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農合也有醫保卡嗎
一、農村合作醫療是新農合的前身,是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者區別:
1、發起人不同: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
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是由我國農民(農業戶口)自己創造的互助共濟的醫療保障制度。
2、二者的資金來源不同:
新農合採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資金。
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農民自己交的保險。
3、保障范圍不同:
新農合以大病統籌為主的醫療保障制度。
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保障基本衛生服務、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方面。
二、社會醫療保險卡(簡稱醫療保險卡或醫保卡):
是醫療保險個人帳戶專用卡,它以個人身份證為識別碼,儲存記載著個人身份證號碼、姓名、性別以及帳戶金的撥付、消費情況等詳細資料信息。
醫保卡一般由當地指定代理銀行承辦,是銀行多功能借計卡的一種。參保單位繳費後,地方醫療保險事業部門在月底將個人帳戶金部分委託銀行撥付到參保職工個人醫保卡上。
(1)新農村醫療保險有卡嗎擴展閱讀:
新農合保障內容:
1、保障對象。
大病保險保障對象為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的參保(合)人。
2、保障范圍。
大病保險主要在參保(合)人患大病發生高額醫療費用的情況下,對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補償後需個人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給予保障。高
額醫療費用,可以個人年度累計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超過當地統計部門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為判定標准,具體金額由地方政府確定。
合規醫療費用,指實際發生的、合理的醫療費用(可規定不予支付的事項),具體由地方政府確定。
3、保障水平。
以力爭避免城鄉居民發生家庭災難性醫療支出為目標,合理確定大病保險補償政策,實際支付比例不低於50%;按醫療費用高低分段制定支付比例,原則上醫療費用越高支付比例越高。隨著籌資、管理和保障水平的不斷提高,逐步提高大病報銷比例,最大限度地減輕個人醫療費用負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社會醫療保險卡
Ⅱ 農村醫保卡里有錢嗎
有錢,可以進行查詢醫保卡的余額。
醫保查詢方式如下:
1、社會醫療保險都是在自己所屬的地購買,正因為個人購買的社會醫療保險所屬地不同,在查詢的時候就必須要去參保地社保網查詢;
2、各地不同登陸所在城市的勞動保障網或社會保險業務網站,點擊「個人社保信息查詢」窗口,輸入本人身份證和密碼(密碼是社保證編號或者身份證出生年月),即可查詢本人參保信息;
3、除此之外,因為有時登陸當地社保局,其功能並非完善和穩定,而有的人也會認為在網上查詢的方法不夠直接,那麼還可以通過去當地社保局以及撥打社保局服務電話12333兩種方法查詢;
4、而需要注意的是,查詢是需要本人身份證或社保號的,在查詢之前需要將這些准備好,以免在需要的時候出現不必要的麻煩;
5、而有些人對社保號不是很清楚,或是不小心遺忘了,那麼就可以攜帶身份證到參保地各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業務辦理大廳查詢。
(2)新農村醫療保險有卡嗎擴展閱讀:
農村醫療保險,是我國社會保障的一部分,我國農業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63.91%,農村醫療保險,可以使廣大農民享受到農村醫療保險的實惠,同時也是社會保障的一項重要內容,更是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環節之一。
參合農民可以選擇不同醫院就診,一般採取就近原則,選擇不同醫院的報銷比例也有所不同,一般對住院患者的報銷比例比較大,可以分為慢性病、特殊病種、意外傷害的情況採取不同的報銷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病致貧、因病反貧的情況。
由於受經濟條件的制約,在農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醫院抬"的情況司空見慣,因病致困返貧現象嚴重,農村需住院而未住者達到41%;西部因病致貧者達300-500萬。農村的貧困戶中70%是因病導致的。
自1985年以來,雖然農村居民收入也在不斷增長,但增長幅度明顯小於城鎮居民。剔除物價因素,1985-1993年農村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3.1%,而同期城鎮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4.5%,國內生產總值年增長速度為9%。
