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某個村的新農村建設規劃怎麼寫急求!!!
太城,枯楊樹是一定要搬遷的
走進河北灤平金山嶺長城腳下的村村落落,錯落有致的鄉村民居,寬敞潔凈的戶戶通街道,主題鮮明的文化牆無不展示著塞北山城鄉村獨特的魅力
『貳』 新農村規劃舊房拆遷如何賠償
1、房屋拆遷貨幣補償=合法擁有房產評估價格+房屋裝修裝飾商定補償金額(或經評估確定的房屋裝修裝飾補償金額)
2、房屋拆遷補償差價=合法擁有房產評估價格+房屋裝修裝飾商定補償金額(或經評估確定的房屋裝修裝飾補償金額)-被拆遷人獲得調換產權的房屋的評估價格
(2)村級新農村建設規劃擴展閱讀: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相關規定
第十八條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優先給予住房保障。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第十九條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被徵收房屋的價值,由具有相應資質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按照房屋徵收評估辦法評估確定。
對評估確定的被徵收房屋價值有異議的,可以向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申請復核評估。對復核結果有異議的,可以向房地產價格評估專家委員會申請鑒定。
房屋徵收評估辦法由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制定,制定過程中,應當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第二十條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由被徵收人協商選定;協商不成的,通過多數決定、隨機選定等方式確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應當獨立、客觀、公正地開展房屋徵收評估工作,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預。
第二十一條被徵收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房屋產權調換。
被徵收人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用於產權調換的房屋,並與被徵收人計算、結清被徵收房屋價值與用於產權調換房屋價值的差價。
因舊城區改建徵收個人住宅,被徵收人選擇在改建地段進行房屋產權調換的,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提供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房屋。
『叄』 新農村建設
永康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與發展研究
【摘要】本文從永康市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市政府採取的措施、取得的成績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對永康市新農村建設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永康 新農村建設 現狀分析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全面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目標。扎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全面實現農村小康的根本舉措。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項系統工程,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五句話有機聯系,體現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發展思路。縣級政府作為新農村建設的橋頭堡,如何破題、如何規劃、如何解決困境、如何真正的把中央的各項精神落到實處,成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筆者將就永康市新農村建設的實際情況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議。
一、 永康市新農村建設現狀分析
永康,古稱麗州,中國五金之都,地處浙江中部,俗稱「七山一水二分田」。全境1049平方公里,轄五鎮四街道一開發區一風景區,置729個行政村,內含61個居(委會)民區,人口55萬。從三國東吳赤烏八年(公元245年)置縣,至今已有1750多年歷史。1992年10月撤縣設市。
在十一五規劃中,永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農村現代產業體系、農村新社區、農民素質、公共服務體系和城鄉配套的制度建設」為五個重點,全面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農業鄉高效生態農業轉變、村落向農村新社區轉變、農民向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轉變的目標。永康市新農村建設始於2003年,主要是從四個方面入手:
1、 農業生產發展方面。
提出了「調明區域特色、調大種養殖規模、調高科技含量、調整投資方向」的戰略方向。通過增加農業產業投入力度、根據各鄉鎮特點對永康農業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從而達到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實現農民增收的目的。同時市政府每年撥出200萬元作為農業發展基金,主要用來獎勵農業龍頭企業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村。
2、 實施村莊整治工程。
從村容村貌、環境衛生、道路建設等方面進行改造,以達到溪水凈化、道路硬化、路燈量化、環境綠化、衛生潔化的新農村形象。並制定相關的驗收標准,目前永康市已有7個村莊被評為浙江省級小康示範村、11個金華市級小康示範村。在村莊整治投入方面,永康市2005年投入了4000萬元、2006年預算為8000萬元。
