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的人均gdp早已達到小康水平,為什麼還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人均GDP只是一個部分,我國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設定了16個標准,這些回標准涉及了諸多方答面,例如:可支配收入,人均住房面積,恩格爾系數,識字率,綠化率,受教育程度等社會多維度指標。
此外,中國是 14億人口的大國且東西部發展不均衡,導致貧富差距。雖然近年來國家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扶植力度,但仍與東南沿海地區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單單的人均GDP並不能真實的反應中國的小康化水平。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中國脫貧任務仍然很艱巨。
㈡ 2019年中國的人均GDP為多少
70892元人民幣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2019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全年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0892元,比上年增長5.7%。國民總收入988458億元,比上年增長6.2%。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2.6%。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15009元/人,比上年提高6.2%。
按照聯合國目前的劃分標准,中國仍處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水平,只是中國人均GDP離世界平均水平更近了。1980年,我國人均GDP約300美元,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12.3%;2019年,按照現價美元估算,我國人均GDP大致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90%。
(2)中國人均gdp預計擴展閱讀:
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總產出(GDP總額,即社會產品和服務的產出總額)/總人口。
二、分析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意義
人均GDP雖然不能直接等同於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構成了一國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質基礎,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參照指標。事實上,強調人均GDP的國家,一般也比較注重提高本國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社會公平程度。
人均GDP觀念及其人均GDP狀況直接決定和影響著一個國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會建設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與投入水平。
人均GDP與工業化進程和社會穩定,具有一定內在聯系。據亨廷頓分析,在一定階段,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與社會安定、社會和諧成正比。
參考資料資源:
國家統計局-年度數據(國內生產總值)
網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㈢ 2017中國人均GDP有多少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827122億元,比上年增長.9%。全年人均GDP為59660元,比上年增長6.3%。
如果以美元計價,2017年中國全年人均GDP為8836美元。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per capita)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
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或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
中國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和2012年分別為5577美元和6264美元,2013年為6995美元,2014年為7595美元,2015年為8016美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全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59660元,比上年增長6.3%。
拓展資料
2017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2]827122億元,比上年增長6.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5468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334623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427032億元,增長8.0%。
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9%,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0.5%,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1.6%。
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8.8%,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為32.1%,貨物和服務凈出口貢獻率為9.1%。
全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9660元,比上年增長6.3%。全年國民總收入[3]825016億元,比上年增長7.0%。
㈣ 2030年的中國人均gdp多少
現在才2018年,你就急著問2030年的事,根本就不可能有準確數據給你,只能靠估計。如果按中國目前發展勢頭下去,到2030年,總GDP應該超過美國,甚至可能比美日德加起來都多,但是人均GDP估計也只能進前50名。到2050年,中國大概能成為中等發達國家,人均GDP大概能進前30名,與韓國相當,要達到美國那樣的人均GDP還很遙遠,甚至不可能。主要還是人口太龐大,什麼東西一人均就嚴重拉低排名,其實大部分人能達到小康水平都很不錯了。
真不要太迷信GDP、人均GDP那些數據,那就是統計數據而已,方便些國家組織做決策而已,但對普通人沒多大影響。像某些人口很少的小國,比如諾魯,以前只要挖挖礦,人均GDP就直線上升,成為世界前幾名的富裕國家,幾乎衣食住行、讀書看病都免費,諾魯人民每天就只剩吃喝玩樂。但是又怎樣,他們的經濟方式是不可持續的,礦挖完了,他們的人均GDP就崩潰了,掉到一百多名。非洲有很多小國也是這樣。人少才是關鍵!
