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粵港澳大灣區要成為全球第一灣區
肯定不能 有沒有商人願意當敢死隊也是問題..
全球有多個灣區 都有共通點 就是回一種法律答和制度 而粵港澳灣區 9個城市就有2種制度3種法律 硬把2種制度模糊一塊 就會產生諸多問題(通天塔了解一下)..因為投資環境十分復雜 商人會充分考慮這些風險 才會決定是否投資的..
㈡ 粵港澳大灣區2018年GDP總量已經好接近韓國了👍
已經超過了!
2018年中國的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總量(GDP)已經超過了10萬億元人民幣,約為10.87萬億元,摺合美元超過1.6 4萬億,已經超過了同期韓國的GDP總量(1.53萬億美元)。
其中,深圳市GDP在灣區內最高,約為24221.98億元,約為大灣區經濟總量的22.29%。
另外,用美元作為對比GDP,會因為各國匯率變化而大幅變動,只能作為基本參考!
㈢ 粵港澳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是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城市組成。
2018年末總人口已達7000萬人,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按照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不僅要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典範。
粵港澳大灣區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並稱為世界四大灣區。
㈣ 雄安新區與粵港澳大灣區以後那個更發達
大灣區現在都發展好幾年了,目的也很明確,雄安新區還一直在規劃。以後的版話,大灣區的目的是建立一權個對外金融中心,雄安新區是建立一個行政副中心,相當於一個是副本的北京,另一個是副本的上海,但是地位更高一點,主要是服務粵港澳甚至對外金融。所以前景是大灣區。
㈤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前景如何
經過近四十年的精誠合作,大珠三角地區實現了長足發展,為今日的粵港澳大灣區奠定了堅實基礎。自二十世紀末「灣區經濟」概念提出以來,灣區已經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技術和體製革新的增長極。無論是從人口集聚還是城市分布來看,灣區及其直接腹地都是承載現代文明的核心區域,粵港澳大灣區為這一論斷做出了新的注腳。
通常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涵蓋十一個城市,包括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九個珠江三角洲的城市:深圳、東莞、惠州、廣州、佛山、肇慶、江門、中山和珠海。大灣區總面積達5.6萬平方公里,人口總數6800萬人,人口密度為988.73人/平方公里。大灣區經濟總量近2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四大灣區,僅次於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
為了實現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對內,中國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強制度體系和治理現代化建設;對外,中國需要承擔更多的大國責任,應對保守主義興起和全球化收縮的趨勢,平衡國際秩序,促進世界持續和平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互聯互通。粵港澳大灣區就是在中國內部經濟轉軌以及外在國際壓力驟增的背景下,獲提升為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國家策略之一。
適逢「一帶一路」倡議從理論走向實踐,這就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絕佳的歷史機遇。粵港澳大灣區有能力,更有必要主動融入國家整體發展戰略,尋求對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新平衡,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㈥ 粵港澳大灣區的成立,在經濟上對未來會有什麼影響
大灣區的成立
㈦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有多少
粵港澳大灣區由廣州、深圳、珠海等廣東9市和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共同組成,經濟總量目前已突破10萬億元人民幣。這一繼東京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後,將成長起的又一世界級大灣區,也串起了一個世界級城市群。
據披露,中央有關部門會同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編制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按程序報批,審批通過後將正式公布。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公開大學校長黃玉山表示,粵港澳三地政府、大專院校應共同合作創建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平台,在大灣區由不同的院校,組合各自的卓越學科、組建教學研究機構,共同建立世界一流的聯合實驗室和創新中心。
面對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如何破除阻礙,更好地實現互聯互通,全國人大代表、香港民建聯副主席陳勇表示,進一步優化交通、安全和通關環境,推動三地旅遊服務便利化對接,協力提升大灣區的整體旅遊吸引力。
全國人大代表、澳門歸僑總會會長劉藝良建議,推動橫琴永久性口岸創新通關模式,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區互聯互通。
㈧ 粵港澳大灣區第二大城市是哪個
沒誰是第二。四個核心城市都是同一級別只是定位不一。
粵港澳是珠三角的升級版,包含11座城市:香港、澳門、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珠海、惠州、中山、江門、肇慶。
從2017年正式提出至今,關於誰是中心的爭論,從來沒有停止。本號也多次分析過。三天前,港澳辦張曉明接受專訪時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龐大的城市群中,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可以叫做中心城市,它們要發揮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的引擎作用。
但在功能定位上,各有側重:
香港主要是鞏固和提升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推動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產業,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澳門主要是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廣州主要是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引領作用,全面增強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和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深圳主要是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努力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從上面信息中透露出了兩個重要點:
1、粵港澳大灣區將有4個中心。
其實這個很好理解,粵港澳大灣區與京津冀、長三角不一樣,4個中心是最好的選擇。
京津冀是以北京為尊的城市群,北京是首都,權力中心,具有絕對資源調度權。長三角則是以上海為首的兄弟城市群,但長幼有序,作為直轄市的上海,也具有相當的資源調度權。
而粵港澳大灣區則不同,這里有兩個行政特區、一個省會、一個國家經濟特區。三個關稅區,四個頭部城市,誰也調度不了誰,使得協作互助成了這個區域最好的交流方式。
2、四個中心,根據各個城市所長。規劃各有側重。最明顯的特點是,香港、澳門主外,廣州主內,深圳內外兼顧。
從功能定位可以看到,中央給了香港多個「國際」頭銜,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國際航空樞紐、國際法律與爭議解決中心。
如此高的定位,內地城市中只有上海能夠與之比肩。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偉大社會主義祖國的首都、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國首都、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上海是我國直轄市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努力把上海建設成為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北京自然是最重要的城市,但在功能劃分上,與世界交流的重任主要還是交給了上海與香港。
澳門最大的特色是賭場、旅遊,被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閑中心,順理成章。廣州是華南門戶城市,華南貿易、物流、交通中心,地理位置也更內,廣州主內理所當然。
深圳是國家經濟特區,從定位上來看,中央仍是要著重激發特區經濟活力以及科創力量,讓深圳成長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創之都。另外,深圳作為內地經濟最具活力的城市,深圳還將承擔粵港澳大灣區核心經濟引擎。
㈨ 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的人均GDP比較
來個排名:
澳門 8.64萬美元(約為59.45萬)
香港 4.73萬美元(約為32.54萬)
深圳 2.81萬美元 (約為19.33萬)
珠海 2.40萬美元(約為16.51萬)
廣州 2.29萬美元(約為15.77萬)
佛山 1.89萬美元(約為12.97萬)
中山 1.62萬美元(約為11.14萬)
東莞 1.44萬美元(約為9.92萬)
惠州 1.25萬美元(約為8.59萬)
江門 0.92萬美元(約為6.36萬)
肇慶 0.78萬美元(約為5.35萬)
平均線:2.62萬美元(約為18.03萬)
打字不易,求採納
㈩ 粵港澳大灣區為什麼能躋身世界級灣區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推進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有利於深化內地和港澳交流合作,對港澳參與國家發展戰略,提升競爭力,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有利於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內涵,進一步密切內地與港澳交流合作,為港澳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內地發展提供更多機會,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有利於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為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提供支撐;有利於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高水平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新平台;有利於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通過區域雙向開放,構築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對接融匯的重要支撐區。
——資料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