3、培養新型農民。
從2003年開始實施了農村勞動力免費培訓工程,主要是通過對農民進行培訓,增強農民素質、提高農民從業技能,從而達到農村農動力轉移的目的。目前,永康市農村勞動力人口為28萬,從事非農產業的人數為13.8萬,永康市可用耕地面積為24萬畝,根據規劃市政府希望到2010年能從農業從業人口中轉移出10萬左右農村勞動力。在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方面,市政府每年投入都在逐步增加,03年投入60萬元、04年120萬、05年投入500萬、06年投入600萬元。同時,成立了27個農村勞動力培訓基地,農民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選擇學校和專業進行學習。另外,投資10萬元建立了永康市農村勞動力資料庫,把握永康市農村勞動力的具體動態。每年舉辦一到兩期農村勞動力交流大會,鼓勵企業招收本地勞動力,市政府還對招收本地勞動力的企業進行獎勵。
4、進行基層組織制度建設。
為了加強村級組織在民主政治建設,2005年在村級組織中實施「三項制度建設」,即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通過制度建設達到鞏固村級政權、壯大集體經濟。
二、永康市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困境分析
在永康市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精力,也取得了輝煌的成績(王上店村、高鎮村等7個村以通過省里驗收,被評為省級小康示範村),但在政策落實、措施實施、村莊整治、農民增收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困境。
1、 對新農村建設內涵的理解問題。
在政府管理層面上,鄉鎮一級特別是駐村幹部中,有部分幹部對於新農村建設的理解並不到位。他們中很多人對於所駐村的基本情況並不了解,也沒有認識到新農村建設對於解決「農村、農業、農民」問題的作用,只是停留在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層面上,更有甚者認為新農村建設不過是一場造勢運動。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沒有具體的認清作為與農民聯系最緊密的基層幹部應該做的事情,沒有從如何增強與農民的聯系與感情方面做好工作。認為新農村建設不過是農民自己的問題,搞好了對自己是一種政績,搞不好就是農民自己的問題。這樣導致市政府的一些政策、措施不能落實到位。其次,部分村領導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在我們的調研過程中,有些村長和支書把新農村建設作為一項政府交代的政治任務,認為新農村建設不過是「建新房、刷大牆、大掃除」,把村容村貌搞好就可以了,認識停留在村莊整治層面上。沒有認識到新農村建設的根本目的是使農民增產、增收,真正達到提高農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另外,部分村民思想觀念也存在差距,沒有認識到新農村建設是關系他們自身和子孫後代切身利益的問題,在村裡實施村莊整治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抵觸情緒和不配合行為,導致有些措施沒法落實。
2、 新農村建設資金來源問題。
在我們的調研過程中,大多數村莊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都產生了負債。畢竟政府的投入是有限的,有些村集體經濟非常薄弱甚至沒有,如何對這些村進行建設,如何加大這些村的投入力度,如何籌集必須的建設資金都成了各級管理者的必須思考的問題。
3、 資源制約問題。
永康市各鄉鎮的產業狀態、自然地貌等資源情況各有不同,從而對新農村建設產生了制約。如土地問題,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由於國家對土地的控制政策,有很多村在建辦公用房、村民住房、道路硬化工程、綠化工程的時候,都沒有土地可用。另外,有些村莊沒有什麼特色產業、特色農作物,依然依靠傳統的農業耕種為主要收入,如何才能使他們真正實現增收?如何解決這些困難成了當前新農村建設迫在眉睫的問題了。
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幾點建議
1、加強宣傳培訓力度,正確理解新農村建設內涵
新農村建設,是中共中央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提出的一個戰略目標。所以如何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深刻內涵是開局階段的首要任務,只有準確把握其內涵才能更好的實施新農村建設的任務。因此,市委市政府一方面加強宣傳發動工作,要在農村深入開展宣傳工作。要開展多方式、多渠道、多載體的宣傳工作,如通過電視廣播、遠程教育、組織社會主義新農村宣講團等到農村對村民、村幹部、駐村幹部進行宣傳。還可以通過對基層幹部的培訓教育,使他們成為農村新農村建設宣傳的主力軍,對農民進行宣傳,從而把新農村建設的各項精神深入人心,在農民中形成良好的新農村建設氛圍。
同時,應加大培訓力度。可以通過組織部、市委黨校等相關機構,形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訓機制,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特別是鄉鎮一級的駐村人員、村指導員以及村三委的幹部。通過傳達中央的精神和永康市各項規劃與措施,使這些在新農村建設最前沿的人員對新農村建設有一個全面深刻的理解。還可以組織他們到國內外一些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去考察,吸取建設新農村的方法和措施,這樣可以對他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起到啟示作用。
新農村建設宣傳發動必須要把握好的幾個關鍵觀念,首先新農村建設首要考慮的是農民增產增收, 多予少取, 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其次,不能簡單地理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在農村蓋新樓、起新房,否則只能勞民傷財,費力不討好。另外,要以群眾滿意不滿意、群眾需要不需要為基本出發點。