GDP這東西受匯率影響很大,都是換算成美元比較的。日元持續貶值,港幣升值,香港的人均GDP就變得比日本還高8名,但又如何?香港人底層窮人比例依然很大,很多人只能租床位,大把流浪漢只能睡天橋底。曾經日本的GDP達到了美國的70%,但美國強迫日本簽了廣場協議,從此日本經濟就刷刷往下掉。日本也算相當富裕的社會,但是物價很貴,人均住房面積很小,日本人很少吃肉,每天睡得很少,生活節奏快又緊張,生活壓力大,每年自殺率都是世界前幾名。
統計數據並不一定準確,你要知道數據經常會有水分,偽造數據,而且會遺漏或算錯都是常有事情。而且GDP也有好幾種演算法,不同演算法的結果,有時會差很多。像中國大陸,一般都不把路邊攤和農村、不登記的工廠企業,某些灰色行業、港澳台納入統計的,還有大量偷稅漏稅,長年不交稅,難以統計。但歐洲的國家就很怪,像義大利居然還把黃賭毒都納入統計,一下子GDP排名就刷刷上升了。希臘也曾經是發達國家,可經濟危機一來,問題就全暴露出來,之前數據造假的事全也爆出來,失業率高企,提款都艱難。所以說,執著於這些數據,真沒多大意義。世界上沒有天堂!
中國就是人口太龐大,什麼東西總量再大,一人均什麼東西都會給嚴重拉低,而且一有事,問題也會相當嚴重,哪有隻有1%的窮人,都是很恐怖的數字。縮小貧富差距,遠比提高GDP排名難得多,貧富差距一大,社會矛盾就嚴重,互相歧視。
㈤ 預計2020年中國的GDP是多少
預計2020年中國的GDP可達4.1%。2020年9月1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期刊《ChinaEconomist》發布2020年三季度「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結果。預計2020年三季度經濟增速為5.2%,全年經濟增速為4.1%。
當下外貿形勢總體趨於改善、就業形勢漸趨緩和的同時,通脹壓力仍有所上升。本期中國經濟學人外貿景氣指數為59,較上季度調查上升35個點,已高於2019年1、2季度的外貿景氣指數,略低於2019年四季度時期外貿景氣指數。
就業方面,有16%的經濟學人認為,三季度就業形勢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有67.9%的經濟學人認為,就業形勢會不如去年同期。本期中國經濟學人就業指數為39,比上季度調查上升29個點,基本恢復到了2018年底、2019年初水平。
通脹壓力方面,有67%的經濟學人認為三季度物價水平與去年同期相比會上升,23.6%的經濟學人認為物價水平會保持基本持平。本期中國經濟學人物價指數為158,比上季度調查上升14個點,與2019年同期物價上漲壓力基本相當。
(5)中國人均gdp預計擴展閱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的基本趨勢不變。根據中國宏觀經濟系統模型預測,2020年,我國GDP增長率基本與2019年持平,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就業、物價保持基本穩定,產業結構繼續優化,增長質量繼續提高。
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做好2020年經濟工作,應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改善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的結構性功能,統籌「穩增長」和化解風險的關系,加快建立健全促進消費長效機制。
㈥ 2020年中國人均GDP能達到多少
這個真不好說,按照現在的匯率,2020年中國經濟總量應該可以達到15-16萬億美元,人均大概1.14萬美元,若是考慮人民幣升值,中國總量則會更多
㈦ 中國人均GDP預計何時能超過俄羅斯
中國人均GDP預計2016能超過俄羅斯
2016年世界人均GDP排名第一位的是盧森堡,其人均GDP高達106728.888美元,合計人民幣為667055.55元。第二位是瑞士,第三位挪威,第四位卡達,而世界巨頭美國排名第五位,人均GDP為57765.512美元,合計人民幣361034.45元。第六位新加坡,第七位冰島,第八位丹麥,第九位愛爾蘭,第十位澳大利亞。
而中國則排名世界第69位,人均GDP8865.999美元,顯然我國和經濟發達國家還有著很大的差距。中國台灣排名33位,中國香港排名17位。俄羅斯以人均8058.263美元排名74位,低於中國。
㈧ 中國的人均GDP,何時才能超過美國
中國的人均GDP,在2035年前後可能超過美國。
2018年中國的人均國民總收入已經達到了9732美元。一時間很多網友調侃「又被平均了」。實際上這些網友們都誤解了,人均國民總收入,是GNI,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GNP(人均國民生產總值)。
即便達到或超過全球平均水平,但中國人均GDP與發達國家還相差很大。比如,2018年美國的人均GDP高達6.26萬美元,能進入全球前十。德國的人均GDP也高達4.82萬美元,接近咱們目前水平的5倍。
㈨ 2016年中國人均GDP預測多少人民幣
