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農村政策的基本內容
1.「生產發展」——新農村的物質基礎
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生產發展。「十一五」時期,農業要加大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在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的過程中,一方面協調糧食與其他作物的比例,力保我國的糧食安全;另一方面協調農業與非農產業的關系。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家一戶的農民由於生產生活分散,信息不靈,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弱勢地位。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帶領農民致富過程中有很大優勢,要鼓勵發展各種類型的新經濟組織,提升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要達到生產發展的目的,就要激活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勞動力。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要把培育新農民作為一項根本措施來抓,通過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致富能力,為增產增收和改變鄉容村貌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首要的是加快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其次,培養新型產業農民和務工農民,大力實施以農村實用技術、務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要內容的「陽光工程」,有針對性地舉辦相關技術培訓。
非農產業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空間,也包含在「生產發展」的要求之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拉長產業鏈,可以使農民在加工增值的過程中增加收入。在非農產業不發達的地區,要進一步加快農村工業化的進程。
城市發展吸納農村勞動力,也是「生產發展」的渠道之一。要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的有序轉移,就要對現行的一些政策措施進行清理,疏通農民進城的渠道。
2.「生活寬裕」——新農村建設的核心目標
要達到生活寬裕的目標,首先要通過開辟各種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從宏觀層面來講,農民增收可以激發廣大農村的巨大消費潛力,使農民的需求成為一種有效需求,從而增強消費對國民經濟的拉動力。
建設與改善農民生活直接相關的基礎設施,是農民生活寬裕的條件之一。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一半的行政村沒有通自來水,60%以上的農戶還沒有用上衛生廁所。水、電、道路、信息通訊等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需要發揮各方面積極性,引導社會力量共同參與。
目前城鄉社會保障覆蓋率之比高達22∶1,佔全國總人口近60%的農村居民僅享用了20%左右的醫療衛生資源,九成左右農民是無保障的自費醫療群體。從這些數字可以看出,農村公共事業滯後的現狀。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政府要通過公共財政補貼,幫助農民建立起包括合作醫療、農村養老保障等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目前,農村商品市場總量不足,分布不盡合理,同時假冒偽劣產品較多,這給農民的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專家指出,建立健全農村市場體系,形成現代流通方式下的農村消費經營網路,是新農村建設中不可或缺的方面。
3.「鄉風文明」——提高農民整體素質
鄉風文明本質上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問題,內容包括文化、風俗、法制、社會治安等諸多方面。
近年來,雖然一些地區的農村經濟發展較快,但文化生活卻單調乏味,同時一些不良文化有所抬頭。農村文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還不適應,與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適應,主要問題是文化基礎設施落後,現有資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因此,如何使廣大農民過上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
移風易俗是鄉風文明的表現之一。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在城市中出現的人情淡漠等現象,在農村地區已經有出現的苗頭;另一方面,傳統的陋習在一些農村地區還廣泛存在。一些地方攀比修造墳墓,甚至出現豪華的活人墓。這些都與新農村「鄉風文明」的要求格格不入,亟待改變。
4.「村容整潔」——改善農民生存狀態
新農村建設中「村容整潔」的要求,最主要的是為農村地區提供更好的生產、生活、生態條件。
長期以來,大部分農村地區的人居環境不能令人滿意。「露天廁、泥水街、壓水井、雞鴨院」,是對農民生活居住環境的形象描述。農村的房舍、街道建設缺乏規劃,浪費大量土地;通行條件差,給農民的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由於缺少硬體設施,加上農民的不良生活習慣,垃圾污染嚴重。另外,隨著一些農村地區非農產業的發展,工業污染問題凸顯,亟待改變。因此,在新村鎮建設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兩點:一是要尊重農民意願,在國家、社會力量的支持下,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量力而行,避免搞成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二是要根據當地的文化傳統等,做一個長期規劃,在規劃過程中不能搞一刀切。
5.「管理民主」———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目前,我國農村地區實行村民自治制度。從全國來看,各地具體情況差別比較大,但基本制度已經確立起來。完善農村基層民主自治制度是實現鄉村管理民主的關鍵所在。
2006年我國已全面取消農業稅,在「後農業稅」時代,轉變鄉鎮政府職能是「管理民主」的要求之一。鄉鎮政府要為本地經濟發展創造條件,要擔負起社會管理的職責,為鄉村提供公共服務。同時,鄉鎮政府要對村民自治進行正確引導。另外,農村基層黨組織要緊緊圍繞服務群眾這個中心,切實發揮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作用。
❷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005年10月8日,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十一五規劃綱要建議》,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生產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中心環節,是實現其他目標的物質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廈,經濟就是這幢大廈的基礎。如果基礎不牢固,大廈就無從建起。如果經濟不發展,再美好的藍圖也無法變成現實。
