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河南鄭州經濟怎樣
鄭州市縣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經濟發展水平偏低,整體競爭力較弱。鄭州市縣域經濟的規模、速度、實力、機制、效益,與全國百強縣(市)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2003年全國百強縣的縣域平均GDP總值達到163億元,平均地方財政收入為8.6億元,人均GDP為2.4萬元,人均財政收入2600元,人均農民純收入5400元,人均在崗職工工資收入1.6萬元。而同期鄭州市6縣(市)縣級GDP平均規模95.37億元,平均地方財政收入3.22億元,人均GDP為1.38萬元,人均地方財政收入465元,人均農民純收入3386元,人均在崗職工工資收入10494元;縣級GDP平均規模、平均地方財政收入、人均GDP、人均財政收入、人均農民純收入分別比全國百強縣平均水平低41%、63%、42%、82%、37%。由此可見,鄭州市縣域經濟無論是發展水平還是競爭力,相對於全國百強縣都處於明顯劣勢。
2、經濟結構不盡合理,產業調整依然滯後。鄭州縣域經濟典型的農業經濟特徵明顯,效益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近幾年雖有所發展,但占經濟總量的比重仍然很小;第二產業優勢不夠突出,資源性加工企業規模偏小,能力較弱;現代高科技企業起點低、數量少,技術含量仍然較低;第三產業比重上升雖然較快,但因起步晚、規模小,不足以支撐整體經濟發展。目前鄭州市6縣(市)縣域經濟三次產業結構為7.3∶63.7∶29。
3、縣級財政運轉困難。財政是經濟發展的綜合反映,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結構和經濟運行質量決定了財政狀況。由於縣域經濟發展不平衡,財政來源渠道單一,直接表現為各縣人均財政收入差距巨大,最高的縣人均地方財政收入664元,最低的縣人均220元,縣(市)之間相差懸殊。6縣(市)縣級地方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為3.4%,比全國平均水平低0.1個百分點。2000―2003年,全市縣級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3.3%,而財政支出年均增長21.9%。財政收入的增長遠滯後於其支出的不斷擴張,使得縣級財政只能疲於應付人頭費用,而用於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發展社會事業的資金極為有限,縣級財政入不敷出,運轉困難。
4、生產要素大量外流,對外開放程度偏低。一是資金嚴重短缺。由於縣級財政拮據,加之國有商業銀行收縮縣級以下業務,使縣域經濟發展深受「失血」之痛。2003年,6縣(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310億元,僅占鄭州市各項存款余額的12.7%;6縣(市)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只有187億元,僅佔全市各項貸款余額的9.4%。二是人才大量外流。受待遇、人居環境等條件限制,大中專學生回縣率很低,到縣級企業工作的更少。由於在待遇和事業留人方面缺乏吸引力,縣域80%的人才去了沿海地區和大中城市。三是產品科技含量低。四是對外開放程度偏低。
5、農民增收任務艱巨,城鄉差距進一步拉大,城鄉統籌不夠協調。近年來,由於鄉鎮企業發展步入低谷,農民外出務工經商不景氣,導致農民增收渠道明顯變窄;再加上自然災害頻繁發生,使得農民收入的增長出現低速徘徊,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擴大。2003年與1997年相比,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7.6%,遠低於「八五」時期年均增長17.6%的水平;2003年6縣(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386元、6299元,差距達46%,農村居民純收入增長速度比城鎮居民收入增長速度慢5.1個百分點。
㈡ 鄭州人均GDP問題
沒錯就是這個樣啊,哈哈,不好好看吧。
㈢ 甘肅不應被忽視的城市,人均卻超越鄭州、成都,哪座城市呢
一般來說,從人均上算是可以很直觀地看出來一座城市的居民生活水平,再直白一點的話,可能就是這座城市的整體富裕程度。正常來看,一座城市的經濟體量越高,知名度越高,那麼這座城市的人均GDP也會越高。
這樣一座5線城市,如果有機會你會去看一看嗎?歡迎留言討論!
㈣ 鄭州人均GDP是多少
2016年前三季度中部六大省會城市人均GDP最高的是長沙市,人均GDP為9.31萬元;中部地區人均GDP排名第二位的是武漢市,人均GDP為7.84萬元;中部地區人均GDP排名第三位的是鄭州市,人均GDP為5.89萬元;中部地區人均GDP最少的省會城市是太原市,人均GDP為4.94萬元;
㈤ 中部六省最「富」的城市,不是合肥也不是鄭州,哪座城市呢
隨著中部崛起戰略的推行,中部地區的城市經濟發展有了一個很大的改觀。我們常說的中部地區一共包括了6個省份,它們分別是安徽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以及山西省。這6個省份當中要數湖南和湖北這2個省份發展的最好,而河南、安徽2省近幾年因為各種基建設施的建設而最受關注。那麼在這6個省份當中,最富裕的城市是哪一座呢?
第三產業穩步發展和主導地位可以說是長沙如今能取得這樣一個成績的基礎了。也希望未來的長沙能夠發展得越來越好。對於長沙這座城市,你是怎麼看待的?歡迎留言討論!
㈥ 河南經濟和湖南湖北相比怎樣
1:經濟總量:河南各市在經濟總量上明顯發展的更加均衡,三省前20名的城市中河南占據10個,河南6個,湖北4個。經濟總量超過2000億的城市河南13個,湖南9個,湖北8個。
武漢毫無疑問是霸主級城市,經濟總量遙遙領先鄭州跟長沙,鄭州跟長沙的差距則微乎其微。
頸部城市則是洛陽領頭,襄陽、宜昌、岳陽等緊隨其後,尤其是洛陽跟襄陽,兩個副中心城市幾乎也沒有什麼差距。後續城市則是河南唱主角,湖南唱配角,一直到第19名才出現湖北的城市荊州,這也說明河南在整體上發展的更為均衡、湖南次之、湖北最後。
如果說發展潛力,我還是更加看好河南。首先因為河南的各個城市發展更加均衡,資源分配更加合理,雖然因為資源不足在前期起步比較困難,但是城市發展就像啟動以後的列車,哪怕是慣性也可以推動城市持續良性發展。
湖北則是因為大型城市數量不足,其人口大省襄陽、宜昌、荊州都位於偏西部,東部地區只有黃岡,城市體量都太小了,沒有足夠的人口支撐很難讓一個城市能級晉升。
湖南無論從哪方面看都比較中規中矩,經濟發展相對均衡,人口分布相對合理,但其經濟總量距離河南跟湖北仍有不小的距離,短時間內很難趕超前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