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師知道延吉市小營鎮中心小學是幾幾年建校的嘛
其實這個可以去教育局反應,你發在這個上面基本是沒用的,這是一個做教師的最基本的職業道德,這個老師喪失了這些,也不配在做為一名教師了
B. 98年農村土地承包後新增無地人口在徵收本村組土地時得不到征地補償款,有訴訟案例嗎
按現行《土地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回助費以答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對其中屬集體所有的土地補償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民主議定程序,決定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已經收到的土地補償費。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已經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請求支付相應份額的,應予支持。但已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備案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地方政府規章對土地補償費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分配辦法另有規定的除外。」如果你家的妻子和孩子三人被確定是本集體組織成員的,原則上應可以獲得分配土地補償費。
給你一個案例:原告張德榮等與被告延吉市小營鎮長東村村民委員會、延吉市小營鎮長東村第四小組土地補償費分配糾紛一案 網頁鏈接
C. 小營鎮沿革的介紹
據說小營因駐過軍隊而得名。清代此地為禁山圍場,1887年此地駐有團練會,此為小營子之名的最早依據。1956年屬小營鄉、長白鄉。1962年9月,將3個城市公社中的農村部分劃出,成立小營、長白2個農村公社。1984年改小營鄉、長白鄉。1991年,將龍井市八道鄉的勞動、五鳳兩村劃歸延吉市管轄。1997年,小營鄉面積42.1平方千米,人口1.5萬,鄉政府駐市區內,轄小營、光進、工農、光明、新興、公新、吉興、民興、民主、鹽鍋10個行政村;長白鄉面積99平方千米,人口1.7萬,鄉政府駐市區內,轄河龍、長東、東風、東興、新農、新光、東農、東新、東明、理化、龍河、新豐、明新、仁坪、文化、工化16個行政村。2001年,撤銷長白鄉、小營鄉,設立小營鎮,鎮政府駐原小營鄉。 2006年,將小營鎮新農村的第2、3、4村民小組、東光村的第1、2、3、5、6村民小組、長東村的第5、6村民小組所轄行政區域劃歸建工街道管轄;將小營鎮仁坪村的第15、16村民小組所轄行政區域劃歸河南街道管轄;將小營鎮民主村的第1、7、8村民小組、吉興村的第1、2、3、4、5村民小組所轄行政區域劃歸公園街道管轄;將小營鎮光進村的第1、2、3、4、5、6村民小組所轄行政區域劃歸北山街道管轄;將小營鎮愛丹路以北,小營鎮光進村面積0.56平方千米劃歸北山街道管轄;將愛丹路以南、小營鎮光明村面積1.54平方千米劃歸朝陽街道管轄。
D. 小營鎮所轄村簡介的介紹
【仁坪村】因駐地而得名。面積22.1平方千米,人口1752人。駐地仁坪。解放前屬延吉縣公署長白鄉長安村所轄。解放後先後屬延吉縣、延吉市長白村、鄉、公社,河南公社所轄。1958年成立管理區。1961年改為仁坪大隊。1984年改為仁坪村。2002年與新豐村、文化村合並為仁坪村。 【河龍村】因駐地而得名。面積7平方千米,人口1388人。駐地河龍。解放前屬延吉縣盤安鄉。解放後先後屬延吉縣長安公社、延吉市長白公社。1958年成立河龍管理區。1961年改為河龍大隊。1982年由龍井縣長安公社劃歸延吉市長白公社。1984年改為河龍村。 【長東村】因位於長白鄉以東故名。面積9.7平方千米,人口850人。1981年從東風大隊分出,成立長東大隊。1984年改為長東村。2002年與東風村合並為長東村。 【東光村】因駐地而得名。面積16.1平方千米,人口1037人。駐地東光村。解放前屬延吉縣長白鄉長安村所轄。解放後先後屬延吉縣、延吉市東光鄉、長白、河南公社所轄。1958年成立東光管理區。1961年改為東光大隊。1984年改為東光村。2002年與新光村合並為東光村。 【新農村】面積11.3平方千米,人口1065人。解放前屬延吉縣長白鄉長安村所轄。解放後先後屬延吉縣、延吉市東光鄉、長白、河南公社所轄。1958年成立新農管理區,1961年改為新農大隊,1984年改為新農村。2002年與東農村合並為新農村。 【東新村】因駐地得名。面積11.7平方千米,人口1536人。駐地東新。解放前屬延吉縣長白鄉、長安村所轄。解放後先後屬延吉縣、延吉市、東光鄉、河南、長白公社所轄。1958年成立東新管理區。1961年改為東新大隊,1984年改為東新村。2002年與東明村合並為東新村。 【理化村】因駐地得名。面積16.6平方千米,人口761人。駐地理化洞。1977年從龍河大隊分出,成立理化大隊,1984年改為理化村。 【光明村】含光亮,明朗之意。面積23.5平方千米,人口1349人。1958年建光明大隊,先後屬朝陽街道辦事處,小營鄉園藝、朝陽、小營人民公社所轄。1984年改為光明村。2002年與工農村、富陽村合並為光明村。 【光進村】面積6.7平方千米,人口673人。1956年合作化時期組織高級社定名為光進高級社。「光進」取沿著光明大道前進之意。1958年建光進大隊,先後屬工農村、小營鄉,園藝、朝陽、小營公社所轄。1984年改為光進村。2002年與新興村合並為光進村。 【吉興村】因駐地得名。面積8.9平方千米,人口769人。駐地吉興。解放前系日本軍隊的苗圃、奶牛場,解放後先後屬延吉縣、延吉市民主村、興安鄉、小營鄉,園藝、新興公社所轄。1984年改為吉興村。2002年與公新村合並為吉興村。 【民主村】因駐地得名。面積10.8平方千米,人口1169人。駐地民主。1890年前後開墾,1949年建村。解放前屬延吉縣公署朝陽鄉、焑集村所轄。解放後屬延吉縣、延吉市民主村、興安村、民主鄉、園藝、新興公社所轄。1958年建民主大隊。1984年改為民主村。2002年與民興村合並為民主村。 【小營村】因駐地得名。面積6.3平方千米,人口1000人。駐地小營。解放前屬延吉縣公署盤安村所轄。解放後,先後屬延吉縣延吉市小營村、小營鄉、園藝、朝陽、小營公社所轄。1958年建小營大隊。1984年改為小營村。 【五風村】人口64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