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宜君縣有多少人口
宜君縣截至2010年總人口近10萬。
宜君縣位於陝西省中部銅川市北部,關中平原與內陝北黃土高原的結容合部,既因宜君水而得名,又因適宜君王避暑而稱謂。縣域總面積1531平方公里,轄6鎮3鄉、178個行政村,627個村民小組,截至2009年總人口近10萬,其中農業人口7萬,屬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縣城南距省會西安120公里,北距軒轅黃帝陵27公里,210國道和銅黃一級公路穿境而過,被譽為「關中通往陝北的天橋」。
② 銅川今年GDP是多少
100來個億吧
③ 陝西省銅川市都有那幾個區
截至2019年6月,陝西省銅川市轄3個區,分別是王益區、印台區和耀州區。具體介紹如下:
1、王益區
王益區位於銅川市中部偏東南方向的丘陵山地峽谷,東經108°57'—109°09',北緯34°57'—35°12',面積162.2平方公里。東西較窄,南北狹長,東西寬18.5公里,南北長27.1公里。東北部與印台區接壤,西南與耀州區接壤,僅東南一小部分與富平縣接壤。
2、印台區
印台區,陝西省銅川市轄區。地處關中盆地北緣渭北旱塬中部,北依雄渾的陝北高原,南俯八百里秦川,北與宜君縣、黃陵縣,西北與旬邑縣,西南與銅川市王益區毗鄰,東與白水縣、蒲城縣,東南與富平縣接壤。
3、耀州區
耀州區,古稱耀縣,是陝西省銅川市下轄區,地處陝西中部渭北高原南緣,是關中通向陝北的天然門戶,素有「北山鎖鑰」、「關輔襟喉」之美譽。
(3)2019年銅川宜君縣GDP擴展閱讀
銅川市的歷史沿革:
夏代和商代銅川隸屬古雍州,先後為當時的屬國扈、華原、豳的領地。周代隸屬豳邑。春秋戰國時代,為秦國的領地。秦厲共公二十一年(前456年),設置頻陽縣(縣治在今富平縣薛鎮),轄今銅川。
1949年4月28日,銅川全縣解放。5月1日,同官縣政府遷入縣城辦公。5月20日,關中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為三原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同官縣歸其領導。7月7日,縣名改稱銅川。
1958年4月5日,國務院決定:撤銷銅川縣建制,成立銅川市,歸省管轄。6月13日,銅川市人民委員會正式辦公。11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撤銷富平縣、耀縣建制,將富平縣、耀縣的行政區域及宜君縣的部分地方並入銅川市。1966年8月1日,銅川市改為省轄市。
④ 銅川市宜君縣哪個地方窮嗎 急急、、、
比王益區窮
⑤ 陝西最適合避暑的地方是銅川的宜君縣嗎
每年夏天一到,很多地區都會出現高溫現象。特別是沿海地區,氣溫有時候達到了38攝氏度以上。而東部地區很多城市也呈現出高溫現象,比如廣東的廣州,每年都會出現高溫預警。因此,一到節假日,很多喜歡旅遊的朋友都會選擇去中部或者是去北方旅遊,因為那裡的氣溫不是很高。而且有些城市很合適避暑呢。說到避暑的省份,很多人都會想到陝西。因為那裡氣溫在夏天相對來說並不是很高。那麼,陝西最適合避暑的是銅川的宜君嗎?下面,小編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以上就是從氣候特徵和旅遊資源這兩個方面對宜君這個縣城進行分析的。總的來說,宜君真的是一個適合避暑的聖地。如果有時間的話,小編還想去宜君體驗一番。以上就是小編的觀點,歡迎有不同意見的在下方評論。
⑥ 銅川哪個縣經濟好
「十一五」時期,在陝西銅川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面實施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一系列政策措施,開拓創新、團結奮進,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確定的目標任務,綜合實力顯著提升、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區域競爭力顯著提高。
五年來,銅川市縣域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就:縣域經濟總量快速增長;縣域財力明顯增強;縣域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城鎮建設水平不斷提高;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商貿物流業快速發展;發展潛力顯著增強;城鄉居民生活得到改善。銅川市的縣域經濟已經駛入了快車道,成為全市經濟的重要增長極,成為銅川市經濟建設的重要支撐。
亮點一:經濟總量快速擴張,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縣域經濟進入快速運行軌道。2005年,我市縣域GDP只有72億元,2007年增加到102.8億元,2010年達到187.7億元。從幾十億到近200億,用了5年時間,從72億到100億,用了2年左右的時間,而從100億到187億,用了3年的時間。2010年生產總值達到187.73億元,年均增長15.6%,是「十五」末的2.6倍,年均增速高於「十五」4.9個百分點。
亮點二:進入西安1小時經濟圈,迎來機遇大發展。
隨著西銅第二條高速的開通,銅川距西安70公里,打通了制約經濟發展的交通大動脈,銅川融入了大西安都市群,在城市圈的輻射和帶動下,銅川豐富的煤炭、水泥、食品和勞動力資源優勢逐漸轉化成為了經濟優勢;2009年6月,國務院正式批準的《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和2010年7月實施的《關中先進製造業基地規劃》,將銅川納入其中,為我市加快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大好發展機遇。銅川市委、市政府緊緊抓住這一機遇,制訂了加快建設西安第二生活區,著力打造裝備製造業及有色金屬材料基地、現代建材生產加工基地、綠色農產品基地戰略轉型定位,推動縣域經濟搭上了快速發展的高速列車。