到2020年中國人均GDP將會達到1.2-1.5萬美元。作為金磚國家之一的中國近幾年飛速發展。在金磚國家中,中國增長率最高,年均保持在10%以上。預計到2020年,中國經濟總量有可能超越美國居世界第一。發展勢頭迅猛的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等金磚國家已成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中國社科院7日發布《新興經濟體藍皮書》預測,到2015年金磚四國經濟總量佔世界份額將達到22%,而四國GDP增量將佔世界增量的三分之一。其中,中國和印度發展更為迅速,預計到2020年中國經濟總量將超越美國居世界第一,印度則可能躍至世界前五。近十多年來,金磚國家發展迅速,追趕發達國家的勢頭相當明顯,表現為經濟增長速度較快,經濟規模世界排位提升,對發達國家趕超效果明顯;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提高、國際經濟影響力提升等。21世紀頭十年,中國經濟增長超過10%、印度超過7%、俄羅斯超過6%,金磚國家整體平均增長率超過8%,遠高於發達國家2.6%的平均增長率及4.1%左右的全球平均增長率。此外,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出現巨大反差。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測算,發達國家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從1990年的88.6%下降到2000年的76.6%、2008年的20.8%和2010年的約30%。而金磚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1990年的-0.6%上升到2010年的60%多,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即超過30%,居世界第一。在近十多年裡,除新加入的南非外,金磚國家相繼進入了萬億美元大經濟體俱樂部。由於經濟增長較快,金磚五國作為一個整體,其經濟總量佔全球經濟的比重從2001年的17.71%上升到2009年的24.22%,五國經濟佔美國經濟的比重也有所上升,顯示金磚國家與美國經濟總量的差距在縮小。在金磚五國中,中國發展潛質最大,發展速度最快,最有希望和最快趕超美國。其次為印度、俄羅斯和巴西,南非次之。2001年以來,中國先後超越義大利、法國、英國、德國、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根據IMF數據,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的份額從1978年的1.8%(全球第10位)上升到2007年的6%和2010年的約9%(第2位)。中國經濟總量相當於美國經濟的比重,從1978年的6.5%、2001年的11.5%提高到2007年的23.7%和2010年的約40%。如果按照中國年均7%~8%的經濟增速和人民幣年均升值5%的速度,美國則按照過去十年的平均增速(即1.7%),再考慮到美元在未來將出現的長期貶值趨勢。根據這些假設條件測算,中國名義GDP可在2015年內達到美國經濟80%左右的規模,人均GDP將接近1萬美元的水平,中國將替換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而到2020年則可能超越美國,成全球最大經濟體。根據很多預測顯示,當前中印差距較大,如印度高技術出口商品只佔總出口的5%,只相當於中國的1/6。因此,印度不大可能在今後10年或20年內變得與中國勢均力敵,但到2020年可能躍至世界前五,在中國超越美國後,印度也將在2040年前接近或超過美國,中印美世界經濟新三強將會形成。而俄羅斯、巴西、南非等則難以在可預見的未來創造超越美國的奇跡。
㈩ 2018年我國的GDP大概超過90萬億人民幣,人均GDP接近多少美元。
去年GDP82萬億,今年90萬億,比上年增長10%,注意這裡面是包含了通貨膨脹的,如果按可比價格扣除價格變動因素的價格計算則為6.6%
可比價格:可比價格(又稱可比價值)指計算各種總量指標所採用的扣除了價格變動因素的價格。不變價格主要是為進行歷年對比和地區之間對比而設,它可以消除價格變動因素的影響,所以又稱可比價格。不變價格主要用於統計工業總產值而由國家統一編制的。
可比價格可進行不同時期總量指標的對比。是為了計算不同時期的價值指標而採用的某一固定時間的價格。又稱「固定價格」或「不變價格」。這種不變價格計算的總產值指標,可以消除價格變動因素的影響,便於對不同時期進行歷史對比,以觀察國民經濟的發展情況。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8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1%;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上漲3.5%;
2018年GDP總量是90萬億人民幣,2018年單純看物價漲幅,就要比2017年高出好個幾個百分點,這不是增加值再計算增長率時應該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