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重慶GDP總量首次沖進萬億元大關,經濟開始復甦的重慶潛力究竟有多大
重慶雖然一直在全國gdp總量排名的前面,但是近幾年的增量並不是很多,而且還有出現下降的趨勢,好在今年上半年開始有復甦的勁頭了。重慶自2018年初以來的連續5個季度的經濟下行趨勢,終於在今年6月末宣告結束。重慶市統計局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經濟數據,GDP同比增長6.2%。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重慶市GDP總量達到10334.76億元,為該城市經濟總量歷史首次在半年內突破萬億元大關。
重慶上半年經濟復甦的另一個推手,是對外貿易的持續增長。上半年,重慶全市對外貿易形勢穩定,實現進出口總值2663.64億元,同比增長16.5%。其中,出口1711.24億元,增長16.5%;進口952.40億元,增長16.5%。
㈡ 重慶市的gdp什麼時候能能達到2萬億
2014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265.40億元,同比增長10.9%。2017年重慶市的gdp就能達到2萬億。
㈢ 重慶宏觀經濟概況
(一)GDP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自1997年建直轄市以來,除—1999的短暫下降之後,重慶市地區生產總值連續保持了增長的勢頭。2010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894.24億元,比上年增長17.1%。
表一:資產投資總額——比上年增長
(二)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重慶是投資主導型經濟,投資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逐年提高, 2010年建築業增加值658.58億元,比上年增長21.4%。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實現利潤122.69億元,增長25.5%以上繳稅金91.52億元,增長29.5%。
201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934.80億元,比上年增長30.4%。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911.45億元,增長23.9%;城鎮投資6342.98億元,增長27.9%;農村投資591.81億元,增長64.8%。
(三)財政收入連續十年保持穩定增長
從1997年起,重慶市的地方財政收入和支出表現出了平穩的上升趨勢。2010年,重慶市一般性財政收入1018.36億元,增長49.4%。。全年一般性財政支出1770.96億元,增長29.1%。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71.02億元,增長25.4%。
(四)地區消費穩中有升
2010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617.83億元,比上年增長16.2%,佔全市生產總值的7.8%;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42.11億元,增長1.4%,佔全市生產總值的1.8%。
201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78.04億元,比上年增長1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7.0%。分城鄉看,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718.71億元,增長19.1%;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59.33億元,增長17.7%;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2430.75億元,增長19.3%;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447.29億元,增長17.3%。
表二: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
(五)居民收入逐年提高
除個別年份外,重慶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現為平穩的上升趨勢。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家庭總收入18991元,增長11.8%,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17532元,增長11.3%。總收入中,人均工資性收入12738元,增長7.7%;人均經營凈收入1263元,增長24.0%;人均財產性收入313元,增長23.1%;人均轉移性收入4677元,增長20.1%。城鎮人均消費支出13335元,增長9.8%。2010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277元,增長17.8%。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2335元,增長21.7%;人均家庭經營收入2324元,增長10.0%;人均轉移性收入527元,增長39.1%。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625元,增長15.4%;
