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軸的初步計算中,軸的直徑是按什麼選取的
各軸段所需的直徑與軸上載荷的大小有關。初步確定軸的直徑時,通常還不知道支反力的作用點,不能決定彎矩的大小與分布情況,因而還不能按軸所受的具體載荷及其引起的應力來確定軸的直徑。
但在進行軸的結構設計前,通常已能求得軸所受的轉矩。因此,可按軸所受的轉矩初步估算軸所需的最小直徑dmin,然後再按軸上零件的裝配方案和定位要求,從dmin處起逐一確定各段軸的直徑。在實際設計中,軸的直徑亦可憑設計者的經驗取定,或參考同類機械用類比的方法確定。
軸的結構設計是確定軸的合理外形和全部結構尺寸,為軸設計的重要步驟。它由軸上安裝零件類型、尺寸及其位置、零件的固定方式,載荷的性質、方向、大小及分布情況,軸承的類型與尺寸,軸的毛坯、製造和裝配工藝、安裝及運輸,對軸的變形等因素有關。
(1)初步計算2019年上半年我國gdp擴展閱讀:
軸的扭轉剛度校核是計算的軸的工作時扭轉變形量,是用每米軸長的扭角 度量的。軸的扭轉變形要影響機器的性能和工作精度,如內燃機凸輪軸的扭轉角過大,會影響氣門的正確啟閉時間。
龍門式起重機運動機構傳動軸的扭轉角會影響驅動輪的同步性;對有發生扭轉振動危險的軸以及操縱系統中的軸,都需要有較大的扭轉剛度。
軸類磨損是軸使用過程中最為常見的設備問題。軸類出現磨損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用來製造軸的金屬特性決定的,金屬雖然硬度高,但是退讓性差(變形後無法復原),抗沖擊性能較差,抗疲勞性能差。
因此容易造成粘著磨損、磨料磨損、疲勞磨損、微動磨損等,大部分的軸類磨損不易察覺,只有出現機器高溫、跳動幅度大、異響等情況時,才會引起人們的察覺,但是到人們發覺時,大部分軸都已磨損,從而造成機器停機。
2. 混凝土混合比的初步計算時應首先確定什麼
混凝土配合比首先確定試配強度,再確定水膠比。
3. 求09年各個國家的GDP
經初步統計,2009年美國現價國內生產總值為142587億美元,同比名義下降1.3%。按2005年不變價計算,實際國內生產總值為129887億美元,同比實際下降2.4%。
按照日本銀行發布的日元兌美元年度平均匯率93.62換算,2009年日本名義GDP為50728.90億美元,這是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繼1995年後第二次突破5萬億美元關口。
按照中國國家統計局1月21日公布的初步核算數據,2009年中國GDP為335353億元,以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7%,按照2009年人民幣兌美元年平均匯率中間價6.831計算,約為49092.81億美元。
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初步估算,2009年德國按現行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為24044億歐元,比2008年減少914億歐元,同比名義下降3.7%。按照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實際下降5.0%。按現價計算的國民總收入為24470億歐元,同比名義下降3.5%。根據歐洲央行發布的歐元兌美元年平均市場匯率1.3948計算,2009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約為33536.57億美元,比2008年36708.12億美元下降了8.6%,減少了3171.66億美元。
初步統計,2009年法國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為19212.50億歐元,同比名義下降1.4%;按照2000年不變價格計算,實際國內生產總值為16072.10億歐元,同比實際下降2.2%。
按照歐洲央行發布的歐元兌美元年平均匯率換算,2009年法國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為26797.60億美元,比2008年的28650.60億美元下降6.5%。
初步預估,2009年俄羅斯現價國內生產總值為390161.24億盧布,比2008年的412560.46億盧布(修正值,前值為416680.34億盧布)名義下降5.4%。按照2003年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實際下降7.9%。
按照俄羅斯央行發布的盧布兌美元年平均中間價31.7669換算,2009年俄羅斯現價國內生產總值約為12282.01億美元,比2008年的16586.01億美元名義下降25.9%,低於2007年的水平。
初步統計,2009年印度名義國內生產總值(FC)為559086.4億盧比,同比名義增長9.3%;名義國內生產總值(MP)為596128.7億盧比,同比名義增長8.7%。按照2004-05基準期不變價格計算,實際國內生產總值(FC)為435782.8億盧比,同比實際增長6.4%;實際國內生產總值(MP)為466944.7億盧比,同比實際增長5.7%。
