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陝西各市經濟排行
前三名是西安``寶雞``咸陽```延安```榆林```渭南```漢中```安康``商洛``銅川```楊凌``
由於國家能源開發的政策```延安和榆林對陝西GDP的貢獻比重越來越大```這兩個市的GDP增速也是陝西現在最高的```
㈡ 陝西省 各大城市排名多少
陝西,截至2015年底,全省設10個省轄市和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有3個縣級市、78個縣和26個市轄區,1140個鎮,74個鄉,206個街道辦事處。全省總面積20.58萬平方公里。
1、榆林市,43578平方公里,景點:長城鎮北台、李自成行宮、紅石峽、白雲山、紅鹼淖、清澗辛庄遺址。
【陝西區域劃分】
陝西南北狹長,由北向南可分為地理、歷史、文化、氣候、語言、人種截然不同的三大地區:陝北、關中、陝南。由於陝西省超過1/3的面積和人口均位於秦嶺—淮河一線以南,因此陝西省是中國典型跨越南北的省份之一,且南北面積比例與其他南北跨界省份(甘肅、河南、安徽、江蘇)差別較大。
【陝西行政區劃方法】
一般依據行政區劃界限進行劃分。
關中:寶雞、咸陽、渭南、銅川、西安。
陝南:漢中、安康、商洛。
陝北:榆林、延安。
【陝西自然區劃方法】
陝西省地理國(省)情監測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的《陝西基本地理省情(2011)》,主要考慮了水文、地貌兩個自然要素對三個區域進行了更為細致的劃分。劃分結果與自然區劃存在個別差異,主要體現在寶雞南部部分地區和西安個別地區劃為陝南、商洛北部部分地區劃為關中、銅川北部與渭南北部劃為陝北。各區劃面積統計表明,陝北面積最大,陝南次之,關中面積最小。
陝北—關中界線:由西向東依次為黃陵-旬邑分界;印台區玉華鎮;宜君縣哭泉鄉、雲夢鄉、王石凹鎮;印台區-富平縣分界;白水縣林皋鎮、堯禾鎮、北塬鄉;白水-洛川分界;黃陵-澄城、合陽分界;韓城-合陽分界;韓城市芝陽鎮、巍東鄉、新城街道、西庄鎮、龍門鎮。
關中-陝南界線:由西向東為依次為陳倉區-鳳縣分界;渭濱區-鳳縣、太白縣分界;太白縣桃川鎮東界、南界;周至縣厚畛子鎮;周至-佛坪、寧陝分界,戶縣-寧陝分界;長安區-柞水縣分界;藍田-柞水、商州區分界;洛南縣-商州區、丹鳳縣分界。
㈢ 陝西省經濟全國排名第幾
2016年陝西省GDP總量19165億元,在全國31各省區市中排名15名。
㈣ 陝西省進幾年經濟前十強的縣都是哪些,謝謝
陝北的神木一直為縣域經濟第一名,還有府谷、靖邊、這兩年的洛川、還有陝北其他縣也進入前十名。
關中這邊的韓城、戶縣、鳳翔、高陵、興平等縣也或進或出,總體比不上陝北,陝北好像在十強縣中佔7、8席。
㈤ 陝西各市經濟排行
2011年gdp
1、西安 3864.21億元
2、榆林 2292.25億元
3、咸陽 1359.05億元
4、寶雞
1175.75億元
5、延安 1113.35億元
6、渭南 1028.97億元
7、漢中 647.48億元
8、安康 407.17億元
9、商洛 362.87億元
10、銅川 234.53億元
11、楊凌 60.79億元
㈥ 陝西省在2015年gdp的總量是多少
2015年,陝西出台實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穩增長」強力政策措施,全省經濟增速逐季回升。初步核算,2015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18171.86億元,比上年增長8%,高於全國1.1個百分點。
成績 全年經濟總量前移至第15位
2015年一季度GDP增速僅為6.9%,近20年來首次低於全國增速。陝西採取一系列舉措追趕超越,全年實現了8%的增長速度。同時,支撐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如工業、投資等增速出現大幅回落。
2015年我省GDP增速較前三季度、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別加快0.4、0.7和1.1個百分點,呈逐季回升態勢。總量超過內蒙古,位次前移至全國第15位。
亮點 第三產業增速趕超GDP增速
記者昨日獲悉,第三產業佔比提升,服務業保持較快增長,成為2015年全省經濟企穩回升的重要支撐力量。
「十二五」前四年,我省第三產業增速一直低於GDP增速。2015年第三產業增速開始高出GDP增速1.6個百分點。2015年,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39.7%,較2014年提高2.7個百分點,為2004年以來的最高值。
走勢 今年經濟發展將呈良好開局
昨日,省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張曉光表示,因為服務業、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加大,與全國一樣,融入服務業帶動經濟增長的大格局中,因此「今年陝西經濟發展會有一個良好的開局」。
記者了解到,因為陝西地理位置優越,加上工業體系完善,陝西經濟發展面臨著「一帶一路」的戰略機遇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難得機遇。此外,陝西科技力量、教育資源在全國雄踞前列,面臨著創新發展的機遇。