生活寬裕,是新農村建設的目的,也是衡量我們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農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農村建設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
鄉風文明,是農民素質的反映,體現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只有農民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斷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學,形成家庭和睦、民風淳樸、互助合作、穩定和諧的良好社會氛圍,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新農村建設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潔,是展現農村新貌的窗口,是實現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新農村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應該是臟亂差狀況從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民安居樂業的景象。這是新農村建設最直觀的體現。
管理民主,是新農村建設的政治保證,顯示了對農民群眾政治權利的尊重和維護。只有進一步擴大農村基層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讓農民群眾當家做主,才能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真正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
❸ 新農村建設包括哪些內容
內容介紹:
(1)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濟建設,主要指在全面發展農村生產的基礎上,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2)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治建設,主要指在加強農民民主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切實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制度建設和農村法制建設,引導農民依法實行自己的民主權利。
(3)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化建設,主要指在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體現農村地方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4)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社會建設,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公共事業投入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農村的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加強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以期實現農村幼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願望。
生產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中心環節,是實現其他目標的物質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廈,經濟就是這幢大廈的基礎。如果基礎不牢固,大廈就無從建起。如果經濟不發展,再美好的藍圖也無法變成現實。
生活寬裕,是新農村建設的目的,也是衡量我們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農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農村建設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
鄉風文明,是農民素質的反映,體現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只有農民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斷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學,形成家庭和睦、民風淳樸、互助合作、穩定和諧的良好社會氛圍,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新農村建設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潔,是展現農村新貌的窗口,是實現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新農村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應該是臟亂差狀況從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民安居樂業的景象。這是新農村建設最直觀的體現。
管理民主,是新農村建設的政治保證,顯示了對農民群眾政治權利的尊重和維護。只有進一步擴大農村基層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讓農民群眾當家做主,才能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真正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
(3)新農村內容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實質: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質是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全面進步,以推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
1.農村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2.農村要從實際情況出發,採取符合自身發展的措施,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
3.堅持對內進行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外堅持開放,充分吸收和利用外來的資金、人才以及一切可利用的先進文明成果來發展自己;
4.要落實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