1988年以後,農村居民實際收入增長基本處於停滯狀態,1989-1993年農村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僅為1.4%。
但與此同時,農民醫療支出大幅上升。以安徽省為例,2000年前三季,農村人均醫療支出42.82元,與上年同期37.69元相比,上升了13.6%;其中醫療衛生保健人均支出19元,已接近上年人均全年支出20.2元。
1990年人均全年醫療支出14.41元,1998年歷史最高為52.11元,1999年為51.65元,10年間增長了2.52倍,而10年間農民純收入增長也僅是2.52倍。
農村社會保障始終處於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邊緣,有相當部分社會保障的內容將整個農村人口排擠在保障體系以外。
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仍然非常低下,多數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承受能力弱,相對於城鎮社會保險改革進度而言,農村社會保險僅局限於部分富裕地區試點階段,家庭保障仍是農村社會保障的主體。
以醫療保險為例,我國當前進行的醫療保險改革不同於發達國家,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它不是全民醫保,而只是城鎮職工的醫療保險改革,解決公費醫療負擔過重問題,保障基本醫療服務。
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雖然曾在農村被廣泛實踐過,但幾經周折,最終由於各種原因而解體。
Ⅲ 農村醫療保險卡和社保卡現在是一張卡了嗎
農村醫療保險卡和社保卡現在是一張卡。
衛生部會同有關部門提出全國新農回合信息系統建設的有答關原則和指導意見,負責新農合國家級信息平台和資料庫的建設和運行,協調、指導省級信息系統建設和運行。
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按照本意見的統一要求分別負責本轄區內新農合信息系統建設方案的制定和組織實施,負責省級信息平台和資料庫的建設和運行,對縣(市)級新農合信息系統建設和運行進行監督與技術指導。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相關要求規定:
1、各地要認真總結試點單位的好做法,積極進行農民個人繳費方式的探索,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作用,建立穩定的籌資機制。如果農民個人自願,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同意,可以由村民自治組織代為收繳農民的個人繳費。
2、要加強基金管理,做到專戶儲存,專款專用,嚴格實行基金封閉運行,確保合作醫療基金和利息全部用於參合農民的醫療補助。
3、要建立健全既方便農民又便於監管的合作醫療審核和報銷辦法,實行基金使用管理的縣、鄉、村公示制度,把合作醫療報銷情況作為村務公開的重要內容,探索農民參與監督和民主管理的長效機制,保證農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Ⅳ 新農村合作醫療卡和社保卡是一張卡嗎
是的。城鎮居民醫保與新農合整合為城鄉居民醫保。
2016年01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指出,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下簡稱城鎮居民醫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合)兩項制度,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下簡稱城鄉居民醫保)制度。
1、統一覆蓋范圍
城鄉居民醫保制度覆蓋范圍包括現有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所有應參保(合)人員,即覆蓋除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應參保人員以外的其他所有城鄉居民。農民工和靈活就業人員依法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有困難的可按照當地規定參加城鄉居民醫保。
2、統一保障待遇。
城鄉居民醫保基金主要用於支付參保人員發生的住院和門診醫葯費用。穩定住院保障水平,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保持在75%左右。進一步完善門診統籌,逐步提高門診保障水平。逐步縮小政策范圍內支付比例與實際支付比例間的差距。
(4)新農村醫療保險有卡嗎擴展閱讀
整合的基本原則
1、統籌規劃、協調發展。要把城鄉居民醫保制度整合納入全民醫保體系發展和深化醫改全局,統籌安排,合理規劃,突出醫保、醫療、醫葯三醫聯動,加強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商業健康保險等銜接,強化制度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2、立足基本、保障公平。要准確定位,科學設計,立足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城鄉居民負擔和基金承受能力,充分考慮並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地區差異,保障城鄉居民公平享有基本醫保待遇,實現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可持續發展。
