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連雲港市和臨沂市經濟比較
可以根據下面的資料進行比較:
臨沂市
資源豐富,人民勤勞朴實,是一塊充滿活力的熱土。從毛澤東同志批示過的厲家寨,到全國第一個電氣化村劉團村,再到艱苦奮斗的新典型羅庄、沈泉庄、九間棚,體現了臨沂人民吃苦耐勞、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改革開放的春風使沂蒙大地生機勃勃,萬象更新,工、農、商、旅、交通、城建、通訊、電力及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臨沂西郊批發城聞名全國,位居全國綜合批發市場第三位,成為魯、蘇、豫、皖地區最大的商品集散地,現正致力於發展現代物流形式,建設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一座歷史古城正在以昂揚的姿態和嶄新的面貌迅速崛起,發展成就令人刮目相看。 2007年全市實現地方財政收入68.7億元。
工業已建立起門類較為齊全的綜合體系,形成了以輕工、紡織、機械、化工、建材、冶金、煤炭、食品、黃金、醫葯等為主工業體系(臨沂目前是中國最大的膠合板生產基地),是山東省的建材和黃金生產基地。
全市商業發達,有各類專業批發市場965處,其中專業批發市場189處,集貿市場76處,1997年成交額為290億元。臨沂批發城共有各類批發市場53處,擁有攤位2.5萬個,1997年成交額為177億元,連續三年躋身全國十大批發市場前三名。 現在僅次於浙江義烏,居全國第二。
1997年,全市完成國民生產總值427億元,年均增長19.2%,其中第一產業年均增長7.4%,第二產業年均增長24.9%,第三產業年均增長27.5%。外貿出口總值達到50多億元,出口創匯1.44億美元,三資企業565家,合同利用外資額4.3億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年收入4520元,農民人均年收入2053元。 2008年,全是國民生產總值1950億元
l連雲港市
經濟總量實現歷史突破。據初步統計,200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簡稱GDP,下同)再次創造歷史,全年實現GDP750.10億元,較上年增加131.92億元,按可比價格較上年增長13.1%(簡稱同比增長,下同),較全省平均增長高出0.8個百分點;增幅在全省13個市中位居第8位,較上年前移4個位次。
人均水平躍上新的台階。按常住人口計算,2008年,全市人均GDP達到16808元,同比增長13.8%。按現行匯率計算(下同),在上年突破2000美元的基礎上達到2457美元。其中市區人均GDP達到37308元,即首次突破5000美元達到5454美元,標志著連雲港發展已經上升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三次產業實現協調發展。全市三次產業繼續呈現「穩固、提升、活躍」的良好局面。全年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22.78億元,同比增長5.8%,增幅居全省第2位;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55.06億元,增長14.5%,居全省第4位;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72.26億元,增長14.9%,居全省第7位。全市三次產業的結構調整為16.4:47.3:36.3。
縣域經濟繼續全面加速。縣域GDP共實現441.43億元,佔全市比重59.0%,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縣域GDP增長15.2%,增速較全市高2.1個百分點。從全省來看,盡管在經濟總量上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從發展速度上看,全市縣域經濟加速態勢明顯,贛榆、東海、灌雲、灌南四縣GDP增幅在全省52個縣(市)中分別居第6位、4位、4位、3位。
全面小康進程明顯加快。從25個重點監測的小康指標看,全市有11個指標達到小康標准值,達標率提高到44%。11個達到小康目標標準的指標分別是:城鎮登記失業率、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農村行政村通灰黑公路(或航道)比重、城鎮人均擁有道路面積、百戶家庭電話擁有量、衛生服務體系健全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率、城鎮社區居委會依法自治達標率、農村村委會依法自治達標率、城市環境質量綜合指數等。
節能減排取得顯著進展。年內,實施新電公司余熱利用等20項重點節能改造項目和福東照明電熔爐改造等10項重點節電項目,關停3條水泥企業立窯生產線,關停小化工企業25家,實現了三年目標兩年完成。對4家年綜合能耗3000噸標煤以上企業技改項目進行了節能評估,對20家企業進行了節能監測。東成生化、中大海藻和湛藍科技等3家企業成為江蘇省第二批省級循環經濟試點企業。全市單位GDP能耗可望下降5.2%,完成省下達年度目標任務。
⑵ 地理位置極好的連雲港為什麼GDP總量卻總是排倒數
說起江蘇,許多人都會聯想到江蘇的經濟。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江蘇,江蘇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好。正好處在長江經濟帶上,可以說人均GDP,以及江蘇的綜合競爭力,在全國可以排第一。同時江蘇地處沿海,背靠長三角核心地帶,因此有這些天然的地理優勢,所以江蘇的經濟自然發展得不會差。
同時連雲港還有6個4a級的景區,並且有210個風景點。因此連雲港也是中國優秀的旅遊城市,連雲港擁有海岸線,同時擁有花果山可以說是山清水秀。並且連雲港在沿海地區,盛產海鮮和水晶。對於這么一座風景優美的城市,你心動了嗎?如果有時間不妨去看一看。