亮點三:財政收入迅速增長,區縣超過全市增幅2010年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達到28.28億元和13.75億元,年均增長35.3%和35.4%,提前3年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的12億元目標任務。2010年,4個縣、區財政總收入均全部超過1億元,超5億元的僅耀州區,其中耀州區、印台區增速分別達到35.9%和39.0%;地方財政收入超2億元的僅耀州區一個,增幅達到40%。
亮點四:節能降耗成效顯著,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強化節能監管和環境保護措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節能效果顯著,「十一五」期間,我市能源率利用率顯著提高,萬元GDP能耗由2005年的2.16噸標煤下降至2010年的1.728噸標煤。在此期間,先後關閉拆除了51條落後水泥生產線,淘汰落後產能478萬噸,萬元GDP能耗較「十五」末下降20%,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分別削減31.9%和11.8%,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70%。截至2010年,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45.29億元,同比增長24.6%;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96億元,增長19.6%。與此同時,培育壯大新興支柱產業,在支柱產業的強力拉動下,醫葯、裝備製造、食品加工、建築建材等一批特色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亮點五:城鎮化建設成效顯著,增強縣域就業吸納能力堅持產業興鎮,以工業園區為依託,發展工業園區和促進產業聚集,不僅促進了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增加了農民收入、繁榮了農村經濟,而且完善了基礎設施、活躍了農村市場、提升了城鎮功能,促進了小城鎮建設的快速發展。城鎮化率由「十五」末的53%提高到56%,大力發展特色經濟,促進了產業聚集,抓住「關中百鎮」建設機遇、「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
亮點六:依託資源招商引資擴大總量,打造園區推進聚集轉變發展方式「十一五」期間,我市在推進「工業強市」戰略中,依託豐富的資源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依託資源優勢擴大經濟總量。以煤炭、水泥、鋁業等傳統產業規模翻番增長,煤—電—鋁—水泥聯產聯營循環經濟產業鏈初步形成,裝備製造、食品、醫葯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徹底擺脫傳統發展模式。「十一五」期間全市累計固定資產投資377億元,是「十五」時期的3.3倍,年平均增長27.9%:「十一五」期間城鎮投資和農村投資年均增長27.4%和40.7%。快速擴大工業經濟總量成為「十一五」期間我市經濟發展的主旋律,隨著八大工業園區建設的全面推進,大城市格局正在形成,發揮區位優勢,城市品位不斷提升。
亮點七:特色農業給力農村經濟發展,農業經濟特色顯現著力發展現代農業、特色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步伐,促進農民增收、農村經濟快速發展。2010年銅川市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25.1億元,實現增加值14.2億元,較2005年增加了8.5億元元,年均增長20.1%,5年翻了一番多,提前超額完成了「十一五」目標任務。
亮點八: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城鄉居民得到更多實惠2010年,全市財政支出完成53.89億元,同比增長59.9%;其中,面向民生工程的公共服務支出完成9.03億元、教育支出7.86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64億元,分別增長31.5%、14.3%、44.9%。不斷擴大城鎮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大保險覆蓋面達到80%以上,加大社會公共設施投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深入推進,加快改善農村民生,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已在各縣市區全面展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全面推行,2010年農民參合率達到95%,讓城鄉居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亮點九: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經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實施四大農民增收項目、民生十大工程實施以來,用於民生的支出達到44億元,是「十五」的8倍,建成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192萬平方米,2.57萬戶、9萬人喜遷新居,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由「十五」末的21平方米提高到30平方米。