2、 新農村建設需要進行制度設計
首先,要大力加強村組織建設。村三委是新農村建設的具體施行者,是第一線的指揮員,新農村建設成敗與否,很多時候由他們所決定。因此,要進一步增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增強村班子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創造力,使這些組織能真正幫助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問題。進一步完善農村「三項制度」建設,保障農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健全村民自治機制,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可靠的組織保障。
其次,建設新農村一定要從當地的實際出發,制定好科學的規劃。在規劃過程中,要追求實效,不要搞形式主義;要從自己的實際承受能力出發,不要盲目攀比;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地照搬照用其他地方的經驗;要和農民進行充分協商,不能靠強迫命令;要引導和扶持,不要包辦代替。永康市已在今年上半年基本完成了各村改造的規劃圖紙,但有些仍需進一步修改和完善。
另外,要制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責任制度。各級組織要根據永康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明確責任、細化工作、分工合作,以項目為載體,落實項目、資金人力、技術等要素,按目標任務限期完成。
3、擴大新農村建設資金來源渠道
新農村建設資金問題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關鍵瓶頸。在我們的調研中,王上店、儒家等建設資金,主要是通過村民自願捐贈、市相關單位捐助、村裡集體經濟收入等。但是這些資金遠遠不夠,如何擴大資金的來源渠道,各級政府應多想辦法。其實在永康,農村集體財產出租和土地流轉依然是村集體最大的收入,政府可以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讓村集體可以拿部分土地到參加市場拍賣,所獲資金投入到新農村建設中來,這也不失為解決問題的一個辦法。同時,還應鼓勵商業銀行特別是農村信用合作社加大對農村的扶持力度,增加貸款規模、給予更優惠的貸款政策等,來為新農村建設提供資金。總之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不要搞負債工程,增加農民的負擔。
4、採取非均衡策略開展新農村建設工作
永康市5個鄉鎮、4個街道、一個風景區、一個開發區,各個轄區的經濟規模、工業發展、農業狀態各有不同。要充分認識各地區、各行業發展的不平衡性,堅持從實際出發開展新農村建設, 允許起點有差別、過程有快慢、水平有高低, 提倡多樣化,不搞一刀切。要立足鄉村特點,突出行業特色,尊重各地的傳統、習慣和風俗,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在農業產業化上,目前永康市農業產業規劃中已經初步形成石柱發展糧食和毛芋、芝英發展有機大米、唐先發展葡萄和蔬菜、花街發展小水果、市區發展第三產業的基本格局。但市政府仍需加大對農民的引導,對特色農產品的扶持力度,對農產品的科研投入。在村莊整治上各鄉鎮經濟發展不一,各村的經濟能力也不一樣,所以應根據各自資源特點,允許一部分鄉村通過逐步、逐項、逐年的解決關於綠化、潔化、道路硬化的問題,而不實行統一標准、統一的整治期限,不搞「千村一面」運動。而在勞動力轉移培訓上,還可以加大對工業不發達鄉鎮的傾斜力度,促使這些地方的農村勞動力得到更多的轉移,以改善地方的經濟狀況。另外,市裡應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為各村制訂一個切實可行的長期規劃和短期目標,形成新農村建設的長效機制,使得新農村建設工作有可持續性,而不會因村班子的換屆等原因而導致不能延續。
5、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提高農民素質
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但目前農村農民普遍文化程度較低,各項技術技能等相對較弱。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急需培養造就千千萬萬高素質的新型農民。這是新農村建設最本質、最核心的內容,也是最為迫切的要求。要通過多渠道、多層次開展農民培訓,加快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永康市最近幾年在逐步實施農村勞動力免費培訓工程,投入力度也逐年加大。但是還要繼續加強資金和人力投入,組織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和農村基層負責人培訓計劃,造就一大批種養能手、經營能人和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帶頭人,積極引導和支持農村能人帶領鄉親建設家鄉;尤其要培養一大批忠誠於家鄉事業、懂經營會管理、能夠駕馭全局、為人正直辦事公道的村幹部。進一步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的實施力度,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不斷提高農民進入非農產業和城市就業的能力和競爭力。真正實現向新型農民、現代化農民的轉變。
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個全民參與的工程,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艱苦奮斗才能實現。經過3年多的建設,永康市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切實的改善,得到了真正的實惠。雖然還存在一些問題,但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全體永康人民的努力下,通過「梯度推進、逐步實施、點面結合」的措施下,永康市新農村建設一定會取得更大的成績,真正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美好圖景。
參考文獻:
[1]永康市統計局 2005年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06.4.