3、因地制宜、有序推進。要結合實際,全面分析研判,周密制訂實施方案,加強整合前後的銜接,確保工作順暢接續、有序過渡,確保群眾基本醫保待遇不受影響,確保醫保基金安全和制度運行平穩。
4、創新機制、提升效能。要堅持管辦分開,落實政府責任,完善管理運行機制,深入推進支付方式改革,提升醫保資金使用效率和經辦管理服務效能。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基本醫保經辦服務。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城鎮居民醫保與新農合將整合為城鄉居民醫保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國務院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
Ⅳ 請問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買了是不是全家一張卡啊,就寫戶主的名字
不是,復一人一張醫保卡,以哈爾制濱市為例。
《哈爾濱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法》對其有相應的規定:
第十一條參合人員應當以戶為單位進行登記,辦理參加新農合證(卡),持證(卡)就醫和享受新農合待遇。參合人員享有以下權利:
(一)享受規定的報銷補償待遇;
(二)在統籌地區內自行選擇定點醫療機構;
(三)免費查詢就診、醫療服務和收費情況;
(四)免費查詢、核對個人繳費和領取待遇等記錄;
(五)監督新農合基金的管理和使用。
(5)新農村醫療保險有卡嗎擴展閱讀
依據《哈爾濱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法》第十八條
農村居民參加新農合繳費實行按年度預收制,每年9月1日至12月20日為繳納下一年度參加新農合費用時間。
繳費時間需要調整的,衛生行政部門報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向社會公布。
第十九條
各級政府財政補助資金、各類資助和捐贈資金按照規定的時間與程序辦理。
第二十條
農村居民參加新農合費用由家庭和政府共同承擔,籌資標准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一條
鄉(鎮)財政所應當向參合人員開具全省統一印製的基金專用收據。
Ⅵ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醫保卡嗎
現在沒有醫保卡,統一為社保卡。
Ⅶ 農村醫療保險有卡嗎
全國部分地方已經發放了,有些地方還沒有,具體可以問問當地縣農合辦
Ⅷ 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卡怎麼辦理
社會醫療保險卡,簡稱醫療保險卡或醫保卡,是醫療保險個人帳戶專用卡,以個人身份證為識別碼,儲存記載著個人身份證號碼、姓名、性別以及帳戶金的撥付、消費情況等詳細資料信息。
醫保卡由當地指定代理銀行承辦,是銀行多功能借計卡的一種。參保單位繳費後,地方醫療保險事業部門在月底將個人帳戶金部分委託銀行撥付到參保職工個人醫保卡上。
合作醫療保險卡辦理流程:
一、領表和填表
參保登記後,參保單位經辦人將《XX市社會保障(市民)卡申領表》雙面復印後發給每位新參保人,並指導新參保人按照申領規則的要求填寫申領表。
《XX市社會保障(市民)卡申領表》亦可在市社會保經辦機構對外服務窗口領取。
二、照相
參保單位經辦人於參保登記次月3日前,安排新參保人攜帶身份證(或軍官證、護照)前往社保(市民)卡定點照相館,拍攝社保(市民)卡數碼照片,並將照片回執粘貼在申領表相應的位置。拍攝社保(市民)卡照片費用為4元/人次。社保(市民)卡定點照相館名單可通過服務熱線或服務網站查詢。
三、代收申領表和工本費
請參保單位經辦人於參保登記次月19日前,將新參保人已填寫完整的《XX市社會保障(市民)卡申領表》收齊,同時代收社保(市民)卡工本費20元/人。
四、交表、繳費並領卡
醫保開戶銀行將通知參保單位於參保登記次月19日後,前往廣州市醫保中心辦理交表、繳費及領卡手續。交表、繳費和領卡流程:可集中在醫保中心服務大廳各指定窗口辦理。
四、發卡
參保單位經辦人須在領卡後一周內將社保經辦人須在領卡後一周內將社保經辦人須在領卡後一周內將社保經辦人須在領卡後一周內將社保(市民)卡發放給參保人。
1、地稅局出具的當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通用繳款書》及復印件或銀行收款的電子借記單及復印件;
2、單位證明;
3、經辦人身份證及復印件;
4、新參保人已填寫完畢的《XX市社會保障(市民)卡申領表》;
5、制卡工本費:20元/人×參保登記人數。
五、領卡
領卡後核對卡及存摺上姓名、居民身份證號碼等資料。如資料有誤,請盡快到辦理參保手續的社保基金中心變更。另外一定要修改密碼。可在制卡銀行XX市區內的任一營業網點或其多媒體查詢機、ATM機上修改密碼。
1、醫保卡是參保人員就醫和記錄、使用個人醫療賬戶資金的憑證,僅限本人使用,必須妥善保管。
2、就醫、配(購)葯、辦理出入院手續時必須出示醫保卡。
3、醫保卡掛失、密碼掛失、損壞卡重製等相關業務,均可到制卡銀行廣州市區內任一營業網點辦理。
4、正常繳費的次月起,每月12日後參保人員可持卡到標識有「廣東銀聯」的自動櫃員機、制卡銀行廣州市區內任一營業網點,或通過制卡銀行的服務電話對個人醫療賬戶注資情況進行查詢。參加住院保險的參保人,不設立個人醫療賬戶,無資金劃入醫保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