❹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發展現代農業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工作內容有:(1)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建立促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投入保障機制;(2)加快農業基礎建設,提高現代農業的設施裝備水平;(3)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強化建設現代農業的科技支撐;(4)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健全發展現代農業的產業體系;(5)健全農村市場體系,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物流產業;(6)培養新型農民,造就建設現代農業的人才隊伍;(7)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創新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體制機制;(8)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確保現代農業建設取得實效。概括來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❺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回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答發展現代農業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工作內容有:(1)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建立促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投入保障機制;(2)加快農業基礎建設,提高現代農業的設施裝備水平;(3)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強化建設現代農業的科技支撐;(4)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健全發展現代農業的產業體系;(5)健全農村市場體系,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物流產業;(6)培養新型農民,造就建設現代農業的人才隊伍;(7)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創新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體制機制;(8)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確保現代農業建設取得實效。概括來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❻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2007年《中共中央國來務院關於積極發展源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發展現代農業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工作內容有:(1)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建立促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投入保障機制;(2)加快農業基礎建設,提高現代農業的設施裝備水平;(3)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強化建設現代農業的科技支撐;(4)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健全發展現代農業的產業體系;(5)健全農村市場體系,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物流產業;(6)培養新型農民,造就建設現代農業的人才隊伍;(7)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創新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體制機制;(8)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確保現代農業建設取得實效。概括來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❼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2007年《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積極發展現源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發展現代農業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工作內容有:(1)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建立促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投入保障機制;(2)加快農業基礎建設,提高現代農業的設施裝備水平;(3)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強化建設現代農業的科技支撐;(4)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健全發展現代農業的產業體系;(5)健全農村市場體系,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物流產業;(6)培養新型農民,造就建設現代農業的人才隊伍;(7)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創新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體制機制;(8)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確保現代農業建設取得實效。概括來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❽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內容是什麼
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版》明確提權出,發展現代農業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工作內容有:(1)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建立促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投入保障機制;(2)加快農業基礎建設,提高現代農業的設施裝備水平;(3)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強化建設現代農業的科技支撐;(4)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健全發展現代農業的產業體系;(5)健全農村市場體系,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物流產業;(6)培養新型農民,造就建設現代農業的人才隊伍;(7)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創新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體制機制;(8)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確保現代農業建設取得實效。概括來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❾ 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內容是什麼
