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針對我國國情談談完善農民社會保障體系的個人看法
〕「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在所有的農民問題中,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又舉足輕重。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農民社會保障制度:提升土地保障能力,提高農民保障水平;改變我國農村現行社會保障體系覆蓋面窄、范圍小、社會化程度低的狀況;妥善解決二元化格局下城鄉保障差別大、城鄉勞動者境遇不平等的問題;採取有效措施解決農民社會保障基金的來源問題。
一、建立與完善農民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性
社會保障是指國家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保證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權利而提供的各種救助和補貼項目的總和。,建立與完善農民社會保障體系至關重要,其重要性體現為以下幾點。
(一)能夠有效地減少農村人口。
(二)能夠有效地擴大內需。
(三)有助於農村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有利於調節收入分配。建立與完善農民社會保障體系,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收入分配公平的目標。
二、當前我國農民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
(一)土地保障功能減弱。
(二)社會保障層次低、范圍小、覆蓋面窄、社會化程度低。
三)二元化格局下的城鄉保障差別過大,使城鄉勞動者的境遇不平等。
四)農村社會保障資金籌措不足。
三、完善農民社會保障體系的對策
建立與完善農民社會保障體系,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基礎,因此,必須加大農業投入,調整農業結構,發展鄉鎮企業,以增強個人交費能力。在此基礎上,從我國農村實際出發,探索出一條適合現階段農村特點的社會保障的途徑。
(一)提升土地保障能力,提高農民保障水平。
(二)改變我國現行農村社會保障覆蓋面窄、范圍小、社會化程度低的狀況。根據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低,農業人口多,地區差距大的實際情況,應建立一個低水平、廣覆蓋、多層次、地區有別的農民社會保障制度。
(三)妥善解決二元化格局下城鄉保障差別大,城鄉勞動者境遇不平等的問題
(四)採取有效措施解決農民社會保障基金的來源問題。
⑵ 印度為什麼貧富差距這么大
貧窮和富有一直是我們關注的問題,人人都希望可以過上富有的生活,但是人生並不能如每個人所願。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貧富差距極大的國家,印度的富人的生活條件可以排在世界前列,而印度窮人的生活條件卻又位列世界末端,這也導致了不同的印度人對自己國家的定位不準確。在印度的媒體上常常可以看到印度與其他國家的對比,甚至還有媒體表示印度是亞洲之首。
貧民區住著60到100萬人
那麼,印度的貧富差距究竟有多大呢?用一句話可以來形容:印度有一條街,街的一邊是連吃飯都困難的貧困區域,而另一邊則是房價高大十幾萬人民幣每平方米的富人區域。因為受到印度嚴格等級制度的影響,印度的貧民區和富人區往往都成群出現。上圖中的貧困區容納了60到100萬的貧困人民,與另一邊的高樓大廈只差一條街。
貧民窟有著自己的一套制度
當地的政府不會管貧民們的生活,因此住在貧民區的人有著自己的那一套生活體系。他們有自己的餐廳,有自己的菜場,也有自己的學校。貧民區的人就在貧民區生活,彷彿一個小國家一般。雖然人們的生活質量很低,但是過得卻是井井有條。而印度的富人區就完全是另外一種景象,剛剛小編也提到了印度的房價,可能聽著很誇張,但是這片區域印度房子的價格確實很高很高。比如下面這套房子每平方米的售價高達二十萬人民幣,這是印度最有錢人居住的地方。
印度最貴的房子
這一塊區域的房價都很貴,比如這套房子的一邊就有幾幢比較破舊的房屋,但是因為地理位置好,這幾幢房子的報價也達到了每平方米十幾萬人民幣。不過房子的主人並不打算賣房子,佔領著最好的地段,這些房屋只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收益。
因為地段好,房價十幾萬每平的房子
所以如果大家想去印度旅行,孟買等城市會讓你們感受到現代都市的感覺,但如果去偏遠一些的地區遊玩,就得注意自身的安全了。
⑶ 為什麼明星的收入那麼高,合理嗎
從經濟學角度來認識和分析,明星屬於特殊商品,其價格應該符合價值規律並受供求定理影響。福布斯明星榜排名第一的姚明年收入達3億8千8百萬人民幣;而中國內地大中型城市人均GDP最高的克拉瑪依市,因為擁有特殊能源才使得人均年收入達到34901元。明星排行榜上末尾的非一線明星年收入已達408萬人民幣;而中國內地大中型城市人均GDP最低的蘭州市只有3681元,至於較為落後的中小城市、甚至是更為貧困的西部農村地區,人均收入水平可想而知。從這兩組數據的對比中,我產生諸多疑問:明星為何主要集中在體育和娛樂行業,而木匠和管道工等行業為何不存在超級明星?明星的收入為何如此之高?明星的勞動力價格是否偏離了明星創造的價值?是否違背了價值規律?
綜上所述,明星的高收入是由其供求關系決定的。從市場供給與需求的角度考慮,一方面明星這種要素其供給極為稀少,供給曲線缺乏彈性;另一方面,社會對明星這種要素的需求是無限擴大的,明星的需求是富有彈性的。供需兩方面共同導致明星的價格(收入)不斷上升,因此明星的高收入從理論上來講是合理的,沒有違背價值規律。但是這種供求關系的背後讓我看到的不是明星有多努力,而是看到了目前大眾對於此類需求的畸形和瘋狂。《人民的名義》中近40位的資深戲骨總片酬只有4800萬元,占成本不到40%,遠低於一些「小鮮肉」的價格。而圈內當紅演員的片酬動輒一部戲就要4000萬起價,有的甚至達到億元。在今日頭條近日公布的《2017年中國名人收入榜單》上,100位名人去年一年的總收入達到70億9530萬元——雖然這份榜單是針對兩岸三地的所有名人,但是,上榜的100位名人中,僅有林丹、朗朗兩人不屬於影視歌行業。所以,這份名人收入榜幾乎就是一份影視歌明星收入榜。10個人,一年,賺了17億。榜單前10位名人的收入總和近17億元,前三十名的收入超過了35億元,前五十名的收入近50億元。入選的門檻是2500萬元,其中收入過億元的名人共有14位,他們的收入總和(21億4810萬元)占榜單總收入的30.27%。范冰冰以2億4400萬元拔得頭籌,鹿晗收入1億8160萬元位居第二,周傑倫以1億8150萬元收入排名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