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各個朝代的順序表
一、列表:
1、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2、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3、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4、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5、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6、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7、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8、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9、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10、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11、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12、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13、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14、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15、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16、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17、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18、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19、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20、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二、朝代資料:
1、秦朝
秦朝(前221—前207)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朝代,由戰國時代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統一大國,它結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來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自秦始皇至秦王子嬰,共傳三帝,享國十五年。
從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先後滅掉了關東六國,完成國家統一,後北擊匈奴,南服百越。
首創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為代表的中央官制,以及郡縣制,徹底打破自西周以來的世卿世祿制度,維護國家的統一、強化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有說法「百代猶得秦政法」。但秦朝的暴政也引起了階級矛盾與社會的動盪不安,導致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前206年,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僅15年,秦朝便走向滅亡。
2、晉朝
晉朝(266年-420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國下啟南北朝,分為西晉與東晉兩個時期,其中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一,東晉則屬於六朝之一,兩晉共傳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公元266年司馬炎篡魏,建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公元280年滅吳,完成統一。後經歷八王之亂和永嘉之禍,國勢漸衰,316年西晉被北方蠻族滅亡。
317年,西晉皇室南渡江南,司馬睿在建鄴延續晉朝,史稱東晉,東晉曾多次北伐中原漢地。383年東晉與前秦淝水之戰後得到暫時鞏固。
兩晉時期北方南遷的漢人將先進技術帶入江南,進一步開發了江南地區。420年,劉裕建立劉宋,東晉滅亡。中國歷史進入了南北朝時期。
西晉承襲中原曹魏領土,統一後又佔有孫吳疆域。東晉隨其疆域的變化而有增減,北界主要在秦嶺淮河一線。
兩晉的政治體制為世族政治,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礎。而晉朝時期的農業、商業、手工業等相比較三國時期有了進一步發展。
晉朝雖為漢末以來中國文化中衰時期,但在哲學、文學、藝術、史學、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發展。兩晉的文化走向多元發展,是一個文化開創、沖突又融合的時代,由於儒教獨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學、文學、藝術、史學及科技紛紛出現革新,有些成為獨立的學問。
當代思想有由本土發展的玄學、道教及由印度東傳的佛教,士大夫紛紛盛行清談。由於邊疆民族帶來草原文化,東晉則擁有中原文化及江南文化,雙方逐漸展開文化交流或民族融合。
3、隋朝
隋朝(581年—619年)是經歷了南北朝二百多年分裂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一個重要的朝代,史學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稱隋唐。
公元581年楊堅篡奪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大興城(今西安),589年滅陳,完成統一。隋朝之初,與突厥進行戰爭,擊潰了突厥的軍事威脅,還統一了青海地區。
隋文帝勵精圖治,開創了著名的「開皇之治」。隋煬帝營建洛陽,開鑿隋唐大運河,溝通南北交通。
開創科舉制,完善三省六部制。後期統治腐朽,618年李淵迫使隋恭帝禪讓,619年,皇泰主被迫禪位王世充,隋亡,國祚38年。
4、唐朝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並起,617年,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次年於長安稱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繼位後開創了貞觀之治。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
690年,武則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陽,史稱武周,開創了「上承貞觀,下啟開元」的治世局面,為盛唐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705年,神龍革命之後,唐中宗恢復唐朝國號。
唐玄宗即位後開創了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
中後期經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大中之治國勢漸振。878年,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滅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5、宋朝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趙匡胤為避免晚唐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亂象,採取重文抑武方針,加強中央集權,並剝奪武將兵權。
宋太宗繼位後統一全國,宋真宗與遼國締結澶淵之盟後逐漸步入治世。1125年金國大舉南侵,導致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康王趙構於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
紹興和議後與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1234年聯蒙滅金,1235年爆發宋元戰爭,1276年元朝攻佔臨安,崖山海戰後,南宋滅亡。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咸平三年(1000年)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
後世雖認為宋朝「積貧積弱」,但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
宋朝出現了宋明理學,儒學得到復興,科技發展迅速,政治開明,且沒有嚴重的宦官專權和軍閥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北宋因推廣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長,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的3710萬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萬。
陳寅恪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學者不在少數。
宋朝立國三百餘年,二度傾覆,皆緣外患,是唯獨沒有亡於內亂的王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歷史朝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宋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唐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隋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晉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朝
B. 中國古代哪個王朝的經濟最發達
我國古代經濟最發達的朝代是北宋,她在經濟,科技等方面都達到了,我國封建王朝的最高峰.但是她的軍事力量拖跨了她,自北宋開國開始就與契丹打仗,但是就從來沒有勝利過,後來又和女真打,還被亡了國,糾其原因應於開國皇帝趙匡胤對軍事將領的態度有很大關系,趙匡胤坐上了皇位後,為了防止類似的事情發生,通過杯酒釋兵權和平的收回軍權,並通過其它一些手段讓,兵不識將,將不熟兵,這也造成了在朝廷中,文臣掌權,武將幾乎沒有說話的權利;這些將領平時在家賦閑,戰時領兵,也消磨了他們的鬥志,因為最強的將領只有通過不斷戰爭才能快速的成長起來,兵家講究"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而這樣,連知己都做不到,要想取勝談何容易,也正因為這種策略導致北宋中後期沒有出現比較有名的將領,結果也就出現了范仲淹等文人領兵的情況.
