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江西宜春經濟情況
可以上政府網站看看,個人感覺宜春在江西還不錯,無論是環境還是生活水平。
㈡ 宜春縣的經濟概況
宜春市抄是全國第一個生襲態試點城市,是正在建設中的贛西經濟中心城市,是全國第五屆農民運動會的舉辦地。2003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49.5億元,財政總收入20.64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651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89元。2006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39.72億元,全市財政總收入完成386756萬元,比上年增長25.1%,增收額達7.75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18304萬元,比上年增長20.2%。
宜春古稱「農業上郡」,農業經濟擁有扎實的基礎和明顯的優勢。宜春市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油茶、優質薴麻生產基地,以佔全省11%的耕地、12%的人口,生產了全省1/6左右的糧、棉、油、豬和水產,在江西省的地位舉足輕重。近年來,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其中優質米、薴麻加工、木竹加工、綠色食品等10大農業產業化主導項目發展勢頭良好。
宜春市工業經濟長足發展,形成了機械、建材、食品、醫葯、竹木加工五大支柱及化工、采礦、輕紡等產業組成的工業體系,裝載機、鑿岩機、竹木地板、建築陶瓷、中成葯、四特酒、綠色食品、薴麻服飾等一大批國優、部優、省優產品遠銷國內外市場。
㈢ 江西省宜春市哪個地方經濟最發達
宜春市位於江西省西北部,東經113度54分至116度27分、北緯27度33分至29度06分之間。北毗九江市,版東權接南昌、撫州市,南連新余、吉安市,西鄰萍鄉市和湖南省。全市東西長約222.75千米,南北寬約174千米,總面積18669平方千米。2004年底,總人口530.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8.9萬人。
㈣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哪幾鄉鎮要好一點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比較好的鄉鎮:
1、溫湯鎮位於袁州區西南方18公里處,全鎮轄地171.6平方專公里,共12個行政村,1個居屬委會,3萬人口,其中集鎮常住人口1萬人,境內擁有國家級森林公園——明月山和國內罕見的地下富硒溫泉,發展旅遊療養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先後被授予「全國村鎮建設先進鄉鎮」、「全國100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全國文明城鎮」等光榮稱號。
2、三陽鎮位處宜春市袁州區北郊,號稱宜春市的北大門,轄區面積為102.84平方公里,集鎮面積為5.5平方公里。三陽地勢為西北高、東南低,除西北部有部分山區外,均屬丘陵地區,最高的山為筆架山,海拔354米。河流為三陽河,由長村、天井、酌江三溪匯合於三陽而成,經藺坊、厚村、楓林至渥江匯入袁河。全鎮轄13個村2個居委會,23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為3.9萬人,多為漢族江右民系。
3、彬江地處宜春市袁河下游,東臨新余市分宜縣,離城區15公里,是宜春市袁州區的東大門,下轄15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一個國營苗圃,總面積137平方公里,總人口5萬,周邊與7個鄉鎮(即分宜的昌山、分宜鎮、鳳洋鄉、洋江鄉、袁州區的渥江、下浦、新坊)接壤。
㈤ 宜春哪個縣的經濟最好
我只知道現在宜春下轄的地區中袁州區最發達
㈥ 為何上饒市三線城市而宜春是四線明明經濟比上饒更好
宜春比上饒小多了
㈦ 宜春市劃分幾個區
宜春市下轄1個區、6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分別是:
區:袁州區
縣:萬載縣 、上高縣 、奉新縣、 宜豐縣、 銅鼓縣、靖安縣
代管縣級市:豐城市 、樟樹市 、高安市
宜春境內以丘陵、山地為主,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宜春有京九鐵路、滬昆高鐵、浙贛鐵路交匯;贛粵、滬昆、大廣等高速公路和320、105國道縱橫交錯,此外,還擁有宜春明月山機場。
(7)宜春市各縣gdp排名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宜春市袁州區城建
秦分天下為36郡,宜春市的區域范圍隸屬九江郡。
兩漢時期隸屬豫章郡。
三國吳寶鼎二年(267),置安成郡,宜春一帶,分屬豫章、安成兩郡。
南朝梁大同二年(536)。設巴山郡,轄豐城一帶。梁末,又設豫寧郡,轄奉新、靖安、銅鼓一帶。是時,市域分屬豫章、安成、巴山、豫寧4郡。
隋初,廢郡置州,隋開皇十一年(591)置袁州(治所在宜春縣)。其時,今袁州區及樟樹市西部為袁州所轄,樟樹市東部為吉州所轄,豐城市為撫州所轄,其餘諸縣及樟樹市以北均為洪州所轄。
隋煬帝大業初,改州為郡。洪州復為豫章郡,吉州復為廬陵郡,袁州改為宜春郡。幾經反復唐乾元初又改郡為州。
唐代市域基本上分屬洪、袁、吉3州。唐武德五年(622)曾設靖州(治所在高安)。轄高安、宜豐、上高、萬載及樟樹一部分。武德七年(624),改靖州為米州,旋又改米州為筠州。武德八年(625)筠州廢,直到五代吳時,仍分屬洪州、袁州、吉州。
五代南唐升元二年(938)、析高安、新淦縣地置清江縣,以蕭灘(今臨江鎮)為縣治。南唐保大十年(952),復設筠州。後周顯德元年(954)洪州改為南昌府。分屬袁州、筠州、吉州及南昌府。
北宋初南昌府復名洪州。宋淳化三年(992),增設臨江軍(治所在今樟樹市臨江鎮),是時,則分屬袁州、洪州、筠州和臨江軍。
南宋紹興十三年(1143)改筠州為高安郡,紹興十八年(1148)復為筠州。隆興元年(1163)改洪州為隆興府。寶慶元年(1225),改筠州為瑞州,是時,則分屬袁州、瑞州、臨江軍和隆興府。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改隆興府、臨江軍、瑞州為隆興路、臨江路、瑞州路,隸屬江西行省。於袁州設總管府,隸屬湖南行省。至元十七年(1280)江西行省與泉州行省合並為福建行省,至元十九年(1282)復為江西行省。
同年,升袁州總管府為袁州路,隸屬江西行省。至元二十一年(1284)改隆興路為龍興路。是時,分屬袁州、瑞州、臨江、龍興4路,均隸屬江西行省。
明代,江西分設13府。宜春、萬載屬袁州府,清江屬臨江府,高安、上高、宜豐屬瑞州府,豐城、奉新、靖安、銅鼓屬南昌府。又分全省為5道,南昌、瑞州轄於南瑞道,袁州、臨江轄於湖西道。
清初,沿明舊制。康熙後,江西省演變為4道,瑞州、袁州、臨江3府隸瑞袁臨道(道尹駐高安)。則仍分屬袁州、瑞州、臨江、南昌4府。
辛亥革命後廢府。民國三年(1914)劃全省為4道,宜春、清江、萬載、上高、宜豐、高安屬廬陵道,奉新、靖安、銅鼓屬潯陽道,豐城屬豫章道。
民國十五年(1926)取消道制,各縣均直屬於省。民國二十年(1931)夏,國民黨陸海空軍總司令部行營黨政委員會將江西省有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和游擊區的縣劃分為9區,銅鼓、宜豐屬第一區,宜春、萬載屬第二區。民國二十一年(1932)2月,分全省為13個行政區。
豐城、高安、清江屬第一區;奉新、靖安、銅鼓為第二區;宜春、萬載、宜豐、上高屬第八區。
民國二十三年2月,又在省內設置8個特別區政治局。分劃奉新、宜豐、銅鼓、修水4縣地,設局於宜豐之找橋,分劃萬載、宜春、萍鄉3縣地,設局於宜春慈化,至民國二十四年(1935)4月撤銷。民國二十四年(1935)4月,縮全省為8個行政區。
奉新、靖安、銅鼓屬第一區,宜春、萬載、上高、宜豐、高安、清江、豐城屬第二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冬,又改全省為11個行政區。銅鼓屬第一區(治所在銅鼓);宜春、萬載、上高、宜豐、高安、清江屬第二區(治所在萍鄉);
奉新、靖安屬第十區(治所在奉新上富);豐城屬第十一區(治所在豐城)。民國三十一年(1942)8月,又縮改全省為9個行政區。豐城、高安、清江屬第一區(治所在豐城);宜春、萬載、上高、宜豐、銅鼓屬第二區(治所在宜春);奉新、靖安屬第九區(治所在武寧)。
㈧ 宜春的經濟發展
