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梅州2005年的GDP是多少
2005年GDP達到314.04億元
梅州,古稱嘉應州,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是廣東、江西、福建三省的交界處。是汕頭、深圳、廣州連接閩西、贛南內陸腹地的中間地帶。梅州市地處五嶺山脈以南,全市85%左右的面積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和山地,故稱「八山一水一分田」。
梅州南齊(479~502年)是縣治,南漢乾和三年(945年)升為州府,北宋開寶四年(971年)改「敬州」為「梅州」。梅州是千年古城,名勝古跡多,雖經歷代滄桑湮沒,今仍存或重修的有八角亭、人境廬、孔子廟、千佛塔、狀元橋、呂帝廟、安定書室、嘉應古橋、曾井等古跡。城東的文化公園毗連體育場,園內花木與嶺南園林建築頗具特色。新建百花洲影劇院與劍英公園、劍英圖書館都吸引海內外遊人。
梅州是近代客家人集散中心,有「客都」之稱。梅州城區人口近30萬,佔地26.1平方公里,以梅江河為界分江北、江南。客家,是中華民族中漢族的一支特殊民系,兩千多年來,中原地區的漢人因逃避戰亂、飢荒、迫害或因政府調遷大量南遷,集中定居在閩、粵、贛地區,又進而擴散至四川、廣西、海南、台灣、香港、東南亞等各地。相對於這些地區的原居民而言,他們是客,因而稱為「客家人」。
梅州具有風格獨特的客家民俗文化。以中原古漢語為基礎的客家話,是我國漢語八大方言之一;山區百姓服飾仍有漢唐遺風;優美雋永的客家山歌蜚聲海內外。還有形式多樣、布局嚴謹的客家大圍樓、圍龍屋、五鳳樓等民居,是我國民宅建築之瑰寶,堪稱世界建築之一絕。這些民居一個群落一個群落地屹立在青山綠水之中,構成一幅幅絢麗的畫卷,形成了客家獨具的人文景觀。
1994年國務院公布梅州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㈡ 在廣東GDP倒數第一的城市,為何卻被譽為「天下客都」
我們知道廣東有很多方言。很多外地人去了廣東聽不懂當地的方言,尤其是說慣了普通話的北方人。而且廣東每個地方的話也是不同的。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粵語。除此之外,廣東人還有潮汕話,客家話等等。 今天咱們就來談一談客家方言。客家人是漢族的一個民系。他在古代的時候是漢族人南遷的移民群體。現在客家人聚集最多的地方是廣東省梅州市。在很早的時候梅州市被稱為“梅縣”。我們知道台灣也有很多人說客家話,其中台灣有500萬的客家人,他們當中有180萬的祖籍在梅州。而梅州的GDP在廣州的排名屬於倒數第一。但是由於客家人很多,所以被稱為天下客都。
讓我們來看看客家人的住宿的建築。他們的建築非常有特色。這個建築是清光緒28年建成。橫屋有五個大門形成,看起來十分壯觀。在這個古村裡漫步可以感受到不一樣的韻味。
㈢ 廣東梅州GDP哪一年增量最高是多少
廣東梅州gtb哪一年的增量最高的話,其實是19年的增量是比較最高的,超過了就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