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果人口變為原來的兩倍,g d p變為原來的兩倍,平減指數也變為原來的兩倍,那人均實際GDP怎麼
你既沒有指出GDP是名義還是實際,也沒有指出平減指數佔GDP的比例,因此這問題不可版能得權到唯一解。只能得到一簇函數。
分類討論如下:
1.GDP是實際GDP,那麼人均實際GDP不變。
2.GDP是名義GDP,那麼假設平減指數為a%,則人均實際GDP下降了a%。
❷ 解釋一下西方經濟學中的GDP平減指數
GDP平減指數,又稱GDP縮減指數,是指沒有扣除物價變動的GDP增長率與剔除物價變動的GDP增長率之差.
希望幫到你.
❸ 中國歷年GDP及人均GDP一覽和與52年不變價是多少人民幣和美元
中國 由1952年不變價可見:1978--1952的27年中GDP增長.72倍;
2005--1979的27年中增長11.16倍。如果由美元算:1978--1952為
6.10倍;2005--1979的27中只有增長2.11倍。如果用當年值算:
人民為 1978--1952為5.37倍、2005--1979為45.52倍;用美元則為
1978--1952為6.95倍、2005--1979為8.61倍。改開沒有明顯增長。
可見物價和匯率對GDP影響很大。每十年算:1952不變價算:
第一十年 1961-1952十年增1.49倍、 第二十年1971--1962增2.28、
第三十年1981--1972增1.73、第四十年1991--1982增2.52、
第五十年2001--1992增2.34; 用美元分別為:
1.34、 2.13、 2.18、 0.84、1.56。因匯率關系,78年後的81、
85、86、90、91、94六年出現負增長。使91--82十年負增長。
從表上看是80--97十七年零增長。因80匯率1.49、而96是8.31。
在國際上是吃虧還是便宜?用人民幣大眨值來開放?翻二翻
沒實現! 所以下述名義增長速度是考慮當年民幣值而不理國內物價增長和人民幣國外貶值來算的:
1953-2013年,中國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11.7%;
1953-2013年,中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8.2%;
1953-201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年均變化:3.2%;
1953-2013年,中國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9.8%。
分階段來看,改革開放前(1953-1977年):
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6.4%;
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5.9%;
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年均變化:0.5%;
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7.2%。
改革開放後至今(1978-2013):
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15.5%;
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9.8%;
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年均變化:5.1%;
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11.6%。
分五年計劃來看
一五計劃(1953-1957):名義GDP年均增速9.5%,實際年均增速9.2%,平減指數年均變化0.2%,美元GDP年均增速6.1%;
二五計劃(1958-1962):名義GDP年均增速1.5%,實際年均增速-2.0%,平減指數年均變化3.6%,美元GDP年均增速2.6%;
調整鞏固(1963-1965):名義GDP年均增速14.3%,實際年均增速15.1%,平減指數年均變化-0.7%,美元GDP年均增速14.3%;
三五計劃(1966-1970):名義GDP年均增速5.7%,實際年均增速6.9%,平減指數年均變化-1.2%,美元GDP年均增速5.7%;
四五計劃(1971-1975):名義GDP年均增速5.9%,實際年均增速5.9%,平減指數年均變化0.0%,美元GDP年均增速10.7%;
五五計劃(1976-1980):名義GDP年均增速8.6%,實際年均增速6.5%,平減指數年均變化1.9%,美元GDP年均增速14.8%;
六五計劃(1981-1985):名義GDP年均增速14.7%,實際年均增速10.7%,平減指數年均變化3.6%,美元GDP年均增速0.1%;
七五計劃(1986-1990):名義GDP年均增速15.7%,實際年均增速7.9%,平減指數年均變化7.2%,美元GDP年均增速4.9%;
八五計劃(1991-1995):名義GDP年均增速26.6%,實際年均增速12.3%,平減指數年均變化12.8%,美元GDP年均增速13.3%;
九五計劃(1996-2000):名義GDP年均增速10.3%,實際年均增速8.6%,平減指數年均變化1.5%,美元GDP年均增速10.5%;
十五計劃(2001-2005):名義GDP年均增速13.3%,實際年均增速9.8%,平減指數年均變化3.2%,美元GDP年均增速13.5%;
十一五規劃(2006-2010):
名義GDP年均增速16.8%,實際年均增速11.2%,平減指數年均變化5.0%,美元GDP年均增速21.3%;
十二五規劃(2011-2015)前三年:
名義GDP年均增速12.3%,實際年均增速8.2%,平減指數年均變化3.8%,美元GDP年均增速15.7%。
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前後
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前(1978-1992):
名義GDP年均增速15.2%,實際年均增速9.5%,平減指數年均變化5.2%,美元GDP年均增速7.1%。
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中(1993-2013):
名義GDP年均增速15.6%,實際年均增速10.0%,平減指數年均變化5.1%,美元GDP年均增速15.0%。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前後
加入世貿組織前(1978-2000):
名義GDP年均增速16.1%,實際年均增速9.7%,平減指數年均變化5.8%,美元GDP年均增速8.7%。
加入世貿組織後(2001-2013):
名義GDP年均增速14.4%,實際年均增速10.0%,平減指數年均變化4.0%,美元GDP年均增速17.0%。
❹ 人均可支配收入經過GDP平減指數後的數據
是,GDP=PQ, GDP的增長是要總產量的增長才是實際的GDP增長,P的增長而導致名義版GDP的增長是虛的,因而數據的權比較是要剔除價格(即通脹)因素。價格(GDP)平減指數就是為了剔除價格的變動,考慮實際增長。這樣的數據才有可比性。
❺ GDP平減指數與真實GDP含義的區別.