表三: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比上年增長
表四: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比上年增長
㈣ 25省上半年GDP重慶為何增長最快
繼國家統計局公布2017年上半年宏觀經濟運行情況後,各省份上半年經濟「成績單」陸續出爐。截至目前,31個省份中至少有25個省份曬出了本省上半年經濟「成績單」,重慶上半年GDP增速達10.5%,居25省份之首,甘肅和遼寧暫墊底。
作為重慶經濟的「主引擎」,重慶工業在2017年上半年實現穩定增長。上半年,重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0.4%。
㈤ 重慶GDP增長率連續排名第一,有哪些經驗
先回答樓上的問題,樓主沒說錯,重慶是宣布了萬億的投資!要進行超額的投資是可能的,方法有:借貸(這是很多地方企業的常用方式)用於投資公路、大型公共設施等,吸引和利用私人投資(如採用BOT的方式),打個報告讓國家在當地進行投資(如建國際機場、碼頭等),吸引大型國型投資(如請中石油在這里建個石化城等的),投資的方式是很多的,對於現今的這個流動資金在找價值高地的國家而言,一個熱點地區找到萬億投資並算困難,據說上海光一個世博會就投了4000個億。還有一個關鍵是,這個投資並不是在一年內就完成的。按我們國家的規矩,應是在「XX五年計劃內」完成所有的投資,所以分攤到每年上也不高,才兩千億左右。另數據(腦袋記的,不十分准確):中國近年每年的固定資產投資都佔GDP的40%左右,或更高。
㈥ 有關GDP增長情況的統計分析報告怎麼寫
統計分析報告的寫作怎樣入門呢?可從以下五個方面來練習寫作。即:從報表數字寫起,從小的內容寫起,從結構簡單的寫起,從描述寫起,從模仿寫起。
(一)從報表數字寫起
針對統計報表或歷史資料中變化較大的幾個數字來寫,寫作目的的就是為了闡明數字變化所反映的社會經濟情況。這樣寫,課題容易找,目的也比較明確,文意比較集中,根據這幾個數字的來源去搞調查,也很容易確定調查單位,因而了解這幾個數字的活情況和變化原因也比較容易。這種寫作比較熟悉之後,就可以開始從社會經濟生活中直接尋找課題來寫作統計分析報告。
(二)從小的內容寫起。
選擇內容不太復雜、涉及范圍比較小的課題寫起。這種寫法,由於事情比較小,也比較單一,因而容易明確文意,能抓住中心,調查研究也不難,論述的范圍容易控制,便於說明事理,不至於枝蔓太多,漫無邊際。這種寫作比較熟悉之後,就可以開始寫作內容比較復雜、涉及范圍比較廣以及綜合性的統計分析報告。
(三)從結構簡單的寫起。
從說明型、快報型、資料型等統計分析報告寫起。這幾種統計分析報告,由於結構比較簡單,格式比較穩定,加之在內容上不要求很深透,因而寫作比較簡便,易於掌握寫作方法。這種寫法比較熟悉後,就可以開始寫計劃型、分析型、信息型的統計分析報告,然後再練習寫作研究型、預測型、總結型、綜合型、公報型、系列型的統計分析報告。
(四)從描述寫起。
運用統計資料和其他事實,來就事論事地記述某一個具體社會經濟現象的狀況,一般不進行研究和議論。這樣寫,只要情況掌握多,適當做到條理分明,就可以成為一篇統計分析報告。這種統計分析報告,雖然沒有高深的見解,但它所描述的情況仍有實用價值。這種寫法比較熟悉後,就可以逐步學習論述的寫法。所謂論述,即通過描述與論理相結合的方法,來深刻地闡述社會經濟問題。顯然,論述的寫作難度較大,需要掌握理論知識,需要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還需要掌握理論知識,需要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還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力。
(五)從模仿寫起。
參照比較優秀的統計分析報告來寫,——當然是寫內容不同的統計分析報告。看看人家是怎麼抓課題,怎麼提出觀點,怎麼寫情況,怎麼寫分析,怎麼寫問題,怎麼搞研究,怎麼提建議,怎麼開頭結尾,怎麼用統計數字,怎麼組織篇章,怎麼寫得雄辯有力和生動。通過這種學習和模仿,在實踐中逐步掌握統計分析寫作的要領和技巧,形成自己的寫作方法。
總而言之,只要平時多寫多練,加之多看,多想、多請教,統計分析寫作的水平就一定能逐步提高。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這是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年鑒
http://219.235.129.58/welcome.do歷年的數據可以在這里查詢
http://www.stats.gov.cn/tjdt/zygg/tztg/t20020906_402614167.htm
