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7年中國gdp增長率是多少
2017年中國GDP總量超82萬億 全年增速6.9%
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
㈡ 2017中國的GDP是多少
77-78萬億元左右。
2017年GDP為82.7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9%。
1月18日國新辦就2017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2017年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好於預期。
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8271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9%,二季度增長6.9%,三季度增長6.8%,四季度增長6.8%。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65468億元,比上年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334623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427032億元,增長8.0%。
GDP(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的總和,常被認為是衡量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的指標。
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但不適合衡量一個地區或城市的經濟狀況,因為每個城市的生產總值上繳上級或國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個城市留下的財富就不一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16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為744127億元,比上年增長6.7%;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3980元,比上年增長6.1%。
國家統計局2018年1月5日發布公告,經最終核實,2016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現價總量為743585億元,比初步核算數減少54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7%,與初步核算數一致。
2017年中國GDP總量為827122億元,首次登上80萬億元的門檻;GDP同比增長6.9%,增速較2016年提高0.2個百分點。這是自2010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首次加速。
㈢ 遼寧省GDP為什麼會這么低,一年比一年低。如何才能改變遼寧省的經濟抓狂
遼寧省的錢都讓省人搞跑了,有錢人都去外國享受去了,退休工人都去南方發現去了,剩下的都是些老農民了,可悲,可悲😂
㈣ 2017年哪些省份的GDP突破了8萬億元
隨著全國2017年經濟數據公布,各省份也陸續揭曉了本地的2017經濟「成績單」,從經濟總量來看,2017年多地邁上新台階,廣東、江蘇位列「8萬億俱樂部」。
分析人士表示,從經濟增速來看,22省份GDP增速超過全國增速;從區域格局來看,西部地區搶眼,東北經濟出現回暖跡象;從未來發展來看,各地紛紛布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部分地區下調了GDP目標。
希望2018年GDP可以實現快速發展!
㈤ 遼寧GDP即將突破5萬億,貢獻最大的是哪三個縣城
1、瓦房店
遼寧的第一百強縣是瓦房店,它是由大連代管的縣級市,名字雖然有些土氣,但是對當地的貢獻可不小。稅收收入列大連北三市首位。2010年,瓦房店市稅收收入239043萬元,非稅收入116753萬元,稅收入佔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達到67%,列北三市首位。
2、庄河市
庄河也是大連市代管的縣級市,排在全國百強縣榜單的77名,由此可見,大連整體的發展潛力是很大的。庄河市的地貌可概括為"五山一水四分平地」,經濟發展主要以農業為主,是國家的商品糧基地。
3、海城市
海城市隸屬於遼寧省鞍山市,位居沈陽經濟區之中,是中國的潛力城市,排在了全國百強縣的第99名。海城的礦產資源豐富,氣候宜人,水源充足,所以農林牧副漁業都能夠全面發展。
(5)2017年遼寧省gdp增幅擴展閱讀
2019年,遼寧省地區生產總值24909.5億元,比上年增長5.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77.8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9531.2億元,增長5.7%;第三產業增加值13200.4億元,增長5.6%。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7191元,比上年增長5.7%。
2019年,遼寧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488.7千公頃,比上年增加4.7千公頃。其中,水稻播種面積507.1千公頃,增加18.7千公頃;玉米播種面積2675.0千公頃,減少38.0千公頃;其他穀物播種面積118.7千公頃,增加11.2千公頃。
㈥ 如何看待2017年沈陽在副省級城市GDP排名唯一增速為負
副省級城市是以該市主要領導行政級別來判定的,指黨政機關主要領導的行政級別為副省(部)級的地級市。與普通地級市相比,副省級市有以下一些區別:1、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方面,國務院等主管部門將副省級市視為省一級計劃單位,重視程度大大提高;2、副省級市的市委書記、市人大主任、市長、市政協主席均為副部級幹部,不由省委任命而是從中央組織部直接任命,即所謂中管幹部。這四個職務的副職行政級別為正廳級。其他一些行政機關幹部級別也與普通地級市略微存在不同。
㈦ 31省份2017年GDP是什麼情況
31省份2017年GDP:22地增速超全國 東北經濟回暖。
1月29日消息, 隨著全國2017年經濟數據公布,各省份也陸續揭曉了本地的2017經濟「成績單」。從經濟總量來看,2017年多地邁上新台階,廣東、江蘇位列「8萬億俱樂部」;從經濟增速來看,22省份GDP增速超過全國增速;從區域格局來看,西部地區搶眼,東北經濟出現回暖跡象;從未來發展來看,各地紛紛布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部分地區下調了GDP目標。
資料圖:北京的藍天。
未來發展
——多地下調GDP目標 布局高質量發展
記者注意到,在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大背景下,「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各省份在當地兩會上頻繁提到的關鍵詞,而對於GDP增速,不少地方主動下調了預期目標。
天津2018年的GDP預期目標則由2017年的8%下調至5%。天津代市長張國清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今年是天津實現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生死攸關的一年,將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靠創新形成新動能、激發新動力,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在加快發展中補齊短板,在提升質量中擴大總量。」甘肅則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實際執行時只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也可以低一些。
山東省省長龔正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8年,山東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並強調高質量發展,不為增長速度高低困擾。他指出,要深入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進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設立6000億元新舊動能轉換基金。
遼寧則從十個方面部署了2018年政府重點工作,狠抓深化改革、狠抓全面開放、狠抓優化營商環境等位列其中。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對中新網記者表示,新時代的根本特徵之一就是追求高質量發展。下調GDP增長目標,體現出淡化GDP,更關注增長質量和效益的導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在此背景下,單一的經濟增長指標的重要性正在下降,地方政府不必過於在意GDP,忙於搞「GDP競賽」,從而有助於減少造假和摻水的沖動。
㈧ 2017年中國GDP增長了多少
中國官方18日公布,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約為82.7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6.9%。
總的來看,2017年國民經濟延續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整體形勢好於預期,決勝全面小康邁出堅實步伐。同時也要看到,經濟運行中仍存在不少困難和挑戰,提質增效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