[2]永康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2006.4. [3]仇保興.村莊整治是新農村建設長期的任務.城鄉建設,2005.12.
[4]全國村莊整治工作會議報道: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經驗.小城鎮建設,2005.12.
更多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題材參看博客:http://my.icxo.com/416503/
『肆』 2018年全中國農村規劃新農村能實現
我是農民來回答你的問題,可以說在農村很難實現,因為這個政策實行太晚了,農村已經不是你想改變就能改變,目前而言農村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絕大部分都蓋新房子,但是房子東倒西歪 五花八門 高低胖瘦 亂七八糟,不過很結實耐用百年不倒,中國人很忌諱兩件事 第一挖人祖墳 第二動人房子挖牆角 不信你試試在老實的人跟你玩命,至少目前是這樣,農村目前還很窮所謂積蓄新房都是打工賺來的 絕非靠種植農業,農村人很八卦沒事聚在一起說人不是,農村人很嚮往城市生活累死累活都想給子女在城裡買房,農村人文化素質很低只看到眼前利益 更談不上有什麼信仰,農村人很好客有親朋好友來訪都會准備一桌美食 說實在有點浪費高等食材 煮一大鍋或者一大盆,農村人很愛面子隔壁有人蓋三層樓自己要蓋三層半,三樓四樓養鳥養蝙蝠也好,說實在作為一個漢人審美觀我很不喜歡中國目前建築 沒有一點民族特色,倒是扶桑國建築比較好看 很有大宋風格。
『伍』 上海新農村建設多少村
一、新農村建設面臨的問題 通過調查,我們認為,中央作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大戰略部署,順應了當前農村發展形勢和農民群眾的現實願望,受到了基層黨員幹部群眾的普遍歡迎。當前農村發展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與新農村建設不相適應的地方,主要是: 一是思想認識存在一定誤區。面上看,大多數鎮村幹部對新農村建設認識比較膚淺,僅僅停留在農村道路硬化、清理「三大堆」等淺表層次上,而對新農村建設的遠景規劃、目標任務,以及工作的艱巨性、長期性缺乏全面認識,沒有一個鎮制定出一個具體的規劃和目標。同時,基層對新農村建設的宣傳還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在村一級缺少應有的環境和氛圍,大多數群眾對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和未來新生活還比較陌生模糊,個別甚至錯誤地認為新農村建設是黨委、政府的事,與他們關系不大。 二是無錢辦事現象比較普遍。在被調查的10個鎮中,村級集體經濟在10萬元以上的佔10.3 %,5~10萬元的佔4.9%,3~5萬元的佔15.8 %,3萬以下的佔62%,入不敷出的佔7%。村級集體經濟薄弱,不僅難以維系村級政權的正常運轉,而且已經成為新農村建設一大 「瓶頸」,村「兩委」無論是帶領群眾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生產發展,還是進行村莊規劃、提供必要服務,都只能是「紙上談兵」,久而久之,幹部逐漸失去了威信,黨組織也失去了凝聚力、號召力和戰鬥力,有的村已經出現了選舉中群眾罷選或棄選的情況。 三是無人辦事問題開始凸現。經過2004年的「兩委」換屆選舉,絕大多數村「兩委」班子健全,能夠比較有效地開展工作,但個別村仍存在無人辦事的情況。具體有三種情況:一是選不出人辦事。個別村多次選舉不成功,產生不了村委會,村級事務無法正常開展。盡管鎮上安排了掛職幹部,但只是權宜之計,不能長久。二是無人辦事。部分村由於沒有合適人選,選出的幹部因年齡大、文化低、本領差等種種原因,無力為群眾提供有效的服務,僅能維持現狀,發展無力無路。三是個別人不辦事。換屆後,一大批「能人」進入了村「兩委」班子,絕大多數人在治村和帶領群眾致富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個別「能人」擔任村幹部後,或因把過多的精力放在個人事情上,或擔心下屆選舉選不上,不能也不願為群眾辦更多的事情。村級無人辦事情況的存在,使一些村失去了新農村建設的「帶頭雁」、「領頭羊」。 四是後繼乏人情況比較突出。一方面,農村黨員隊伍年齡老化比較嚴重。從被調查的鎮村情況看,60歲以上的黨員占總數的54.3%,初中以下文化的佔76.8%以上,不少農村黨員「聽黨的話聽不懂,跟黨走跟不上」,思想觀念、精神狀態和能力素質不適應形勢發展要求,在社會主義新農村中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另一方面,青壯年勞力又嚴重缺乏。經過統計,目前部分村25~40歲務農人口,不足全村人口的5%,農村勞動力主體是50歲以上的人群,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和骨幹力量明顯不足。黨員隊伍和農村勞力的現狀,必然會延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五是道德教育缺失比較嚴重。改革開放以後,村一級普遍存在著依靠經濟手段取代思想教育來推動農村工作的做法,致使農村大喇叭、星級文明戶、黨員聯戶、治安文明小區等一些有效的教育載體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出現了農民滿了「錢袋」、空了「腦袋」的情況。在個別村,宗族勢力抬頭、鄰里不和、干群關系緊張,賭博、打架斗毆、違法亂建亂占等情況也時有發生,人與人之間缺少理解、信任和幫助,與鄉風文明的要求相距甚遠。 另外,農民增收渠道有限、建制村規模偏小、村莊規劃滯後、醫療養老保險制度不健全等,也成為制約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因素。 二、新農村建設幾點建議 建設新農村是各級基層黨組織必須高度重視、認真實踐的重大課題。結合這次調查,我們進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討,認為當前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積極扎實地開展工作。 (一)提高認識,科學規劃,建立新農村建設的動力機制。建設新農村蘊含著深刻的理論內涵,切實提高鎮村幹部對其重大意義、指導方針、目標思路的認識和把握水平,是積極、扎實、科學地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保證和內在動力。針對基層幹部中存在認識深度不夠、措施辦法不多等問題,應著力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強學習培訓。要在組織基層幹部認真學習《中央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全面、系統領會《意見》精神,把握《意見》實質的基礎上,發揮市、鎮黨校作用,採取舉辦專題培訓的形式,努力提高幹部的理論認識水平;發揮典型示範帶動作用,通過現場觀摩、座談交流等方式,啟迪思路,開闊視野,不斷提高幹部的實際操作能力。