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川省各縣的GDP排名
2009四川省各縣市經濟排名1、在第四屆評價中,四川省有個縣(市)參加,在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等級分布中:A級5個,B級14個,C級11個,D級13個,E級7個,F級15個,G級19個,H級11個,I級11個,J級32個。
2、在第四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中,佔1席。在第四屆中國西部百強縣(市)中,佔30席。
3、排在全省前十位的縣(市)是:雙流縣、綿竹市、江油市、都江堰市、什邡市、崇州市、郫縣、西昌市、邛崍市、金堂縣。
4、四川省縣域經濟平均規模:人口45.87萬,GDP 23.3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0.65億元,人均GDP 5197元,分別是全國縣域經濟平均值的1.01倍、0.73倍、0.53倍、0.77倍,在全國排15位、19位、24位、21位。
5、四川省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動態變化是:相對穩定132個,上升4個,注意2個。
6、四川省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在全國的排位是,第22位,與第三屆相同。【處於中下游水平】
前100強四川各區縣經濟排名
01金牛區 Jinniu 2675081
02錦江區 Jinjiang 2352372
v03青羊區 Qingyang 2177013
04武侯區 Wuhou 2154567
05雙流縣 Shuangliu 1955183
06成華區 Chenghua 1892190
07涪城區 Fucheng 1730865 (綿陽)
08翠屏區 Cuiping 1625389 (宜賓)
09東區 Dongqu 1336714 (攀枝花)
10新都區 Xin 1288805
11旌陽區 Jinyang 1112474
12綿竹市 Mianzhu 1000951
13江油市 Jiangyou 992531
14龍泉驛區 Longquanyi 982198
15什邡市 Shifang 917466
16西昌市 Xichang 858961
17郫縣 Pixian 855383
18都江堰市 Dujiangyan 838445
19青白江區 Qingjiang 838390
20江陽區 Jiangyang 826984
21溫江區 Wenjiang 817108
22仁壽縣 Renshou 814925
23自流井區 Ziliujing 813031
24廣漢市 Guanghan 791115
25簡陽市 Jianyang 777857
26雁江區 Yanjiang 775205 (資陽)
27彭州市 Pengzhou 773154
28射洪縣 Shehong 762863
29東坡區 Dongpo 755807
30中江縣 Zhongjiang 750846
31廣安區 Guanganqu 704726
32順慶區 Shunqing 688341
33大竹縣 Dazhu 670017
34達縣 Daxian 650062
35樂山市中區 "LeshanDowntown" 636986
36威遠縣 Weiyuan 636645
37三台縣 Santai 633526
38安岳縣 Anyue 632724
39南部縣 Nanbu 589835
40崇州市 Chongzhou 585621
41金堂縣 Jintang 573487
42邛崍市 Qionglai 565893
43船山區 Chuanshan 562600
44富順縣 Fushun 557543
45瀘縣 Luxian 540056
46宣漢縣 Xuanhan 524562
47渠縣 Quxian 521862
48內江市中區"NeijiangDowntown" 521234
49資中縣 Zizhong 518362
50峨眉山市 Emeishan 509069
51巴州區 Bazhou 503919
52新津縣 Xinjin 500989
53通川區 Tongchuan 491455
54廣元市中區 "GuangyuanDowntown" 489248
55宜賓縣 Yibinxian 485448
56大邑縣 Dayi 482386
57大安區 Daan 465472
58岳池縣 Yuechi 465090
59鄰水縣 Linshui 464246
60武勝縣 Wusheng 451580
61東興區 Dongxing 446277
62隆昌縣 Longchang 434562
63遊仙區 Youxian 430173
64會理縣 Huili 420717
65榮縣 Rongxian 419112
66合江縣 Hejiang 402538
67閬中市 Langzhong 401937
68鹽邊縣 Yanbian 390662
69樂至縣 Le 378734
70雨城區 Yucheng 367031
71彭山縣 Pengshan 352912
72安縣 Anxian 352159
73華鎣市 Huaying 336939
74沙灣區 Shawan 335296
75納溪區 Naxi 328050
76夾江縣 Jiajiang 325227
77會東縣 Huidong 323868
78五通橋區 Wutongqiao 317212
79犍為縣 Qianwei 317004
80龍馬潭區 Longmatan 315133
81儀隴縣 Yilong 313279
82營山縣 Yingshan 312619
83仁和區 Renhe 310473
84蓬安縣 Pengan 295431
85平昌縣 Pingchang 289874
86萬源市 Wanyuan 285069
87鹽亭縣 Yanting 277431
88高坪區 Gaoping 276022
89蒼溪縣 Cangxi 272715
90蓬溪縣 Pengxi 272192
91開江縣 Kaijiang 272084
92安居區 Anju 271378
93嘉陵區 Jialing 270755
94冕寧縣 Mianning 264580
95洪雅縣 Hongya 263843
96蒲江縣 Pujiang 260455
97大英縣 Daying 254636
98通江縣 Tongjiang 250053
99貢井區 Gongjing 247181
100南江縣 Nanjiang 246175
⑵ 如何正確看待縣域經濟發展中的GDP指標