城鎮登記失業率4%以內,實行城鎮居民養老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應保盡保。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88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789元,年均分別增長22%和18.6%。我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支出和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分別是11181元和4402元,分別增長18.8%和22.0%,2010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5億元,同比增長18.5%;社會最低工資、低保、養老、教育、醫保、住房等社會保障水平連年提高,人們生活的後顧之憂減少,消費預期心理增強,在生活消費各類支出中所佔比重大小依次是,居住、衣著、文教娛樂、用品、食品,廣大人民的消費觀念在不斷變化,由注重數量型向注重質量型,由商品型向服務型消費轉變著。
⑦ 安康各縣經濟排名
GDP排名情況
1.西安1737.1億元
2.榆林672.3億元
3.延安594.0億元
4.咸陽586.0億元
5.寶雞580.2億元
6.渭南400.9億元
7.漢中291.2億元
8.安康189.9億元
9.商洛135.8億元
10.銅川102.3億元
陝西省最新國家級貧困縣名單
延安市(6):子長縣、安塞縣、延長縣、延川縣、吳旗縣、宜川縣
銅川市 (3) :耀縣、宜君縣、印台區
渭南市 (3) :畲陽縣、蒲城縣、白水
咸陽市 (5) :永壽縣、彬縣、長武縣、旬邑縣、淳化縣
寶雞市 (3) :麟游縣、太白縣、隴縣 、
漢中市 (5) :洋縣、西鄉縣、寧強縣、略陽縣、鎮巴縣
榆林市 (1 0):清澗縣、子洲縣、綏德縣、米脂縣、佳縣、吳堡縣、橫山縣、
靖邊縣、定邊縣、府谷縣
安康市:(7):漢濱區、漢陰縣、寧陝縣、嵐皋縣、鎮坪縣、旬陽縣、白河縣
商洛市 (7):商州區、洛南縣、丹鳳縣、商南縣、山陽縣、鎮安縣、柞水縣
2007全國百強縣中,浙江、山東、江蘇3個省共74個,佔74%。陝西沒有一個縣入選全國百強。
2007年中國百強縣名單
第七屆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在各省(市、區)的分布是:
浙江省25個,
山東省25個,
江蘇省24個,
福建省8個,
河南省7個,
河北省6個,
遼寧省5個,
山西省2個,
內蒙古自治區2個,
湖南省2個,
上海市1個,
廣東省1個,
四川省1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個
⑧ 陝西銅川有多少個縣
銅川市現轄3區1縣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23個鎮、11個鄉、10個街道辦事處、543個村委會、95個居民委員會,面積3882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協駐地朝陽路9號,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駐地正陽路9號。
1縣為宜君縣,隸屬於陝西省銅川市,位於陝西省中部,銅川市北部,關中平原與陝北黃土高原的結合部。縣城南距省會西安120千米,北距軒轅黃帝陵27千米,總面積1531平方千米。210國道和銅黃一級公路穿境而過,被譽為「關中通往陝北的天橋」。
(8)2019年銅川宜君縣GDP擴展閱讀:
宜君縣既因宜君水而得名,又因適宜君王避暑而稱謂。境內有仰韶文化遺址、彭祖故里、北魏石窟群、姜女淚泉、雲夢山道教勝地、戰國魏長城等,其中宜君戰國魏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中國長城名錄。
截至2016年,宜君縣下轄1個街道:宜陽街道,6個鎮:五里鎮、堯生鎮、太安鎮、棋盤鎮、彭鎮、哭泉鎮,1個鄉:雲夢鄉,117個行政村。宜君縣政府駐宜陽街道。
宜君縣地屬子午嶺橋山山系,地勢西南高而東北低,自西向東呈階梯狀,僅東與東北部分為破碎黃土高原。海拔最低622米,最高1734米多,相對高差1112.9米。
宜君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冬季受來自西伯利亞或蒙古的極地大陸氣團控制,氣候乾燥寒冷,雨雪稀少。夏季主要受太平洋的暖溫氣團和蒙古低壓的影響,溫暖濕潤,多雷雨和冰雹。春秋兩季受這兩個氣團的交替影響,春天溫度回升慢且不穩,多風寒霜凍;秋天降溫快,多陰雨。
由於宜君位置介於關中平原和陝北高原之間,境內地貌東西差異大,故氣候要素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其主要特點是:冬長夏短,冬寒夏涼,冬春乾燥,夏秋多雨,四季分明;溫度較低,雨量較多,地區經向差異大。西部有明顯的山區小氣候特徵。
⑨ 銅川市宜君縣有多少個鄉鎮分別是
各鄉鎮信息公開目錄:城關鎮、太安鎮、五里鎮、棋盤鎮、彭鎮、哭泉專鄉、堯生鄉、西村鄉、雷屬塬鄉、雲夢鄉。
陝西宜君縣地處關中平原與陝北黃土高原的結合部,縣域總面積1531平方公里,轄5鎮5鄉、178個行政村,總人口1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8.2萬,屬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縣城南距省會西安150公里,北距軒轅黃帝陵27公里,210國道和銅黃一級公路穿境而過,被譽為「關中通往陝北的天橋」。
⑩ 陝西銅川宜君縣雷源的張偉是個大騙子。誰幫我找他
網上人肉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