二是要科學規劃。新農村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把規劃放在首位。針對村級幹部素質偏低的實際,應採取積極的幫扶措施,從市鎮選派懂政策、通「三農」、會規劃的業務骨幹,逐村對群眾的所思所盼、村級工作的難點熱點、資源優勢、產業結構等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幫助農村制定出貼近實際、遠近結合、切實可行的建設規劃,保證新農村建設的科學性,同時也可以使幹部群眾看到希望,增強新農村建設的吸引力。三是要加強目標激勵。從調查的情況看,當前多數村對新農村建設動力不足,動作不大。要堅持量力而行與積極推進的統一原則,根據各村的建設規劃,進一步細化出具體的工作目標、要求和完成時限,經民主決策程序,納入村幹部任期目標管理,加強考核監督,確保新農村建設有規劃、有步驟、有成效的推進。 (二)加強班子建設,增強責任感,培養新農村建設的創業人。建好村級班子仍是建設新農村的關鍵,而村支部書記、村委主任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是關鍵。加強村級班子建設、增強村幹部建設新農村的責任感、使命感,應重點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要注重思想疏導,倡樹創業理念。調查中發現,不少村幹部或多或少地表露出屆別心理、臨時觀念,這也是一些幹部應付工作的思想根源之一。為此,要高度重視村幹部的思想疏導工作,通過辦班培訓、典型引導和談心交流等方式,幫助提高認識,引導他們把新農村建設作為自己為之奮斗的事業,不斷激發創業激情,爭做新農村建設的帶頭人。同時,在村幹部選用上,要把「責任心強、奉獻意識強」作為倡導和選用的重要標准,努力提高村級組織的內在素質。二要探索和改進村級組織工作模式。目前,村「兩委」辦公室閑置、場所雜亂,村幹部家裡、街頭辦公的現象佔有一定比例,影響了村級組織工作的規范性和陣地凝聚作用。要破除部分鎮村幹部中存在的坐班不必要、不現實等看法,根據實際需要,因村制宜,靈活實行「兩委」幹部全日坐班、輪流值班、定日坐班、定時碰頭等制度,同時要加強日常工作管理,確保村級組織有一個潔凈的辦公場所、群眾辦事有一個明確的去處,不斷增強村級組織的服務力、凝聚力。三是努力兌現幹部工資,健全關愛機制。及時兌現工資,保障村幹部正當權益是激勵幹部的有效措施,要努力克服集體經濟薄弱的困難,嚴格落實村幹部財政補貼和星級津貼制度,努力按時全額兌現村幹部工資。尤其是對多年沒拿到工資的村幹部,要採取鎮政府扶持、節日走訪慰問的方式,使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對他們的關愛,激發其做好工作的熱情。四是要加大幫扶指導力度。「兩委」換屆,在精簡了村幹部職數,改善了幹部隊伍結構的同時,也出現了村幹部相對人手少、新任幹部工作經驗不足等問題,影響了工作成效。要以鎮級職能轉換為契機,進一步完善領導抓、抓領導和經常抓、抓經常的工作機制,加大對村級組織指導幫扶力度。要推行鎮幹部駐村工作日、記民情日記等制度,使包村幹部真正沉下去,及時幫助村級組織發現和解決各類問題,不斷提高村級組織駕馭工作的水平和能力。除此之外,還要注意加強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建設,積極培養和吸收農村退伍軍人、個體工商戶、科技帶頭戶、返鄉大中專畢業生、婦女等入黨,盡快改善目前農村黨員隊伍老化現狀。同時,有意識加強對這部分人的培養和使用工作,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 (三)挖掘各類資源,壯大集體經濟,夯實新農村建設的物質基礎。發展集體經濟,實現有錢辦事,既是建設新農村的必要物質基礎,也是解決各類農村問題的有效手段。要引導村幹部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努力拓寬集體增收渠道。對特色產業村,引導村級組織圍繞集中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後配套服務、興辦批發市場等,走服務創收型的路子;對有土地、山嵐、灘塗、閑置場房等資源資產優勢的村,要引導村級組織採取合作開發、出售租賃、招商引資等方式,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對區位優勢明顯的村,引導村級組織通過興建標准廠房、倉儲設施等載體,擴大集體經濟來源。要破除集體不能辦、辦不好企業的禁區,對一些發展前景好、投資風險小的種、養、加項目,鼓勵和支持村級組織大膽參與、精心管理經營、穩步發展。這不但有利於實現經濟利潤最大化,同時也是鍛煉提高村級組織建設新農村能力,吸引青年農民回村創業,解決農村後繼乏人,增強新農村建設後勁和活力的有效載體。 (四)規范施政行為,加強村民教育,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良好環境。干群關系融洽,鄉村文明和諧,既是新農村建設目標之一,也是新農村建設應積極營建的環境條件。要堅持雙管齊下,著力抓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進一步規范村幹部的施政行為。提高村幹部公開民主、公正合法的施政水平是村級工作重點之一,要加大《村級工作規范》的學習和落實力度,切實提高村幹部按政策、程序辦事的自覺性。要從村民和鎮黨委兩個層面加強監督,著力提高村民代表參與監督的積極性和監督的權威性,鎮黨委要強化對村級事務決策程序的監督。要加強村務財務公開,在認真解決部分村村務、財務公開不及時、不經常、不具體等問題的同時,要通過公開欄、「明白紙」等方式或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終端入戶有利條件,擴大村務財務公開面,調動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促進干群合力合心。另一方面,切實加強村民素質教育。要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努力提高村民依法辦事、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和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的意識,強化權利義務對等觀念。要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積極組織開展「知榮辱、樹新風」等活動,幫助村民明是非、辨善惡、分美醜,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他人之間的利益關系,提升社會道德水準。要豐富教育載體,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經常性開展文體活動,促進交流溝通,融洽人際關系,提高鄉風文明水平。要堅持繼承和創新評選「星級文明戶」、「好鄰里」、定期修訂村規民約等傳統作法,完善村民自我教育機制,增強教育的實效性。要健全農村大喇叭、小廣播網路,發揮其便捷方便、覆蓋面廣、內容豐富等優勢,不斷增強幹部群眾思想上的先進性,努力營造幹部同心協力建設新農村的良好局面。