2012年,生產總值預計完成1250億元,同比增長11%;財政總收入完成200.4億元,同比增長34.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32.4億元,同比增長43.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預計完成500億元,同比增長15.7%;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1020億元,同比增長3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完成350億元,同比增長13%;外貿出口總額預計完成13.7億美元,同比增長36.5%;實際利用外資預計達到4.8億美元,同比增長1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為18896元,同比增長1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預計為7993元,同比增長14.5%;城鎮化率預計為44.7%,提高2個百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預計為7.35‰;城鎮登記失業率預計為3.6%。
隨著「主攻重大項目,推進產業升級」、 項目建設「夏季大會戰」、「三千幹部進企業、助推決戰五百億」等活動的開展及重大項目協調推進機制的落實,全市230餘個重大項目資金、用地等難題得到解決。據統計,僅發改系統就爭取到各類項目資金16.16億元;為47個項目爭取了用地指標16000餘畝,有效解決了部分重大項目用地難的問題。2012年全市32個項目列入省重點工程項目,佔全省重點項目的14.7%,居全省各設區市之首;西電東送特高壓直流輸電線工程、江西成品油管道二期工程、西氣東輸天然氣管道工程、滬昆鐵路客運專線宜春段等國家重點工程在我市投資達到142.8億元。截止2012年11月,全市開工建設的107項重點工程,總投資943.1億元,年計劃投資255.7億元,累計完成投資218.4億元,占年計劃的85.4%。河北御捷、贛鋒鋰業等項目相繼落戶;明月山機場、昌銅高速、花博園等項目已完工,宜春重工、中天機械、宏宇能源等項目已投產見效;靖安洪屏抽水蓄能電站、滬昆鐵路客運專線宜春段、明月大橋、宜春新火車站綜合交通樞紐、萬宜高速公路、豐城至厚田一級公路等重大項目進展順利;岳吉鐵路、樟樹市贛江二橋、豐城市龍頭山水電站工程等項目前期工作穩步推進。 服務產業發展方興未艾。2012年,預計全市服務產業實現產業增加值312億元,同比增長8.5%,佔GDP比重為25%,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
旅遊業發展態勢強勁。2012年1-11月,全市接待遊客1538.3萬人,增長46.5%;實現旅遊收入112.1億元,增長44%。預計全年接待遊客1685萬人,增長46.8%;實現旅遊收入124億元,增長43.9%。
傳統商貿餐飲業提檔升級。贛西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步步高廣場、宜春國際商貿城等一批商貿物流企業先後開業;迎賓館、喜來樂大酒店等建成營業,餐飲住宿業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速。以月亮文化節為代表的文化娛樂產業和總部經濟快速興起,宜春經濟開發區服務業基地、江西豐城龍津湖總部經濟服務業基地被省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列為第一批江西省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高安·中國陶瓷產業總部經濟發展勢頭良好;豐城市被列為全省首批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單位;江西瑞景鐵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被列為江西省服務業龍頭企業。高安市大城現代服務業先導示範區有序推進,重點打造商貿物流、農業觀光、運動休閑、職業教育和文化創意產業,食品數字可追溯博覽園等一批重點項目正式落戶。
㈨ 宜春GDP在江西排幾名
6吧,菜的
㈩ 江西省宜春市哪個地方經濟最發達
樟樹市經濟最發達和潛力最大,2008年工,農,葯,酒,鹽,總產值的稅收超過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