態的變化,加大對數字化媒體的使用。 其次,圍繞生活軌跡的接觸點媒體將充當重要角色。一個城市消費者在離開家後,將處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中,處於消費者生活軌跡上的空間型媒體和終端型媒體對於品牌的傳播就有著重要的作用,例如樓宇液晶電視、賣場液晶電視和電影院媒體、手機媒體等等都是值得企業進一步去關注和利用的。 再次,重新界定傳播中的媒體組合,發揮協同效應。企業在未來十年的品牌推廣必須注重新媒介組合策略的運用,根據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對所有人群的調研顯示,未來十年比較好的品牌傳播渠道組合是傳統媒體戶外媒體,新媒體新媒體的模式,要深入分析用戶的重疊性和差異性,發揮不同媒體的組合放大效應,例如,單純看一個電視媒體,比如CCTV1到達率是51.2%,但是加上了樓宇液晶電視,可能會達到70%,增加了差不多20%的比例,電視+樓宇液晶電視這一媒體組合就可以以最少的資金資源實現最大的綜合覆蓋率,因為就電視和其他媒體組合來看,電視和樓宇視頻的重疊覆蓋率最低,所以電視和樓宇視頻的互補性最高,資源的重復投入最少。 最後,線上到線上的無縫化傳播對於驅動消費行為的影響力更大。傳播的最終目的是要改變消費者的行為,今天的消費者從接收信息到形成購買的行為,路徑已經發生了改變,越來越多消費者在發生對品牌的興趣以後,要進行調查研究,然後才進行購買,購買了以後,還需要和別人分享自己的體驗,因此未來的營銷傳播一定要學會媒體之間的聯動,讓消費者從被動變為主動,或者從線下變到線上,比如很多品牌在戶外媒體上播出的廣告,不再廣告產品的信息或者促銷的消息,而是吸引消費者到網上看網路劇或者參加游戲,在這個過程中讓消費者的體驗更深刻,同時也更容易激發購買的行為。再比如,可以讓媒體與消費者的不同情境中結合進行創新傳播運用,例如:樓宇電視廣告與網路活動/公關活動/地面活動結合;電影映前廣告與熱門事件的結合,寫字樓與網路熱點電視劇/電影/話題的營銷結合。 希望你能滿意!
㈥ 新中國的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1949年(己丑年)10月1日成立, 以五星紅旗為國旗, 《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 國徽內容包括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 首都北京, 省級行政區劃為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由56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漢族占總人口的91.51%。
新中國成立後,隨即開展經濟恢復與建設, 1953年開始三大改造, 到1956年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進入社會主義探索階段。 文化大革命之後開始改革開放,逐步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1.8萬多千米,島嶼岸線1.4萬多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多個,其中台灣島最大,面積35798平方千米。 同14國接壤,與8國海上相鄰。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是世界國土面積第三大的國家, 世界第一大人口國,與英、法、美、俄並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世界第一貿易大國, 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 世界第一大鋼鐵生產國和世界第一大農業國, 世界第一大糧食總產量國以及世界上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第二大吸引外資國, 還是世界許多國際組織的重要成員, 被認為是潛在超級大國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最豐富的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人文景點,是世界旅遊大國之一。
㈦ 2008年全國城市人均gdp 和鄉村GDP分別是多少 急 謝謝了
沒有你說的城市人抄均gdp 和鄉襲村GDP 這兩個指標。
相近的指標有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等三個,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是相對應的。
時間 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元)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元)
2000年 6,295.91 6,279.98 2,253.42
2001年 6,907.08 6,859.60 2,366.40
2002年 8,177.40 7,702.80 2,475.60
2003年 9,061.22 8,472.20 2,622.20
2004年 10,128.51 9,421.60 2,936.40
2005年 11,320.77 10,493.00 3,254.93
2006年 12,719.19 11,759.50 3,587.00
2007年 14,908.61 13,785.80 4,140.36
2008年 17,067.78 15,780.76 4,760.62
2009年 18,858.09 17,174.65 5,153.17
㈧ 中國的農村人均GDP有多少
按照農村現在來說.每人每月1300/人.
㈨ 中國目前農村和城鎮人口的人均GDP各是多少
很少見農村人口和城鎮人口的人均GDP,
2004年農村居民家庭收入4039.6元
2004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1.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