『陸』 新農村建設的標準是什麼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積極穩妥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改善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素質,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並進。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法制建設,主要指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同時大力做好法律宣傳工作,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念完善我國的法律制度。
進一步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提高農民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依法行使自己的合法權利的覺悟和能力,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整體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依法進行,因此把保障農民利益和維護農民權利的相關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
是依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盡管憲法和法律對公民的權利和利益作了許多規定,但是在具體的法律制度方面,尤其是涉及農民切身利益法律制度方面還多有不完善之處而仍需大力加強,所以國家高度重視農村的法制教育與宣傳工作,努力提高廣大農民的法律認知。
『柒』 新農村建設的具體內容都有什麼
具體內容:
1.經濟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濟建設,主要指在全面發展農村生產的基礎上,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民的富裕,努力縮小城鄉差距。
2.政治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治建設,主要指在加強農民民主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切實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制度建設和農村法制建設,引導農民依法實行自己的民主權利。
3.文化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化建設,主要指在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體現農村地方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4.社會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社會建設,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公共事業投入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農村的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加強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以期實現農村幼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願望。
新世紀以來,新農村建設有了新的社會內容。其中"三農問題"反復被黨中央列為工作重點。2007年之後又先後出現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免除農業稅"等社會熱點話題,在新的歷史時期不斷尋求新的問題切入點、新的解決方案是黨給我們交出的新的答卷。
5.法制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法制建設,主要指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同時大力做好法律宣傳工作,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念完善我國的法律制度。
進一步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提高農民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依法行使自己的合法權利的覺悟和能力,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整體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依法進行,因此把保障農民利益和維護農民權利的相關制度用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是依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
盡管憲法和法律對公民的權利和利益作了許多規定,但是在具體的法律制度方面,尤其是涉及農民切身利益法律制度方面還多有不完善之處而仍需大力加強,所以國家高度重視農村的法制教育與宣傳工作,努力提高廣大農民的法律認知。
(7)村級新農村建設規劃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反映一定時期農村社會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社會全面進步為標志的社會狀態。
具體而言,所謂「新農村」包括5個方面,即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范疇。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設各具民族和地域風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設要符合「節約型社會」的要求。