⑶ 請問江蘇連雲港的面積、人口、2008年GDP是多少
區號:0518 郵編:222000 位置:位於江蘇省東北部,隴海鐵路終點,東臨黃海,北接山東,南連長江和淮河,背靠「東海第一勝境」——雲台山。 面積:總面積7446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881平方公里。 人口:人口482.23萬人(2009年) 區劃:轄東海、贛榆、灌雲、灌南四縣和新浦、海州、連雲三區及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其中,新浦區為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一、綜合 經濟總量實現歷史突破。據初步統計,2008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簡稱GDP,下同)再次創造歷史,全年實現GDP750.10億元,較上年增加131.92億元,按可比價格較上年增長13.1%(簡稱同比增長,下同),較全省平均增長高出0.8個百分點;增幅在全省13個市中位居第8位,較上年前移4個位次。 人均水平躍上新的台階。按常住人口計算,2008年,全市人均GDP達到16808元,同比增長13.8%。按現行匯率計算(下同),在上年突破2000美元的基礎上達到2457美元。其中市區人均GDP達到37308元,即首次突破5000美元達到5454美元,標志著連雲港發展已經上升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三次產業實現協調發展。全市三次產業繼續呈現「穩固、提升、活躍」的良好局面。全年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22.78億元,同比增長5.8%,增幅居全省第2位;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55.06億元,增長14.5%,居全省第4位;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72.26億元,增長14.9%,居全省第7位。全市三次產業的結構調整為16.4:47.3:36.3。 縣域經濟繼續全面加速。縣域GDP共實現441.43億元,佔全市比重59.0%,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縣域GDP增長15.2%,增速較全市高2.1個百分點。從全省來看,盡管在經濟總量上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從發展速度上看,全市縣域經濟加速態勢明顯,贛榆、東海、灌雲、灌南四縣GDP增幅在全省52個縣(市)中分別居第6位、4位、4位、3位。 全面小康進程明顯加快。從25個重點監測的小康指標看,全市有11個指標達到小康標准值,達標率提高到44%。11個達到小康目標標準的指標分別是:城鎮登記失業率、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農村行政村通灰黑公路(或航道)比重、城鎮人均擁有道路面積、百戶家庭電話擁有量、衛生服務體系健全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率、城鎮社區居委會依法自治達標率、農村村委會依法自治達標率、城市環境質量綜合指數等。 節能減排取得顯著進展。年內,實施新電公司余熱利用等20項重點節能改造項目和福東照明電熔爐改造等10項重點節電項目,關停3條水泥企業立窯生產線,關停小化工企業25家,實現了三年目標兩年完成。對4家年綜合能耗3000噸標煤以上企業技改項目進行了節能評估,對20家企業進行了節能監測。東成生化、中大海藻和湛藍科技等3家企業成為江蘇省第二批省級循環經濟試點企業。全市單位GDP能耗可望下降5.2%,完成省下達年度目標任務。
⑷ 連雲港市哪個縣經濟最好指人均GDP!!!!
人均GDP未必就是經濟好,如果外企或國企多的話,可能還不如人均GDP低點的縣市。最好的指標應該是人均可支配收入。
舉個例子,蘇州的人均GDP很高,但老百姓可能不如浙江一些縣市,因為股東(國家或台灣老闆)把利潤都拿走了,而浙江老闆的利潤還是在浙江!這樣浙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要高於江蘇的。
⑸ 江蘇省內各城市的綜合實力排名
07年江蘇城市整體經濟發展程度排名:(參照小康水平)
1蘇州 2無錫 3常州 4南京 5鎮江 6揚州 7南通 8泰州9徐州 10鹽城 11連雲港 12淮安 13宿遷
江蘇城市綜合實力排名:(參照國家統計局城市綜合實力)
1南京 2無錫 3蘇州 4常州 5徐州 6揚州 7鎮江 8南通 9泰州 10連雲港 11鹽城 12淮安 13宿遷
江蘇城市民間富裕度排名:(參照人均消費額、富豪數量、人均可支配利潤、人均經營性收入等)
1常州 2無錫 3蘇州 4鎮江 5南京 6南通 7揚州 8泰州9鹽城 10徐州 11淮安 12連雲港 13宿遷
江蘇城市文明程度排名:
1蘇州 2常州 3無錫 4鎮江 5揚州 6泰州 7淮安 8南通 9鹽城 10連雲港 11宿遷 12南京 13徐州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城市規模,城市人口,基礎設施,城市環境,人文歷史,文化底韻,現代化程度,經濟發展程度,區位輻射,教育實力,科技發展等11個公認指標進行的排名:
<br>南京(全國第6),
<br>無錫(全國第15),
<br>蘇州(全國第20),
<br>常州(全國第27),
<br>徐州(全國第46),
<br>揚州(全國第47),
<br>鎮江(全國第49),
<br>南通(全國第53),
<br>連雲港(全國第72),
<br>泰州(全國第75),
<br>鹽城(全國第83),
<br>宿遷和淮安江蘇城市排名就不說了