按照印度央行印度儲備銀行發布的盧比兌美元年平均匯率計算,2009年印度國內生產總值(FC)為11563.14億美元,同比下降1.8%;國內生產總值(MP)為12329.25億美元,同比下降2.4%,這一數據超過了俄羅斯的GDP。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2009年印度人口數量為120328.1萬人,以此計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MP)約為1025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FC)約為961美元。
初步統計,2009年英國現價國內生產總值為13964.74億英鎊,同比名義下降3.6%。按照2005年可比價格計算,不變價國內生產總值為12640.77億英鎊,同比實際下降5.0%。全年名義增加值總額(GVA,也稱FC GDP)為12619.20億英鎊,同比名義下降2.8%;按照2005年可比價格計算,實際增加值總額為11301.29億英鎊,同比實際下降4.7%,比初值下調0.2個百分點。
據英格蘭銀行發布的匯率數據計算,2009年英鎊兌美元年平均匯率為1.5661,比2008年的1.8537貶值15.5%。以此計算,2009年英國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為21870.18億美元,比2008年的26848.82億美元下降18.5%。2009年英國國內生產總值已經落後法國4927.42億美元。英法GDP之和為48667.78億美元,已經不如中國一國的GDP總量了。
據巴西稅收規劃研究所2日公布的統計數據,盡管受國際金融危機、減免稅優惠措施等不利影響,與2008年相比,2009年巴西稅收總額僅微幅下降0.14%,達10090億巴幣(1美元約合1.8巴幣),佔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的35.02%,那麼可計算出巴西2009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6006.726美元.
初步統計,2009年澳大利亞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原始數據)為12592.21億澳元,同比名義增長1.7%;按照可比價格計算,實際國內生產總值為12083.60億澳元,同比實際增長1.4%。2009年澳大利亞現價國民總收入為12031.06億澳元,同比名義增長1.3%。
按照年平均匯率換算,2009年澳大利亞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為9892.54億美元,比2008年的10386.00億美元下降4.8%.
1 美國 142581億美元
2 日本 50728億美元
3 中國 49092億美元
4 德國 33536億美元
5 法國 26797億美元
6 俄羅斯 12282億美元
7 印度 12329億美元
8 英國 21870億美元
9 巴西 16006億美元
10 澳大利亞 9892億美元
以上都是初步的數據,確切的數據還要等一段時間。
4. 中國的GDP到底是怎麼算的,是不是數字游戲
樓主說的兩個問題並不存在,只是樓主不懂而已
第一個問題:
每個國家的經濟數據公布後都會經過多次修正,如日本每月修正一次;美國每季度修正一次;中國的GDP數據需經過「初步核算」「初步核實」「最終核實」三個步驟,外加每5年一次的經濟普查,如果你留心的話你會發現中國同一年的GDP數據最終可能出現4個版本。
你看的那些權威媒體的信息沒錯,只是信息過時了
不過你如果細心點就會發現「初步核算」「初步核實」「最終核實」等提示,209407億元是「初步核算」值。211923.5億元是「最終核實」你去網上搜一下,肯定還可以搜出一個「初步核實」值出來
第二個問題:
2007年GDP=2006年GDP*(1+經濟名義增速)=2006年GDP*(1+經濟實際增速)*(1+通脹率)
13%指的就是經濟實際增長率,中國一般不公布名義增長率
樓主自己沒弄懂,把實際增長率與名義增長率弄混了
打個比方,去年你家養了100隻雞,今年養了110隻雞,那麼以不變價格計算增長率就是10%。
如果去年每隻雞10元,今年每隻雞11元,那麼去年產量為1000元,今年為1210元
單純看產量就是(1210-1000)/1000*100%=21%,這就是名義增長率了
可以說這么說,2007年中國GDP實際增長率為13.0%
2007年中國GDP名義增長率為22.8%
5. GDP是怎麼算出來的
生產面
又稱最終產出法,先將社會一至三級產業加以區分後,再把各產業的增加產值相加。
國內生產總值=第一產業產值+第二產業產值+第三產業產值
當中第一產業包括種植業、漁業等提取天然資源的經濟活動,第二產業包括輕紡工業、重化工業等將天然資源轉換成製成品或半製成品的經濟活動,第三產業則包括商業、旅遊業、零售業等提供服務的經濟活動。
此方法得出的國內生產總值乃按要素成本計算,若加上間接稅,再扣除補貼,將得到按市價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
計算方式
由於國內生產總值反映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而物價水平是不斷變化的。名目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以現行市場價格計算的既定時期國內總產品和服務的價格總和。
名目國內生產總值包含了物價水平的因素,所以假如我們現在的物價水平上漲了一倍,那麼名目國內生產總值也就上漲了一倍。所以名目國內生產總值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通貨膨脹嚴重的時期。這時人們引入了實質國內生產總值的概念。