各種數據報告發布日期可以在這看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㈦ 2017年中國GDP增長了多少
中國官方18日公布,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約為82.7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6.9%。
總的來看,2017年國民經濟延續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整體形勢好於預期,決勝全面小康邁出堅實步伐。同時也要看到,經濟運行中仍存在不少困難和挑戰,提質增效任重道遠。
㈧ 為什麼重慶經濟發展迅速而東北日益衰落
重慶是直轄市,人口密集,而且還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人口達2884.62萬人。一個市就超過吉林省全省人口。
東北是三個省,是各獨立的行政區域,能與一個直轄市作比較嗎?東北地區的經濟衰退是個大話題,如果都能一下分析透徹,切中要害,那麼還會衰退嗎?在政策上,兩地實際上都受到了關照,東北的工業基礎和重慶的工業基礎都很好。
㈨ 重慶區域經濟情況
肯定是主城區撒,重慶主城有九區,渝中區、江北區、南岸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回、大渡答口區、渝北區、巴南區、北碚區。主城九區裡面,九龍坡、渝北、渝中算是最強的(去年這三個區是重慶GDP前三)。。。總的來說,主城區的經濟發展都不錯。
㈩ 中國2017年gdp增長為什麼下降0.2
1.政經結合及官員無風險操作國家投資是GDP增長的絕對力量中國經濟發展是由政經結合,經行政首長謀劃的,結合政治任務,以政治前程為激勵力的官場商場結合的投資型增長經濟。在執行層面,由政體轄區內的官員發令,形成了人財物層層響應的規模、復制、官商一體的項目開發型,以公共消費為切入點快速走向國際標準的裙帶關系經濟。其表現為粗放型的投入性的大消耗的低起點上的規模迅猛擴張,還沒有顧及社會效率和利潤,尚未完全認識到更沒有做到生產為消費服務。相反,生產勞動束縛人的自由,迫於生計或追求陞官發財夢而努力讀書拚命勞動,為生產而生產為學歷而讀書。國家力量是任何個人或組織不能相提並論的,政治業績與經濟收益兼得之激勵力是任何行業都無可比擬的。經濟由政府官員控制,具有政治色彩;陞官發財需要大搞項目,搞獲取回扣旱澇保收項目,搞那些規模大、價格可隨意拔高的公款公共消費項目。搞項目由政府出面銀行出資且官員無風險操作是市場經濟中絕無僅有的,加之成本、回扣和造價失控,政治業績和經濟回報必然雙雙豐收,從而大開發大投資之勢自然不可當。當陞官發財成了人生最大追求的時候,在政治前程離不開項目經濟的情況下,以社會基礎建設和公共、官商等的高消費為基本內容的GDP增長就是絕對的結果。因而說,政經結合及官員無風險操作國家投資是GDP增長的絕對力量。這是突破常規經濟律建設中國特色道路的創舉。2.復制先進的科學技術、學習市場經濟的管理方法和融入世界、引進外資是GDP增長的高平台新起點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下,通過購買世界先進的生產線,然後模仿製造、改進工藝並學習配套的市場經濟管理方法等,所造就的現代化生產水平和規模是GDP增長的高新基礎。生物科技引入農業使糧棉畜牧林產量翻番增長,不僅解決了衣食溫飽問題降低成了生活品產出成本,而且留給發展城市和交通道路、房地產的用地大幅增多。中國開放早期就強調引進外資,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積極融入世界市場,同國際接軌。這在經貿和資金及其運作上,在經濟管理體制上形成了GDP增長軟設施。如此十幾年下來,很快就縮短了與先進國家的距離,同時通過科教興國培植民族創新能力以趕超世界水平。這是走捷徑實現經濟騰飛的英明之舉。3.農民及廉價民工等絕對多數人的勤儉節約和國家資源存量變現、高物價是GDP增長的實質所在農民和廣大低薪勞動者節衣縮食支持了大出口大加工賺外匯,從而儲蓄了勞動成果積累了資本,支持了貨幣信貸過多、外貿順差過多和公共設施建設。這樣就填充了GDP總量猛增的空虛。同時,十多億人的勤儉節約支持一、二億人的共產主義生活,必然出現古今中外絕無僅有的城市亮麗門面效應。存量變現和高物價意味著物資總量未變,以貨幣標記的GDP和財稅帳面卻平地起大廈。物資采購、項目發包中的回扣交易使價格大幅度增長,貨幣貶值;行業壟斷收入和房地產等的高物價形成充貨膨脹。此二者造成貨幣標記的GDP高增長,貨幣需求和發行量不斷增加。4.汽車住房帶動的路橋建設和造城運動所形成的公共規模消費是GDP進入高速增長的新龍頭力量衣食經濟反映在恩格爾系數上,是溫飽先行經濟。由於其規模小,佔用資金量不多,基本上屬改革開放早期目標和私營經濟活動范圍,是中國改革開放前十年GDP增長的龍頭力量。改革開放的後十年階,住行經濟由於級差大規模大投入大,可以說是豪華型經濟。房地產由國家控制,汽車則屬大企業,養車費用高昂,路橋建設涉及到地產。在這種背景下,政府大幅度介入使得官場與商場結合,大手筆項目規劃經濟推動GDP空前高漲。加之低利率房貸車貸政策形成的高超消費,吸入高收入人士和年青一代湧入高消費群,成功地刺激了內需,使GDP高增長有了著落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