但是經濟發展中有一些問題不容忽視。如國際大宗產品、能源價格還在波動;農村脫貧任務依然繁重;煤炭、水泥、鋼材等產業產能過剩,去產能對經濟發展也會帶來一定影響。
農業:實現「十二連豐」
農業穩定增長,連續12年穩定在千萬噸以上,屬豐產,蘋果、獼猴桃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一。2015年,糧食產量達到1226.8萬噸,比上年增長2.4%,實現「十二連豐」。其中,夏糧產量491.7萬噸,秋糧產量735.1萬噸。全年生豬存欄845.99萬頭、牛存欄146.75萬頭,比上年分別下降3.8%和2.6%;家禽存欄6733.62萬只、羊存欄701.93萬只,分別增長1.7%和0.3%;豬牛羊禽肉類產量114.68萬噸,下降0.4%;牛奶產量141.19萬噸,下降2.4%。
工業:走出低谷
工業緩中企穩。主要支柱產業能源工業逐步走出低谷,增加值增速由一季度的下降1.3%轉為全年增長1.5%。2015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其中,輕工業增長13.5%,重工業增長5.8%。分能源和非能源工業看,能源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5%;非能源工業增長13%,增速高於能源工業11.5個百分點。從高技術產業看,高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5.9%,高於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8.9個百分點,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9.7%。
投資:穩步增長
2015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9826.65億元,比上年增長8%。其中,民間投資9066.37億元,增長7.5%,占固定資產投資的45.7%。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12.8%,較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2494.29億元,比上年增長2.8%;商品房銷售面積2978.94萬平方米,下降3.7%。
消費:穩中趨好
全省社會消費品市場穩中趨緩、緩中向好。2015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78.11億元,比上年增長11.1%。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4055.06億元,增長7.7%。在商品零售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商品零售額3855.55億元,比上年增長7.8%。按用途分,吃類商品零售469.33億元,增長16.8%;穿類524.77億元,增長9.7%;用類2861.45億元,增長6.2%。
外貿:高速增長
2015年,金融存貸款穩定增加。年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1760.61億元,較年初新增2913.23億元。其中,新增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2460.44億元,佔全部新增貸款的比重達84.5%。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32415.24億元,較年初新增3996.96億元。
同時,對外貿易高速增長。2015年全省進出口總額1895.66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其中出口918.52億元,增長7.4%;進口977.14億元,增長18.4%。
㈦ 2019年陝西省在全國經濟排名多少位
(1)2019年陝西公務員考試公告暫未發布,根據歷年陝西公務員考試時間,預計會回在2019年3月左右發布;鳳翔地區招錄答職位情況詳見招考職位表。(2)參考2018年陝西省公務員考試時間安排: 1)公告發布時間:2018年3月16日 2)報名時間:2018年3月24日0:00至2018年3月28日24時 3)筆試時間:2018年4月21日。
㈧ 2010陝西縣域經濟排名
陝西省政府辦公廳昨日召開表彰大會,對2010年度陝西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先進縣進行表彰,府谷縣、神木縣、靖邊縣等10個縣成為陝西縣域經濟社會發展10強縣,其中我市高陵縣排名第5。
十強縣陝北佔了7個
經對83個縣(市)經濟發展、經濟結構、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等31項指標進行綜合監測和排位,去年名列前10位的縣(市)依次是:府谷縣、神木縣、靖邊縣、吳起縣、高陵縣、志丹縣、黃陵縣、鳳縣、彬縣、安塞縣。
2010年度「陝西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爭先進位獎」獲獎縣分別是吳堡縣、合陽縣、延長縣、富平縣、白水縣、洛南縣、鎮安縣、柞水縣、永壽縣、丹鳳縣。