經濟學上的實質國內生產總值並不是舍棄了物價的變化因素,而是使用了基準年的價格水平。舉例說,2011年的名目國內生產總值是使用2011年的物價計算出的,而實質國內生產總值是使用2000年的物價計算出的(假設以2000年為基準年)。
(5)初步計算2019年上半年我國gdp擴展閱讀:
意義
一、對匯率影響
一國的GDP大幅增長,反映出該國經濟發展蓬勃,國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也隨之增強。在這種情況下,該國中央銀行將有可能提高利率,緊縮貨幣供應,國家經濟表現良好及利率的上升會增加該國貨幣的吸引力。反過來說,如果一國的GDP出現負增長,顯示該國經濟處於衰退狀態,消費能力減低。
這時,該國中央銀行將可能減息以刺激經濟再度增長,利率下降加上經濟表現不振,該國貨幣的吸引力也就隨之降低了。因此,一般來說,高經濟增長率會推動本國貨幣匯率的上漲,而低經濟增長率則會造成該國貨幣匯率下跌。
例如,1995--1999年,美國GDP的年平均增長率為4.1%,而歐元區11國中除愛爾蘭(9.0%)較高外,法、德、意等主要國家的GDP增長率僅為2.2%、1.5%和1.2%,大大低於美國的水平。
這促使歐元自1999年1月1日啟動以來,對美元匯率一路下滑,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貶值了30%。但實際上,經濟增長率差異對匯率變動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一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收入增加,國內需求水平提高,將增加該國的進口,從而導致經常項目逆差,這樣,會使本國貨幣匯率下跌。
二是如果該國經濟是以出口為導向,經濟增長是為了生產更多的出口產品,則出口的增長會彌補進口的增加,減緩本國貨幣匯率下跌的壓力。
三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勞動生產率提高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國產品的競爭地位而有利於增加出口,抑制進口;並且經濟增長率高使得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被看好,因而該國貨幣匯率會有上升的趨勢。
在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由商務部負責分析統計,慣例是每季估計及統計一次。每次在發表初步預估數據(the preliminary estimates)後,還會有兩次的修訂公布(the first revision; the final revision),主要發表時間在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
國內生產總值通常用來跟上一年同期作比較,如有增加,就代表經濟較快,有利於其貨幣升值;如減少,則表示經濟放緩,其貨幣便有貶值的壓力。以美國來說,國內生產總值能有3%的增長,便是理想水平,表明經濟發展是健康的,高於此水平表示有通脹壓力;低於1.5%的增長,就顯示經濟放緩和有步入衰退的跡象。
二、指標意義
1、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核算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綜合性統計指標,也是中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核 心指標。它反映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究竟處於增長抑或衰退階段,從這個數字的變化便可以觀察到。一般而言,GDP公布的形式不外乎兩種,以總額和百分比率為計算單位。當GDP的增長數字處於正數時,即顯示該地區經濟處於擴張階段;反之,如果處於負數,即表示該地區的經濟進入衰退時期了。
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定時間內所生產的商品與勞務的總量乘以「貨幣價格」或「市價」而得到的數字,即名義國內生產總值,而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等於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之和。因此,即使總產量沒有增加,僅價格水平上升,名義國內生產總值仍然是會上升的。
在價格上漲的情況下,國內生產總值的上升只是一種假象,有實質性影響的還是實際國內生產總值變化率,所以使用國內生產總值這個指標時,還必須通過GDP縮減指數,對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做出調整,從而精確地反映產出的實際變動。
因此,一個季度GDP縮減指數的增加,便足以表明當季的通貨膨脹狀況。如果GDP縮減指數大幅度地增加,便會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同時也是貨幣供給緊縮、利率上升、進而外匯匯率上升的先兆。
2、國內生產總值是反映常住單位生產活動成果的指標。常住單位是指在一國經濟領土內具有經濟利益中心的經濟單位。經濟領土是指由一國政府控制或擁有的地理領土,也就是在本國的地理范圍基礎上,還應包括該國駐外使領館、科研站和援助機構等;