企業本體競爭力前20位的城市分別是:香港、高雄、台北、台中、新竹、佛山、深圳、台南、廣州、基隆、大慶、廈門、蘇州、上海、中山、珠海、寧波、常州、蕪湖、青島。常州排在全國第18名~
2007年中國地級以上城市經濟總量排名 2007城市GDP排名常州市排在全國35名~
⑹ 連雲港和泰州那個更好,更發達
樓主好,連雲港和泰州這兩個地方都不錯的。我朋友是連雲港的,之前去過,感覺還不錯的。
⑺ 連雲港的經濟現狀和今後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經濟現狀
連雲港市是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是中國49個重要旅遊城市和江蘇省4大國家風景名勝區之一,是舉世矚目的新亞歐大陸橋的東方橋頭堡。連雲港市一縱一橫國家幹道通車之後,連雲港將成為全國45個公路樞紐中心之一。連雲港市有開往北京、上海、寶雞、武漢、廣州、濟南、南京等火車班次,交通便利。連雲港市空中航線1987年開通。目前,已通航的路線有連雲港-廣州;連雲港-廈門;連雲港-沈陽;連雲港-大連;連雲港-成都;連雲港-溫州;連雲港-上海。連雲港海港建於1933年,已有64年的歷史。目前已建成泊位36個。其中萬噸級以上的泊位28個,設計停靠能力為3.5萬噸,實靠能力已達7-8萬噸,隨潮10萬噸級進出順利。港口目前年吞吐能力可達8500萬噸,港口已與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3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到2008年,港口吞吐量將首次超過1億噸 。
建國前,經濟基礎相當薄弱,人民生活極端貧困,1949年連雲港全市人口163.8萬人,國民生產總值1.16億元,工農業總產值3.9億元(90年不變價),其中:農業總產值佔87.2%,糧食總產量27.8萬噸,財政收入721萬元。經過50年的建設和發展,連雲港市已從傳統的農業經濟時代進入經濟基礎日益雄厚、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科技實力逐步增強的工業經濟階段,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工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1998年,工業經濟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達到58.8%。經過50年的努力,全市已建成了化工、醫葯、電子、紡織、機械、建材、食品等比較齊全的工業門類,國有大中型企業已有半數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國有中小企業改制面已超過70%,更多的城鄉企業走上了投資主體多元化和資本經營的道路,加強了公有資產的控制力,所有制結構也由單一向多元化發展,國有、集體、個體、私營、股份制、聯營、港澳台投資和外商投資等多種經濟成份競相發展。 農業生產條件顯著改善,抗禦自然災害能力增強,農業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多種經營發展迅速。全市已在水產品、果品、木業、棉花、蔬菜、肉類加工等領域形成了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雛形。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養老、醫療、住房、失業等多項社會保險制度正在不斷完善,企業轉變機制的外部條件有了較大改善。解放前,連雲港城市基礎設施十分落後,道路滿目瘡痍,解放後的50年累計投資近40億元,進行大規模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居住環境明顯改善。公用事業全面發展,供水、供電、供氣和居住環境饗願納啤? 現代化立體交通網路初步形成,公路主樞紐城市地位開始確立,郵電通訊快速便捷,信息產業飛速發展。連雲港作為新亞歐大陸橋的東橋頭堡,將發展為以集裝箱國際多式聯運為特色的現代化、綜合性、多功能的國際性港口。
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至1999年底,全市共批准外資項目2000餘項,幾十家國際著名公司紛紛在連雲港投資開發。實行改革開放20年來,全市外貿出口大幅度增長,出口創匯每年遞增20%以上,1999年,完成出口商品供貨總值4.19億美元。全市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1999年利用外資合同額21.0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額1.62億美元。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穩步發展,1999年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合同額7176萬美元,完成外經營業額6831萬美元。 連雲港正面臨著加快發展的良好機遇。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加快建設新亞歐大陸橋經濟帶;《中國21世紀議程》將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列入可持續發展首批優選項目;《中國海洋開發計劃》明確把連雲港列入三大海洋特殊開發區域這一,並加快了連雲港市的海洋經濟發展。根據國家對連雲港市的發展計劃,在不久的將來,連雲港將建成為經濟繁榮、科技發達、生活富裕、法制健全、社會文明的區域性的國際貿易中心,環境優美的旅遊中心,現代化交通樞紐和國際性海港城市。