首先要清楚,GDP是一個總值,單位用貨幣計算(比如美元),不管名義GDP還是真實GDP都是如此!內 而名義GDP和真容實GDP之間的關系,就用GDP平減指數來表示,是兩個值的除法後得到的,沒有單位。
GDP平減指數並不是一個總值。比如我們可以說一個國家的真實GDP是1萬億美元(總值概念),可以說名義GDP是1.5萬億美元(總值概念),但是不能說GDP平減指數是1.5萬億美元。
可以這么理解,GDP平減指數是用來消除名義GDP中通貨膨脹因素的工具。其計算方法是 GDP平減指數=名義GDP/實際GDP 上例中GDP平減指數=1.5/1=1.5,我們說GDP平減指數是1.5,不能說是1.5萬億美元
我們在平時的應用中,一般實際GDP能夠做出與以前某一年的對比,找出實際增加愛的總量,而GDP平減指數只能表示出增長關系,並不能表示出總量的概念,這個只是與CPI(消費者物價指數),PPI(批發品物價指數)等的含義與表達內容相似。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❻ 關於GDP平減指數,名義GDP,真實GDP,通貨膨脹率
GDP(國內生產總值)平減指數只包括國內生產的產品,進口品並不是GDP的一部分,所以也就不反應在GDP平減指數上。
❼ 人均實際GDP指數怎麼算出來
你既沒有指出GDP是名義還是實際,也沒有指出平減指數佔GDP的比例,因此這問題不可能得到唯一解。只能得到一簇函數。分類討論如下:1.GDP是實際GDP,那麼人均實際GDP不變。2.GDP是名義GDP,那麼假設平減指數為a%,則人均實際GDP下降了a%。
❽ 合肥市1978-2009年GDP,人均GDP及GDP平減指數
一、東京 首都東京(Tokyo)是一座現代化的國際城市,位於本州關東平原南端,下轄23個特別區、27個市、5個町、8個村以及伊豆群島和小笠原群島,總面積2155平方公里,人口約1229萬(截至2003年2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東京市的GDP為7848億美元。
二、紐約紐約是美國第一大都市和第一大商港,它不僅是美國的金融中心,也是全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紐約位於紐約州東南哈得孫河口,瀕臨大西洋。它由五個區組成:曼哈頓、布魯克林、布朗克斯、昆斯和里士滿,面積780平方公里,市區人口700多萬,包括郊區在內的大紐約市人口1800萬。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紐約市的GDP為4070億美元。
三、倫敦英國首都倫敦(london)位於英格蘭東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距離泰晤士河入海口88公里。倫敦的行政區劃分為倫敦城和32個市區,倫敦城外的12個市區稱為內倫敦,其它20個市區稱為外倫敦。倫敦城、內倫敦、外倫敦構成大倫敦市。大倫敦市又可分為倫敦城、西倫敦、東倫敦、南區和港口。倫敦城是金融資本和貿易中心,西倫敦是英國王宮、首相官邸、議會和政府各部所在地,東倫敦是工業區和工人住宅區,南區是工商業和住宅混合區,港口指倫敦塔橋至泰晤士河河口之間的地區。整個大倫敦市面積1580平方公里。2001年倫敦人口為718.8萬。倫敦是世界最大的國際外匯市場和國際保險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貿易中心之一。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倫敦市的GDP為2847億美元。
四.首爾
.首爾是韓國的首都,面積為605.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0.61%,2000年統計人口為1032萬。漢城共有25個區,522個洞,是
直接受中央管轄的地方自治團體「特別市」。是韓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漢城市的GDP為1980億美元。
五、洛杉磯洛杉磯瀕臨浩瀚的太平洋東側的聖佩德羅灣和聖莫尼卡灣沿岸,背靠莽莽的聖加布里埃爾山,面積1200多平方公里。大市區包括洛杉磯縣和奧蘭治、文圖拉兩縣的一部分,以及貝弗利希爾斯、帕薩迪納、長灘等80餘個大小城鎮,總面積10567平方公里。現在的洛杉磯,已成為美國石油化工、海洋、航天工業和電子業的最大基地。它是美國科技的主要中心之一,擁有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的數量位居全美第一,享有「科技之城」的稱號,著名的矽谷就坐落這里。近年來,洛杉磯的金融業和商業也迅速發展,數百家銀行在洛杉磯設有辦事處,包括許多著名的國際大財團,如洛克希德,諾思羅普,羅克韋爾等,洛杉磯已成為僅次於紐約的金融中心。按市區人口計算,2004年度洛杉磯市的GDP為1960億美元。
❾ 人均GDP怎麼計算
GDP核算有三種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三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反映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成果。
❿ 如何按1989年CPI對1989-2009年人均GDP進行折算求高人給出具體計算方法!
哎,樓上的人在胡算,那個公式完全是錯的
首先GDP、人均GDP就不能用CPI折算,因專為CPI的全稱屬是消費價格指數,它的范圍只涵蓋
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八大類消費品,而GDP的涵蓋范圍遠遠不止於此,所以要計算實際GDP時要用GDP平減指數
其次,計算通貨膨脹率也不能用什麼報告期CPI - 基期CPI,CPI本身就已經是一種通貨膨脹率,怎麼還能報告期減基期?!後面那個1989年GDP-基期GDP的更是錯得沒邊了
正確的演算法是直接用國家公布的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速相乘。因為按現行統計制度,計算人均GDP用的是名義GDP數據,計算人均GDP增速用的是實際GDP數據。所以如果以1989年的價格來計算的話,1989年人均GDP就是當年公布的那個數,1990年人均GDP=1989年人均GDP*1990年人均GDP指數,1991年人均GDP=1989年人均GDP*1990年人均GDP指數*1991年人均GDP指數,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