並相應地扣除外國駐本國的上述機構(國際機構不屬於任何國家的常住單位,但其雇員則屬於所在國家的常住居民)。經濟利益中心是指某一單位或個人在一國經濟領土內擁有一定活動場所,從事一定的生產和消費活動,並持續經營或居住一年以上的單位或個人,一個機構或個人只能有一個經濟利益中心。
一般就機構(單位)而言,不論其資產和管理歸屬哪個國家控制,只要符合上述標准,該機構在所在國就具有了經濟利益中心。就個人而言,不論其國籍屬於哪個國家,只要符合上述標准,該居民在所在國就具有經濟利益中心。
因為常住單位的概念嚴格地規定了一個國家的經濟主體范圍,所以其對於確定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口徑,明確國內與國外的核算界限以及各種交易量的范圍都具有重要意義。
6. 八年級下概率初步計算
解答:
第一題
2/8=1/4
第二題
1-1/8=7/8
7. 初步核算的gdp與最終確定的gdp會相關多少
這是典型的兩來部門經濟系統,可以用源三種方法計算這個系統的GDP。1,收入法。即家庭收入和企業利潤的加總。2,生產法。即所有的企業生產的產品的凈值或者所有企業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價值。3,支出法。即所有家庭的消費品支出和投資支出,以及企業的折舊支出和新投資支出。因為兩部門經濟系統排除了國家這一極,所以,不存在稅費、政府支出等等項目。
8. 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就,主要經濟社會總量指標佔世界的比重持續提高,主要經濟社會人均指標的位次不斷前移,國際地位顯著提升,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一)經濟增長率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
2013-2016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率為7.2%,明顯高於世界同期2.5%的平均水平,也高於發展中經濟體4.0%的平均水平。
(二)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及拉動居全球首位。
根據世界銀行測算,2013-2016年,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平均為31.6%,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2016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4.7%,拉動世界經濟增長0.8個百分點,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
(三)國內生產總值穩居世界第二位,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逐年提升。
自2010年我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來,國內生產總值穩居世界第二位,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逐年上升。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計算,2016年,我國GDP為11.2萬億美元,佔世界總量的14.9%,比2012年提高3.4個百分點。
在經濟體量上中國與歐美差距明顯,若從市場價格角度考察全球國內生產總值佔比,中國的佔比從2000年的4%躍升至2016年的15%。亞洲(包括日本)的佔比為31%,而美國和歐盟的佔比之和為47%。
其次,在進口量上同樣存在較大差距,2015年中國在全球進口中的佔比僅為12%,而亞洲的佔比為36%。美國和歐盟(不包括歐盟內部貿易)的佔比之和仍達31%。
世界最終需求的很大部分仍來自歐美等高收入經濟體,而2015年中國消費(以市場價格計)大約是美國和歐盟總消費的三分之一。
最後,中國在全球經貿制度的設計中還相對較弱。事實上,相較於中國在世界經濟總量中的佔比,中國在全球經貿規則制訂中的影響力要小得多。
9. GDP是如何計算的詳細點,謝謝
GDP(Y)=消費(C)+投資(I)+政府購買(G)+凈出口(NX)。
生產法是把GDP從產業的角度,分成第一、二、三產業,分別計算增加值然後進行加總,當然還要從最終產品和中間投入兩方面扣除通脹因素。
經濟學家在計算GDP時,投資並不意味著購買股票和債券的支出,而是企業為了經營下去購買商品和服務的支出。比如建造工廠所購買的的材料或承包服務,為了讓公司高效運轉所購買的的設備和軟體。
(9)初步計算2019年上半年我國gdp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GDP核算,只核算生產經營性活動,股票債券基金等不計入。只核算生產出來的數量,不考慮是否成功售賣出去,因為GDP不是實實在在流通的財富,只是用標準的貨幣平均值來表示財富的多少,生產出來的東西能不能完全的轉化成流通的財富,還不能確定。
各種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是在市場上達成交換的價值,都是用貨幣來加以衡量的,故GDP為貨幣概念。從中也可知,GDP必然是市場活動導致的,家務勞動、自產自用、地下交易、黑市交易不計入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