同時,經過對2010年107個縣(市、區)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進行排位對比,昨日的表彰大會還對陝西省工業增長速度前10名的縣(市、區)予以表彰。依次為富縣、佳縣、吳堡縣、麟游縣、寧陝縣、長武縣、旬邑縣、平利縣、永壽縣、橫山縣。
府穀神木靖邊名列前三
在10強縣中,依靠能源產業支撐,府谷縣、神木縣、靖邊縣名列前3,資源優勢明顯的陝北佔了7席。其中,府谷縣仍然連續兩年穩居第一,而彬縣以其良好的經濟社會發展指標,由上年的第11位上升至第9位,躋身全省10強縣行列。
在2008年的10強縣排名中,府谷排名第3,2009年首次由第三躍居第一,取代了神木縣連續5年名列全省之首的地位。相關人士分析,府谷居首,靠的是較快的經濟增長和良好的社會指標,特別是很多增長速度指標位次前移。
根據2010年監測指標,府谷縣的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額及增長速度、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速度、財政總收入增長速度等都明顯超過位居第二的神木。但與此同時,神木縣的部分總量指標仍然穩居第一,如地區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居民人均收入等。
十強縣6%人口創造18.1%GDP
2010年,10強縣人口佔全省的6%,創造了18.1%的GDP。
據統計,去年全省83個縣(市)實現GDP5244
.6億元,佔全省的52.3%。其中,10強縣GDP為1809.81億元,分別佔全省和83個縣(市)的18.1%和34.5%。同時,10強縣縣均GDP180.98億元,是83個縣(市)平均水平的2.9倍;實現工業增加值1381.8億元,佔全省縣域工業增加值的49.1%,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76.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1.3個百分點。
鏈接
西安連續兩年包攬五強區
陝西五強區榜單昨揭曉
昨日,2010年度陝西十強縣、五強區等備受關注的榜單新鮮出爐。
其中,西安市雁塔區、未央區、蓮湖區、碑林區、新城區榮獲2010年度「陝西省城區經濟社會發展五強區」,西安市連續兩年包攬陝西五強區。
經對24個區經濟發展、經濟結構、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等30項指標進行綜合監測和排位,2010年度名列前5位的區依次是:雁塔區、未央區、蓮湖區、碑林區、新城區,即2010年度「陝西省城區經濟社會發展五強區」。
據了解,在2009年,西安繼2008年占據五強區其中四席後再進一步,新城區進入前五強,因此西安市已經連續兩年包攬了城區發展五強。
去年,陝西五強區人口佔全省的10.4%,創造了20.6%的GDP。五強區GDP為2066.81億元,分別佔全省和24個區的20.6 %和43.1%。區均GDP413.36億元,是24個區平均GDP的2.1倍。
背景
十強縣五強區如何脫穎而出
「十強縣」、「五強區」如何從陝西眾多區、縣中脫穎而出?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監測要參考四大類指標,多達30餘項,最後對指標加權計算出綜合分值進行排名。
什麼是縣域經濟社會?
據悉,縣域經濟社會是指在縣域范圍內,以城鎮為中心、農村為基礎,由各種經濟成分有機構成的一種區域性經濟社會。根據我省實際,縣域經濟社會監測考評范圍為全省107個縣(市、區),重點監測考評83個縣(市)。
監測考評有哪些指標?
去年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檢測指標包括經濟發展、經濟結構、社會發展、生態環境四大類。其中83個縣(市)監測考評指標為31項,24個區監測考評指標為30項。資料分別來源於統計、教育、公安、民政等部門。
其中,經濟發展指標包括地區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人均財政總收入等,前三項是國民經濟發展的綜合性指標,是監測考評縣域經濟的基礎性指標。
經濟結構指標包括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比重、城鎮化率等。主要反映實施工業強縣戰略、推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等重點工作任務的實績。
社會發展指標包括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數、有線電視入戶率等。主要反映統籌城鄉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推動社會公共事業發展的情況。
生態環境指標包括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總量減排、常用耕地面積指數等,主要反映縣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等。
最後,監測考評以功效系數法對監測指標進行無量綱化標准處理,加權計算出各縣(市、區)監測指標的綜合分值。
十強縣、五強區如何獎勵?