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道路、水電、廣播、通訊、電信等配套設施要俱全,讓現代農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態環境良好、生活環境優美。
尤其是在環境衛生的處理能力上要體現出新的時代特徵;使農民具備現代化素質,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農民」;要移風易俗,提倡科學、文明、法治的生活觀,加強農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背景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是一個新概念,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曾多次使用過類似提法,但在新的歷史背景下,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和更加全面的要求。
新農村建設是在我國總體上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新階段後面臨的嶄新課題,是時代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在農村,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社會的小康;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
世界上許多國家在工業化有了一定發展基礎之後都採取了工業支持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發展戰略。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已由農業轉變為非農產業,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非農產業,根據國際經驗,我國現在已經跨入工業反哺農業的階段。
因此,我國新農村建設重大戰略性舉措的實施正當其時。
『捌』 什麼是新農村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
2005年10月,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十一五規劃綱要建議》,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生產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中心環節,是實現其他目標的物質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廈,經濟就是這幢大廈的基礎。如果基礎不牢固,大廈就無從建起。如果經濟不發展,再美好的藍圖也無法變成現實。
生活寬裕,是新農村建設的目的,也是衡量我們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農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農村建設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
鄉風文明,是農民素質的反映,體現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只有農民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斷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學,形成家庭和睦、民風淳樸、互助合作、穩定和諧的良好社會氛圍,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新農村建設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潔,是展現農村新貌的窗口,是實現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新農村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應該是臟亂差狀況從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民安居樂業的景象。這是新農村建設最直觀的體現。
管理民主,是新農村建設的政治保證,顯示了對農民群眾政治權利的尊重和維護。只有進一步擴大農村基層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讓農民群眾當家做主,才能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真正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
經濟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濟建設,主要指在全面發展農村生產的基礎上,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政治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治建設,主要指在加強農民民主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切實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制度建設和農村法制建設,引導農民依法實行自己的民主權利。
文化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化建設,主要指在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體現農村地方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社會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社會建設,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公共事業投入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農村的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加強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以期實現農村幼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願望