一、在微觀層面上,應立足於縣域實際,放大特色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加快培育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首先,要整合利用縣域內資源優勢,做好特色產業發展規劃。盡管縣域經濟發展具有較大的不對稱性,但在資源利用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優勢。就縣域個體而言,可圍繞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宏觀方針政策,充分「盤點」縣域內的礦產資源、工業資源、農業資源、生態資源以及文化旅遊資源,圍繞高效益綜合開發利用,進行大力度的整合,以工業化為主導,以城鎮化為支撐,以農業現代化為基礎,形成從資源利用到產業發展、從城鎮開發到民生改善等完整的規劃體系,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新型產業基地,努力實現居民增收、財政增長、後勁增強的「三增」目標。通過不懈的努力,即使欠發達的縣市也能夠闖出一片新的天地。其次,要深化合作,聚集項目,依靠項目帶動產業優化升級。發展縣域經濟必須突破過去單純圍繞本地需求謀發展的局限,積極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的分工協作;要始終堅持以特色資源聚集項目、以良好環境吸引項目,全方位接軌域外經濟社會發展,最大限度地招大引強,形成資金、技術、企業和人才向縣域流動的凹地效應。要著力發展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的園區工業、現代農業、旅遊產業,進一步膨脹縣域主導產業規模,培育知名品牌,拉長產業鏈條,加速產業集聚,增強縣域自我發展能力,在區域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最後,要堅持全民創業,興起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熱潮。民營經濟是縣域經濟的最大特色。在縣域經濟實力普遍較弱、政府投資相對乏力的形勢下,必須進一步激發各類民間主體創新創業的熱情,讓民營經濟成為壯大縣域經濟的主戰場,成為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力量。要進一步放寬准入門檻,堅持縣鄉村齊頭並進、一、二、三產業全面放開,為民營經濟徹底松綁、放行,讓的群眾加入到民營經濟行列中來。同時,要從解決民營經濟「融資難」入手,在建設完善金融擔保、技術服務、創業培訓三個體繫上下工夫,使的民營企業膨脹崛起,形成拉動縣域經濟發展的「企業航母」優勢。針對當前影響全球的金融危機,更應該採取積極措施,制定合理的扶持計劃,引導民營經濟變挑戰為機遇,積極調整經營戰略,加快推進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勇於把握市場競爭的主動權,不斷增強在復雜考驗中生存發展的綜合實力。二、在宏觀層面上,應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加快打造強縣引領、中縣角逐、弱縣超越,縣域經濟互動發展、良性競爭的格局三、在發展機制上,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協調這一基本要求,為縣域經濟發展創造寬松和諧的環境(一)以生產發展為首要任務,全面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大力發展以設施農業、裝備農業、高新農業為主要特徵的現代農業,不斷提高農業產出率和規模效益。縣域之間和縣域內要注重對市場需求和農業發展方向的把握,積極推進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養,引進推廣應用先進農業技術和適用技術,發展品質優良、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產品,力爭形成一批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產業帶、產業區。同時,按照產業化發展方向,積極扶持發展龍頭企業和專業化合作經濟組織,依靠近農工業的蓬勃發展,為工業化發展和農民的轉移就業、增加收入開辟更大的空間,為工業反哺農業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礎。(二)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為目標,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一般認為,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可拉動GDP增長1.5個百分點。加快縣域城鎮化進程,首要的是搞好城鄉一體化的規劃,打破城鄉界限和區域限制,統籌城鄉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使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城鄉建設規劃覆蓋縣域內每一寸土地,科學地引導城鎮化建設。要充分發揮主城區的核心拉動和鄉鎮的主體作用,形成主城區—中心鎮—農村新社區—新村莊梯次分明的規劃體系,加強鄉鎮駐地開發建設,加快建設一批優勢明顯、獨具特色的示範鄉鎮,形成輻射拉動作用,引導農民逐步向城鎮集中。要堅持高效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按照「城鄉互動,以點帶面,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原則,積極探索村並城、村並鎮、村並區、村並企、小村並大村等發展模式,科學規劃建設農村居住、供排水、通訊、交通、防災、供電等基礎設施,為農村設施城鎮化、生活服務社區化、生活方式市民化創造良好條件。(三)以實現城鄉和諧發展為根本,全方位提高民生保障水平。隨著這幾年黨對「三農」工作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群眾收入逐年增加、生活逐步改善、精神文化活動日益豐富的良好局面,但城鄉之間享受公共服務的差距依然很大。因此,各級政府在加快經濟發展、城鎮建設的同時,要切實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文化、衛生事業,進一步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扎實推進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逐步縮小城鄉差別,使廣大農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與城市居民同台共舞,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共同加快現代化進程採納哦
⑶ 請教各位,誰有2011年中國百強縣(市)GDP排行情況,煩請分享,非常感謝!