按照省政府有關獎勵辦法,對年度通報表彰的「十強縣」、「五強區」和爭先進位前10名縣、前5名區及工業化發展單項獎前10名縣(市、區)進行獎勵。
首次進入「十強縣」和「五強區」的縣(市、區)將各獲得100萬元的獎金,其他「十強縣」、「五強區」以獎勵50萬元為基數,對照上年位次,每進1位增加獎勵10萬元,每退1位減少獎勵10萬元,減完為止。
亮點
神木縣和雁塔區居民最富
去年陝西縣域經濟比重佔全省半壁江山。記者了解到,去年陝西縣域、城區經濟綜合實力持續增強,呈現出許多新特點。
神木縣GDP位居全省縣域之首
據統計,去年我省83個縣(市)GDP為5244.67億元,比上年增長16.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佔全省的比重為52.3 %,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縣均GDP 63.19億元,較上年增加13.2億元。其中,神木縣GDP達到604.94億元,位居全省縣域之首。
神木縣和雁塔區居民最有錢
2010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105元,83個縣(市)中,有58個超過全省水平。神木縣在上年7223元的基礎上,再次突破8000元大關,達到8672元,分別高出全省和全國水平4567元和2753元。
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5元,較上年增加1566元。其中41個縣(市)和20個區超過全省水平,神木縣和雁塔區分別達到22301元和23517元。
神木縣財政收入最高
去年,全省縣均財政總收入7.56億元,較上年增加1.75億元,增長30.1%;區均財政總收入28.21億元,增加6.65億元,增長30.8%。有13個縣(市)和17個區財政總收入超過10億元,最高的神木縣達129.32億元。
在財政支出中,全省教、科、文、社、衛、農和住房保障支出比重為57.6%。其中,83個縣(市)比重為63.7%,高出全省水平6.1個百分點;24個區比重為65.4%,高出全省水平7.8個百分點。
府谷縣城鎮投資最高
去年,我省積極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保持高速增長。83個縣(市)平均完成城鎮固定資產投資39.43億元,較上年增長30%,22個縣(市)超過50億元,最高的府谷縣達到182.72億元;24個區平均完成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82.6億元,較上年增長29.1%。雁塔區固定資產投資最高,達到808.17億元。
同時,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49.5%,較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有26個縣(市)和6個區超過全省平均水平,25個縣(市)和 6個區達到或超過50%,比上年增加4個和2個,最高的眉縣達到70%。
㈨ 2000-2009陝西各市人均GDP排名
抱歉,00年03.04年的沒有找到,01和02年的是指數,對比單位為100,不過可以看出排名
2009年GDP8186億元各地市排名如下
西安 2719
榆林 1303
咸陽 915
寶雞 830
延安 718
渭南 610
漢中 408
安康 272
商洛 211
銅川 155
楊凌區 41
2008年陝西省各市GDP
排名 城市 GDP 增長率
1 西安 2178 15.5%
2 榆林 1102 24.8%
3 延安 785.36 16.3%
4 咸陽 766 16.8%
5 寶雞 749.8 15.8%
6 渭南 562 15.5%
7 漢中 365 13.5%
8 安康 248 15.8%
9 商洛 178.5 16.2%
10 銅川 137.2 17.6%
陝西2007年各市GDP已經出來了!
具體如下
1西安 1737.1億
2榆林 672.31億
3延安 594.03億
4咸陽 585.89億
5寶雞 580.17億
6渭南 400.92億
7漢中 291.22億
8安康 189.85億
9商洛 135.8億
10銅川 102.27億
11揚凌 25.81億。
〓2006年陝西各市GDP統計表〓
生產總值 財政總收入 地方財政收入
西安 1450億 236億 119億 (GDP全國第38名)
咸陽 484億 35億 13.6億
寶雞 475億 52.3億 15億
延安 453億 148億 60億
榆林 436億 115億 35.6億
渭南 350億 12.02億
漢中 247億 20億 7.7億
安康 157.2億 12.8億 4.6億
商洛 112.2億 7.25億 3.37億
銅川 83.86億 8.48億 4.07億
2005年
1-4季度 同比增長(%)
西安市 1270.14 13.1
銅川市 69.52 12.7
寶雞市 415.79 13.2
咸陽市 432.52 12.5
渭南市 312.42 11.7
延安市 370.62 15.9
漢中市 216.58 10.6
榆林市 320.04 18.1
安康市 137.85 9.6
商洛市 100.16 9.6
楊 凌 17.18 13.9
2002年
地區 國內生產總值
西安市 111.1
銅川市 110.0
寶雞市 110.2
咸陽市 110.1
渭南市 109.1
延安市 110.0
漢中市 107.2
榆林市 115.2
安康市 107.8
商洛市 110.0
楊凌示範區 118.0
2001年
全省 1844.27
西安市 701.39
銅川市 37.08
寶雞市 194.31
咸陽市 231.91
渭南市 170.19
延安市 106.26
漢中市 129.32
榆林市 92.63
安康市 81.04
商洛市 58.89
楊凌示範區 6.18
㈩ 2007或2006陝西省城市的GDP排名
40西安市:1096+13.5% 陝BEI$u
135咸陽市: 335+13.7% 陝o+a_9R
152寶雞市: 302+14.0% 陝V%nxT
222漢中市: 193+ 陝?Jvs*
227榆林市: 185+ 陝sokK;
287商洛市: 87+ 陝p
297銅川市: 60+ 陝R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