連雲港市地處太平洋西岸,中國沿海的中部,為具有季風特點的海洋性氣候,溫和濕潤,寒暑相宜,四季分明。境內地形地貌多樣,高山大海齊觀,河湖灘塗具備,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歷來有「享山川之饒,受漁鹽之利」的美稱。這為發展農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連雲港市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1999年總產量達到280萬噸,油料總產量達到2600噸。人均糧食600公斤,居江蘇省前列。 連雲港市加速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已建成糧食、油料、煙草、林果、茶桑、出口蔬菜、肉禽蛋奶、對蝦養殖、紫菜生產加工等基地100多個。其中東海縣名列全國肉類百強縣,是全國秸稈養牛示範縣;贛榆、灌雲成為省級秸稈養牛示範縣;灌雲縣棉花生產居全省前列,被譽為「白雲之鄉」;灌南縣因其泡桐生產量居江蘇之首,被稱為「泡桐之鄉」。此外,連雲港市紫菜生產和海蟹育苗量分別佔全國總量的1/2和2/3,而成為中國的「紫菜之鄉」和最大的海蟹育苗基地。農工貿一體化經營有了很快發展,興辦了中日合資味之素如意有限公司、中韓合資金五食品有限公司、中日合資雅瑪珂紫菜有限公司、東海果汁廠等一批貿工農一體化的龍頭企業,形成了種養殖、加工、貯藏、運輸、貿易相配套的新體系。1997年連雲港如意集團在深交所上市,成為中國股市中第一支農業概念名股。產於雲台山的雲霧茶為江蘇三大名茶之一,珊瑚菜及金鑲玉竹是江蘇珍稀名特產。海州灣是全國八大漁場之一,前三島海區為江蘇省唯一的海珍品基地。
改革開放以來,連雲港市的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999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84.99億元,財政總收入17.12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6392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81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051元。 「十五」期末,連雲港市將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經濟發展實現由工業化初期向中期的過渡,人民生活實現由低水平小康向比較寬裕小康的轉型升級。到2010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趨完善,產業結構更趨合理,經濟發展進入工業化中後期,接近江蘇省平均水平,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科技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人民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實現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連雲港港是中國著名八大海港之一,一直是中原和西北地區最便捷的進出口岸,是隴海經濟區實施對外開放的東大門。港口現有泊位40多個,年吞吐能力達3500萬噸,與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餘個港口有貿易往來,承擔了90%的大陸橋過境集裝箱業務量,已被國家確定為辦理亞歐大陸橋過境集裝箱的主要口岸和基本港,並著手建立第三代、第四代集裝箱碼頭。1993年,港口建成中國最長的攔海大堤,總長6700米,形成30平方公里的優良港池,可建成100個萬噸級以上的深水泊位,為建設億噸大港打下堅實的基??
連雲港市轄贛榆、東海、灌雲三縣為對外開放縣,三縣的16個鄉鎮為對外開放的重點工業衛星鄉鎮。以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核心的一批國家級、省級開發區已初具規模,國家級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面積45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區面積達10平方公里。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又提出要加快建設新亞歐大陸橋經濟帶;《中國21世紀議程》將新亞歐大陸橋沿線列入可持續發展首批優選項目;《中國海洋開發計劃》明確把連雲港列入三大海洋特殊開發區域之一,並加快了連雲港市的海洋經濟發展。興辦的省級高新科技園區中,東海縣外向型農業綜合開發區、贛榆縣經濟技術開發區、海州灣旅遊度假區和連島商貿旅遊區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成為吸引外資的熱點區域。至1999年底,全市共批准外資項目2000餘項根據國家對連雲港市的發展計劃。
⑻ 江蘇連雲港和安徽馬鞍山哪個城市富裕些
連雲港(江蘇
12)2141
億元,同比增長
9%(人口:507
萬)馬鞍山實現GDP1365.3億元,戶籍人口230萬,從這里可以看出連雲港市gdp比馬鞍山高,但人均比馬鞍山低,不能說哪個城市絕對的富裕。
⑼ 江蘇連雲港跟安徽黃山哪個地方富裕些
看GDP、看人均收入水平,兩個均不在一個檔次
連雲港堪比安徽蕪湖
⑽ 08年連雲港的人均GDP具體數是多少
連雲港:來750
預計全市實現自
地區生產總值
750億元,增長13.3%。
三次產業結構
調整為15.3:48.7:36。完成
財政總收入
180.6億元、
一般預算收入
66.2億元,分別增長47%、35.7%,一般預算收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8.8%。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分別增長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