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8月15日最新發布了《第十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與縣域科學發展評價報告》,2010全國百強縣也隨之同時出爐。
據悉,該報告是在由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遼寧省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鞍山市人民政府主辦,海城市人民政府承辦的2010年全國縣域經濟科學發展交流年會上發布的。
此次百強縣的評選主要考察當地的經濟指標和社會指標,不僅評價縣域經濟的「競爭力」,還評價縣域經濟的「科學發展」。其中經濟指標包括當地的人口、GDP、地方一般預算財政收入、人均GDP、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等。縣域科學發展評價包括「縣域相對富裕程度」評價、「縣域相對綠色指數」評價和「以幸福指數為主要內容的縣域科學發展人文環境」評價等三方面。
評選結果表明,第十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具體分布在18個省(市、區),分別是:江蘇省數量最多為28個,浙江省25個,山東省27個,福建省7個,河南省8個,遼寧省7個,河北省4個,湖南省4個,陝西省3個,山西省1個,江西省2個,廣東省2個,內蒙古自治區2個,吉林省1個,黑龍江省1個,上海市1個,四川省1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個。
據了解,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的平均規模為:人口83.49萬人,地區生產總值407.10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2.93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5435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197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約9240元,其分別比上年增長0.76%、14.15%(當年價比,下同)、20.86%、13.31%、12.57%、10.99%。
本屆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前10名分別是:
江蘇江陰市、崑山市、張家港市、常熟市、江蘇吳江市、浙江慈溪市、江蘇太倉市、浙江紹興縣、江蘇宜興市、福建晉江市、浙江義烏市、廣東增城市、浙江餘姚市。
其中江蘇江陰市、崑山市、張家港市和常熟市地理位置相連的四個縣級市作為「區域經濟強縣統籌發展組團」並列第一名。
在陝西省,2009年度全國「百強縣」揭曉,繼神木、靖邊去年入圍百強後,府谷縣今年再入百強,至此全國百強縣我省已佔據3席。其中神木縣位列全國百強縣第44位,西部百強縣第5位,府谷由上屆全國排名第469位一躍進入第91位,靖邊居95位。
2007年,神木縣以排名第92位的名次擠進全國百強,實現了陝西縣域在全國「百強縣」零的突破。
2008年,除神木縣外,靖邊縣也躋身「全國百強」,分別排第59位和第93位。
府谷縣被認為是這次年會上的一匹「黑馬」,該縣緊緊圍繞建設全國最大電石和金屬鎂生產基地,打造國內一流的煤電化載能工業基地和國際知名的「中國火電第一縣」的目標,大力實施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鄉一體化、民企集團化戰略,首次躋身「中國百強縣」行列,同時由西部百強的第81位躍居第6位。
此外,西部百強縣陝西也增至11席。
第十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揭曉,2009年度「西部百強」中,陝西有11個縣(市)名列其中,分別是神木縣(第5名)、府谷縣(第6名)、靖邊縣(第7名)、吳起縣(第13名)、志丹縣(第16名)、定邊縣(第45名)、韓城市(第58名)、安塞縣(第61名)、高陵縣(第74名)、黃陵縣(第94名)和子長縣(第95名)。
陝西縣域在「西部百強」中逐年增多,位次前移。
家鄉神木從2007年以全國92名的成績為陝西爭得第一個全國百強縣以來,一直保持強勁勢頭,2008年為全國縣域經濟排名第59位,在此次排名中上升15為,位居第44名。
這個以煤炭起家的縣,如今全力走在經濟轉型的路上,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開發旅遊業,促進就業,保障民生。
2009年實現了全民免費醫療,轟動全國,其實比免費醫療更早一些時候,開啟了中國十二年免費教育(小學到高中)的先河,如今又在試行全民養老保險工程,在民生方面走在中國的前沿,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中國民生改革的風向標,被媒體稱為「神木現象」。
⑷ 什麼是縣域經濟差異
縣域經濟之所以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是因為縣域經濟的差異性,這個差異性內主要表現容在縣域經濟與中心城區的差異以及縣域經濟本身的差異。縣域經濟的差異性以及相關聯的縣域社會差異性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
3-1全國縣域人均GDP
2003年,全國縣域人均GDP6770元,全國人均GDP9057元,百強縣人均GDP21000元。2003年全國縣域人均GDP是全國的74.8%;人均GDP最高的100個縣域是最低縣域的人均GDP的15.1倍。
若小康水平(人均GDP)按800美元計,約合人民幣6500元,則表明:到2003年底,全國縣域人均GDP與小康水平相當。但平均數不等於大多數,人均GDP小康水平以下的縣市佔全國縣市總數的比例接近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