2007年《中共中央來國務院自關於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發展現代農業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工作內容有:(1)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建立促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投入保障機制;(2)加快農業基礎建設,提高現代農業的設施裝備水平;(3)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強化建設現代農業的科技支撐;(4)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健全發展現代農業的產業體系;(5)健全農村市場體系,發展適應現代農業要求的物流產業;(6)培養新型農民,造就建設現代農業的人才隊伍;(7)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創新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體制機制;(8)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確保現代農業建設取得實效。概括來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❿ 可愛的新農村( 手抄報內容)
鄉村生活資料
1、鄉村生活的妙處在院門外。我在舊居小住時,時常穿一雙布鞋,換一身便裝出門采風。走在青山綠水中,視覺上最為舒服的是山村姑娘那大紅大綠的衣裝,而聽覺方面的享受則是那些耳目一新的雞鳴蟲叫,庄戶人家打開院門的聲音,這種艷俗的色彩以及拙樸的音響與這大片的麥穗、蹣跚前行的牛群最為親和。往前再行,在民宅集居的遠處有一酒肆,店號為「快活林」。心裡甚歡,腳下生風,彷彿沾上點中國功夫的仙氣。
2、這地方的水真是多得出奇,只要你站在某個空曠的地方,必有一條或大或小的河灣流入你的眼睛。
早晨,人們還沒有等到河裡的魚兒醒來,便紛紛用竹篙戳碎它們的夢。霧正濃,對面不見人影,等兩條船互相靠近了,才驚出一身的冷汗,連連說好險好險,船卻已錯開一丈有餘。這地方有個打魚的老翁,七十八歲,鶴發童顏,聲如洪鍾。「小魚小蝦賣喲--」,雖是普普通通的一聲吆喝,卻讓人好似沉醉醒來飽飲一杯釅茶,遍體舒暢,渾身生津。偶有船上懶漢,昨晚喝多了,迷迷糊糊爬出船艙,看天色未明,站在船尾揚下一線渾濁的臊尿。少不得挨老婆一頓臭罵,煮飯的水還得從這河裡拎呢!
經常有兩只可愛的小鳥,捉住河邊柳樹的梢頭,四目相對,鳴鳴啾啾,無限柔情,相依相偎。一對早晨出來透氣的鯉魚,趁著霧氣迷濛,盡情嬉戲,全不管老漁翁羨慕又無奈的目光。
天色漸亮,陽光四射,驅散本來就無根的霧氣。整個村子忽然就活了過來。農人早起,無非兩件事,倒夜香,燒早飯。這地方人家的茅廁往往就在河邊,男女主人各行其事,並行不悖,倒也不覺任何不妥。稍後,村裡雞飛狗跳,學生上學,農人下地,工人做工。
3、清晨,總是很自然地醒來,看木窗外的光線越來越亮,鳥兒的鳴叫聲由唧唧喳喳的熱烈喧鬧,到漸漸減少,想是聚會完捉蟲子去了。間或有悅耳的歌者,叫幾聲飛來又飛走。起床看看手機上的時間,還不到六點鍾,太陽已上樹間,將光線淡淡地抹在東牆上,投在屋裡的光罩著浮塵,細小的顆粒在光線里快樂地上升下沉,如早晨的舞蹈。給母親收拾好,推她坐在陽光里,便開始做早飯。鄉村的生活因為沒有了時間觀念,一切都可以不慌不忙地做。 1。炊煙
在我看來,走進鄉村最觸動人心的莫過於那隨處可見的炊煙。我鍾愛炊煙,一如我鍾愛這朴實的鄉村生活。
我是一個習慣於早起的人,即便是很晚很晚才睡下,第二天也照樣會早早的醒來,這似乎已經是習慣了。可是鄉村的炊煙比我更早的醒來,溫柔的升起在這寧靜而祥和的村莊上。
鄉村的生活是極有規律的,就如這炊煙,一天便能三次見它升起。
早晨,天色往往最見清淡,這時的炊煙在我看來是最徹底的,而且鄉間最清涼的風也只有在早晨才能領略的到。
在清淡的天空下,伴著清涼的晨風,你會看見炊煙婀娜的身姿,看見它緩緩的升起然後漸漸的淡去。
我想,這樣的炊煙才是最讓人愜意的。
一到中午,陽光逐漸變的霸道。這個時候你若想看見炊煙非得仔細才行。鄉村裡的炊煙不比城裡那麼張揚,它總是絲絲縷縷,卻讓人打心眼裡喜歡。
這時的炊煙應該是最隨意的。
而到了黃昏,炊煙的升起總會讓人有很多的感慨。如果你出門在外,或是外出勞作了一整天,看見鄉間四起的炊煙,心中湧起的應該是一種溫暖的感覺,亦或是一種歸心似箭的急切。
傍晚的炊煙,總是被人們賦予了很多很多。
其實不然,暮色四起的時候,鄉間昏黃的燈光從不同的窗戶里透出,伴著裊裊升起的炊煙,的確是有一種獨特的韻味。
我想,這時的炊煙才是最最純粹的吧。
王菲有一首歌「又見炊煙升起,暮色照大地……」一直以來都很喜歡這首歌,這其中解不開的情結大概就是炊煙吧。
{PS:遠遠的看著炊煙,有的是一種神秘,不過我走近它,有的是另一種感覺。
在鄉間,一般人家裡的廚灶都是靠著牆角的,而由於他們大多是以木柴為燃料,所以四周的牆都被熏的烏黑,而煙筒是在廚灶的上方,靠著牆角,倚著其中兩面牆用短小的磚塊砌成,高出屋頂約半米長。炊煙就是在這裊裊升起的。(當然也有例外)
不要以為燒柴火會熏黑煙筒牆壁甚至屋子有什麼不好,其實用木柴燒出來的東西那才叫好吃呢。各種不同的木柴燃燒起來會散發出不同的香味,夾雜在食物的香氣里,然後隨著炊煙緩緩飄過來,聞過後簡直讓人垂涎了。}
2。田埂
它是鄉間的一種小路,但又不同於其它小路。
它是在水田和水田之間用泥堆成的。不高,往往才高出水田一二十厘米。如果水田裡的水很多,那麼這些田埂便是軟的,一腳踩下去會讓人忍不住去想,它會不會塌下來,或是讓人陷進去?其實大可不必擔心,這樣的事是很少發生的,除非你有足夠的重量,有足夠的倒霉。
我喜歡走在田埂上。
很多時候,我都是提著鞋,赤腳沿著田埂慢慢的走著,沒有目的,只是一直走著。一些新壘起來的田埂還沒有長草,走在上面總會有一些濕濕的泥巴調皮的從我的腳丫縫里鑽出,有意思極了。或者有的田埂上栽種了大豆,一路走過,大豆的葉苗撓的我的小腿癢癢的。
每當我這樣的從田埂上走過,心裡總會想起這樣一篇童話:有一個國家,她給本國的農民分土地的時候總是讓他們用自己的腳去丈量,能走多遠就能分得多大的一塊土地……
然後我會笑,想著如果這樣,我應該也會擁有一塊很大很大的土地吧。
3。草地,牛
草地在鄉間是隨處可見的,因此並不象它在城裡的存在那麼有意義,如果一定要說它有什麼的話,那也一定是和牛聯系在一起的。
每天的清晨和黃昏,草地上總是有著很多很多的人在那裡放牛。由於牛吃草和羊有著很大的不同,(它們總是盡可能的呆在一個地方細嚼慢咽)所以在草地上放牛的人兒也就留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放牛的人一般不大,多是二十歲以下五歲以上。他們中有的在草地上看書(農村的孩子讀書總是很用功的),有的睡覺,還有的打牌。更小一點的孩子就在草地上奔跑嬉戲著。
而這些牛,大多都在脖子上掛著鈴鐺(這是方便牛走丟後更容易找到)。當牛吃草的時候,脖子一動一動的,鈴鐺便發出清脆的響聲。
整個草地熱鬧極了。
4。小溪,井
鄉間,最不能少的就是有一條小溪了,或者說是一條小河。
小溪通常不大,不過兩三米寬;也不夠深,水少的時候只要挽高點褲腿就能淌過。但是這樣的小溪卻是極其重要的,人們的日常用水大多取自這。洗衣,淘米,洗菜。到了傍晚,還會有很多的小孩聚到溪邊游泳呢。
鄉村真正的飲水是井水。
井水分為兩種。一種是天然的地下水,從石縫里滴出,經時間的消磨自成的井,這樣的井往往不大,需要用水時得用勺子小心的一點一點的取,很是珍貴,不過這水是的的確確的好,冬暖夏涼,可口的很。另一種井是是自家挖掘的。需要挖很深很深,直到有地下水源源不斷的滲出,再細細的整理一番,好好的澄清幾天,便可用木桶往裡取水引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