北宋初年通過統一戰爭,先後滅掉武平,南平,南唐,北漢等割據勢力,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局面,宋朝有了一個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契機。從趙匡胤立國開始就確立了文治天下的國策,重用文臣,鼓勵墾殖,發展商業手工業,北宋經濟一度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宋朝經濟的發展推動了文化與科技的進步,為推動社會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北宋初期朝財政收入最高達到過16000萬貫錢,北宋中後期財政收入也多達七八千萬貫,甚至到了明朝財政收入還曾達到過10000萬。我們無法考證宋代的銅錢與今天的貨幣如何換算,也不知道宋代這樣數字代表什麼含義。但是如果僅靠宋朝時期的歲貢,稅收來衡量一個朝代是否經濟發達,是很牽強的。
總之宋朝是懦弱一個的朝代,宋朝的統治者是少有作為的統治者,宋朝時期,版圖萎縮,邊疆動盪,對外屈膝求和,對內橫征暴斂,使用封建禮教,皇權思想束縛,麻痹人民。宋朝在動盪中逐步走向了滅亡。
C. 廣東最窮的十大城市排名是怎樣的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廣東是全國經濟最強的省份,尤其是珠三角經濟區,可以說是非常厲害,經濟實力引領全國。不過,雖然廣東的經歷實力強,但是發展也是相當不平衡的,有些縣區的經濟也十分落後。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幾個經濟實力比較落後的縣區:
第三個縣是乳源瑤族自治縣。乳源瑤族自治縣屬於廣東省韶關,也是廣東省一個少數民族縣,因為這里聚集的大部分都是少數民族。乳源縣面積有2299平方公里,總人口也只有22.66萬人口左右。不過,現在乳源縣主要還是依靠著農業和旅遊業。
總而言之,以上幾個縣都非常落後。
D. 唐朝的人民有多富裕
盛唐氣象,自然可以比得了今日的美國人民的富裕生活。但是,大唐開國的時候,歷經隋末農民起義與軍閥混戰的社會滿目蒼夷,民生凋敝,人口只剩約1000萬。
貞觀之治,人口約2300萬,人民的生活水平回到隋代開皇之治的時候。貞觀四年(630年)一斗米不過三、四錢,即6.25千克的大米只需要3、4角錢。
直到開元盛世,人口約5000萬,GDP佔世界的58%。安史之亂後,人口約1500萬,至於人民的生活水平——「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至唐末,人口不到700萬,人民生活之貧困,儼如蔣家王朝統治的舊社會。
(4)唐朝中國人均gdp擴展閱讀
唐朝的首都長安,是當時最繁榮開放的一個都城,是世界各國文化交流的中心。縱觀歷史,前後都難以有一座城市可以與之相比。一個時代如果國內混亂,統治秩序動搖,對內怕得不得了,這個時候對外來文化,一定會排斥拒絕。
唐朝在強盛時,政治上有健全的宰相制度,敢於聽取尖銳的「異見」,文化上張開雙臂,接納東西南北的各方文化使者和經濟客商。王國維的《讀史》詩「南海商船來大食,西京祆寺建波斯,遠人盡有如歸樂,此是唐家全盛時」,可為寫照。
當時各國人士,都爭相來長安觀光、旅遊。唐太宗時,有康國(中亞古國,位於錫爾河至阿姆河之間)的人,獻金桃銀桃,種在皇家花園裡面;唐玄宗時,又送來胡旋舞,連跳胡旋舞的舞女,一起送給唐朝。
中亞的其它國家乃至大食國(阿拉伯帝國),也都送來馬匹等禮物。這些使者按照他們的風俗,不拜也不跪,唐朝的皇帝照樣很高興。不像清朝,1793年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中國,為了跪拜不跪拜,爭論一個月。
E. 開元盛世與康乾盛世 人均GDP哪個高啊
1、宋朝的生產力水平、財政收入是整個封建王朝最高的
2、南宋的國民收入是唐朝的2倍以上
3、清朝的農業生產力、生產技術水平一直沒能超過宋,但因為引進了玉米、番薯兩種高產作物使得糧食產量有所上升
4、唐朝疆域面積雖大,但是地廣人稀,大片土地並未開墾,清朝人口增加,開墾的耕地相應擴展了。以湖南、湖北、江西為例,唐朝還是流放犯人的瘴氣之地,清朝已是「湖廣熟、天下足」了
5、因此可以推測康乾盛世人均GDP高於開元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